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1958年出生者明起可辦樂悠咭

政府宣布,1958年出生的合資格人士明日起可透過八達通App手機應用程式或郵寄表格,申請專為二元優惠計劃而設的個人八達通卡「樂悠咭」。

「樂悠咭」印有合資格受惠人士的個人相片和姓名,每名合資格者只可持有一張。八達通卡有限公司將在接獲申請後四星期內把「樂悠咭」郵寄至申請人在港通訊地址。

合資格人士首次申請所涉的20元費用由政府資助,無須另行支付任何申請費用。

至於1957年出生的合資格人士,其申請至今約76,000份,估計佔本港同年出生人口約67%。

政府明年2月27日將實施二元優惠計劃各項優化和防止濫用措施,包括把合資格年齡由65歲下調至60歲,逾60萬名60至64歲人士受惠。屆時,受惠人士須出示「樂悠咭」才可享受乘車優惠。

現時65歲或以上人士可繼續使用不記名長者八達通卡或個人八達通卡享有二元乘車優惠,政府明年第一季會公布他們申請「樂悠咭」的安排。

查詢可致電2266 2222。

第二季131人染愛滋病病毒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今年第二季新增131宗感染愛滋病病毒個案。自1984年以來,累積個案共11,017宗。

新增個案涉及109男22女,其中75人經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33人經異性性接觸感染、兩人經注射毒品感染,其餘21宗個案傳播途徑暫未確定。

防護中心表示,性接觸仍是愛滋病病毒最主要傳播途徑,市民應恆常和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風險。

季內愛滋病新增個案26宗;自1985年以來,本港愛滋病確診呈報個案累計2,280宗。

今年第二季最常見的愛滋病併發症為肺囊蟲肺炎,屬肺部真菌感染。

政府擬放寬引入非本地醫生條件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建議修訂《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以網羅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特別是專科醫生在港工作,修訂包括讓持有認可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來港執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修訂內容,指香港人均醫生比例遠低於新加坡、日本、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其他先進經濟體,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現時分別欠缺660名和49名專科醫生和準專科醫生。

她說,政府提出的法案旨在解決醫生人手嚴重短缺問題,6月2日提交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提出意見後,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同意提出三項主要修訂。

修訂之一為放寬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要求,以涵蓋持有認可醫學資格和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陳肇始指,此建議只限於專科醫生,有關專科醫生的資格也須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

修訂並容許非本地培訓、在外地求學但未有機會實習的香港永久居民醫科畢業生在香港參加執業資格試,通過後便可以在港實習。另一項修訂是為具備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安排,以加入特別註冊制度。

陳肇始表示,政府稍後會將修訂建議提交立法會法案委員會,當局期望委員會盡早完成審議工作,以在本屆立法會完結前就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

碘質水平調查報告公布

衞生署今日發表《碘質水平調查報告》,是首項覆蓋全港三個易受影響目標群組,即學齡兒童、懷孕和哺乳婦女碘狀況的調查。

衞生署委託中文大學於2019年進行調查,共招募1,023名學齡兒童、1,513名孕婦、482名哺乳婦女接受問卷調查,並收集其尿液樣本作碘含量分析,其中學齡兒童更接受超聲波甲狀腺掃描。數據用以評估反映各組別碘狀況的尿碘濃度中位數和甲狀腺腫大總發生率。

調查結果顯示,學齡兒童的碘狀況足夠;懷孕婦女有服用含碘補充劑和平均每天碘攝入量等於或超過150微克,其碘狀況也足夠。至於懷孕婦女有服用含碘補充劑和平均每天碘攝入量少於150微克、不服用含碘補充劑的懷孕和哺乳婦女,其碘狀況均屬不足。

衞生署表示,兒童、懷孕和哺乳婦女特別容易患碘缺乏病,因此應確保他們攝取足夠的碘。

為審視本地、海外狀況和有關預防碘缺乏病的科學證據,以及就本地預防碘缺乏病工作提出建議,衞生署和食物安全中心成立預防碘缺乏病工作小組,醫院管理局、多間醫學院的代表也參與其中。

工作小組上月6日舉行會議,審視最新科學證據,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強懷孕和哺乳婦女碘攝取方面的健康教育。另鑑於調查結果顯示學齡兒童的碘狀況足夠,工作小組認為無須在本地強制推行食鹽加碘計劃。

私家醫生為長者中心提供接種服務

約30名65至95歲長者今日在將軍澳基督教靈實協會長者地區服務健明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醫生以外展方式到場為長者接種,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到場視察情況。

這是首次有三間長者中心聯合透過到診醫生為長者提供新冠疫苗接種服務。至於選擇接種復必泰疫苗的長者,政府已安排他們到附近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

聶德權表示,外展疫苗接種隊除了到一些規模較大的機構或組織提供服務,也會安排到診註冊醫生到規模較小的長者中心,以更靈活的方式為長者接種疫苗。

衞生署備有前往非診所場地接種疫苗的醫生名單,供長者中心負責人參考和聯絡。聶德權呼籲中心負責人以至地區的社福從業員,積極安排醫生上門為長者或會員接種疫苗。

他重申,疫情一旦再爆發,長者染上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極高,因此政府全力推廣長者接種疫苗。縱使長者中心的接種人數可能不多,當局也會盡力而為。

動用更多資源提升疫苗接種率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希望首劑新冠疫苗的接種率9月底可達七成,政府暫不會推出強制接種措施,但會着力推廣,動用更多資源和能力,以提升工作人口、學生和長者這三個群組的接種率。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說,為配合學校9月開學,政府早前訂下階段性目標,冀暑假結束時本港首劑疫苗接種率達七成,但開學日將至,比率現只約六成,未能達到階段性目標,希望接種率9月底可升至七成。

她說,上班人士流動性高於長者和小童,日常會接觸很多人,也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有必要繼續向工作人口推廣接種疫苗。當局會用盡方法,包括到企業等提供外展疫苗接種服務,並要求企業再提供誘因、獎賞等,甚至仿照政府做法,要求不接種疫苗者須自費定期檢測。

由於當局較後期才將可接種復必泰的年齡下限降低至12歲,林鄭月娥說,12至19歲學生接種率暫約五成,比率不錯。她希望隨着新學年開始,學校繼續推廣教職員、學生接種疫苗。

至於長者的接種率則仍然很低,7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只有三成,80歲以上人士更低,居於安老院舍或殘疾人士院舍的長者接種率更只有一成。林鄭月娥說,推動長者接種疫苗最重要是解說,讓他們感到放心、方便,除即日籌安排,當局又鼓勵其他機構舉辦講座,解釋接種疫苗好處,並即場提供接種服務。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