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疼痛零容忍! 多模式止痛術助病人減緩疼痛 

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家中跌倒,大腿疼痛不已,送到急診室,經過診斷確定為髖關節骨折,由於病人年紀大,身體抵抗力弱,如果採用強效止痛藥,可能造成病人呼吸變慢,導致危險,於是在急診醫師與麻醉科醫師配合下,進行大腿神經阻斷術,再加上牽引術,減輕疼痛,接著再由骨科醫師安排手術治療,讓病人康復出院。

萬芳醫院副院長也是資深麻醉科專家戴裕庭醫師表示,萬芳醫院首創國內跨團隊醫護人員合作,提供病人全人照護,收到良好成效。

多模式止痛術 減輕病人疼痛不適

戴裕庭副院長指出,以這位髖關節骨折病人為例,除了術前經由超音波導引施行神經阻斷術,開刀後為了減輕病人疼痛,可採用多模式止痛方式,包括神經阻斷術、 12小時以上長效止痛針與病人自控式止痛等各種方法,減輕病人疼痛不適,盡快恢復健康。

他特別強調,過去對於開刀後病人多使用病人自控式止痛,這是以嗎啡類為主的止痛劑,可能造成病人頭暈、噁心、嘔吐、腸胃不適及排尿困難,因此使得病人不想吃東西及身上尿管與鼻胃管無法盡快拔除,病人不能下床,病人不易迅速恢復健康出院;如今,採用多模式止痛術,可以依據病人需要,安排適當的止痛療法,對於病人是一大福音。

一條龍式全人照護 緩解同痛儘早出院

萬芳醫院已經組成良好的醫護團隊,包括急診、麻醉與骨科的專家,不論是上肢還是下肢骨折,都能提供最佳醫療照護,緩解病人疼痛,早日康復出院。

另外,萬芳醫院也提供病人全人照護,由跨團隊專業醫護同仁為病人服務,如復健科醫師安排病人復健治療,營養師提供病人營養諮詢,藥劑師協助用藥指引,護理師進行居家長照服務,可說是一條龍式全人照護,讓病人由入院、治療、康復出院回家,都能獲得最好的醫療照護,享有健康的人生。

經前乳房脹痛是乳癌警訊? 錯!賴睿昕醫師教你緩解

月經來前我的胸部就開始發脹,隱隱作痛,會不會是乳癌的警訊呢?知名中醫診所中醫師賴睿昕表示,經前乳房脹痛是婦科病的一個早期且重要的信號,通常與內分泌系統或卵巢功能調節不穩有關,和乳癌沒有直接關係,建議先調適情緒,生理期改穿寬鬆無鋼圈的內衣,經前一周少吃辛辣刺激、高脂肪類的食物,盡量高纖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緩解經前期乳房脹痛。

經前乳房脹痛 中醫肝、胃失調

針對經前乳房脹痛,賴睿昕醫師表示,發生的時間通常是排卵後或是月經來臨之前幾天至一週,平常柔軟的乳房變得像結塊一樣,觸碰或是穿胸罩會痛、睡覺翻身壓到也會痛醒,乳頭容易有痛或癢的感覺,但是月經一旦來臨後,這些症狀就會開始消失。

賴睿昕醫師指出,中醫認為「乳頭數肝,乳房屬胃」,是中醫經絡理論的說法。中醫所說的十二經絡,足厥陰肝經會經過乳頭,而足陽明胃經則會貫穿整個乳房,因此乳房的健康,與肝經和胃經有關,肝與內分泌有關,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有關,主身體功能的運化,當肝氣鬱結,胃的氣血運化失調,乳腺就會開始腫脹不通暢,乳房就會有壓迫感,嚴重時產生硬塊進而導致疼痛。

經前乳房脹痛與乳癌無關連 注意乳房腫塊要篩檢

有人謠傳經前乳房脹痛時容易得乳癌,賴睿昕醫師強調,經前乳房漲痛跟乳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卻是代表你屬於對雌激素與黃體素敏感的體質,相對來說反而比較容易誘發子宮肌瘤的風險,此外經前胸部脹痛也容易誘發情緒低落、水腫等情況產生,中醫則重視乳房與與精神因素的聯繫。

賴睿昕醫師提到,在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抑鬱,不開心有事容易誘發經前乳房脹痛的可能,通常以調肝養胃的治療為準,方劑中的小柴胡湯、當歸拈痛湯、烏藥順氣散就能有效的緩解疼痛,也可以避免每個月痛苦的循環,但是在中醫治療後,乳房明顯腫塊未隨月經消退,且家族高風險的族群有乳癌、卵巢癌病史,則建議去西醫乳房外科定期接受篩檢,絕對不可輕忽。

預防經前乳脹 情緒調適擺第一

要預防經前乳脹,賴睿昕醫師說,情緒的調適絕對是擺在第一位,在自己月經將至前幾天,就不要把自己搞得太忙太累,適當地休息,保持樂觀情緒,切忌常常發怒或生悶氣,平時多運動,參加適當的社交活動。

賴睿昕醫師更建議,可習慣在生理期要來前改穿較為寬鬆無鋼圈的內衣,很多人乳房痛時會覺得不穿內衣,或穿無鋼圈內衣比較好,其實不一定。如果本身胸部比較豐滿的女性,反而是穿著支撐力足夠的內衣才能減少乳房過重帶來的不適。而大家運動時最後穿著適當的運動內衣,以減少乳房過度晃動,平時就選擇具有足夠支撐力的內衣,對改善週期性或非週期性的乳房痛都有幫助。

此外,臨床上有發現患者少喝咖啡有助於減少乳房脹痛的,醫師說,如果你常常乳房痛,可以考慮先避免攝取咖啡因,看看狀況是否改善,刺激性的飲料在月經來前要減少服用,並建議在月經前一周少吃辛辣刺激、節制富含高脂肪類的食物,盡量高纖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緩解經前期乳房脹痛。

經前乳房脹痛緩解茶飲─舒胸理氣茶

材料:陳皮 6g,山楂 6g,香附 6g,有機玫瑰花3g,生甘草2g、枸杞 3g、紅棗 3-6 枚,水 1000c.c.

作法:

1. 陳皮、山楂、香附、有機玫瑰花、甘草稍微清洗過,用茶濾袋包好;枸杞、紅棗剪碎。

2. 把所有藥材加入沸水 1000c.c. 煮開,靜置10 分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陳皮消導疏通胃氣,山楂通經活血、有機玫瑰花與香附疏肝理氣,甘草紅棗調養脾胃,枸杞補脾益腎,有助於緩解經前乳房脹痛。

蛋白不穩定也會導致智能障礙 大腦發育研究新突破

蛋白不穩定也會導致智能障礙!智能障礙、癲癇和自閉症等患者通常需要特殊治療、教育和長期照顧,對家庭和社會經濟都是相當大的負擔。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陳瑞華特聘研究員和本院細胞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周申如副研究員的跨領域研究發現,人體中的蛋白SOX11不穩定會導致大腦發育異常;研究團隊並找到可以穩定SOX11的機制,提出蛋白質穩定大腦發育密切相關的新觀點。

大腦發育異常過去聚焦基因 中研院團隊提出蛋白質新觀點

大腦皮層掌管感覺、運動、情緒、認知等多項重要功能,其發育涉及複雜過程,包括神經生成、神經細胞移動、組織建構及神經網路形成,任一環節失調便可能造成神經性疾病。為了找出大腦發育異常的成因,過往學界研究多聚焦於基因轉錄層面,較少探討蛋白質修飾的重要性。

研究團隊發現,遺傳性大腦發育異常、有智能障礙表型的病人曾出現去泛素蛋白USP11變異。實驗發現,雖然小鼠缺少USP11時,SOX11仍可進行基因轉錄,但因其蛋白不穩定,還是會導致大腦發育異常。在行為學分析(例如:小鼠走迷宮)中,USP11缺失之成鼠確實有學習記憶和社交情緒等多重障礙。

研究團隊發現在大腦發育過程中,USP11可抑制SOX11蛋白的泛素化,進而穩定SOX11的表現。這項穩定機制不但參與了神經生成,也使生成之神經移動到正確位置,以建構正常的神經網路。

治療診斷新方向 可望用來檢測胎兒的大腦發育

陳瑞華特聘研究員表示,「此研究對大腦發育異常所致疾病之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未來也可望用來檢測胎兒的大腦發育狀況。」此外,研究團隊發現變異後的USP11不僅會喪失穩定SOX11的功能,也無法支持大腦正常發育,更凸顯USP11穩定SOX11的作用機制對人類大腦發育的重要性。

研究成果已於本(2)月12日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牙周病釀缺牙!無法享受美食 他靠All-on-4一日全口重建

怕看牙醫! 缺牙到只能吃寶寶食品

缺牙不是老年人專利!42歲的江先生因為從小害怕看牙醫,口腔多年未受妥善照顧,導致牙周病伴隨缺牙問題。曾試過做牙橋,甚至是多顆植牙,仍然造成許多生活困擾。

「我只能吃一些像寶寶的那種流質食物。」江先生無奈表示,當時用餐只能像自己的小兒子一樣,喝粥或必須把肉、菜剪小塊才能吃,也因為牙齒狀況不好,接連食慾也變差,常常吃一餐、餓一餐,或吃得不多。

缺牙恐致腸胃道出狀況 All-on-4重建咀嚼力

缺牙不僅有外觀問題,更會導致牙齦萎縮;咀嚼能力差也會造成腸胃道出狀況,影響營養吸收,甚至研究發現可能與失智症發生大有關係。

江先生因為植牙鬆動再次就醫,醫師發現他有骨質缺損及感染問題,植牙搖晃不堪使用,因此改以All-on-4全口速定植牙治療。

收治案例的牙科診所院長康智為醫師表示,江先生的問題是自己的牙齒及舊的人工植牙都不堪使用,因此治療時把這些牙齒移除後,就變成全口無牙,這時候就非常適合利用All-on-4的方式,幫他在短時間內重建牙齒。

康智為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植牙需要事先進行4至8個月的補骨療程後,植入人工牙根靜待4至6個月才能裝上人工牙;All-on-4則是利用四支植體,在經過特殊設計的角度,避開骨質缺損的地方,植入在不用補骨之處,在植入人工牙根後,短短的12小時內,就能裝上一組臨時假牙。

不需補骨 短短1天就能正常咀嚼

康醫師說,完成全口重建後就能正常咀嚼,等植體與牙床癒合後,再換上永久固定式假牙即可完成療程,適用族群包括全口無牙、少牙、嚴重牙周病,甚至是常年使用活動假牙,想要轉成固定假牙的患者。

接受治療後的江先生,恢復良好的咀嚼力,不用再剪碎食物,也可以開心享用排骨、炸雞。醫師提醒,All-on-4配戴臨時假牙重建咀嚼力期間,應避免啃咬過度堅硬食物,換上永久固定假牙後,也要當作自然牙一樣做好清潔工作。

骨鬆性骨折該怎麼治療 開刀還是保守治療?

骨鬆性骨折後該怎麼辦,一定要馬上開刀嗎?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暨教授陳崇桓醫師表示,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會依照骨折不同部位、病人個別情況給予不同治療,至於手術是否微創並非重點,關鍵在於醫師利用損傷最小的方式完成必要的手術。他更呼籲民眾,除了手術治療、藥物等保守治療外,生活習慣的改變也相當重要。

骨質疏鬆症 骨頭脆弱易骨折

陳崇桓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大多數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往往等到骨質流失嚴重,出現突發性骨折求醫才發現。他強調,原則上跌倒並不會導致骨折,對於骨鬆患者來說,由於骨質流失速度過快,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承受過重的外力,例如搬重物、輕微跌倒碰撞都可能因為骨頭脆弱,無法承受負荷而造成骨折,這與受較大外力、高處墜落導致創傷性骨折不太一樣。

骨鬆性骨折 保守治療、手術治療?

針對骨鬆性骨折,分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主要會依據不同部位、病患情況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以下為陳崇桓醫師分析脊椎骨、髖關節、橈骨三部位治療方法,其中,以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

(1) 「脊椎骨折」:脊椎骨折治療上,一般先採取保守治療,若是經過六周時間,若是藥物不甚理想、穿背架沒有改善、情況惡化嚴重,患者仍劇烈疼痛情況下,則會進一步考慮「椎體成型手術」,該手術是將骨泥用細針注入椎體作為立即性支撐,可以大幅地減緩疼痛,但注入骨泥有其風險性,椎骨前端是大血管,後端是神經,不慎灌入可能引起併發症。

(2) 「髖關節骨折」:由於髖部骨折照護不易,治療上建議患者先採取手術治療,減少臥床機會。髖部骨折主要有兩種:(A)「位移性股骨頸的骨折」採用人工關節置換,無論前開、後開都能得到不錯的恢復。(B)「轉子間骨折」採用內固定方式(骨髓內釘、鋼板),不過術後恢復期長,若是無法用助行器支撐體重,需要一段時間坐輪椅,期間若沒有適當地肌力訓練可能造成肌肉萎縮。髖部骨折平均一年內死亡率百分之十至二十,四成終生不能起身走路,八成喪失獨立生活能力,只有兩成的人恢復獨立生活能力。

(3) 「手腕橈骨骨折」:遠端橈骨骨折,如果變形粉碎或是關節處受損,可考慮使用內固定或鋼板固定等方式,不過建議採自費的鎖定式鋼板,有較好的固定效果,手術後一兩天即可出院。

養成運動習慣 延緩骨質流失

面對骨鬆,陳崇桓醫師強調,應積極及早治療,因為骨質的增加相當緩慢,提早治療可於年紀大時減少不必要的骨折風險,避免未來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另外,藥物選擇方面,應在醫師遵循下服用,不建議自行購買坊間藥品。

「骨頭是很神奇的組織,當骨頭接受到力量時,會長出更多骨頭!」陳崇桓醫師提醒,預防骨質疏鬆症應有長遠的眼光,提早養成運動的習慣,例如跳繩、慢跑等負重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呼籲家中有長輩者,應慎防跌倒、避免障礙物、注意照明、訓練平衡感等,並補充鈣質與維他命,保持好骨力。

解決痘疤,恢復人氣! UP雷射修復臉上坑疤

「醫師,我臉上都是痘疤還有救嗎?」年後全新的一年開始,為了擁有完美的好印象,許多人前來解決痘疤問題,就有一名年輕男子飽受痘疤困擾,對外觀沒有自信,看著臉上的坑坑疤疤,擔心交不到女友,前往知名皮膚科許乃仁醫師求診,所幸經由「極速脈衝科技」UP雷射治療後,痘疤困擾明顯改善,開心地分享交到女友的喜悅。許乃仁醫師提醒,痘疤在初期應提早治療,不要亂擠痘痘,以免傷害皮膚留下疤痕。

痘疤有三類 凸痘疤、凹痘疤需治療

許乃仁醫師表示,痘疤是發炎後所留下的疤痕,疤痕的形成和感染發炎或外力擠壓有關。主要分為假性痘疤、凸痘疤、凹痘疤三大類,原則上假性痘疤是指色素沉澱,可自行恢復,但恢復時間較長,凸痘疤、凹痘疤則因為組織受損較深,需要經由治療改善肌膚的坑疤。

圖片

痘痘不要亂擠 痘疤應及早處理

「不想要臉上留下痘疤,痘痘千萬不要亂擠。」許乃仁醫師表示,痘痘形成分粉刺、化膿型、囊腫型,若痘痘擠不好組織裂開發炎,向下破壞旁邊的組織,恐造成凹陷疤痕和色素沉澱。

醫師強調,除非黑頭粉刺、小化膿、全部潰爛的痘痘可輕輕擠出敷藥,其他痘痘不要擠, 。治療正確的態度上,應在痘疤形成初期提早進行治療,現在有非常好的治療方式,可以良好控制。

圖片

極速脈衝科技UP雷射 減少皮膚熱傷害  

現在治療凹陷痘疤方式,有皮下切除手術、填充物、雷射等治療方法,許乃仁醫師提到,過去雷射治療痘疤的深度較淺,即便多次療程效果有限,且脈衝時間1-2毫秒、穿透速度慢、熱傷害大,當過多熱能散發到周圍的皮膚組織,容易造成對皮膚熱傷害風險,臉上長時間紅腫,同時伴隨反黑和組織液滲出困擾,增加術後照護難度,「很多人都不敢出門。」

所幸醫美技術的進步,術後照護能夠更容易,許乃仁醫師指出,先進的「極速脈衝科技」(UP雷射)屬於汽化式雷射,10600nm二氧化碳雷射波長有非常高的水分吸收度,以極快速度穿透表皮,只需0.04毫秒直擊深層組織,精準控制熱範圍,大大減少對肌膚的熱傷害,縮短術後修復期,1-3天內開始點狀結痂,約5-7天自然脫落。相對傳統治療,照護容易,不易反黑,副作用少,提升治療滿意度。

圖片

熱能精準雷射深度夠 改善頑固深度的凹疤

針對最棘手的凹疤,許乃仁醫師指出,UP雷射深度最深可達4mm,短時間將足夠能量傳遞至深層,瞬間汽化纖維疤痕組織,改善頑固深度的凹疤,達到安全治療效果。同時刺激膠原蛋白新生,經臨床證實,膠原蛋白新生深度多1倍以上,效果令人驚豔。此外,獲得美國FDA共35項適應症,可針對不同深淺痘疤進行改善,轉換淺層、深層、精雕的三大模式,量身訂製療程,修復塌陷肌膚。

至於雷射的禁忌對象,醫師說懷孕、免疫疾病、血液疾病、一個月內曬傷、兩週內進行換膚、口服A酸者等則不適合進行治療,而療程次數會依個人情況,給予最適合的方式,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術前應充份溝通 治療效果更有感

許乃仁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觀念,應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以免因為惡化嚴重增加治療難度。術前應與醫師進行充份良好的溝通,瞭解每一項手術的優缺點,以及手術能達到多大的預期效果,減少治療結果與期待的預期落差,並在術前先評估身體狀況,方可進行療程,讓消除痘疤不再難,兼顧美麗又安全。

C肝是80歲誘發肝癌常見原因! 經評估仍可採肝臟切除手術治療

肝癌在台灣為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8,000人死於肝癌,除了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包括酒精、環境毒物、脂肪性肝病變及肝硬化等,也都可能埋下致病的危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李兆偉醫師表示,隨著人口高齡化,肝癌的平均年齡也提升到70歲,肝癌而死亡的年齡中位數,近年更延後到69歲,因此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更應重視。

92歲老翁腹痛達半年 竟是肝臟長腫瘤惹禍

一名92歲的老翁,上腹痛已長達半年,直到無法忍受才送急診,經檢查發現肝臟左葉長了約12公分大腫瘤,且下壓到胃和侵犯橫結腸,經醫師評估採以腫瘤切除及橫結腸切除重建術,術後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已3年未復發。李兆偉醫師表示,研究發現,80歲以上肝癌患者術後之無病存活率中位數超過27個月,長期存活率為57個月,與年輕人相當,顯示年長肝癌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肝切除術治療80歲以上癌者 術後存活率與年輕者相當

李兆偉醫師解釋,治療肝癌的方法主要以肝切除術為主,但用於治療80歲以上之肝癌患者的研究卻少之又少,不過研究指出老年肝癌族群術後的手術週期併發症發生率約60%、三十日內手術死亡率3.9%、術後五年無病生存率29.3%、五年長期存活率45.8%,與年輕族群是相當且可被接受的。

80歲以上肝癌者應積極治療 可望恢復生活品質

此外,經分析術後發生死亡的個案,包括凝血功能異常、血清甲型胎兒蛋白>200ng/mL、大量肝臟切除手術等,為80歲以上肝癌切除患者發生院內死亡的潛在危險因子,因此醫師術前應盡可能矯正凝血功能異常,以減少重大併發症發生。李兆偉醫師強調,慢性C型肝炎是80歲以上誘發肝癌最常見的病因,雖與年輕患者的生理過程略有不同,但若能經醫師詳細評估及術前完整準備,特殊族群患者治療後仍可保有原有的生活品質。

車禍歷劫歸來收驚無效? 當心「急性壓力症」找上身

江先生的職業是工程師,某天上班開車行經快速道路時,冷不防地被後面車輛撞擊,驚慌下江先生竟將車子衝到對向車道去,一台貨車恰好迎面而來,一瞬間差點以為自己要去見閻羅王,幸好最後兩台車都及時停住因而逃過這場劫難。江先生被送往安南醫院急診室檢查生理狀況無恙後返家休養,不過,在車禍當天後陸續就有讓其困擾之症狀開始滲透進生活中。

車禍面臨瀕死威脅 造成精神壓力

精神科姚祺宇醫師表示,江先生回診時訴說其腦海中仍不時地會出現當時驚悚的車禍畫面,每次乍現的回憶都會伴隨心悸、焦慮跟不安感,晚上睡覺做夢也都跟車禍有關,因此讓江先生整天都在極度壓力下生活。

但在其休養一周後想開車上班時,卻發現自己坐在車上腦袋一片空白,甚至在旁邊有車子經過時,江先生瞬間產生驚恐感並且想要奪門而出;此外,江先生更不知為何地對於妻子憤怒甚至大吵一架,在姚祺宇醫師評估後為「急性壓力症」,經門診持續醫療協助後,江先生這揮之不去之夢魘才漸漸退散。

急性壓力症 易出現解離反應

姚祺宇醫師說明,所謂「急性壓力症」是指經驗到如瀕死威脅、身體或性暴力等重大壓力事件後一個月內所產生之困擾症狀,比如江先生不斷被侵入性的創傷經驗苦惱,因此身體還持續處在警戒狀態中,故對事件產生負向的情緒跟認知,也會逃避跟事件相關之刺激,甚至可能有失去現實感的解離反應。

壓力影響身心問題 應及早就醫診治

姚祺宇醫師強調,面對壓力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然課題,但當壓力程度已超出負荷時,便有可能對身心產生不良影響,但不要一個人獨自面對,尋求支持跟接受幫助也是度過考驗的重要支撐力量,少一些冤枉路以能早些看到生活曙光。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