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社交機械人 疫境伴童行

「你好,小星!你好,迪迪!」六歲的高榜昇興奮地對着電腦螢幕打招呼,全因可與期待已久的兩名好友見面。

小星和迪迪有着一張圓圓的臉、一雙大大的眼,它們是榜昇的好朋友,也是榜昇的學習夥伴;它們不是人類,而是社交機械人。

自2018年起,機哥伴小星計劃團隊透過社交機械人教導自閉症兒童社交和溝通技巧,有助逐步降低他們的自閉症嚴重程度和改善其認知能力。

面授課堂移師網上

課堂一直以面授形式進行,惟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來襲,課堂2月起暫停,榜昇亦因而無法與「好友」相見。

當時,榜昇媽媽只感無奈:「兒子無法上課學習,很不開心和不安,完全不知道在家有甚麼可做,常常問我何時可再跟小星和迪迪見面。」

計劃團隊深明他們的苦況,積極尋求解決之法,4月起把課堂移師網上,讓榜昇與其他參與計劃的小朋友可再次與社交機械人見面。每周與機械人見面學習的時光,也成為家長和小朋友在疫情下小小而實在的寄託。

把面授課堂轉至網上,團隊所花心思不少。

機哥伴小星計劃創辦人蘇詠芝指,面授課堂以多人小組形式進行,網上課堂則會單對單或以二人小組授課,避免小朋友爭相說話,令學習成效不彰;每節課也稍為縮短至30分鐘。

單對單或二人小組授課難免令計劃受惠人數減少,不過蘇詠芝始終認為質素較數量重要。

「我們透過單對單服務教導小朋友基本社交技巧,為他們打好基礎,恢復面授課堂後會再與他們練習這些技巧。」

新模式迎接新常態

機哥伴小星網上服務原定8月結束,適逢社創基金同時支援有助抗疫的方案,團隊獲批逾28萬元資助,令服務得以維持至明年年底。

此外,團隊計劃今年年底推出上門授課服務,照顧家中沒有電腦和無法上網的家庭,料約30名兒童受惠。

即使疫情過去,團隊仍打算繼續結合面授和網上兩種模式提供服務,以迎合不同家庭需要。

蘇詠芝說:「有些家長礙於工作或遇上突發事情等,未能每周帶小朋友前來上課,此時他們可預約網上授課,增加彈性。」

此外,網上機械人也將於明年年初推出,員工屆時可不受地點限制,為小朋友提供服務。

第二期獲批補貼僱主料多於第一期

雖然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的批核已經進入尾聲,但社會上仍有不少迷思。過去在立法會中,立法會議員的問題花的時間通常都很長,而剩餘給官員可以回答的時間,往往只有零至數十秒,甚至澄清一些事實的時間都沒有。

第一期與第二期申請數目的差異

在表面上,申請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的僱主數目較第一期的少,不少評論便認為多了僱主計劃裁員,以及受補貼的僱主會減少。事實上,計劃裁員的僱主與數目,並不可以單從申請的僱主數目的變化推算出來。現時,我沒有足夠數字,反映計劃裁員的僱主與申請的僱主數目的關係,但在概念上和數字上,申請的僱主數目與受補貼的僱主數目明顯不相等。雖然第二期審批還未完成,但第二期受補貼的僱主的數目應較第一期為多,而第二期的補貼總額亦大有可能超過第一期。何以見得?

第一期保就業計劃共收到近16.9萬名僱主申請,當中超過15萬名獲批。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共收到15.8萬名僱主申請,當中14.3萬名是第一期獲批補貼的僱主。由於這14.3萬名僱主已確定於第一期符合資格,如無意外,絕大部分都會符合第二期的資格,而餘下的1.5萬名僱主,依第一期的申請成功率推算,最少都會有1.3萬名符合資格。

此外,我們亦收到超過3,000名第一期獲批補貼的僱主申訴,由於他們誤會第一期獲批僱主自動會獲得第二期補貼,所以在第二期截止前沒有申請。這些漏申請的個案數目雖然不少,但只佔第一期獲批數目的2%,看來他們大多數真是誤會了的機會甚高,否則難以理解為何既想申請,又符合申請資格,卻又沒有申請。當然這是酌情處理,並不代表這些漏申請一定獲批准,還要按照保就業計劃第二期的守則及條款及程序處理。

換言之,第二期最終符合資格的僱主總數可能介乎15.6萬至16萬名之間,亦即是高過第一期獲批的15萬名。

保就業計劃保就業不夠精準

由4月17日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起,我已不斷解釋,由於疫情來勢洶洶,各行各業大受打擊,保就業計劃的設計必需簡、快、省,否則出台時,已為時已晚。在4月初復活節長假期中,我們開始構思保就業計劃。第一期申請在5月底開始,6月中申請期完結前已開始陸續為15萬名僱主發放補貼,保障接近200萬名僱員。而計劃第二期亦如第一期的簡、快、省,於9月13日申請期完結後三天已通知第一批二萬名僱主獲批工資補貼,而現時已完成處理近八成僱主的申請。

有幾快?大家比較以下各項由簡至繁的項目便知曉:財政預算案為滿18歲香港永久居民派發每人一萬元,由今年2月底宣布至6月底開始接受申請,花了四個月;關愛基金為滿18歲並以香港作為定居地而居港未足七年的低收入非永久居民派發每人一萬元,由今年2月底開始計劃至9月底開始接受申請,花了七個月;關愛基金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由2019年8月中宣布並計劃至今年7月2日開始分階段接受申請,花了近11個月;當然,最經典而最精準的關愛共享計劃,為多項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紓困措施中未能獲得4,000元的人士,提供差額的額外津貼至4,000元,由2018年3月開始構思,花了11個月才開始接受申請。

以上各項目,相關政府部門已盡了最大努力,以最短的時間,完成符合所有財務、人手安排等等的必須和嚴謹程序,以求令巿民盡早受惠。為甚麼要這樣長的時間?要詳細解釋都要很長時間;簡單而言,要符合過往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審計、廉政、行政及法律責任承擔、公平、公正、制衡等等要求,上述的時間都是必須的。

從上述例子,我們便可以知道,有多個元素影響推行項目的速度:申請資格的繁簡程度、是否有已確定資格及相關資料、程序有多少部分可以外判執行、額外要增聘多少人手,以及有多少申請與審批程序可以電子化等等。保就業計劃的設計便是要在以上元素都有利快速推行而建構,即是:申請資格要簡單、利用現有已確定的資料(即是強積金供款紀錄)、只增聘了17名短期合約及中介員工、外判絕大部分查詢,以及接受申請、審批工作及絕大部分處理申請與審批工作都是電子化。

後語

2019年2月底,在2019至2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建議撥款200億元以購置多項社會福利服務處所。立法會於2020年3月開始審批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時,不少議員已經問200億元撥款花了或剩下多少。但事實上,財務委員會於2020年6月30日才批出撥款;社會福利署(社署)已隨即完成跟進工作並在上月底公開邀請業主放盤。我亦藉此預告和呼籲,在未來四、五個月,如各傳媒問勞工及福利局或社署有關進展,答案也會是「進行中」。我們可以保證,當完成購置第一批處所後,我們會盡快公布細節,讓社會和傳媒了解。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月1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非一般體育館投入服務

車公廟體育館建築特色

位於沙田頭路,鄰近港鐵車公廟站及秦石巴士總站,一幢新體育館---車公廟體育館剛於9月17日投入服務。新體育館設計別具心思,其中建築師着意打破一般體育館全室內的布局,以層層透視的形式,把戶內、戶外空間聯繫起來,與周邊的景觀融合。在提供多樣化康體設施外,亦為附近居民提供自然、舒適、可歇腳及休息的地方。這次,我邀請建築署的項目設計團隊為大家詳細介紹。

布局層層遞進 穿梭不同設施

車公廟體育館與一般體育館不同,布局層層遞進,盡量把空間感帶進館內。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梁建航介紹說,館內以長廊和樓梯貫通,讓訪客隨意穿梭不同樓層、設施、庭園、平台等,同時鼓勵用家互動;例如地下的兒童遊戲室,便採用了大面積的玻璃窗,把前院的景色收入眼簾,另一邊的高窗,則可看到室內長廊和其他活動室,三個空間產生視覺上的聯繋,予人開闊而明亮的空間感。此外,體育館的開放式通道,刻意不安裝空調,引入陽光之外,亦促進自然通風,達致環保慳電的效果。

引入陽光和自然景觀

體育館背靠山巒,環境優美。建築團隊善用這自然的優勢,採用透明落地玻璃,將室外大自然景觀引入室內的不同空間。設計力求通透明亮,景觀更開揚,打破香港一般體育館全室內的布局。梁建航舉例說,舞蹈室和多用途室的落地玻璃可看到室外的庭園,庭園背後又有山巒,陽光和自然景觀從而被帶進室內。此外,建築團隊亦特意在中庭種樹,加上玻璃天花引入自然光,營造一個自然和舒適的環境。

室內室外 不同物料不同感覺

車公廟體育館是沙田區第七個公共室內體育館,設施包括多用途主場館(可用作兩個籃球場或兩個排球場或八個羽毛球場)、舞蹈室、活動室、乒乓球室、健身室及兒童遊戲室。建築師孫振星說,館內館外使用不同的物料來布置,予人截然不同的感覺。主場館的牆身和地板多用木材和暖色物料,營造較溫暖的環境,相反室外多用清水混凝土牆,予人自然而粗獷的感覺。

城市中的綠洲

車公廟體育館投入服務以來,館內設施和公共空間成為附近居民做運動和休憩的好去處。我相信,大家在使用不同設施的同時,一定感受到大樓、綠化園景和周邊景觀間的自然和舒適,誠如建築署的同事所言,希望新體育館成為非一般的體育館,服務區內居民之餘,更成為城市中的綠洲。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0月1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六人確診 半數個案外地輸入

本港新增六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三宗屬外地輸入,另三宗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累計確診個案5,175宗。

新增患者四男二女,年齡7歲至55歲。三宗本地個案中,葵涌殘疾人士院舍國寶之家多一人確診,其餘兩名患者分別居於深水埗明德大廈和東涌映灣園3期悅濤軒9座。

輸入個案方面,三名患者均由印度到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新一輪餐飲處所資助計劃下周展開

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餐飲處所(社交距離)資助計劃10月13日起接受申請,合資格餐飲處所持牌人可獲發放一筆過5萬元至25萬元資助,11月12日截止申請。

資助計劃為受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影響的餐飲業界提供財政紓困措施,至今已向合資格申請人發放合共逾32億元資助款項。

新一輪資助計劃會向合資格並營運中的普通食肆、小食食肆、水上食肆和工廠食堂的持牌人按其牌照訂明樓面面積發放一筆過5萬元至25萬元資助,預料惠及約17,000間餐飲業處所。

此外,每間按照《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定)(業務及處所)規例》指示須關閉整個持牌處所範圍的合資格餐飲處所,包括卡拉OK場所、夜總會及酒吧或酒館,可額外獲發25,000元一筆過資助。

申請表格和申請指引10月13日起放置在食環署各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供公眾索取,同日可在食環署網頁下載。

政府也會根據資助計劃向食環署轄下街市熟食和小食攤檔,以及公營房屋發展中持小販牌照經營熟食的攤檔提供資助,食環署會另行通知有關人士申請安排。

興趣班導師第二期補助計劃展開

社會福利署宣布,該署津助機構興趣班導師補助金計劃第二期今日開始接受申請,12月16日截止。

第二期計劃是防疫抗疫基金第三輪項目之一,因疫情持續導致服務暫停而收入受損的合資格興趣班導師可獲一筆過5,000元補助金,以進一步紓緩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他們的影響。

合資格申請者包括已申請第一期計劃的興趣班導師,以及在9月至12月期間受聘或曾協議受聘於社署津助機構營辦的津助福利服務單位,為服務使用者提供藝術、舞蹈、手工、體育等訓練的興趣班導師。

成功申請第一期計劃的興趣班導師會獲電話短信,如符合資格可填妥申請表格,直接以郵寄方式向社署遞交。至於新申請者,須經由相關津助福利服務單位遞交申請。

有關導師如已向教育局遞交向學校學習/興趣活動班導師提供紓困資助的申請,又或已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遞交向註冊體育教練提供補助金申請,則無需重複向社署申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