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推動本港中醫藥在大灣區發展

尊敬的馬省長(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余書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李副省長(廣東省副省長李紅軍)、孫副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孫達)、郭副秘書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郭蘭峰)、李局長(澳門衞生局局長李展潤醫生)、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發展中醫藥,並會投入更多恆常資源推動有關發展。在過去一年,除了全力推進中醫醫院建設外,特區政府亦增加資源投放於18間地區層面的中醫診所提供有補貼的中醫門診服務及七間醫院的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我們亦啟動了五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中醫藥各方面的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加強香港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角色。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至2025年)》將為未來粵港澳三地攜手進一步發展中醫藥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特區政府會在多方面配合《建設方案》的落實,包括以下四個主要範疇。

一、加緊建設中醫醫院及推動相關人才培養計劃

特區政府正籌備興建香港的首間中醫醫院。政府已就挑選中醫醫院的營辦機構開展預審招標程序,期望今年年底前可通過公開招標程序挑選一間非政府機構作為中醫醫院的承辦機構。中醫醫院將設有約400張病床,提供資助的住院和門診服務,包括純中醫及中西醫協作的服務。我們希望長遠將中醫醫院建立為人才培訓及研究的基地,與大灣區其他醫療機構建立更緊密溝通渠道,並希望香港的中醫醫院可為國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提供參考。

香港現時有約一萬位中醫師,每年有約200位新註冊中醫師。我們希望能透過優化臨床培訓,讓這些中醫師成為高水平中醫藥人才隊伍,配合未來中醫醫院以至大灣區整體中醫藥的發展。就此,我們已經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訂協議,就中醫進階臨床人才培訓落實安排細節。而在《建設方案》中提及在大灣區建設中醫藥培訓基地,並允許香港符合資格的中醫師參與國醫大師及全國名中醫評選,以及岐黃學者、青年岐黃學者等人才培養項目,將進一步有利中醫藥人才培訓,以為中醫藥各方面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二、鼓勵香港中醫師在內地公立醫療機構執業

國家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相關補充協議的規定下已開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便利香港中醫師到內地作中醫執業及設置醫療機構。我們會在此基礎上並按照今天公布的《建設方案》,推動鼓勵香港註冊中醫師在內地公立醫療機構執業,讓香港中醫師可直接在國家醫療體系從事臨床和研究工作或參與培訓,以促進兩地中醫師交流,同時讓香港的中醫師,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中醫師,有機會到大灣區發展。

三、加強開展中醫藥研究項目及中藥標準制定

特區政府設立了專項發展基金提供財政資助予中醫藥業界,幫助業界提升整體水平,包括促進與中醫藥有關的科研。基金於2019年年中開始運作以來,已陸續推出不同資助項目。在此基礎上,我們會進一步鼓勵本地學術機構、科研機構及中醫藥業界與大灣區其他機構合作,開展更多中醫藥基礎理論、臨床及標準制定方面等研究。

另外,特區政府亦積極籌備在中醫醫院旁邊興建永久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檢測中心將設有符合國際水平的中藥檢測實驗室和向公眾展示的中藥標本,並會致力支持中藥研發和教育。

四、鼓勵香港註冊中成藥進入大灣區市場

現時香港註冊的中成藥如要進入內地市場,必須按照內地的註冊要求重新檢測,包括臨床試驗。在《建設方案》下,將簡化香港已註冊的外用中成藥產品的註冊審批流程。特區政府會積極配合有關安排,讓香港富有歷史的中成藥為大灣區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為中藥走出去創造優良條件。

在此衷心感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香港中醫藥發展的大力支持。我們期待與各個有關單位繼續緊密合作推動中醫藥的發展,攜手促進傳承和創新。謝謝各位。

(以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022日在廣州出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新聞發布暨工作部署會致辭全文)

政府向私人市場額外提供流感疫苗

因應市民對季節性流感疫苗需求殷切,而全球流感疫苗供應緊張,政府公布向私人醫療市場額外提供十萬劑疫苗,以鼓勵合資格流感高危群組盡早接種疫苗,預防季節性流感。

該十萬劑疫苗會分配予三個優先群組,分別為已參與「2020至21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而未能採購足夠疫苗為學童接種的醫生;已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醫生,其中會先分配予在2020至21季度未能成功採購任何四價季節性流感疫苗的醫生;由民政事務總署協調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非政府機構、私家醫生和診所。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獲分配流感疫苗的私家醫生須承諾為合資格人士注射疫苗時不會收取額外費用,有關私家醫生或私家診所亦簽署承諾書,並提交文件證明已按相關條件接種獲分配的流感疫苗。

  

疫苗資助計劃下的流感高危群組包括50歲或以上人士、六個月至未滿12歲兒童、孕婦、智障人士、領取傷殘津貼人士、領取綜援計劃標準金額類別為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人士。

  

衞生署亦與疫苗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得悉11月中旬至下旬有新一批約85,000劑流感疫苗到港,供應本港私人醫療市場。

    

另就傳媒報道韓國出現注射流感疫苗後的死亡個案,食衞局表示,現時在港註冊的流感疫苗並不包括韓國供應商生產的疫苗,衞生署會緊密留意情況。

八人確診 無源頭不明個案

本港新增八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七宗屬外地輸入,一宗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累計確診個案5,269宗。

患者五男三女,年齡介乎33至67歲,其中輸入個案患者分別由埃塞俄比亞、比利時、美國、菲律賓和印度到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五人確診 本地個案感染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五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四宗屬外地輸入,一宗屬本地感染,但源頭不明。該個案32歲女患者任文職,其同住家人和接觸較密切的同事均需接受檢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與家人同住於西灣河嘉亨灣,10月16日出現發冷發熱,10月18日向私家醫生求診。因應醫生建議,她同日到設於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臨時檢測中心接受檢測。

患者在港島東工作,傳染期間曾與五、六名家人用餐,他們均需接受檢疫。至於公司同事,其中與她座位較近的兩、三人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也要接受檢疫。

張竹君指,患者公司同層約100名職員雖非密切接觸者,但仍要接受檢測。防護中心已建議公司暫停運作,以進行清洗,並安排職員接受病毒檢測。

輸入個案方面,患者由印度、英國、俄羅斯、法國到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院舍員工新一輪病毒檢測明展開

社會福利署宣布明日起為全港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護養院員工展開第四輪2019冠狀病毒免費檢測,為期約三星期。

免費檢測涵蓋相關院舍的全職、兼職、外地勞工和替假員工,以及外購合約服務員工如陪診員等。

當局會以試驗方式為上述院舍的部分住客進行病毒檢測,包括新入住住客;因醫療、復康訓練、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外出的住客;院舍附屬日間護理或康復服務單位的服務使用者,以及其他願意接受檢測的住客。

檢測以自行採集深喉唾液樣本方式進行,呈初步陽性的樣本交由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覆檢,以確認結果,確診個案則由衞生防護中心跟進並公布。

社署上月28日起為上述院舍以外而有較高風險的津助或資助福利服務單位的員工提供自願性質的免費病毒檢測,共1,100個單位獲邀參加,包括長者及殘疾人士社區照顧服務單位、其他住宿照顧服務單位、幼兒中心、殘疾人士日間訓練服務單位等,檢測同樣採用深喉唾液採樣方式,計劃仍在進行。

疫情稍見緩和 若干措施放寬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宣布,若干社交距離措施本周五起放寬,包括出席婚禮人數上限增至50、旅行社可舉辦參與人數不多於30人的本地遊旅行團等,其他社交距離措施如在公眾地方必須佩戴口罩則大致維持。

局長陳肇始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考慮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稍為緩和,在平衡經濟需要和社會接受程度後,行政會議通過修訂《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放寬適用於婚禮和按照條例或規管性質文書舉行的會議的人數限制。

《規例》修訂後,出席婚禮人數上限由20增至50,而上市公司股東會議等按照條例或規管性質文書舉行的會議人數限制也由20增至50,但這些婚禮和會議均不得供應食物和飲品。

禁止群組聚集的豁免範圍並擴闊至涵蓋本地遊旅行團。陳肇始強調,旅行社舉辦本地遊旅行團時,必須嚴格執行一系列防疫措施,例如交通工具人數上限為座位的50%,以減低感染風險。

至於其他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餐飲業務及表列處所的規定及限制、禁止在公眾地方進行超過四人群組聚集等會繼續維持,部分措施則輕微調整,例如容許市民在泳池進行隊際運動,人數上限按該運動項目可多於四人。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