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銅芯抗疫口罩今起陸續派遞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目前283萬名市民已登記領取銅芯抗疫口罩,香港郵政今日開始陸續派遞。

薛永恒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向傳媒說,口罩每日派送量估計約十多萬,香港郵政會提前以電話短信通知市民。郵政人員上門派遞時倘無人接收,則會留下通知卡,讓市民憑卡到郵政局領取。

他表示,疫情在2、3月非常緊張,有效取得口罩是政府當時最重要考慮。鑑於一般公開招標程序需時很長,當局遂果斷安排,盡快為市民供應銅芯抗疫口罩,該決定既負責並有擔當。

他重申,銅芯抗疫口罩符合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F2100一級標準,可清洗60次,能滿足過濾標準要求。

對於有意見指使用者可能會吸入口罩內的銅粒子,薛永恒說,當局正與原材料供應商跟進,但現有資料顯示該情況應不會發生。

疫苗按時接種 勿因疫情延遲

衞生署提醒家長須按時為年幼子女安排免疫接種,以預防傳染病,切勿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延遲接種。

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自出生至小六兒童,應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接種不同的疫苗和加強劑以預防水痘、白喉、乙型肝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小兒麻痺症、肺炎球菌感染、風疹(德國麻疹)、破傷風、結核病和子宮頸癌。

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按照該計劃,為五歲或以下嬰幼兒童提供免疫接種服務。

該署表示,家長不應因疫情而延遲子女接種疫苗的時間,延遲接種會減低為兒童預防相關傳染病的保護。

母嬰健康院已加強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安排體溫檢查、要求到訪者佩戴口罩、建議應診者到訪母嬰健康院時減少陪同的親友數目等,以減少人流和社交接觸機會。

家長應盡快為尚未接受適齡疫苗注射的學前兒童,向所屬母嬰健康院預約,或諮詢其家庭醫生進行接種。

小學疫苗接種方面,衞生署學童免疫注射小組到校提供接種服務。至於並非現居於本港的兒童,家長應於通常居住地安排子女繼續接種疫苗。

抗疫張弛有道

自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生以來,特區政府一直密切監察本地和世界各地的疫情發展,以果斷及合適的措施作全面應對。香港由3月中至3月底出現大幅增加確診個案,主要是輸入個案。情況至4月初開始有好轉,確診個案逐步回落。自4月12日以來,每日的確診個案亦維持在單位數字,到現在大概有三個多星期,當中更有多天是零確診個案。

本港疫情

至今,香港有超過1,000宗確診個案,當中超過六成是輸入個案或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近兩周所有九宗確診個案都有外遊記錄。雖然本港疫情有所緩和,惟全球疫情仍非常嚴峻和反覆,現時全球確診個案已超過400萬宗,當中超過275,000人死亡。雖然部分國家的確診個案數字有所回落,但有些國家的新增個案仍然高企,所以我們要繼續緊貼疫情的發展,適時調整和推行不同的防控措施,不能鬆懈。

看到疫情穩定下來,不同界別的人士都提出政府需要檢視現行的嚴控措施,因為每一項有關公共衞生的嚴控措施,社會都要付出一個代價---無論是經濟上的代價或是對社會民生,以至市民日常生活都帶來很多不便。

Suppress and Lift

大家近日都常聽到我們和一些衞生專家講suppress and lift策略︰當疫情嚴峻時,我們要採取嚴控措施把它壓下去;當疫情穩定下來,又需要稍為放寬(lift)。

怎樣在這策略裏做到張弛有度、能收能放是非常困難的,亦可以說是一門藝術。這張弛有度除了要有科學數據,也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正如行政長官在早前發表抗疫三月的報告中將這工作比喻為三人拔河,這三個方面的因素是(一)公共衞生的考慮;(二)措施對香港經濟、各行各業的影響;(三)市民的承受程度。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關鍵標準

世界衞生組織在4月中提出個別國家或地方是否可以放寬一些防疫措施,要視乎當地政府部門是否具備足够能力以達到以下六個關鍵標準︰

a. 所有病例都來自已知接觸或輸入病例,且將新增病例的數量維持在衞生系統有大量臨床護理能力可以應對的水平。

b. 公共衞生系統有足夠能力做好探測(detect)、檢測(test)、隔離及治療(isolate and treat)、追蹤(trace,即所有緊密接觸者都應被追蹤)。

c. 將高風險群組爆發疫情的風險降至最低,例如醫療機構和護理中心。

d. 在工作場所、學校及人多的地方作好防護措施以降低風險,包括持社交距離、洗手、 量體溫等。

e. 做好輸入病例的風險管理。

f. 市民大衆必須在行爲上繼續採取預防措施,在確保控疫措施的實施方面,每個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放寬部分減少社交接觸的措施

考慮到本港過去數周就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情及確診個案數字越趨穩定,以及採取張弛有道(suppress and lift)策略控制疫情,我們認為現在是合適的時機放寬部分減少社交接觸的措施。故此,行政長官上周二(5月5日)公布以下最新的減少社交接觸措施,5月8日起生效︰

就餐飲業務及表列處所

  • 就餐飲處所,在任何餐飲處所內可同坐一桌的人數由四增加至八。早前公布的其他規定將繼續生效,包括桌子之間最少有1.5米距離和除飲食時外須佩戴口罩等、量度體温及提供消毒搓手液。另外,處所内的卡拉OK活動繼續暫停。
  • 酒吧和酒館也可恢復營業,但須遵守嚴格規定,如在任何時間,顧客人數不得超過通常座位數目的50%、不得有多於四人同坐一桌和不得進行現場表演及跳舞。
  • 七類早前關閉的商業處所可重新營業,即遊戲機中心、健身中心、遊樂場所、公眾娛樂場所(包括戲院)、美容院、按摩院,以及麻將天九耍樂處所;但這些商業處所營業期間須遵守一些規定,以保障公共衞生。
  • 至於卡拉OK、浴室、派對房間、夜店和夜總會四類業務處所,因涉及風險較高的活動,須繼續關閉 14 天。

就群組聚集

  • 公眾場所進行群組聚集的人數限制由四人放寬至八人。
  • 擴闊現行豁免群組聚集的範圍:(i)涵蓋司法機構的不同職能;(ii)婚禮的人數限制由20增加至50(婚禮上不可供應食物或飲品);及(iii)涵蓋按照任何條例或規管該公司的運作或事務的其他規管性質文書舉行的上市公司的股東會議。會議上不可供應食物或飲品,而每個房間或區隔範圍容納不多於50人。

上述措施已平衡保障公共衞生、經濟影響及社會接受程度等因素,一方面維持部分減少社交接觸的措施,另一方面預留空間恢復社交活動。我們會因應疫情的發展,不時檢討已實施的相關措施,以在考慮到所有相關因素後作出適當調節。

結語

很多專家都提醒今次疫情是會有反覆的,所以我們仍需嚴陣以待,只能分階段及適當地放寬限制,一有需要又要收緊。與此同時,市民大眾亦要繼續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措施,不可鬆懈,保持足夠社交距離,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保護自己、保護身邊摯愛家人、亦保護我們的公營醫療系統。

今天剛好是母親節,祝願大家母親節快樂!

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510日在網誌發文章

康文署部分室內場地明重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部分室內康樂場地明日重開,場內的更衣和淋浴設施也會開放,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已考慮衞生和安全問題,重開的場館明天會實施新措施防疫。

徐英偉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指康文署會調配人手到重開的場地執行新措施,例如為進入場館的人量體溫。

他又說,淋浴設施屆時會分隔,而較多人前往的埸館或會實施人流管制。

地區工作方面,徐英偉表示,一些社區重點項目已通過既定程序,在區議會和立法會完成討論並展開招標,甚至已動工,他希望這些項目如期完成。

圍堵失業浪潮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剛公布的美國4月份失業率已上升至14.7%的歷史高位,而一般分析都指美國的失業率會持續上升。回顧香港的情況,香港上月公布的第一季失業率上升至4.2%,4月份的失業率雖然仍未公布,但我們對於數字會繼續上升已沒有懸念。面對失業浪潮,我們所採取的是一個四面圍堵的策略:一是創造就業、二是保就業、三是就業支援、四是失業支援。由於在失業率上升時,在勞工巿場中較為弱勢的就業人士,如殘疾人士,更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在以下的討論中,我會特別點出,各措施中如何加強對殘疾人士的支援。

創造就業

在防疫抗疫基金中,我們會在公私營界別創造約三萬個有時限的職位,及約5,000名短期青年實習生;此外,政府亦會聘請超過一萬個公務員。現時僱主若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合作的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A」,可以向職業訓練局申領為期18個月的每月6,610元的資助。我們會透過防疫抗疫基金將今年資助名額由272個增加至1,000個。

不少社會企業亦為殘疾人士制造不少就業機會。我們正探討如何運用部分上述三萬個有時限的職位,讓社企聘用更多殘疾人士。

為鼓勵非政府機構開辦更多小型企業,藉以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社會福利署的創業展才能計劃已推行兩項新措施,包括:

(一) 新申請業務項目可聘用一名員工協助在籌劃階段至業務開展前的工作,並將有關開支加入申請預算內;及

(二) 新申請業務項目及在資助期內的業務項目,可申請資助以支付在資助期完畢後緊接的兩年內所聘用的全職和兼職殘疾僱員的一半薪金,以保障這些社企聘用的殘疾僱員,可持續就業。

保就業

在保就業方面,主要是保就業計劃,目標便是協助企業,保留員工,甚至是重新聘用員工,及給予放無薪假的員工薪酬。舉例來說,某僱主在獲得保就業計劃資助,若在今年3月份已有員工放無薪假,在6月份便要給予這些員工薪酬,儘管是有薪假期。我們會稍後公布更多的詳情。目標是於6月內發放第一期(即6、7、8月)的資助,第一期的資助總額預算超過400億元,約等於GDP的1.5%。此外,因應餐飲業及建造業聘請大量臨時僱員,而的士/紅色小巴司機亦多為自僱司機,綠色小巴約半數受聘司機為65歲或以上,相關政策局己為他們制訂特定計劃,以保就業和保收入。

社署的創業展才能計劃的受資助社企推出特別財政支援,使業務得以維持,保障員工(特別是殘疾人士)的就業機會。有關紓緩措施包括向資助期內的社企提前發放下兩期營運開支撥款,以協助紓緩資金周轉上的壓力;及若計劃合約期內的項目面對巨大財政困難,可申請額外撥款以資助營運開支。當然,這些社企亦將可以申領保就業的資助。

香港社會企業總會發表的一項問卷調查分析,有三成社企為零售業、兩成為餐飲業。不論這些社企是否領有商業登記,或相關牌照,亦可受惠於防疫抗疫基金第一期措施下的零售業資助計劃和食物業界別資助計劃所提供財政援助。

就業支援

在通過2020至21年財政預算之後,勞工處會從兩方面加強就業支援,一是鼓勵僱主聘請年長人士、青年人及殘疾人士,調升中高齡就業計劃及展翅青見計劃支付僱主在職培訓津貼,由每月最高4,000元增加至5,000元,為期6至12個月;同時,就業展才能計劃的殘疾求職人士,亦會調升的相關在職培訓津貼,首三個月的每月上限由7,000元增加至8,000元,其後六個月的每月上限5,000元增加至6,000元。第二方面,勞工處會以試點方式,為每位參加上述就業計劃的合資格求職人士提供留任津貼,留任滿三個月有3,000元,及後在職培訓期間每月可獲1,000元,從而穩定就業。

若僱主正應用上述計劃的津貼聘用殘疾人士,亦有為他們開立強積金戶口,便可以再受惠於保就業計劃。換言之,在6至11月份有可能全數以政府提供的資源,繼續聘用相關的殘疾人士,讓他們在經濟暴風中,有一個避風港。

失業支援

有關失業支援在4月28日的網誌已有交代,在這裏不再重複了。不過,值得我們留意的是今年3月份領取綜援的殘疾人士,較2月分升了0.5%,較2019年3月升了2.4%。雖然增幅不大,但已扭轉了過往五年的輕微向下趨勢。這個現象亦可能是就業巿場惡化的後果之一,上述的創造就業、保就業及就業支援對於殘疾人士便更重要了。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510日在網誌發文章

本港新增三宗輸入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三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兩名男患者由巴基斯坦返港,女患者由英國回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由巴基斯坦返港的患者乘坐QR818航班昨午抵港,之後入住檢疫中心,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兩人均無病徵。

其中57歲患者去年8月返回巴基斯坦探親,在當地並無接觸已知確診病人。他患有糖尿病,到過當地診所診治和參加葬禮。另一名54歲患者3月8日偕妻子和子女到巴基斯坦居住,其家人並無病徵,病毒測試結果為陰性。

從英國返港的69歲患者乘坐CX252航班今早抵港。她4月8日曾氣促,當地醫護人員到其寓所為她檢查後認為她並無問題,但沒有進行病毒測試。她在英國有家人確診但無須入院,因此可能在家中感染。由於女患者獨自返港後沒有回家,所以沒有緊密接觸者。

適逢今日是母親節,張竹君提醒市民繼續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如感不適或有病徵便不要參與節日飯聚等活動,並盡快求診。出席飯聚人士應使用公筷和公匙,非進食期間則應戴上口罩。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