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疫苗資助計劃周四展開

衞生防護中心宣布,本年度疫苗資助計劃本周四展開,合資格人士應及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應對冬季流感季節。

合資格參與計劃的組別包括50歲或以上人士、6個月至未滿12歲兒童或小學生、孕婦、智障人士、領取傷殘津貼人士,以及領取綜援標準金額類別為殘疾程度達100%人士或需要經常護理人士。

他們可到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診所接種獲資助的流感疫苗,資助額為每劑240元。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診所可額外收費,而現時約有四成醫生診所不會額外收費。醫生名單和扣除政府資助後收費可瀏覽醫健通(資助)網頁

至於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免費)計劃,同樣安排周四在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幼兒中心展開,對小學的服務則於本月22日開始,公私營合作外展隊或衞生署外展隊會到校為學童免費接種疫苗。

學校如沒有參加學校外展計劃,只要兒童符合資格,家長也可安排子女到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私家醫生診所接種。

衞生防護中心指,冬季流感季節一般在每年1月開始,由於接種疫苗後需約兩星期產生抗體,市民應及早接種。鑑於流感病毒與2019冠狀病毒可能於今年冬季流感季節傳播,同時受兩者感染的人士病情或更為嚴重,中心提醒市民應更重視接種流感疫苗。

此外,疫苗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人士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其中年滿65歲、未曾接種肺炎球菌疫苗而沒有高風險長者可接種一劑23價疫苗;合資格的高風險長者則可接種一劑13價疫苗,並在一年後接種一劑23價疫苗。

23價疫苗資助額為每劑300元,13價疫苗資助額為每劑760元。

查詢可致電2125 2125,又或參閱計劃專頁了解詳情。

四人或以上住戶津貼明起接受申請

關愛基金明日至11月30日接受四人或以上住戶申請為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住戶而設的一次過生活津貼,四人及五人或以上住戶的津貼金額分別為14,500元和15,500元。

受惠住戶須以月租或更長租期形式租住私人樓宇、工業大廈、商業大廈或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社會房屋。租住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單身人士宿舍計劃宿位或由非政府機構提供予更生人士的宿舍宿位、居於臨時房屋或船艇、無家者也可申請。

申請者每月入息須不超過指定限額,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在香港沒有物業。租住私人樓宇、工業大廈、商業大廈或社會房屋的住戶每月租金不得超過指定上限。

合資格住戶可以郵寄方式或親身到鄰近居住地區協助推行項目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表,部分服務單位設有投遞箱。

所有住戶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長者的住戶、所有住戶成員均為24歲或以下青年的住戶或無家者,可分別到長者服務單位、青少年服務單位和接受無家者申請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

基金7月2日推出津貼項目,紓緩低收入住戶的經濟壓力。秘書處早前分階段接受一人、二人和三人住戶申請,截至上月30日已接獲逾50,000份申請。

查詢可致電2180 6666。

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增五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五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三宗屬外地輸入,一宗與早前確診個案相關,一宗感染源頭不明。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輸入個案中,73歲女患者9月13日從尼泊爾抵港,當日和9月23日先後採集樣本接受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患者在酒店檢疫期間,9月25日起食慾不振,但並無告知防護中心,也沒要求求醫。

9月27日檢疫結束後,她轉到炮台街親戚家中居住,翌日由親戚陪同到油麻地普通科門診求醫,本月1日曾到彌敦道一私家診所求醫,翌日轉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患者兩名親戚均屬初步確診個案。

其餘兩宗輸入個案分別從俄羅斯和尼泊爾抵港。

感染源頭不明個案的患者為一名27歲家庭主婦,居於長宏邨宏勇樓,與家人同住。她平時多前往青衣長發廣場的街市和青衣城附近。

患者潛伏期內,即上月20日和26日曾與一名新來港泰國朋友見面,並與對方到尖沙咀海港城一帶逛街,後來與該名朋友失去聯絡。

張竹君說,該名友人應已返回泰國,由於同屬確診患者,防護中心正聯絡泰國衞生當局了解情況,並已尋求警方和泰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幫忙。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新增四人確診 一人本地感染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四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三宗屬外地輸入,一宗感染源頭不明,患者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學生。該校會停課14天。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22歲男患者居於沙田翠嶺山莊二座,上月29日最後一日上課,當日開始有點咳嗽,翌日前往急症室求醫,其密切接觸者已送往檢疫中心。

張竹君說,他在9月23日潛伏期內與數名友人前往尖沙咀利就商業大廈三樓一間酒吧,防護中心已聯絡酒吧負責人,對方會安排員工接受病毒檢測。防護中心也會聯絡當日光顧酒吧的客人,或會安排他們接受測試。

她指,患者除前往酒吧,平時多留在家中,他上學時曾與同學一起吃早餐。與他一起上學的同學均佩戴口罩,防護中心安排該校約20多名學生和老師接受病毒檢測。

由於該校約有2,000多名師生曾在9月29日或前後數日回校上課,防護中心會安排他們接受病毒檢測,全校教職員和學生將會獲派發樣本瓶。

輸入個案方面,三名患者分別從菲律賓、印度和英國抵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食環署巡查西貢深水埗餐飲處所

食物環境衞生署今日與警方採取聯合行動,加強巡查西貢和深水埗餐飲處所,向七個處所的負責人展開提出檢控的法律程序,主要涉及餐桌距離不合規定、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等。

食環署共巡查40多間餐飲業務處所,其間提醒有關處所的經營者和從業員嚴格遵從香港法例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的規定,例如顧客數目不得超過處所通常座位數目一半、最多四人同坐一桌。

食環署會繼續加強巡查全港各區食物業處所,與警方採取聯合行動,確保有關處所的經營者、從業員和市民嚴格遵從有關規例的要求,並會對違例者採取執法行動,以減低2019冠狀病毒病在食肆傳播的風險。

該署呼籲食物業負責人和從業員同心協力、持之以恆地遵守預防及控制疾病的相關規例,以保障員工、顧客和市民大眾的安全。

嚴陣抗疫 高度戒備

第三波疫情開始至今已近三個月,在政府實施各項嚴厲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中央政府大力支持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和廣大市民及各行各業的通力合作及同心抗疫下,本港疫情已明顯由7月底的高峰回落,漸趨穩定。

為此,政府亦按張弛有度的原則,有條件地逐步有序地放寬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回復部份經濟民生活動。然而,近日的確診個案中,仍有零星本地個案,顯示現時社區中仍存在隱形傳播鏈。

市民仍需保持警惕,防止疫情反彈。儘管政府有決心不遺餘力控制疫情,保障市民健康,創造條件令社會回復正常,但專家預計另一波疫情可能在冬季再出現,而情況可能較第三波更為嚴峻。政府正檢視是第三波疫情的工作,以制定應對下一波疫情的策略。因應疫情的實際發展,逐步和有序地分階段調整各項抗疫措施,包括(1)嚴格實施入境防疫管制措施;(2)全面加強疫情監測及病毒檢測;(3)提升追蹤密切接觸者人手效率;(4)增加備用檢疫及隔離設施;(5)加強院舍感染防控、食肆防疫措施及推廣非接觸式付款;(6)採購及準備接種疫苗及(7)社交距離措施,通過多管齊下的方法防止病毒傳播。

嚴格實施入境防疫管制措施

全球疫情目前越趨嚴峻,新增個案數字由3月底至5月中的每日七萬至十萬宗,至6月底上升至每日約16萬至18萬宗,而自7月底以來由每日22萬宗已上升至至9月中的每日32萬宗。全球確診人數更突破3,300萬宗。鑑於全球疫情發展,香港的入境防控措施不能鬆懈。

跨境管制措施的目標是外防輸入。在入境控制方面,不論是經機場或陸路口岸入境香港的人士,政府按防控風險評估,實施了相應的檢疫和檢測措施。目前所有經香港國際機場抵港的人士,包括獲豁免強制檢疫人士,入境香港均須接受病毒檢測。至於陸路口岸方面,一般抵港人士入境後必須在家居或其他住所接受14天強制檢疫,而經陸路口岸入境香港的豁免人士(大部分為跨境貨車司機),亦必定要接受檢測。

為了外防輸入個案,政府會繼續保持警覺,並有需要維持適當的跨境檢測機制作為額外的防控保障措施,在逐步放寬入境人流的同時,控制人流增加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衞生署會繼續密切監察世界各地的最新疫情發展,因應防控風險評估以訂定極高風險地區的名單,並適當地調整抵港人士的檢疫檢測安排。最近,我們考慮到最新的公共衞生風險評估,以及疫情的變化和發展,將英國加入指明地區,要求在低港前14天曾到英國的人士,須持有病毒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和預訂酒店作14天檢疫的證明,生效日期為10月1日。

全面加強疫情監測及病毒檢測

病毒檢測是抗疫策略中的重要一環,有助達致早識別、早隔離、早治療,以切斷隱性傳播鏈,緩減病毒在社區中蔓延。隨着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結束,政府將繼續加強疫情監測及病毒檢測的工作策略。經第三波疫情及完成普及計劃後,香港由本年1月起總計已進行超過340萬個檢測,平均每百萬人口進行約45萬次檢測,而平均每個確診個案進行約670個檢測,以此計檢測量高於澳洲、英國、紐西蘭、南韓及日本等地區,說明本港以檢測作為防疫抗疫工具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在疫情監測包括個案偵測和追蹤方面,衞生署和醫管局持續為恆常流行病學監測和調查而進行檢測。現時公營檢測服務的檢測能力已提升到每日超過7,000個。如有需要,衞生署和醫管局會向本地私營化驗所採購檢測服務,加強公共檢測能力。私營化驗所方面,在業界的努力和政府的鼓勵及協助下,香港的認可私營化驗所的整體檢測量已大幅上升,並可在短時間內提供數以萬計規模的病毒檢測服務,有助社會持續推行並擴大特定計劃和應付突發性的檢測需要。為便利自覺有較高感染風險或有輕微不適的市民免費接受檢測,醫管局已增加派發樣本收集包的普通科門診診所至46間,遍布港九新界及離島。隨着檢測能力的大幅提升,政府會更快速地向確診個案的接觸者派發樣本瓶及進行檢測,以及早識別受感染人士。

至於在社區層面作更為廣泛的監測,食衞局已聯同各政策局及部門檢視針對較高風險、高接觸群組,以及個別重要基建或服務人員推出的特定計劃。政府把特定計劃恆常化,基於風險考慮為個別特定群組,包括(1)高風險群組例如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員工;(2)重要基建服務人員例如屠房工人、貨櫃碼頭的指定前線員工等;(3)高接觸群組例如公共交通工具司機包括的士司機、餐飲業務前線員工、街巿攤檔從業員及駐場人員等,視乎防疫需要安排定期重複或抽樣檢測。倘若突然出現一些群組爆發的情況,政府亦會視乎需要根據風險評估為出現確診個案的相關地區或處所等推行緊急群組檢測,以盡快識別患者及阻止傳播鏈。

提升追蹤密切接觸者人手效率

追蹤接觸者亦是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重要一環。政府已透過修訂法例,賦權獲授權人員要求任何人士提供或披露與處理公共衞生緊急事態攸關的資料,並安排合適的公職人員借調至追蹤接觸者的團隊,以助加強就確診個案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工作。另外,食衞局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及其他相關部門,正研究開發一個專為接觸者追蹤工作而設的內部資訊平台,連繫多個相關部門或機構及現有的資訊系統,以電子方式統一收集追蹤接觸者所需的資料,簡化現時以人手為主的資料搜集、輸入和分享程序,加快衞生署追蹤接觸者並對其進行檢測、檢疫或醫學監察的工作。

增加備用檢疫及隔離設施

針對密切接觸者和有感染病毒風險的人士的強制檢疫安排,對控制疫情擴散至關重要。駿洋邨第一至第三座已停止接收新的檢疫人士,政府將在進行清空單位及消毒工作後,於10月中旬將駿洋邨第一至第三座交還予房屋委員會進行修繕工作,以爭取明年1月底前安排住戶遷入。為確保檢疫設施充足以應付下一波疫情,竹篙灣第二期已落成,提供700個單位;而第三及第四期將於本年底落成,提供2,000個單位。另外,政府會重新使用柴灣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作檢疫中心,亦會租用整幢酒店供密切接觸者入住。綜合各項設施,政府預計即使交還駿洋邨,於今年底前亦會有超過4,000個單位作檢疫用途,以應付下一波疫情的需求。

為紓緩疫情對醫院隔離病床需求的壓力,政府已協助醫管局設立社區治療設施,包括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設置提供900個床位的社區治療設施。為應對下一波疫情,特區政府正透過中央政府的支援在亞博進一步擴展社區治療設施,爭取在幾個星期内額外配置約1,000張病床,早前我陪同行政長官視察竹篙灣的檢疫中心,以及亞博館的社區治療設施的建設及工程進度,欣悉工程進度理想。另外,我們亦鄰近亞博約三公頃的土地上,興建一間符合香港法例法規及樓高兩層的臨時醫院,提供可容納超過800張病床的負氣壓病房,預計可於約四個月內完成。

加強院舍感染防控

第三波疫情首次出現了院舍爆發和群組個案,情況令人高度關注。政府為有護理需要而不適宜入住一般檢疫中心的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密切接觸者設立了臨時檢疫設施。另外,社會福利署由7月中開始為全港各區的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的員工進行了三輪病毒測試。食衞局會參考專家的意見,與勞工及福利局、社署、衞生署及醫管局等檢視第三波疫情有關經驗,加強院舍感染防控的措施。

加強食肆防疫措施

食物環境衞生署一直有加派人員巡查全港各區食物業處所,確保有關處所的經營者及從業員嚴格遵行要求並符合有關就餐飲業務發出的指示,以保障員工丶顧客及市民大眾的安全對於違例的食物業處所,政府會採取嚴厲執法行動。最近,為加強香港法例第599F章下發出的指示的執法效力,政府修訂第599G章,令第599F章下的餐飲處所及表列處所內的群組聚集,只有在有關人士遵守第599F章下有關群組聚集的指示(例如與人數和保持距離有關的規定與限制)時,方可在第599G章下獲豁免。倘若第599F章下有關群組聚集的指示不被遵守(例如超過四人同桌或未有作出分隔), 有關處所內的群組聚集將不獲豁免於第599G章的規定。食物環境衞生署在周四與警方採取聯合行動,加強巡查中西區酒吧等餐飲處所,並提醒有關處所的經營者及從業員嚴格遵從規定。行動期間,食環署共巡查中西區蘭桂坊17間餐飲業務處所(包括酒吧),以及向七個處所的負責人展開提出檢控的法律程序,主要關乎餐桌之間距離未符合有關規定及處所內人士未有在飲食以外時間佩戴口罩。

此外,參考了公共衞生專家及餐飲業界的討論,食環署已在8月27日向食物業經營者及從業員發出防疫抗疫的書面建議,額外建議包括有效分隔、實行職責分工(如以不同人手處理傳菜、「執枱」的工序)、餐車/餐盤/餐具的處理安排、清潔和消毒、避免「搭枱」,以及通風等具體指引。

推廣非接觸式付款

鑑於公眾關注在街市環境中進行現金找續的病毒傳播風險,我們會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向公眾街市租戶提供每檔劃一5,000元的一次性資助,鼓勵街市檔戶採用非接觸式付款方法,保障公眾衞生。資助可用於支付有關為街市顧客提供最少一種非接觸式付款方式的初期安裝費用及服務和其他收費。

採購及準備接種疫苗

政府會採取 雙管齊下的策略,為全港市民採購符合安全、療效和質素要求的疫苗。首先,政府已參與COVID-19疫苗全球獲取機制,採購供應本港35%人口的疫苗劑量,作為照顧社會中最脆弱群組的需求的安全網。同時,政府會以科學實證和臨床數據為依歸,並諮詢衞生署轄下相關科學委員會的意見,與個別疫苗製造商簽訂預先採購協議,以獲取更多供應。政府的目標是透過預先採購協議,採購至少兩款來自不同疫苗製造商及不同疫苗平台的候選疫苗。政府打算採購足夠供應最少全港兩倍人口的疫苗劑量,以確保即使我們以預先採購協議購入的候選疫苗未必最終每種均有效並可成功推出市面,政府仍有足夠劑量供應全港人口。政府會開始籌備為優先群組及香港市民注射疫苗的準備工作。

為確保疫苗的質素,政府會採取嚴格的規管措施,包括要求有關疫苗必須符合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所制訂的相關安全、效能和素質規定及獲得註冊,並要求有關疫苗製造商提交相關疫苗的品質證明,例如製造商須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或等同認可的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此外,製造商發放疫苗前,亦須符合制訂的品質標準。

政府最終選購疫苗的決定,當以科學實證和臨床數據為依歸,並參考相關科學委員會和專家的建議。

保持社交距離措施

根據疫情發展及風險評估,政府已於過去數星期以有系統的方式,逐步和有序地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在新常態下盡量讓市民大眾恢復社交及經濟活動。

有關措施包括放寬在公眾場所進行群組聚集的人數限制、延長了餐飲業務處所的堂食時間和放寬了可同坐一桌的人數限制,以及重開了所有餐飲業務及表列處所,以致最新公布容許一些宗教聚會等。

大家也許留意到這些放寬措施並非完全無條件的全面放寬,相關的處所或活動負責人必需嚴格遵守指定防疫措施,例如餐飲處所要為顧客量體温、提供搓手液、每枱不可多於四人等。

正正由於近日疫情轉趨緩和,我留意到市民增加了外出和社交活動;相約飲茶或飯聚;亦有不少市民特別到本地酒店享受兩、三天的悠閒假期,即staycation;早前更有市民租酒店房間舉行派對等等。我明白大家,尤其是年青人可能出現抗疫疲勞,希望盡快與親友聚會,但大家必需忍耐,在恢復社交活動或參與運動時,亦要保持防疫意識,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例如在飲食以外,要佩戴口罩,以及注意手部衞生。

社交距離措施有效地防止病毒在社區傳播,實在有賴市民的配合和自律。只有在社會整體同心合作下,政府才有條件繼續逐步和有序地恢復大家期待的活動。否則,若疫情再次在社區爆發時,政府將別無選擇地需要大幅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以保障市民大眾的健康。事實上,現時本港疫情尚未完全穩定下來,社區中仍有隱形傳播鏈,因此現階段非常需要市民的共同努力,繼續保持警惕,以進一步穩住疫情,讓現時得來不易的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可以持續。

大家一直期待的國慶日及中秋節翌日的長假期已經展開,我再次呼籲市民在恢復社交及經濟活動的同時,請繼續保持警覺,切勿鬆懈,避免疫情再次在社區內爆發,令兩個多月的努力付諸流水。

同時,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發展,把握疫情稍為緩和的機會,爭分奪秒地檢視我們在防疫抗疫工作的每一項,加強各方面的能力,及以更針對性的模式去準備及應對有機會出現的下一波疫情。

冬季流感高峰期亦可能與下一波疫情一同來臨。政府將於本月內分階段推出不同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我呼籲市民大眾作好準備,盡早接種流感疫苗,護己護人。

最後,縱觀全球疫情仍然嚴峻,每日確診數字創新高。雖然香港最近持續緩和,但抗疫工作需要集中外防輸入丶內防反彈,準備應對下一波,不能鬆懈。與此同時,政府亦明白社會上有不少人期望盡快推出香港健康碼,以恢復正常跨境活動,現時在本地疫情漸趨穩定的大前提下,我們正與粵澳兩地政府重啟討論作準備,讓社會在情況容許的時候逐步恢復正常運作和活動。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0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