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醫健通登記人數破百萬

醫健通啟用三周年,登記人數突破100萬。醫健通第二階段發展已展開,會加強保安、把中醫藥資料和放射圖像納入互通資料範圍、開發病人平台助市民管理健康,預計2022年底前完成。

現時有逾1,700間公私營醫護機構登記加入醫健通,包括診所和安老院舍等。在取得病人同意後,機構人員可閱覽和上載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作醫護用途。

醫健通有助提高病人護理的連貫性,減少重複檢查和治療、促進公私營醫護機構協作,並提升醫護服務的質素和效率。

以合理價格購物業作社福用途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考慮購置物業作社福設施時會徵詢產業署、地政總署、差餉物業估價署等部門的意見, 若價格偏離合理水平便不會買。

羅致光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對傳媒說,政府擬在未來三年購置60項物業營辦逾130項社福設施,即每年大約購置20項物業,而去年非住宅物業成交個案逾8,000宗,他認為政府入市對市場的影響相當輕微。

羅致光指,政府會適時、適量地進行這項工作,若能以較便宜的價格購得物業,會多買一些,盡量提供更多設施給社會服務機構;但若款項在三年後尚未用畢,餘額便撥入庫房。

羅致光又說,政府致力增加社福設施,除了由政府興建,也會在賣地條款中要求發展商興建,並在重建、改建或更改土地用途的項目加入增添社福設施的條款。

醫管局明開會討論薪酬調整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醫院管理局明日與支援職系員工代表開會,商討薪酬調整方案,她希望雙方盡早達成共識。

陳肇始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公營醫院支援職系員工流失率高,財政預算案已提出額外撥款,供醫管局推行措施挽留人才。醫管局已聘請顧問處理薪酬調整事宜,並與員工溝通。

對於新入職和現有員工的加薪幅度差距,陳肇始表示,現職員工默默耕耘,與新入職員工同樣重要,她希望醫管局能與員工達成雙方均接受的合理方案,及早落實措施。

談及預算案宣布預留100億元作為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陳肇始說,基金主要用作儲備,供醫管局應付不時之需。

她說,政府投放在醫管局的資源按年遞增,在2019至20年度撥款近700億元,足夠該局應付日常開支和推出新服務。此外,政府每三年調整對醫管局的撥款,使該局能按人口結構和服務量轉變部署各項計劃,集中資源做好前線服務。醫院基建方面,政府已推出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推動醫院長遠規劃。

食衞局今日公布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的招標結果,陳肇始表示,當局會盡快與營運商葵青安全社區健康城市協會商討中心服務內容和推出方法等。

她說,政府已於深水埗、灣仔、油尖旺和大埔敲定其他地區康健中心選址,會繼續在其他地區物色合適地方。當局會先考慮有否合適政府用地,或以「一地多用」方式設立地區康健中心,若沒合適地點,則考慮租用區內地方。

孕婦應接種百日咳疫苗

本港百日咳個案持續增加,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孕婦接種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作為恆常產前護理,為嬰兒提供直接保護。

委員會建議,無論曾否感染或接種百日咳疫苗,孕婦每次懷孕都應該接種疫苗,最理想是在懷孕35周前接種;若懷孕期間沒有接種,則應在產後盡早接種,為嬰兒提供間接保護。

百日咳是急性兼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感染,影響所有年齡層,尤以未能接種疫苗的嬰兒最易受感染,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也較高,且會致命。

衞生防護中心指,百日咳呈報個案自2017年大幅增加,此前六年每年錄得20至50宗,至2017年增至69宗,2018年升至110宗。

此外,委員會建議孕婦接種當季滅活季節性流感疫苗,並可與含百日咳疫苗一同接種。

多管齊下覓地 提供社福設施

我在上星期四的財政預算案記者會上,就安老、家庭、兒童、青少年和康復服務的加強措施略作簡介都用了超過40分鐘,但傳媒焦點只集中在我們建議撥款200億元,讓政府從市場購置合適的物業,提供地方營辦社福設施。社福服務機構苦無設施和覓地艱難是不爭的事實。我上任以來,已經不斷強調,我們會繼續採取千方百計、寸土必爭的策略和措施,物色合適的用地或處所,以提供各類福利服務所需的設施。其實我要再補充四個字:「多管齊下」,簡單來說,我們任何機會都不會放過。

雖然在2019至20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有不少新的和加強的措施,在這篇網誌,我還是只集中討論覓地設置服務單位的長、中、短期策略。

長期策略:將安老服務及幼兒照顧服務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因應《安老服務計劃方案》的建議,政府已在2018年12月就政府資助的長者住宿照顧服務、長者社區照顧服務、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重新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加入以人口為基礎的安老服務規劃比率。有關建議將有助相關部門(如規劃署、房屋署)及社會福利署在規劃新的住宅發展項目時,盡早預留合適的土地提供安老服務設施。

另外,我們亦會制訂幼兒中心服務名額的規劃比率,以提升幼兒照顧服務。我們計劃於2019至20年度內把有關以人口為基礎的規劃比率也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內,以促進幼兒中心的規劃並預留合適場所作營辦之用。

中長期策略一:物色適當用地透過重建或新發展作長遠福利用途

倘若有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的空間或空置物業可供發展或重建,我們會因應個別用地的位置、面積、附近環境、當區的福利服務供應及需求等因素,探討是否適合把有關處所或用地透過改建、重建或新發展作長遠福利用途。現有的例子包括位於觀塘剛落成的安泰邨福利設施大樓,將設置多項長者及康復服務設施;正在重建的觀塘前啟能庇護工場及宿舍,以及屯門舊小欖醫院,將成為綜合康復服務大樓。這些項目一般要8年至11年才完成。

中長期策略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

勞工及福利局在2013年首次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邀請非政府機構在其土地上透過擴建、重建或新發展,增設政府希望增加的福利服務。由開展至未來的七、八年間,陸續有項目完成。勞福局計劃約於2019年4月推出新一期特別計劃,以提供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負盈虧設施,特別是增加安老、康復和兒童福利服務名額。由於不同項目所涉及的複雜程度不一,有快有慢,快則五、六年可以完成,長則會超過十年。

中期策略一:在賣地條款中加入興建福利設施的要求

勞福局透過發展局協助,會在合適的私人賣地項目,在條款中要求發展商興建福利設施。舉例來說,政府在2018年5月以刷新高價售出的一幅啟德住宅用地將會提供安老院舍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各兩間。剛於2019年2月售出的大埔用地亦會興建一間預計可提供約100個宿位的安老院舍。運用私人巿場的靈活性及效率,這些設施由計劃至啟用可望於六至八年間完成。

中期策略二:鼓勵私人發展商在發展項目中提供不同類型的福利設施

政府會鼓勵私人發展商在發展項目中提供不同類型的福利設施,特別是於私人發展商申請修訂土地用途及契約的過程中,我們會繼續努力嘗試。去年在長沙灣一個項目中,我們得到地區支持,便「成功爭取」到一間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

中短期策略:善用政府空置處所

倘若有合適的政府空置處所,例如政府轄下空置校舍、公屋內非住宅空置單位、街巿等,我們同樣會因應個別用地的位置、面積、附近環境、當區福利服務供應及需求等因素,探討是否適合把有關處所透過改建作長遠福利用途。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灣仔街巿內設立一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此外,近年我們已「成功爭取」了三間空置校舍改作福利用途,它們正在不同階段的規劃程序中。視乎改動程度、樓宇年齡、地區諮詢及在規劃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由獲得分配有關單位至服務啟用約需時三至六年或更長。

短期策略:購置社福設施

過往在不同場合,我經常都表示政府沒有魔術棒即時變出所需福利設施。在剛宣布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我們希望以三年為期,從市場購置合適的物業,設立超過130項有迫切需要的社福設施,包括長者鄰舍中心、長者地區中心、日間幼兒中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辦公室、家長或親屬資源中心、日間社區康復中心、共享親職支援中心等。

或許大家沒有留意,政府購置物業不是新事物。在1995至1998年間,社署曾購買63個物業作福利服務用途。此外,現時社署總部置於灣仔胡忠大廈,主要部分都是早年由政府買入的。我當年作為立法會議員,設在中環花園道萬國寶通廣場(現稱花園道三號)的議員辦公室,也是政府為立法會買入的物業。

結語

當然,有不少急需的福利服務單位,由於未有永久的處所,我們會租用私人物業;但由於租約有一定的不穩定性,不利於提供穩定服務予服務使用者,而透過改建、重建、興建或購置則較為穩妥。

最後,還是12個字:「多管齊下、千方百計、寸土必爭」。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3月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逾千學生鑲嵌花展大型花壇

「賽馬會學童鑲嵌花壇」活動今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逾1,300名學生參與,協助鑲嵌香港花卉展覽展出的大型花壇。

來自38間學校的學生在約170名綠化義工指導下,利用嘉樂花、康乃馨、毋忘我、菊花等三萬株花卉植物鑲嵌名為「全港運動‧全城躍動」的花壇。

花壇以運動會為主題,展示運動健兒積極參與第七屆全港運動會的八個體育項目,包括田徑、羽毛球、籃球、五人足球、游泳、乒乓球、網球、排球和示範項目七人欖球。花壇在晚間會配以燈光和音樂效果。

今年花展以「大紅花說願」為主題,本月15至24日在維園舉行。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