社會福利署公布,3月領取綜援個案231,468宗,按月增37宗,受助人數為333,204。
按類別分析,低收入個案4,182宗,按月跌1.1%;永久性殘疾個案17,036宗,跌0.4%;健康欠佳個案23,570宗,跌0.2%。
失業個案12,623宗,升0.7%;單親個案25,669宗,增0.2%。
年老個案保持平穩,有144,129宗。
社會福利署公布,3月領取綜援個案231,468宗,按月增37宗,受助人數為333,204。
按類別分析,低收入個案4,182宗,按月跌1.1%;永久性殘疾個案17,036宗,跌0.4%;健康欠佳個案23,570宗,跌0.2%。
失業個案12,623宗,升0.7%;單親個案25,669宗,增0.2%。
年老個案保持平穩,有144,129宗。
羅仁禮主席(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理事會主席)、郭永亮副主席(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理事會副主席)、各位青年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出席香港青年獎勵計劃(AYP)第96屆銀章頒獎典禮。首先,我恭祝今屆得獎的各位年輕人。
The Hong Kong Awards for Young People(AYP)於1961年成立,是國際青年獎勵計劃協會成員之一。獎勵計劃能夠舉辦到96屆,相信成功之處在於計劃擁有一套國際性的嘉許制度,讓14至24歲的年青人透過完成章級要求,培養勇於挑戰及堅毅的精神。獎勵計劃目前正在140多個國家和城市開展,參與人數超過100萬,而香港亦有五萬名來自700個青年相關組別的年輕人參與計劃,實在令人鼓舞!
AYP提供三個級別的挑戰,分別是銅章,銀章和金章。參加者必須完成不同部分的活動以達到獎勵要求,當中包括要求青年學習服務他人、發掘和發展個人興趣、社交及實用技能、野外鍛煉,以及鼓勵青年人參與康樂體育活動,藉此可強身健體,並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為我們的青年提供不少鍛煉自己的機會。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會頒發獎狀予大概300位銀章得獎者和感謝狀予50位服務獎勵計劃滿三年及七年的傑出義工。我希望獎項不單純粹是一個獎勵,而是一股正能量、動力,推動青年朋友繼續挑戰自己,參與更多有意義和有益身心的活動。
特區政府致力做到「與青年同行」。事實上,在活動前我才主持了第一次的青年發展委員會,研究委員會應優先討論的跨部門議題,以期發揮委員會作為跨決策局、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的角色。另外,委員會轄下將設三個專責小組,當中包括青年交流和實習專責小組、青年發展基金和計劃專責小組及青年外展和參與專責小組,目標都是希望多鼓勵青年的參與推動「三業三政」的工作,並參加切合他們需要及興趣的活動,就好像我們於去年10月推出「青年共享空間計劃」,提供一個平台讓已活化工廈和商廈的業主撥出樓面作為共用工作空間或創作室,從而支持新興行業的初創企業及青年人創業。我們亦於上個月推出「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先導計劃」,由政府與多間境外一線大型企業合作為香港青年提供在內地和海外的250個優質實習機會,實習職位更覆蓋金融服務、地產、建築和公用事業等多個行業,讓他們各展所長。這亦是我們努力聯絡香港企業的成果,希望為我們年輕一代提供好好的機會。
我再次恭賀各位得獎者,希望青年朋友能保持你們的衝勁,參與更多青年發展活動!最後,我祝願AYP的精神能夠繼續承傳下去,培育更多優秀的年輕人,並祝在座各位身心康泰,生活愉快。多謝各位!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第96屆銀章頒獎典禮致辭全文)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主持青年發展委員會首次會議,會上討論委員會未來工作方向。
委員會同意先聚焦三大方向,即研究如何協助青年選擇適合他們的學業出路,如通過加強生涯規劃工作;探討如何幫助青年發展事業和向上流動,如抓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研究如何加強與青年人交流的渠道,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會上,委員備悉前青年事務委員會發表的《香港青年發展策略:公眾參與報告》的內容和建議,探討青年發展的挑戰。
張建宗指,委員會的非官方委員甚具代表性,包括社會領袖,與青年發展相關界別的專家和持份者,逾半為35歲或以下青年委員。
食物安全中心公布,因應美國亞利桑那州出產的蘿蔓生菜(Romaine lettuce)疑受大腸桿菌污染,即時暫停該地蘿蔓生菜進口,業界應立即停用並停售存貨。
食安中心通過監察系統,得悉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發出通知,指正調查當地爆發大腸桿菌感染個案,或與食用亞利桑那州生產、疑受O157:H7型大腸桿污染的蘿蔓生菜有關。為審慎計,中心即時暫停產品進口和在港出售。
中心已加強抽檢美國的蘿蔓生菜,並通知美國有關當局和本地業界暫停進口事宜。中心會密切留意事件,採取適當行動。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主持扶貧委員會會議,會上通過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
項目2018至19學年起推行,為期三年。凡就讀公營學校的中、小學生,其班別如須推行電子學習,並建議自攜流動電腦裝置,而有關學生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書簿津貼計劃全額資助或半額資助,均可獲得資助。
首年為綜援、全津學生提供的資助額上限為4,500元,而半津學生的資助額上限為2,250元。
資助會發放給學校,由校方代為購買。預計總撥款額共4億1,554萬元,約102,000名學生受惠。
退下火線,不等於無所事事。一群公務員離開職場後投入義工服務,參加「學校起動」計劃,重臨校園,分享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為學生解惑指路,協助他們規劃人生。
退休義工分享經驗
12名來自廉政公署、懲教署、衞生署等政府部門的義工,在「學校起動」計劃安排下,到將軍澳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與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分享升學和就業經驗。
梁少梅於1976年入職,在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負責醫務化驗,退休後加入公務員義工團隊。
61歲的她說,頭一回跟學生分享工作經驗,感覺新鮮。「最初還為如何打開話匣子而發愁,豈料他們早有準備,提出多條問題,包括我在沙士爆發期間的工作、化驗細胞組織是否需要在手術室進行,明顯是想清楚了解這個行業。」
中六學生簡佩芝希望學校多舉辦類似活動,讓他們了解不同政府部門運作,以便將來擇業。「雖然很多資訊都能在網上查到,但活動讓我們有機會直接向行內人取經,獲益良多。」
另一名中六學生陳思曉對工程學滿有興趣,聽過地政總署退休員工分享後,頓感眼界大開。「原來工程學涵蓋多個範疇,如土木工程、機電工程,也有專門負責水電供應、消防設備的工作,選擇多得很,我會擴闊思維,考慮更多出路。」
「學校起動」計劃2011年推出,為參與學校和夥伴機構配對,舉辦活動,向學習條件較遜色的中學生提供不同學習機會,從而培養自信,啟發他們規劃人生,為升學和就業做好準備。
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是其中一間夥伴機構,推出跨代英語共融計劃,安排退休人士到學校訓練中學生英語會話,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同時促進跨代共融。
長幼互勉相得益彰
67歲的趙淑蘭退休前在入境處任文書主任,擔任義務導師後,現在幾乎每逢星期六,都到天水圍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跟學生用英語聊天,天南地北,隨興交流。
「這項活動別具意義,我藉此重投社會緊隨時代步伐,不會脫節,心境也因此年輕不少,人變得活躍,喜歡和年輕人玩。」
除了聊天小組,跨代英語共融計劃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運用英語。中三學生施港希與同學選擇拍攝短片介紹校園,並在活動上分享。
「我的英語不好,平常不會說,即使應考口試也不敢開口。參加活動後,我的膽量大了,現在會嘗試說,也會盡力完成考試。」
跨代共融英語計劃總監黎偉麟表示,計劃不單提高學生英語能力,也讓退休人士與年輕人多交流,建立跨代友誼。
「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下跟退休人士交談,有機會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兩代人加深認識後,容易建立友誼,學會跟不同年齡的人相處。」
「學校起動」計劃至今獲超過40間企業、領事館、大學和機構支持,逾50間中學參與,受惠學生達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