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李慧詩全運會爭先賽奪金

單車運動員李慧詩今日在第14屆全國運動會自行車女子場地爭先賽奪得金牌,是香港運動員在本屆全運會的首面金牌,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致以熱烈祝賀。

徐英偉表示,李慧詩在比賽中盡顯光芒,展現過人速度和爆發力,為她的優秀表現感到非常鼓舞。

灣區建設有利香港中醫藥發展

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早前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有關香港的部分,特別提及要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及強化既有的競爭優勢,加強香港與內地在不同領域的交流合作,以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食物及衞生局一直與內地相關單位保持密切聯繫,與廣東省衞生部門的溝通尤為密切,在多方面的合作均碩果豐收。我們會繼續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在以下多方面推展與內地的合作。

醫療衞生合作

醫療服務硬件

在醫療服務硬件發展方面,特區政府一直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之大方向,在堅持有利於內地醫療制度發展以及不影響香港本地醫療服務發展的大前提下,增加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合作,以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就此,中央政府一直積極回應特區政府的訴求,例如於去年11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允許在大灣區的指定醫療機構經廣東省審批後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本港上市的藥物,以及本港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的醫療儀器。在建設高質量大灣區的大方向下,這項措施不僅能夠便利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在當地就醫,更有助促進區內醫藥產業的互利互通和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區內的醫療服務水平及讓香港的醫療產業能夠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醫療專業人才交流

加強粵港澳三地的醫療衞生合作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醫療衞生人才培訓和交流,鼓勵港澳醫務人員到珠三角九市和開展學術交流。在醫學方面,大灣區也提倡深入推動粵港澳合作辦學和辦醫。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自2003年簽訂以來,為內地和香港的經濟發展添加不少動力。在醫療服務領域,《安排》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便利香港業界到內地發展,促進兩地在醫療衞生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可滿足內地居民的醫療需要,讓內地居民享有更多的選擇;與此同時,也加強兩地醫療專業人員的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提升專業水平。

現時在《安排》框架下,具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合法執業資格的註冊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如屬香港永久性居民,可在內地短期執業,最長時間為三年,無需參加內地醫師資格考試,期滿可重新辦理延期短期執業。

港資醫療機構在大灣區的發展

隨着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居民對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上升。特區政府一直與香港私營醫療機構保持溝通,了解他們在大灣區發展的意向和計劃,並提供適當支援。我們亦有必要善用資源培訓全科醫生、護理及其他醫療專業人才,以支援港資醫療機構在大灣區的發展。這有助提升大灣區內醫療服務的質素,同時亦為在區內工作和生活的香港居民提供更多、更便利和更適切的醫療服務選擇。

醫療人才培訓

培訓醫療專才是本港的優勢,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均希望將其醫學院的成功模式帶到大灣區,以培訓更多醫療專業人才,為港資醫療機構在大灣區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援。事實上,兩所大學的醫學院項目亦已獲中央相關部委支持,現正與深圳當局作進一步商討。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剛於上周迎來第一批新生。

為配合大灣區內全科醫生的培訓和發展,特區政府鼓勵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和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在大灣區開展有系統性的培訓交流計劃,促進大灣區了解和參考香港規範化的專科培訓制度,協助提高大灣區醫療人員的水平。在過去一年,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在大灣區舉辦多個專科培訓工作坊及專科培訓論壇,供內地的專科培訓學員參加。其他多個香港醫護專業團體,例如香港護理專科學院等均有與內地機構安排培訓交流。

我們會繼續與各私家醫院、醫療機構、醫療專業團體和醫療培訓機構保持溝通,了解它們在大灣區發展的計劃,並提供適當支援。

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是香港醫療體系中一個重要部分。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發展中醫藥,並積極推動政策法規、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中醫服務及中藥產業等方面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至2025年)》充分展示了國家對香港中醫藥發展的大力支持,香港中醫藥界定必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日廣東省中醫藥局及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公布了兩項重點的惠港政策措施,包括大灣區內地城市公立醫療機構招聘香港中醫師,以及簡化香港傳統外用中成藥在內地註冊審批程序。這對香港中醫及中藥行業到大灣區發展、參與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醫藥業界亦在上周日舉辦宣介會,邀得多位有關當局的官員聚焦解讀最新推出的政策措施,讓中醫藥業界對有關政策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把握在大灣區發展的契機。

香港中成藥在大灣區註冊及銷售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8月27日正式公布簡化香港註冊傳統外用中成藥在大灣區註冊及銷售的審批流程的安排。經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批准註冊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傳統外用中成藥的註冊持有人,可透過簡化流程,向廣東省藥監局提交註冊申請,成功獲審批的中成藥可在大灣區銷售。有關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藥製造商開拓市場,長遠亦能為香港中成藥「走出去」創造優良條件。

廣東省公立醫療機構招聘香港中醫師

廣東省中醫藥局亦在8月30日公布,在廣州、深圳及珠海三個城市合共七個公立中醫醫療機構試點,以合約制形式招聘十名香港中醫師。有關措施讓香港中醫師可進一步在國家醫療體系內工作,從而促進有關中醫藥的交流,亦同時讓香港中醫師,尤其是年輕一代,有機會到大灣區發展。

香港中醫藥發展前瞻

香港第一所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兩個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旗艦機構將在2025年落成,而政府亦會繼續透過中醫藥發展基金對中醫藥業界發展作多方面支援,加上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下的各項最新政策措施,以上種種都為香港的中醫藥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動力。

結語

香港在回歸以來一直背靠祖國,受惠於祖國的蓬勃發展,也獲得祖國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導。《十四五規劃綱要》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食衞局會利用大灣區建設這個最佳切入點,與醫療專業和中醫藥界緊密合作交流,攜手把握發展機遇,發揮香港醫療產業和中醫藥的優勢,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91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梁嘉儒全運會單車奪銅

香港單車運動員梁嘉儒在第14屆全國運動會奪得自行車男子場地全能賽銅牌,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祝賀。

徐英偉說,梁嘉儒在本屆全運會取得香港首面獎牌,令人振奮。他祝願香港代表團在接下來的比賽續創佳績。

四宗確診 全屬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四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由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抵港。

其中52歲男患者居於慈雲山慈康邨康健樓,上月22日離開香港前往美國。他上月20日在香港接受檢測,結果呈陰性。他乘搭JL735航班於本月10日返抵香港,同日於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的樣本結果呈陽性,並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患者沒有病徵,5月31日和6月28日在香港接種兩劑科興疫苗。

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和追蹤仍在進行。為審慎起見,他在潛伏期曾居住和到訪之處已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於指定期間曾身處相關指明地方者,最遲明日須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防護中心接獲英國和日本當局通報,17人確診。

在英國確診的54歲女患者住在將軍澳馬游塘村112A號。她本月3日乘搭AY1337航班離港前往英國,本月2日在香港接受檢測,結果呈陰性。她沒有病徵,本月5日在英國抽取的樣本結果呈陽性。她7月18日和8月9日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

日本當局通報的個案涉及16名在貨船Ever Calm號工作的船員。該貨船本月1日抵港,本月2日至3日在葵青4號貨櫃碼頭裝卸貨物。船員本月9日抵達大阪後確診。

上述女患者居住的地方和上述貨船均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49宗,全屬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法改會倡對沒保護兒童者施加刑責

法律改革委員會發表報告書,建議訂立新罪行,對沒有保護兒童、易受傷害人士免於死亡或受嚴重傷害的旁觀者施加刑事法律責任,最高刑罰為監禁20年。

法改會建議對沒有採取合理步驟保護16歲以下兒童、16歲以上易受傷害人士免於死亡或受嚴重傷害的人施加刑責,以防止及制止虐待發生。

建議罪行適用於受害人所屬住戶成員和與受害人有頻密接觸的家居環境,也適用於對受害人有照顧責任的機構環境,即可涵蓋家庭傭工、社工、教師、醫護人員等。

若被告人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受害人有受嚴重傷害的風險,又沒有採取合理步驟保護受害人免受傷害,便須負上刑責。

法改會導致或任由兒童或易受傷害成年人死亡個案小組委員會成員熊運信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建議訂立新罪行是冀成年人及早行動,避免受害兒童繼續及長時間受虐。

他表示,成年人若留意到不妥的事情,道德上也有責任採取行動。他舉例,若有人發現兒童嚴重受傷並曾就此與他人商討如何跟進,已可成為建議罪行的辯護理由。

建議罪行的最高刑罰方面,如受害人死亡,被告人可被判20年監禁;如受害人受嚴重傷害,被告人則可被判監禁15年。

另外,法改會並建議政府檢討和適當提高《侵害人身罪條例》第27條虐待及忽略兒童罪的最高刑罰。

公眾可於法改會網站閱覽報告書內容及摘要。

169名香港運動員參加全運會決賽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4屆運動會本月15至27日在陝西省舉行,香港派出由169名運動員連同66名工作及醫護支援人員組成的代表團參與。攀岩運動員歐智鋒將擔任全運會開幕式香港代表團持旗手。

全運會四年舉辦一次,是國家最高水平的體育盛事,各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運動員競逐各項賽事殊榮。

香港運動員在本屆比賽參與18項決賽項目,包括射箭、田徑、羽毛球、拳擊、皮划艇(靜水)、自行車(公路、場地、山地)、馬術(場地障礙)、擊劍、高爾夫球、體操(藝術體操)、乒乓球、跆拳道、網球、排球(沙灘排球)、棒壘球(棒球)、空手道、攀岩和武術(套路、散打)。

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第七次派員參賽。香港運動員在上屆賽事中奪得兩金、七銀及七銅共16面獎牌。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