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天文台發賞月錦囊

10月1日為中秋節,天文台表示,滿月會於中秋節翌晨月落前,即5時05分出現。若天氣許可,巿民可於中秋節前後的晚上觀賞又圓又光的月亮。

9月30日中秋節前夕月出時間為下午5時35分,晚上11時31分月上中天,翌晨5時32分月落。

中秋節月出時間為下午6時08分,10月2日零時12分月上中天,早上6時21分月落。

中秋節翌日下午6時40分月出,10月3日零時53分月上中天,早上7時10分月落。

巿民可瀏覽天文台的九天天氣預報,了解最新天氣情況,以便安排賞月活動。

上月綜援個案升0.1%

社會福利署公布,8月領取綜援個案226,190宗,按月增加245宗,升幅0.1%,受助總人數為320,852。

低收入類別個案2,734宗 按月跌1.2%;年老個案132,711宗,單親個案24,917宗,兩者均跌0.2%。

失業個案18,754宗,按月上升2.1%,按年則增加約57.3%;申請數字微降0.9%至929宗,趨勢穩定,惟數字仍按年增加約65.6%。

健康欠佳個案25,518宗,上升0.5%;永久性殘疾個案17,292宗,上升0.2%。

確診女童學校獲派樣本瓶作檢測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就讀屯門一間學校的十歲女童日前確診,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雖然女童沒有在傳染期期間回校,但基於有師生感到憂慮,防護中心決定向該校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以進行病毒測試。

該名女童是其中一宗昨日公布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女童是另一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本月13日被送到檢疫中心,當時沒有病徵,但翌日開始發燒。

張竹君表示,防護中心界定患者的傳染期時,會把患者出現病徵前的兩日包括在內。就這宗個案而言,傳染期應由本月12日開始,女童最後一次回校為本月11日,因此並非在傳染期之內,同校師生不被列作密切接觸者。

然而,由於該校師生感到憂慮,防護中心也認為可多做病毒測試,所以會向學校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

被問到學校如出現確診個案是否需要停課,張竹君指,一般而言,確診者如在傳染期內回校,而且到過校內不同地方和接觸其他人士,整間學校需停課14日,校內所有人士均會獲派樣本瓶。

如確診者在病毒潛伏期間回校,而其感染源頭不明,防護中心或會向學校派發樣本瓶,嘗試尋找源頭,但有關學校未必需要停課。

亞博館治療設施明起轉備用狀態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設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明日起暫時轉為備用狀態,但局方會在硬件和人手方面做足準備,如出現新一波疫情,有關設施可於短時間內重新啟用接收病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今日在簡報會上說,亞博館內的社區治療設施自上月1日啟用以來,共有近700名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入住接受治療,其中超過500人康復出院,目前只有三名患者在設施內留醫。

她指,社區治療設施大大紓緩公立醫院隔離病床的壓力,成功縮短確診者等候入院的時間。

亞博館一號和二號展館設有約900張病床,連同公立醫院1,700張隔離病床和位於亞博館旁臨時醫院的床位,庾慧玲相信,若再爆發疫情,這些設施可接收大批病人。

醫管局決定是否重開社區治療設施時,會考慮醫院隔離設施的容量、確診者人數、患者是否適合入住社區治療設施等因素,有需要可在數日內重開。

一同出席簡報會的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全球各地疫情仍然持續,專家也預測本港會有第四波疫情,屆時醫療系統、病毒測試、檢疫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硬件配合,政府必須提早準備醫院以外的治療設施和臨時醫院應對。

九人確診 三人感染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六宗屬本地個案,其中三宗與其他確診個案有關,三宗感染源頭不明;另有數宗初步確診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源頭不明個案中,52歲女患者與家人居於砵蘭街,在旺角創興廣場盈館工作,日常有在工作地方用膳,食肆17名員工須被送往檢疫中心。

另一名患者是居於天水圍天慈邨的24歲待業男子,平常多留在家中,有時在居所附近跑步,其間有佩戴口罩。他本周一曾於+WOO嘉湖薩莉亞意式餐廳用膳,防護中心會向該餐廳員工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作病毒測試。

餘下一宗源頭不明個案的57歲女患者居於油塘邨,在觀塘和樂邨鐘聲慈善社從事文職工作,她的五名同事須入住檢疫中心。患者上月底曾到辦公室毗鄰、該社轄下一間長者鄰舍中心送別同事,其間沒跟長者接觸,防護中心會到該中心派發樣本收集瓶。

至於與其他確診個案相關的個案方面,其中一名患者乃大圍群組的家人;輸入個案中,兩名患者由英國到港,另一人由伊朗抵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處所重開非零風險 巿民勿鬆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社交距離措施明日起進一步放寬,早前未能開放的表列處所可以重開。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處所重開不代表零感染風險,市民和業界須繼續做好預防措施,相關政府部門也會加強執法。

徐德義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政府考慮疫情防控、經濟需要和社會接受程度後,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酒吧、夜店、卡拉OK場所、主題公園等自7月中停業後,明日可在符合相關規定及限制下重開,包括在場人士必須佩戴口罩,以及人數不得超過座位數目或可容納人數一半。

他強調,巿民現階段不應假設社區完全沒有感染機會。外國研究顯示,唱歌、大聲説話、大笑等行為均有機會通過飛沫傳播病毒,室內場所應盡量減少總在場人數,市民也應縮短在該些場所逗留的時間,減低傳播風險。

他又說,隨着公營機構和企業陸續恢復正常服務、學生分階段恢復回校上課,加上下月有數日公眾假期,市面人流會進一步增加,市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防止病毒傳播。市民前往任何地方也應盡量減少脫下口罩的時間,並時刻注意手部衞生,避免在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長時間逗留。

此外,明天起,派發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的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會增至31間,月底再增至40間,徐德義鼓勵市民善用這些病毒檢測途徑。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