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新增八宗確診 全為外地輸入

本港新增八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屬外地輸入,累計確診個案5,303宗。

患者七男一女,年齡介乎5至51歲,其中輸入個案患者由巴基斯坦、捷克、俄羅斯、塞爾維亞、法國、印尼和印度到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雙城經濟 強強聯手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其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萬美元,經濟發展水平顯著高於內地其他主要城市群(包括長三角與京津冀城市群)。大灣區無論在人口、經濟規模和資源方面均具雄厚實力,是一個獨特多元的經濟體,地區生產總值達1.6萬億美元,以經濟規模論,可望在不久的未來,超越紐約灣區和東京灣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灣區。

香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肩負新重任和新使命,與時俱進,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積極抓緊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雙城經濟 強強聯手

隨着近年深圳在經濟、創科等方面都有迅速發展,香港與深圳之間的比較不時會引發討論。

根據國家於去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與深圳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其中之二,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我要強調香港與深圳各有優勢,可以互補不足,互惠共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及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可一方面繼續為國家引進外來投資,增加引進來的吸引力,同時協助國家企業走向國際,增強走出去的競爭力。香港不斷完善深港通和債券通,而深圳交易所為內地兩大交易所之一,港深可優勢對接,發揮更大作用。此外,香港一直是深圳最大的外資來源地,香港在深圳的累計投資佔深圳外商投資接近八成,香港也是深圳最大的出口點,佔深圳出口接近四成,港深經濟互動是兩地經濟繁榮的重要推動力量,香港與深圳強強聯手,深化港深合作,共同打造雙城經濟,攜手推進大灣區發展。

助力青年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習近平主席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協助青年人認識國家和融入國家發展是理所應當。過去兩年多,青年發展委員會持續優化和擴大各項內地青年實習、創業及交流計劃,為廣大香港青年提供更深、更闊、更多元化的機會走進大灣區和其他省市,親身體驗當地文化及與當地青年進行深度交流。現時,每年平均有超過60,000名香港青年和學生參加政府各局/部門舉辦、資助或協調的內地交流和實習計劃。

青年內地實習

特區政府自2017年起與故宮博物院、中國科學院、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一級的文化和科研機構合作舉辦內地專題實習計劃,透過提供具特色、有深度和非常難得的實習機會,加深香港青年對相關學科和專業領域,以及國家發展的認識。有關計劃廣獲好評,而在有關單位和省市的積極支持下,我們更成功由2017年的兩個專題實習項目擴展至去年的七個,提供高質素的實習崗位。

此外,我們亦透過資助計劃及企業暑期實習計劃,每年安排4,000名香港青年到內地不同省市進行實習。其中,作為粵港合作重點項目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已在去年開始涵蓋所有大灣區內地城市,讓約950名青年在大灣區進行實習,加深他們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認識,協助他們訂立未來工作方向、累積工作經驗和建立人脈網絡,繼而有助他們日後在大灣區發展。

青年創新創業

特區政府近年與各界攜手合作,大力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成功推出多個資助計劃,解決所需資本的問題,讓不少青年受惠。其中,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的青年發展基金已成功培育了不少初創企業。他們的創新成果亦屢獲殊榮,有青年創業團隊榮獲世界信息峰會大獎,當中更有青年初創企業成功打入大灣區市場,把業務拓展得更闊更廣。

我們會進一步協助香港青年創業者發掘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會。基金已推出新資助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善用大灣區的雙創基地,協助他們把業務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做大做強。基金將會撥出超過一億元資助十多個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創業計劃,為約200個青年創業團隊提供資本資助,並為超過4,000名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讓他們在大灣區這個重要的創新創業平台一展才華。

此外,政府將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邀請粵港兩地機構包括具實力及有往績支持的雙創基地、大學、非政府機構、科研單位、專業團體、創投基金等加入聯盟,攜手建立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以支持在大灣區創業的香港青年。

青年內地交流

政府致力協助青年拓闊視野,青年發展委員會於去年資助了約18,000名青年,到31個內地省市參加各種交流活動,涵蓋文化、科技發展、歷史、義務工作、體育等不同主題。這些活動有效促進香港青年認識和了解國情,與內地青年進行深度交流,提高參加者的國民身分認同。

此外,民政事務局籌辦香港青年服務團,讓香港青年有機會到內地城鄉地區的小學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甚或一整學年的教學服務。計劃不但讓香港青年與內地人民作長期及深度的交流,更啟發了不少參加者服務他人和貢獻國家的心志。這項計劃今年踏入第十屆,我鼓勵合資格的青年朋友屆時積極考慮報名,更呼籲一些大型企業一同支持這個意義深遠的項目,容許一些有熱誠的青年員工騰出時間參加,為推動國家城鄉發展作出貢獻。

結語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不是要將香港內地化、邊緣化,而是讓香港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在香港這個具有國際化語言環境的大都會成長的青年,精通兩文三語、通曉中西文化,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在大灣區有着一定的競爭優勢。我鼓勵青年人親身了解國家發展及箇中契機,時刻保持開放包容和良性競爭的心態,努力提升自身實力,自我增值和豐富成長的歷程,發揮所長,好好利用大灣區這個廣闊的平台。總的來說,大灣區為本港青年人提供一條就業和事業發展的新跑道,以及多一個選擇。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0月2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五人確診 一宗感染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五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四宗屬外地輸入,一宗本地感染,源頭不明。該個案患者為56歲男士,任職工程主管,其十多位同事須送往檢疫中心接受檢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與家人居於鰂魚涌南豐新邨9座,在旺角豉油街萬利商業大廈上班。他10月21日開始感到不適,22日前往求診和採樣。

張竹君說,患者10月10日至12日曾到竹篙灣第二期檢疫中心進行防水工程。據了解,中心和沙井均尚未啟用,他也沒有接觸檢疫人士,相信其感染跟檢疫中心人士或其他沙井沒有太大關係。

患者工作地點約有十人一同工作,數人與他同屬一間公司,也有數名其他公司員工,防護中心會安排他們接受檢測。

此外,他10月14日至16日曾到畢架山帝景峰進行工程,由於屬潛伏期,防護中心會向曾與他接觸的人派發樣本瓶,追查病源。他在傳染期前三天曾經上班,由於十多名同事沒有長時間佩戴口罩,須送往檢疫中心接受檢疫。

至於初步確診個案則錄得少於十宗,其中一宗感染源頭不明,患者為42歲男士,任文職。他在上環皇后大道中兆英商業大廈工作,與家人居於將軍澳富康花園第9座。

他10月20日開始喉嚨痛,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他主要活動是上班,在潛伏期和傳染期沒有特別活動。

輸入個案患者方面,四人分別從法國、印尼、巴基斯坦和英國到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本地兒童社交認知測試工具推出

衞生署公布推出《香港心智解讀測試》,以測試本地5歲至12歲一個月兒童的社交認知能力。

此為首套由本地研發常模化的評估工具,有助從事兒童發展的專業人員更準確了解本地使用粵語兒童的社交認知能力。

本地專業人士一般會參考外國有關兒童心智解讀研究的資料,或改編外國研究常用項目和生活例子評量本地兒童能力,但並非最理想做法。

有見及此,衞生署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服務的跨專業團隊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團隊合作,以實證為基礎,並按使用粵語的本地兒童需要,研發《香港心智解讀測試》。

這套評估工具的目標使用者主要是公營機構、非政府組織、私人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醫生、兒童腦神經科醫生、精神科醫生、言語治療師。他們須能流利運用粵語,以符合標準化的施測要求。

衞生署昨日為本地相關專業人士就測試工具舉辦網上簡介會。

《香港心智解讀測試》定價為每套3,930元,供合資格註冊使用者購買。

市民應及早接種流感疫苗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2020至21年度各項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陸續展開,市民應及早接種,此舉可加強個人保護,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她指,政府會增加整體流感疫苗供應。

陳肇始今日在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其後會見傳媒。她說,今年冬季本港流感高峰期或與2019冠狀病毒病下一波疫情重疊,加上其他國家疫情仍然嚴峻,市民應提防疫情在冬天捲土重來,保持警覺。

她表示,疫苗資助計劃率先於本月8日展開,資助合資格群組接種疫苗。政府防疫注射計劃、院舍防疫注射計劃昨日亦已展開,為指定人士提供免費疫苗接種。

鑑於今年市民對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尤為踴躍,為鼓勵和便利合資格流感高危群組盡早接種疫苗,政府昨日公布增加整體流感疫苗供應,並就分配疫苗作出安排,為有需要的公私營合作學校外展隊、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醫生等群組分階段供應十萬劑額外疫苗。

一同出席接種流感疫苗活動的衞生署署長陳漢儀表示,全球疫苗供應緊張,當局繼續與藥廠保持聯絡,致力增購疫苗。因應當前情況,她呼籲公眾先把流感疫苗盡量留給高危群組人士。

至於不屬於高危群組的人士,陳漢儀指,只要經常保持手部衞生、佩戴口罩,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患上流行性感冒的風險可大為減低。

康文署網上資源中心添新節目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一站式網上資源中心新增更多精彩內容,讓市民安坐家中,參與文康活動和獲取資訊。

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合辦的香港非遺宣傳影片製作計劃,製作多套介紹本地非遺的360度虛擬實境影片,內容包括戲棚搭建技藝、大澳端午龍舟游涌,以及中秋節大坑舞火龍。

非遺辦事處也製作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短片,展示為慶祝2019年中秋節而在維多利亞公園紮作長達150米的盤龍獻瑞花燈。

香港藝術館為二至六歲幼兒提供的網上親子藝術啟蒙資源「小腦袋•大發現」推出HKMoA字母卡、跟着畫家找找看,讓小孩子欣賞館藏時,也可培養專注、審美、探索、理解、表達等能力。

由香港公共圖書館製作的「喜閱親子Voice & Move」以一連五集的短片教導家長和小孩子通過聲音、道具、表情、肢體動作,把講故事活動演繹成親子互動學習空間,以提升小朋友的閱讀興趣。

表演藝術方面,一連四集的《爵士「不」取消》是配合葵青劇院特定環境而策劃的網上爵士樂節目,探索即興音樂創作。

一連五集的粤劇劇本介紹講座系列《談「編」說「戲」》由新劍郎主持,請來多名粤劇名伶分享其演出不同編劇作品時的處理和演繹。

WeWeWebWeb合家歡的網上節目《一家幾口幾對手》以音樂短片《館內的肖像畫家》講述殯儀化妝師劉道燕的故事。

園藝教室最新上載植物護理方法之基肥與追肥示範影片,介紹植物護理七步曲,包括澆水、施肥、鬆土、除雜草、修剪、防治病蟲害、扶持/保護。

康文署會不斷更新網站內容,為巿民帶來更多富教育性和豐富的節目。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