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健身中心資助計劃接受申請

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健身中心資助計劃今日起接受申請,下月18日截止。

計劃為每所健身中心提供一筆過五萬元資助,紓緩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指示而暫停營運所致的財政困難。

查詢可致電2389 3538或發電郵

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全面開放

發展局表示,位於堅尼地城城西道的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今日起全面24小時開放,提供遮蔭座椅、綠化園境等設施,市民可在該處飽覽維港西面和夕陽海景。

  

海濱長廊和相連的休憩用地佔地約5,900平方米,前身為公眾貨物起卸區,市民從堅尼地城港鐵站A出口向海濱步行約六分鐘便可到達。

長廊以板道搭建,全長172米,去年3月以「先駁通、再優化」原則率先開放。板道欄杆以色彩繽紛的針織公仔裝飾,加上經美化的工程圍板,該處已成為不少市民「打卡」熱點。。

今日起開放的休憩用地提供便利市民享受海濱的設施,位處中央位置的多用途空間尤具特色,其中活動平台和座椅由運貨所用卡板搭建而成,前者可隨意拼湊組合,可供兒童嬉戲,又或作表演平台之用。

  

休憩用地設有寵物角,讓市民和寵物可盡情玩樂。此外,當局會在休憩用地推出全新印章裝置,為市民帶來海濱新體驗。

為宣傳環保意識,該處設有紙包飲品盒回收箱。至於早前板道欄杆上的針織公仔,亦將以全新形態出現。

  

毗鄰休憩用地內陸地段約2,000平方米範圍由非政府機構營運,供開放式社區園圃之用,是全港首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和有機耕種的都市休閒農場。

該園圃首階段設施包括戶外教室、多用途空間和種植架,今日起同步開放,一系列農耕體驗活動和課程將陸續推行,而餘下部分則預計明年逐步開放。

啦啦仔當選港運會吉祥物

全港運動會吉祥物公眾投票活動順利舉行,「啦啦仔」獲選為港運會吉祥物,擔任親善大使,協助宣傳港運會活動。

網上投票活動6月26日至7月31日進行,逾三千名市民投票,從三組候選設計中揀選最喜愛和最能代表港運會的吉祥物,「啦啦仔」高票當選。

「啦啦仔」是活力充沛的運動迷,象徵朝氣、佳績、突破、和諧與活力。「啦啦仔」將投入港運會的宣傳和社區參與活動,也會在賽事中亮相為運動員打氣,並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港運會。

第八屆港運會地區運動員選拔明年4月至2022年1月舉行,區際體育比賽則於2022年3月開始。

港運會是以18區區議會為參賽單位的大型綜合運動會,旨在鼓勵市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同時促進18區之間的溝通,加強市民對居住地區的歸屬感和社區凝聚力。

活動由體育委員會主辦,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統籌,18區區議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和相關體育總會協辦。

慎防偽冒衞生署電話

衞生署今日收到多名市民查詢,指收到來電顯示與該署顧客關係科熱線2836 0077相同的來電,來電者自稱衞生署人員,要求提供個人資料和出入境紀錄。署方澄清沒有撥出有關電話。

衞生署表示,人員若以熱線聯絡市民,一般會提供資料核實雙方身分,不會要求市民提供敏感的個人資料。該署已就事件向警方報案。

市民若收到懷疑虛假電話,切勿跟從指示,並應向警方舉報。

衞生署就檢疫安排出錯致歉

衞生署表示,衞生防護中心處理一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檢疫安排時出錯,署方就事件致歉,有關個案涉及一名印度駐港總領事館人員。

署方指,該男子25歲,上周四從印度抵港,出發前在當地政府認可檢測機構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

抵港後,他向衞生防護中心人員提供其駐港領事館人員身分證明,中心人員遂按現行機制以獲豁免檢疫人士身分作出檢疫及檢測安排。

該男子隨後在衞生署設於香港國際機場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完成後獲准離開,隨即由領事館安排專車送返居所,根據衞生署要求進行14天醫學監察。

衞生防護中心同日知悉該男子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立即安排送往公立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據病人資料顯示,他抵達居所後一直獨留在居所,沒有外出。

防護中心跟進該宗個案時,從相關政府部門得悉有關人士為駐港領事館人員,但並非屬可獲豁免強制檢疫的級別。根據現行政策,該名由指定高風險地區抵港人士必須在酒店房間接受強制檢疫。

衞生署已提醒相關人員應謹慎處理豁免強制檢疫安排,避免同類情況再次出現。

應對疫情 政府續加強病毒檢測

對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情發展,我們從來未有鬆懈。由10月2日至10月15日這兩星期共錄得116宗個案,其中54宗屬於輸入或與輸入個案有關連,另外62宗屬於本地或與本地個案有關連。本地和與本地相關個案的比例在這兩星期約佔53%,涉及數個群組。我們見到社區仍然存在隱形傳播鏈,而確診人士數目雖然不大,但足跡廣泛,涉及不同的區域、不同類型的處所。

正如我們早前多次指出,在新常態下我們不能亦不應以本地長期零確診個案為目標。儘管大家都不希望出現任何本地個案,但在未有有效療法及疫苗前,病毒會與我們共存一段頗長時間,而社區不時出現零星個案及群組感染的情況亦難以避免。由於最新病毒株具更強的傳播力,疫情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急劇惡化,有機會令本地第四波疫情提早出現。

2019冠狀病毒病的傳播可以完全無徵兆,每一個個案都有可能引起一個大型群組。病毒檢測是防疫抗疫策略中的重要一環,透過檢測,我們可以找出有病徵及沒有病徵的帶病毒者,從而截斷社區傳播鏈。故此,政府會加強病毒檢測工作並持續進行特定群組檢測計劃。

香港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能力,在過去兩個月大幅提升。隨着衞生署於香港兒童醫院設立的實驗室,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新實驗室已分別於今年7月底和9月初啟用,公營檢測服務的恆常可處理檢測量,由6月底時每日約3,600個提升至目前每日超過7,000個。本地私營化驗所的可處理檢測量,亦由6月底時每日約4,000個,目前已增加至數以萬計。公營部門亦會視乎需要向私營化驗所採購檢測服務,以進一步加強公共檢測能力。

如果市民懷疑自己有較高風險受感染,或對身體狀況有懷疑、擔心或出現症狀,便應立即進行檢測或求醫,以及早識別,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特區政府在上月進行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圓滿結束,其間共進行1,783,000個檢測,整個普及計劃直接和間接識別了最少42宗確診個案。普及計劃在以下幾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果。第一,普及計劃成功找出社區內的隱形患者,在已識別的42宗確診個案,當中13宗沒有出現病徵、有20宗屬於源頭不明等。這些數字亦顯示,普及檢測計劃有效幫助我們找出社區內無病徵的個案和截斷傳播鏈。第二,普及計劃亦為我們提供較有系統的一些數據和統計資料,讓我們更準確地判斷香港的疫情。普及計劃下的陽性比率約為0.002%,這結果顯示每十萬人之中有兩人受感染。第三,普及計劃的經驗和數字分析亦令我們得以更仔細計劃下一步的檢測策略,以迅速發現個案和盡快截斷社區傳播鏈為目標。

隨着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圓滿結束,我們會繼續加強病學檢測和特定群組的檢測工作,現時的檢測策略主要是三方面,即(一)流行病理學監測;(二)特定群組檢測計劃,以及(三)突發性的檢測,我們希望透過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以減低社區爆發的風險。

流行病理學監測

首先,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負責流行病理學監測。同時,醫管局亦不斷加強病人入院篩查,在可行情況下安排所有入住公立醫院的病人進行檢測,減低院內傳播及爆發風險。自今年1月開始,衞生署和醫管局共進行了超過120萬個病毒檢測。

另外,到醫管局門診或衞生署診所求醫的市民,如果有相關病徵,亦會被安排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至今,經由門診診所安排的病毒檢測已接近30萬,當中有接近900個樣本呈陽性。

普通科門診診所派發樣本收集包

為及早識別社區內的隱形感染個案,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醫管局轄下的22間普通科門診診所由7月27日起派發樣本收集包及收集深喉唾液樣本,方便一些自覺有較高感染風險及輕微不適的市民領取樣本收集包,並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服務。

過去兩個多月,我們不斷優化派發樣本包的安排,現時有關服務已擴展至46間普通科門診診所。由10月9日開始,為方便更多市民能接受病毒檢測服務,我們進一步將派發時段優化至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5時。

由7月27日至今,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共派發超過65,780份樣本包,經化驗室進行檢測的樣本超過39,800個,超過71個樣本(即0.18%)對2019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我們相信上述安排有助及早識別隱形個案,減低社區傳播風險。

私家醫生檢測安排

衞生署會繼續向私家醫生提供免費的2019冠狀病毒檢測服務。若對病情有懷疑,市民可主動求醫和向醫生要求進行有關的病毒測試,並於指定時間把樣本交回衞生署轄下指定診所。另外,衞生署會繼續透過服務供應商,為由私家醫生安排接受檢測的病人,提供上門收取樣本的速遞服務。

衞生署不斷優化有關服務,以更加便利私家醫生,例如私家醫生除了可到指定衞生署診所領取每次多至50個的樣本包外,亦可透過郵遞領取每次20個樣本包。

衞生署亦已多次向私家醫生發信,呼籲他們支持及安排有需要病人接受病毒檢測。由3月至今,透過私家醫生進行的病毒檢測超過115,000個,當中有925個樣本(即0.8%)對2019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

特定群組檢測計劃

在普及計劃功成身退之際,政府各政策局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按風險評估及防疫抗疫工作所需而推出特定群組檢測計劃。為於社區層面作更為廣泛的監測,配合將疫情防控和感染管理納入成為社會日常運作的新常態,政府會整合及恆常化特定群組檢測計劃,以此作為定點監測的一環,並納入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的一個主要層次。特定群組檢測將可作為監測和預警系統的一部分,配合接觸者追蹤及流行病學調查的工作,有利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之外,亦為整體疫情評估提供參考數據。

自7月中以來,計劃下已檢測了超過548,000個樣本,有84個經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覆檢後確定為陽性,比率約為0.02%。這亦顯示特定計劃發揮了找出社區內隱形傳播者的功效。

特定計劃的目標群組,主要都是較高風險群組,或者因工作性質與公眾較多接觸的群組,以及基礎設施或服務需要的人員,例如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護養院員工、的士司機、前線食肆員工、物管員工、酒店員工等。此外,除了按需要覆蓋新群組,部分現有群組,基於風險考慮,亦會進行重複檢測,例如院舍員工、的士司機、屠房職工、貨櫃碼頭的指定前線員工等。這些重複檢測群組的合資格人士預計可達大概14萬人。我們預計,在公營界別的恆常病學檢測以外,在各類特定計劃下每天平均會有5,000個以上的檢測。

突發性的檢測

有些突發性的檢測,如果突然出現一些個案爆發的情況,在一個區、一幢樓等,政府亦會為這些特定群組推行緊急檢測,這對及早識別個案和迅速切斷社區的傳播鏈極為重要。之前我們在出現群組感染的葵青貨櫃碼頭安排為所有工人進行檢測,以及在一些公共屋邨為居民安排檢測便是一些例子。

政府決定針對近日出現社區爆發群組的地點,上周在灣仔、葵青、九龍城及油尖旺四區各設立一所臨時檢測中心,方便市民主動進行檢測,及早識別個案,盡早找出隱形患者,切斷社區的傳播鏈。四個臨時社區檢測中心累計收集了超過15,500個樣本作檢測。

又例如食物環境衞生署上周五至日,一連三晚安排檢測承辦商前往酒吧區(包括中環蘭桂坊、尖沙咀及灣仔)派發樣本瓶,並在酒吧區附近停泊流動車輛,鼓勵酒吧及酒館的從業員及顧客接受自願性質的病毒檢測。上周共派發超過2,100個樣本瓶,當中包括約1,770個向員工派發的樣本瓶及約390個向顧客派發的樣本瓶。食環署的檢測承辦商在本周末會繼續前往蘇豪區、堅尼地城及太子的酒吧區派發樣本瓶。

此外,我們亦非常關心近日出現數宗涉及泰裔人士的確診個案。我們除透過並非常感謝泰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協助向在港的泰籍人士派發樣本瓶進行檢測外,亦得到九龍城民政事務處的協助,聯絡樂善堂,協助向在九龍城區的泰籍人士共派發了1,007個深喉唾液樣本瓶。

政府亦會積極研究在個案或群組較多的地區設立一些臨時檢測中心,方便市民主動進行檢測,及早識別個案,希望早些切斷社區的傳播鏈。

結語

檢測在醫學上能發揮功用,及早發現感染人士包括不少無病徵人士,推前診斷時間,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對疫情監測和控制非常關鍵。在此,我再次強烈呼籲各位市民,如有任何相關症狀,例如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儘管只是輕微的症狀,亦必須盡快求醫、盡快檢測,按醫生專業判斷進行2019冠狀病毒檢測。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0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