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政府宣布,為提升2019冠狀病毒檢測措施的成效,除個別情況外,由專業人員採集的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將成為政府接納的強制檢測方式,取代深喉唾液樣本。
政府表示,現時18間社區檢測中心可提供便利又可靠的專業拭子採樣檢測。有見及此,除個別情況外,政府將不再接納深喉唾液為強制檢測樣本。
由明日起,因遵從與確診個案相關的強制檢測公告,或因學校爆發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樣疾病個案而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均須到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或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接受專業拭子採樣檢測,以符合強制檢測要求;幼童則可繼續以糞便樣本作檢測。
至於明日起抵港的人士,包括完成強制檢疫或隔離後仍須接受強制檢測的抵港人士、經「回港易」和「來港易」計劃抵港的人士,也須到社區檢測中心或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接受專業拭子採樣檢測,方符合強制檢測要求。
此外,因應社交距離措施要求而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和個別業界,政府也不會再接納其深喉唾液樣本為強制檢測方式,詳情另行公布。
在個別情況下,例如醫生為可能出現病徵人士提供的檢測、在家居檢疫或隔離期間須接受檢測的抵港人士、在指定檢疫酒店或設施接受檢疫的海外抵港人士部分作覆查用途的檢測,以及基於健康或年齡原因未能以專業拭子採樣作檢測的人士等,其強制檢測會繼續以深喉唾液樣本進行。
政府會沿用現行安排,在邊境口岸向須於家居檢疫或隔離期間接受檢測的抵港人士派發充足的深喉唾液樣本收集包,其他抵港人士除外。
政府指,考慮到仍有市民不時進行自願性質檢測,當局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免費提供深喉唾液樣本收集包,但會適時調節供應量。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初步確診輸入個案,42歲女患者所住的將軍澳日出康城領都2座列為受限區域,居民須留在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患者上月24日前往美國,此前兩日在香港進行的出發前檢測結果呈陰性。她昨日乘搭CX883航班返港,抵港時在機場抽取的樣本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並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但沒有N501Y和E484K變異基因。
防護中心表示,患者沒有病徵,5月曾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她於紅磡民樂街富高工業中心A座8樓07室工作,最後上班日期為上月20日。
鑑於個案涉及變異病毒株,而患者上月15至24日在港居住,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患者所住的日出康城領都2座列為指明受限區域,晚上7時生效。受檢人士須於明日凌晨1時前接受檢測,當局目標是在明早約7時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在本月4日至今日已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則無須再次接受檢測。
另據最新強制檢測公告,上月15日至今日曾身處有關大廈超過兩小時者,即使在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周三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患者的工作處所和潛伏期內曾到之處均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在東京2020殘疾人奧運會男子WH2級單打項目中贏得銅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熱烈祝賀。
林鄭月娥表示,陳浩源技術卓越,在比賽中表現拼搏,面對強敵毫無懼色,最終勇奪銅牌,相信全港市民都為他感到高興。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也致賀,讚揚陳浩源在球場上揮灑自如,盡顯大將之風,為他取得獎牌深感驕傲。
陳浩源是2018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的羽毛球男子WH2級單打銀牌得主,他也在2019年瑞士巴塞爾舉行的TOTAL BWF殘疾人羽毛球世界錦標賽男子WH2級單打項目中取得銀牌。
香港羽毛球運動員在東京2020殘疾人奧運會再下一城,繼陳浩源在男子WH2級單打項目摘下銅牌後,朱文佳在男子SH6級單打賽事中奪得銀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賀。
林鄭月娥指,羽毛球首次在東京殘奧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二人成功摘下奬牌,為香港體壇創造歷史,市民引以為傲。
朱文佳曾在2018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羽毛球男子SS6級單打賽奪得金牌。林鄭月娥讚揚他在東京殘奧會多場賽事中鬥志頑強,發揮出色,越戰越勇,力克多位強敵,為香港取得一面銀牌。
她說,香港運動員憑優異表現和堅強鬥志在東京殘奧會共奪得兩銀三銅共五面獎牌,是他們多年努力的成果,他們的成就令香港殘疾人士感到鼓舞,也令香港充滿正能量。
林鄭月娥強調,政府一直全力支持香港殘疾運動員,上月初公布五項進一步推動香港體育發展的措施,包括加快推進香港體育學院新大樓計劃、設立基金提升運動員競爭力、加強支援精英運動員在運動和學業方面雙軌發展、發展體育產業等,殘疾運動員同樣受惠。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也衷心致賀,認為朱文佳以非凡技術取得佳績,其優秀表現值得大家歡呼慶賀。
前言
由於人口高齡化,安老服務的需求增幅,是眾多社會福利服務中最大。社會福利署的開支中,不計算社會保障在內,安老服務佔首位。2021至22年度的預算,較2017至18年度的實際開支,增加了89%,亦是眾多項服務中增幅最大。雖是如此,我仍要不斷地指出,高齡海嘯還未到,面對每年大幅新增的服務需求,服務增加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遑論追落後。
規劃工作
繼2017年年中完成了《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有關安老服務設施的需求已於2018年12月重新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之內,以助預留合適的土地提供這些安老服務及設施。由規劃、撥款、設計、興建至開展服務需時,這項工作的成效,預期還要五年時間,即下屆政府的後期,才會見效。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建議房委會及房協連同發展局研究為未來房屋項目中,在不影響房屋供應的前提下,增加地積比率以供應約5%額外的總樓面面積作社福設施用途,特別是社區需求殷切的安老院。同樣地,這項措施的成效,還要最少五年時間才會展現。
安老院服務
由於香港居住環境一般細小,不利居家安老,加上不少長者居於舊建築物中,在設計上未能達至易達標準,香港長者居於安老院的比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現時香港約有145萬名65歲或以上的居民,居於各類安老院舍的長者約有5.9萬人,即佔了65歲以上人口約4.1%。雖然已較數年前高峰期的6.8%至6.9%顯著為低,仍是十分之高。
就如上述,現屆政府在規劃上的工作,成效最快都要到下一屆政府的後期才會展現。另一項措施可以較為快一些,便是自2018年開始,於一些合適的地段,在賣地條款中,加入興建安老院舍。第一間的供應,會於下屆政府可以落成。短期的方法,便是增加買位。2018年施政報告宣布將會在2019年開始的五年,每年增購1,000個甲一級宿位,既可增加資助安老宿位的供應,亦提供誘因予私營安老院,提升服務質素。若以平均每間資助安老院可提供100個資助宿位計,這便大約相等於每年增加十間資助安老院,五年間便是50間,超過了回歸以來的總數。
表一:安老院服務進展
服務類別 |
平均輪候時間(以月數為單位) (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輪候時間) |
輪候人數 | ||||
截至2017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7月底 |
截至2017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7月底 | |
護理安老宿位 |
24 |
19 |
19 |
29,672 |
30,857 |
31,107 |
護養院宿位 |
25 |
22 |
20 |
6,529 |
5,932 |
6,170 |
總資助宿位數目 |
|
27,254 |
29,306 |
29,717 | ||
+院舍服務券數目 |
|
計劃剛開展 |
1,924 |
2,120 |
從表一所見,雖然需求增加及總資助宿位數目都同時有增加,輪候時間已由現屆政府之前的24、25個月,略為縮減至19、20個月,並沒有越追越落後。亦要一提的是2017年3月 開展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資助合資格的長者也可選用院舍照顧服務券入住私營或自負盈虧的安老院。正在使用院舍服務券的長者已逐漸增加至2021年7月的2,120人。
社區照顧服務
社區照顧服務主要分為日間護理與家居照顧服務。
表二:長者日間護理
截至2017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7月底 | |
資助名額 |
3,059 |
3,668 |
3,672 |
輪候名單上的長者數目 |
3,338 |
3,410 |
2,920 |
輪候時間(月) |
11 |
13 |
10 |
從表二所見,現屆政府就日間護理服務增加20%,但輪候時間在過往四年間有升有跌,至今只是微跌了一個月,追落後方面只是追了一點。
表三: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截至2017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3月底 |
截至2021年 7月底 | |
資助名額 |
8,365 |
11,865 |
13,365 |
輪候名單上的長者數目 |
4,504 |
4,243 |
4,085 |
輪候時間(月) |
11 |
9 |
5 |
從表三所見,在家居照顧服務中,現屆政府加幅很明顯,增加了六成。輪候時間,亦大幅度由11個月減至五個月。
上述輪候時間縮短的另一個原因是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給合資格的長者提供了另一個選擇,可提供的社區照顧服務券數量,由2017年7月的3,000張,增加至2020年10月的8,000張。
結語
資助安老服務短缺,輪候時間長,加上人口高齡化,是過往安老服務「缺者越缺、長者越長」的現象,現已有扭轉的跡象。家居照顧服務的進展更較為顯著,這亦是由於家居照顧服務受到設立服務處所的限制較少,限制便只有財政資源和人力資源。安老服務人手短缺亦已困擾了我們多年,服務量在增加之時,人手的需求亦同時增加。我們已從多方面入手,增加聘用人手,雖然在服務量增加的同時,情況沒有惡化,但嚴峻情況依舊,日後有機會再詳細交代。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9月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