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早晚溫差大 過敏患者症狀恐加劇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4/12/08
進入秋冬時節,早晚溫差大,過敏患者都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甚至鼻子及眼睛同時出現泛癢;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樹文指出,臨床上因過敏症狀看診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又以3至12歲的幼童居多,且比平常多了3成。 部分病童較為嚴重,因發燒合併過敏症,必須住院治療,甚至有家長本身原有異位性皮膚炎,因忙於照顧孩子緣故,反而使症狀更為加劇;楊樹文說,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都屬於過敏性鼻炎,雖不屬於嚴重疾病,但恐會因病症影響白天生活作息,甚至人際關係等。 過敏症分先天和後天,想要減少過敏引起的症狀,基本原則家裡應努力保持清潔,像是枕頭套及被套等都應每周清洗來減少過敏原出現;楊樹文說,治療上,醫師通常會透過使用長效型抗組織胺、局部低劑量類固醇藥劑等幫助減緩症狀,一方面也得搭配民眾規律運動以及均衡飲食,才能真正達到舒緩症狀效果。 在台灣,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數達30至40%,成人則約占25%左右,透過減敏治療,以低濃度逐步施打,能使人體減輕對過敏原產生的症狀;楊樹文提醒,對抗過敏症必須長期努力,透過藥物控制以及環境改善,必要時也應接受醫師的詳細評估,才能真正疏緩過敏症狀。

甩開低頭痠痛 透過抗力球運動有效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4/12/08
你也有身體痠痛的困擾嗎?小心恐是長時間使用3C產品所造成;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世杰指出,許多民眾習慣長時間低頭使用3C產品,長期處於不良姿勢下,恐就會衍生許多肌肉痠痛等身體不適症狀。 想要改善症狀,除了平時應適當休息且配合正確姿勢,也可透過抗力球運動的方式,增加核心肌群力量,幫助舒緩痠痛;陳世杰說,包括胸肌伸展、胸椎伸展、抬臀運動以及骨盆訓練等,都是不錯的抗力球運動。 像是胸肌伸展,就是採以坐姿,將上半身躺在抗力球上,雙手交握在後腦勺,並且將手臂放置頭部兩側,吸氣時,手臂往外張開,吐氣時再拉回,幫助有效舒緩症狀;陳世杰說,民眾也可坐於球上,且將雙手放置骨盆兩旁,腰部肌肉收縮後翹起臀部,並配合骨盆向前,配合吸氣,來幫助達到骨盆訓練的效果。 每組運動建議應採以15至20次,才能真正達到運動效果;陳世杰提醒,利用球滾動以及不穩定的特性,讓身體能有效伸展且做到核心訓練目的,但要注意運動過程中,應配合呼吸調節,且循序漸進,才能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長期穿高跟鞋 日後恐難正常行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2014/12/08
女性總愛穿高跟鞋,而現在的高跟鞋越做越高,有的人為了愛美還穿恨天高!穿高跟鞋的女性要注意了,醫師提醒,高跟鞋會讓腳與大小腿的壓力變重,輕則足底筋膜炎,以及拇指外翻;重則恐導致膝蓋退化而影響走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奕輝表示,有些高跟鞋非常高,還有些是尖頭,其實無論哪種,高跟鞋對於足部弧度的負擔都很大;常穿高跟鞋容易產生足底筋膜炎,以及拇指外翻的問題。 足底筋膜炎是因為腳底的扇行組織因而被伸張,以提供部分的扭力及彈力,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而造成發炎。大拇指外翻主要是腳的指骨,以及蹠骨受到壓力而變形。拇指外翻不只把腳的形狀改變了,在選擇鞋子上也相對困難;若是拇指外翻嚴重,將會影響到膝蓋,造成退化而導致難以正常行走。 醫師表示,通常穿超過6公分以上的高跟鞋,腳跟大小腿的壓力會變得很重而顯得疲勞,穿著太久,大拇指壓力太大,就容易形成拇指外翻。 女性若是要穿高跟鞋,鞋跟約2至3公分最為理想,並以粗跟高跟鞋為主,因為粗跟的著地面積寬,重心會比較穩,如此,對於足部產生的壓力較低,穿了也不容易感到疲累。羅浩儒醫師建議,穿高跟鞋因會讓腳踝肌腱呈現不正常的角度,所以脫下之後一定要做十分鐘以上的緩和運動,如手拉腳踝,以及關節做各個角度的活動,才能避免腳產生問題。

小孩長高需看骨齡 把握長高關鍵趁早就醫

一名台中男生小傑,在小五時身高只有123公分,與同齡同學相比,相對較為矮小,讓他感到自卑;家長帶其經中山醫院遺傳代謝科蘇本華醫師檢查發現,骨齡與實際年齡差了4歲,抽血檢測生長激素小於7ng/ml,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

藉由注射生長激素後,他現在的身高已有176~177公分,小傑不但恢復以往開朗笑容,現在也是學校的籃球校隊,完成小時候夢想。蘇本華醫師表示,影響生長遲緩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遺傳、子宮內因素、疾病、藥物影響等。然而,遺傳是影響孩童身高最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男性的身高是父親的身高+母親的身高+13公分/2,計算結果與實際的身高±9公分內都算正常;女性的身高是父親的身高+母親的身高-13公分/2,計算結果與實際身高±8公分內都算正常。

若是罹患慢性腎衰竭、心臟疾病、腦病變等,也會使人較為矮小,其他常見的因素還有性早熟,女生若在8歲時,乳房開始發育、男生在9歲時睪丸開始長大、變垂時,則算早熟,會影響孩童最終身高。蘇本華醫師說,在胎兒時期的營養攝取也會影響身高發展,若營養不好或是出生後體重不足2000公克,直至6歲都一直無法跟上成長曲線時,應先藉由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評估,必要時建議需要注射生長激素。

蘇本華醫師提醒家長,可藉由兒童生長曲線圖,觀察孩子生長曲線。每年的生長速度若少於4公分、身高在第3百分位以下或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家長要注意可能是生長遲緩影響,應盡早帶孩子給專科醫師檢測。

就醫檢測會從基本的身高曲線圖到骨齡檢測、抽血檢查等,骨齡檢測用來評估生長板的年齡,在左手的手掌與手腕處照一張X光片,即可得知骨頭的生長狀態與實際年齡的差異;抽血檢查可觀察生長激素、生長因子,得知有無貧血、甲狀腺低下、染色體問題如透納氏症等因素造成身高矮小,待整體報告後才會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治療。目前市面上已有生長激素藥物利用基因技術合成的治療方式,由於生長激素是分子較大的蛋白質,須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施打在大腿的外上側、屁股的外上方或肚臍周圍等部位,生長激素使用的劑量,會依每位孩童的體重有所不同。蘇本華醫師呼籲家長,應注意孩童每個生長發育階段並與專業醫師討論,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記者林怡亭報導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