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癌患疼痛要人命 憂心藥成癮咬牙忍

40歲的黃小姐是子宮頸癌末期病患,前期沒有警覺,直到某日腫瘤已大到壓迫其它器官產生劇痛,再多止痛藥也失效。

另一名58歲肝癌末期患者王先生,一連串癌症本身及治療引起的多重疼痛,也是讓他不得不落下男兒淚。

疼痛是許多癌症患者最無法忍受的症狀之一,多數病患在治療後仍有止痛需求,卻往往害怕藥效過強成癮,或可能掩蓋真正症狀,選擇隱忍不提,其實更可能延誤治療先機,另一方面,醫師在止痛藥的選擇運用上也應更有彈性。

醫師表示,病患本身若無藥癮歷史,成癮是相當罕見的,一旦疼痛發生,應優先就醫評估原因,加以治療才是上策。

孩童可能出現扁平足現象 家長應先觀察勿緊張

發生扁平足的原因很多,像是韌帶鬆弛、家族遺傳等先天性因素,或身體過重、小孩太早穿鞋、缺少運動等後天造成;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主要是因舟狀骨向下移位,使內側足弓塌陷,站立時,後足部就會呈現外翻的現象。

部分扁平足站立時,內側足弓塌陷,但懸空不負重時,足弓又出現,屬於柔軟性扁平足,但有部分屬於先天結構異常等,不管站立或懸空都呈現扁平,屬於堅硬性扁平足;陳彥名指出,通常2至8歲幼童,肌肉力量逐漸成長,足窩就會開始形成足弓,出現扁平足的小朋友,走路時就容易跌倒,且容易有腳痛的現象。

醫師陳彥名進一步說明,治療上,若為2歲以前可多觀察,通常生理性扁平足都能自行恢復,但若為2至8歲的足弓發育時期,則可透過矯正鞋協助發育,但8歲以上孩童足踝關節已無法矯正,就必須利用鞋墊支撐足弓,防止足踝外翻,臨床上,扁平足孩童需接受外科手術機率較低,通常會在骨骼生長成熟前就給予手術治療。

扁平足在青春期後容易有前足蹠痛、後脛肌肌腱炎等問題,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足部出現異常,可先觀察一段時間,像是可透過打籃球、跳繩時,幫助鍛鍊腳部肌肉;陳彥名提醒,若仍無改善跡象,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評估診段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影響孩童未來發展。

戴角膜變色片美瞳 當心5大NG習慣

時下年輕美眉喜歡戴角膜變色片、放大片,讓眼睛深邃又有神;眼科醫師提醒,千萬別戴著卸妝、睡覺、把日拋當周拋,眼紅亂點眼藥水,以及購買來路不明廉價隱形眼鏡等,建議每日配戴時間少於8小時,才不會造成眼睛受傷。

開業眼科診所醫師吳昱愷指出,根據診間觀察發現,許多年輕人愛漂亮配戴角膜變色片,結果因為使用習慣不正確,導致角膜缺氧、破皮,出現眼紅、搔癢等症狀,而罹患角膜炎、結膜炎,長期恐角膜潰瘍,甚至影響視力,造成無法恢復的永久性傷害。

吳昱愷舉例,戴隱形眼鏡卸妝、戴隱形眼鏡睡覺、購買來路不明廉價隱形眼鏡、把日拋隱形眼鏡當周拋用,以及不當使用眼藥水,是5大常見的錯誤使用習慣,尤其是角膜變色片、放大片的透氧率較差,更不適合長時間配戴,最好配戴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

如何挑選角膜變色片呢?吳昱愷建議,別購買來路不明或沒有品牌的隱形眼鏡,以免因製程汙染或設計不良,造成眼睛傷害,選購彩片隱形眼鏡時,最好是內嵌式著色設計,產品色素不會直接接觸眼睛;如果兼具紫外線隔離功能,對眼睛較有保護效果。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破解健康危險密碼 動脈硬度骨密度報你知

伸出右腳,設定年齡,擦上感應劑,黑色的偵測棒輕輕碰觸後,不到一會時間,骨質密度是否正常,一試便知。

骨質疏鬆是許多女性的夢魘,並且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如果不及早預防,等到老年才挽教,不僅要花費大量醫藥費,更有可能產生不可逆的風險。

除此之外,現代人飲食普遍大魚大肉,間接導致心血管病變機率大大提升,其中動脈硬化,兩手收縮壓差距15mmHG(毫米汞柱)以上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更是平常人的七倍。

血壓測量需要長時間追蹤才能看出異狀,業者推出的新式動脈硬化檢測機,可以及早發現病徵介入治療,一起為健康把關。

蚊子叮咬不是登革熱 而是白血病

最近南部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因為蚊子防不勝防,民眾談蚊色變。事實上,對於少數特異『過敏血管炎體質』的人,卻會對蚊子叮咬產生嚴重全身過敏反應,不但叮咬處會引發組織紅腫發炎,起水泡並造成局部組織潰爛、並合併高燒、淋巴結腫大及關節腫痛,如果沒有及早治療,嚴重還會引發肝脾腫大,合併白血病甚至致人於死。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醫師表示,有一位十歲林小妹,自六歲起經常出現不明高燒,每被蚊子叮咬,則會出現皮膚紅腫水疱到處就診,醫師常診斷是蚊子叮咬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並開立抗生素與口服抗組織胺,但病情始終不見好轉,並逐漸出現肝功能異常與視幻覺,經一系列詳細血液免疫功能與骨髓皮膚切片檢查,證實為蚊子叮咬之『過敏性血管炎』乃EB病毒(疱疹病毒族群)誘發,此罕見病例並發表在國際期刊『微生物免疫與感染雜誌』。林小妹經過特殊種類之抗過敏藥物與免疫調節劑治療後,林小妹被蚊子叮咬後的過敏反應,已經大有改善,不再高燒、畏冷、淋巴結增生、皮膚水庖及奇癢也大幅改善,終於可以繼續就學;但是罹患『過敏血管炎』體質林小妹不僅對蚊子叮咬極度過敏,甚至對部份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病童終日仍須與電蚊香及防蚊液相伴,過著提心吊膽生活,因為蚊子實在防不勝防。 蔡易晉醫師指出,蚊子引發過敏血管炎患者,其診斷並須靠皮膚病理切片確診,而且『過敏血管炎』引發血管組織免疫發炎反應機轉與蚊子叮咬處因搔抓引發續發細菌性蜂窩性組織炎完全不同,單使用抗生素與口服抗組織胺對蚊子引發過敏血管炎病情並無明顯助益,須早期使用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抑制全身過敏發炎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蚊子引發嚴重全身『過敏血管炎』(高燒、淋巴結腫大局部組織水泡潰爛)患者,已有許多案例報導與白血病有相關性,本案例經骨髓檢查雖無白血病,但在骨髓與皮膚叮咬處發現EB病毒浸潤,EB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因此個案仍必須持續追蹤,避免蚊子叮咬,以免過度活化免疫系統造成白血病。

癌症治療開新頁 免疫療法露新機

癌症32年來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當醫界認為癌症治療正面臨瓶頸之際,「癌症免疫療法」的出現將為癌症患者開啓另一道生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饒坤銘醫師表示,「免疫療法」開啟癌症治療的全新觀念,能讓患者在短時間的治療達到「長期存活」的效果,不但使患者生活品質提升,還能節省照顧患者的醫療人力資源,是目前治療領域的一大突破。 饒坤銘醫師說,過去癌症治療的「專一性」不盡理想,不論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都無法完全有效對抗癌細胞,長期使用藥物後還是會有副作用,導致患者不只無法治癒,還因而受苦。 事實上,癌症坐大的原因在於免疫系統出問題,以致無法辨識癌細胞。「免疫療法」透過喚醒免疫系統功能,活化免疫細胞,恢復攻擊癌細胞的「記憶力」,饒坤銘醫師強調,就是由於人體的免疫系統有記憶能力,因此「免疫療法」能讓晚期患者長期存活,減少痛苦。 醫師分享,一位老農夫罹患黑色素癌,曾經接受過多次開刀,無奈黑色素癌仍轉移至肺臟,在無藥可醫的狀況下,患者嘗試接受最新的「免疫療法」治療,期間每隔三周施打一針,共注射四針,療程結束後,腫瘤竟縮小!甚至在半年後腫瘤完全消失,至今快兩年,老翁仍持續健康的存活,癌細胞也未見復發。 不只如此,饒坤銘醫師指出,上述患者僅使用一種免疫療法藥物治療,兩年時的有效控制率約為30%,美國新英格蘭期刊最新研究顯示,若併用兩種免疫療法藥物,有效控制率更可達70%,這樣的成果,開啟了癌症治療的全新觀念。 不過,由於免疫療法為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衛生福利部僅同意「黑色素瘤」患者能使用免疫療法,且健保尚未給付。但醫師仍呼籲患者,現在新型藥物越來越多,患者絕不要放棄治療的希望。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登革熱確診僅需一日 降低「隱藏期」病患

登革熱疫情從7月爆發至今,已突破歷史紀錄,至昨全台本土登革熱病例累計達9566例,單日就大增463例,而疫情最嚴重的台南,昨天亦天就增加407例、累計達8429例。 疫情爆發之初,從接獲醫師通報到確診病患,平均得花費72小時始能進行防疫工作。疾管署為了因應越來越嚴峻的疫情,已將時效縮短至24小時內,一方面幫助病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一方面能能讓醫療單位盡早介入防疫工作。 疾病管制署署長郭旭崧表示,台南地區登革熱疫情之隱藏期間,容易讓病患持續在社區內傳播,這也是此次疫情如此嚴重的原因之一,估計約有40%到50%的病患是直到住院後才被通報,登革熱從發病前一天到後五天都有傳染力,從發病到通報的這段隱藏期間,是登革熱防治的最大考驗,衛生單位若能夠快速掌握「隱藏」在社區內的病患,後續的孳生源清除、化學噴藥等措施都能快速進行,就能縮短隱藏期。 但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對於隱性病患,若無任何症狀,所以無法得知感染時間,若使用NS1快篩,可能因血中病毒量不高,可能驗不出來。此外,有別於過去的SARS與MERS是藉由空氣傳染,此次的登革熱是透過病媒蚊傳播,因此郭旭崧署長呼籲,民眾要防登革熱上身,清除病媒孳生源為登革熱防治是最根本的方法,平時應加強戶內外積水容器清除,以降低感染風險。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癌症治療好痛苦 「凍死」癌細胞免化療

患有「高血壓性心臟病」的75歲的老奶奶,幾個月前,排尿時竟出血,就醫檢查後並無異狀,但血尿情況沒有改善,再次就診後,接受電腦斷層掃描,赫然發現腎臟長有1.5公分的腫瘤。

收治病例的泌尿科林明鋒醫師表示,腎臟腫瘤是腎臟兩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有四分之一的病患初期無明顯症狀,若是像病例中的老奶奶一樣,發現血尿就醫時,通常腫瘤已經很大了,甚至已經有癌細胞轉移的可能性。

目前臨床上治療方法,包括開刀切除、放射性治療、化學療法、標靶藥物療法、射頻燒灼及冷凍微針標靶治療等。至於老奶奶年事已高、又有許多慢性病史,是屬高風險個案,而最新臨床研究指出,此類的患者可接受「冷凍微針治療」,所謂的微針治療多應用於良性或惡性腫瘤治療,透過超音波、斷層掃描或內視鏡的導引,將超細冷凍微針插入腫瘤組織中,形成零下40℃的冰球包覆腫瘤組織,接著再快速回溫,精準「凍死」腫瘤細胞而不傷害周圍健康組織,讓腫瘤細胞破裂並死亡。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將冷凍微針標靶治療列為腎臟癌的第一線治療,優點是可保留住健康的腎臟組織,降低手術風險。林明鋒醫師說,除了腎臟腫瘤外,其他類型的癌症也可經醫師評估後,使用此種方式治療,讓身體自然地將壞死細胞分解,無需透過手術取出腫瘤組織,可避免傳統手術和其他化療、放療所產生的副作用。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