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聽損兒的聽語療育要趁早 醫:6個月大前積極復健

家住蘆洲的張小妹,父母先天聾啞,一歲時,診斷出兩耳極重度聽障,及早介入裝設人工電子耳,從小進行聽語訓練,並且定期復健,現已14歲,在學習過程中與正常人無異,成功翻轉人生。另一名黃小妹左耳全聾,右耳可聽110分貝,接受聽語訓練無效,3歲時,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透過努力復健,勇敢迎向全新的生活。

六成聽損由先天遺傳引起 四成為生產過程造成

已執行人工電子耳手術逾20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嬰幼兒形成聽損的原因,有60%是由先天性遺傳基因引起,其餘40%則為生產過程中缺氧、缺血,早產、黃疸指數過高等因素造成。

若以先天性聽障而言,輔具介入的時機不嫌早,林鴻清醫師建議,最好能在「1個月內篩檢、3個月內確診、6個月內療育。」,一旦發現疑問,盡早確診接受聽語療育,對寶寶未來的語言及身心發展會更好。

圖片

建議孩子3、4歲時 再次接受聽力篩檢

2012年新生兒已全面進行免費聽力篩檢,利用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automated ABR,aABR)檢測,但部分遺傳性聽損可能後天發作,或因中耳炎引起聽力損傷。林鴻清醫師對此建議,孩子到了3、4歲之後,最好再次接受聽力篩檢,防堵漏網之魚。

一般正常人的聽力介於0~20分貝,數字越小越好(能聽見的最小音量)。林鴻清醫師指出,輕度聽損的定義為20~40分貝,40~70分貝為中度聽損,70~90分貝為重度聽損,大於90為極重度聽損,以此大致做為區分。

即早診斷介入輔具 以助聽器、人工電子耳治療

不過,輕、中度聽障的幼兒不容易被發現及確診,加上孩子不會表達出來,如果又沒有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導致經常被忽略;若中度聽損,更容易形成構音問題,影響說話清晰度,醫師強調,上述情況透過聽力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療育。

林鴻清醫師指出,篩檢主要以檢測出永久性聽損兒為主,治療策略分為二個面向,一為配戴助聽器,或是植入人工電子耳;輕中度、重度聽損,可先採用助聽器治療,有些重度或極重度聽損兒,使用助聽器無法改善,此時須由醫師協助評估,考慮是否以手術方式放置人工電子耳。

輕度聽損不易察覺 父母平時留意寶寶聽語發展

0-3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此時大腦可塑性最高,又以前6個月更為重要。剛出生的嬰兒,耳朵雖然已發育完全,但大腦聽覺中樞神經是靠出生後,不斷受外在環境聲響刺激才能發育完全。若沒有接收到聲音,會造成聽覺神經功能的削弱。林鴻清醫師強調,聽損兒應即早介入治療,包括助聽器和聽能訓練課程,刺激尚未進行重組的大腦,會讓大腦對聽覺輸入的接收性更高,進而提升聽能。

林鴻清醫師也提醒,由於輕度聽損不易察覺,父母應於平日留意孩子的聽力及語言發展,例如剛出生時,對於鞭炮聲、關門聲會不會有反應,正常情況是6個月大要會轉頭找聲音,9個月時開始牙牙學語,12個月能叫出有意義的字詞,如果出現異常情形,建議詢求耳鼻喉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及診治,以免延誤寶寶日後的學習發展。

【延伸閱讀】

*林鴻清醫師部落格

*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第三屆系學會─紀錄片《語翼》

精卵互斥導致她不孕9年 中醫助她喜獲麟兒

太太有可能對先生的精蟲產生免疫反應而引發抗體,甚至先生自己也會對自己的精蟲產生抗體,更糟糕的是,當夫妻同時都對精蟲產生抗體,那懷孕一事更是難上加難了!不孕9年的患者鄭小姐與先生兩人同時都有抗精蟲抗體,即一般俗稱「精卵互斥」,雖做過試管但未成功,後求助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純粹中藥治療,自然懷孕順利生產。

婦女不孕9年 竟是「抗精蟲抗體」惹禍!

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提到,原來,鄭小姐一開始也嚐試過排卵藥、排卵針,然後求神問卜、草藥秘方都試過但仍未受孕。後來經過大醫院醫學中心檢查發現她們夫妻都有抗精蟲抗體,於是使用人工受精甚至試管但仍未成功。這麼一來二往的竟也已經耗時9年,鄭小姐已是37歲了。

圖片

純粹中藥治療 順利「自然懷孕」

林襄穎醫師表示,鄭小姐夫妻來尋求治療時,尚有冷凍胚胎存在醫院,她表示還要繼續取卵,因為醫院醫生告知37歲的她已有輕微卵巢衰退現象,AMH指數剩1 .3,表示卵子庫存量略不足。至於鄭小姐的先生同時也有抗精蟲抗體,基於以上原因,林襄穎醫師建議她們夫妻一同接受中醫療程。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經過純粹中藥治療3個月,鄭小姐自然懷孕了。

夫妻二人一開始還難以置信,因為她太太腦海中時時惦記著要去取卵,她先生更是反覆詢問多次「這樣算是懷孕嗎」?一直到懷孕指數B-HCG不斷攀升,胎兒心跳出現,他們才喜出望外,相信這是上天賜予的好福氣。

林襄穎醫師指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產生排斥精蟲的抗體,男性的抗精蟲抗體若影響精蟲頭部,會使精卵難以受精;若在精蟲尾部,會降低精蟲活動力。而女性若體內有抗精蟲抗體,會把精蟲視為外來物而加以排斥,即使先生精蟲檢查都正常,但性行為之後精蟲多數陣亡在陰道或子宮頸,根本無法達陣與卵子結合。至於鄭小姐夫妻雙方都有抗精蟲抗體,可謂雪上加霜,要懷孕是難上加難。

圖片

「抗精蟲抗體」俗稱「精卵互斥」 中醫妙招可解!

林襄穎醫師解釋,鄭小姐的中醫體質類型是「肝腎陰虛」,治療應採用「滋肝、補腎陰」法則,藥物是「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女貞子、枸杞子、旱蓮草」。她的先生是「肝經濕熱體質」,必須「護肝、除濕熱」,使用「柴胡、黃芩、龍膽草、生梔子、車前子」等等藥物。夫妻一同治療,相輔相成,療效更佳。因此,懷孕絕不是偶然,除了上天賜予的好福氣之外,認真積極配合治療也很重要。

醫師提到,西醫治療抗精蟲抗體,若症狀輕微可使用人工受精,如果多次不成功則改用試管嬰兒,再更嚴重者就需以「單一精蟲顯微注射」方式再做一次試管,成功率也高,只是費用較昂貴。因此,中醫治療也成為另一種熱門選擇。 

攝護腺癌骨轉移疼痛難忍! 鐳223精準治療大幅改善

骨頭疼痛莫輕忽 恐為攝護腺癌轉移症狀

提到攝護腺癌,常讓許多熟男聞之色變,因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在出現骨頭疼痛等明顯症狀時,診斷結果往往已是癌細胞出現骨轉移的晚期階段。臺大醫院泌尿科蒲永孝教授表示,針對攝護腺癌骨轉移患者,臨床會先進行荷爾蒙治療,當荷爾蒙治療沒效時又稱為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此時患者的PSA指數會越來越高,食慾不好、體重減輕,且骨頭疼痛症狀常會愈來越明顯。

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有助大幅改善骨頭疼痛

臺大醫院泌尿科蒲永孝教授指出,目前除了荷爾蒙治療、化療外,還有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可幫助改善攝護腺癌骨轉移相關症狀。新型放射性同位素療程共六次,每月注射一次,藥物進入體內後可殺滅骨頭內大量癌細胞,減輕骨頭疼痛、延長生命。因其放射距離短,小於10個細胞直徑,治療範圍相對精準,能降低對周遭健康組織的傷害。

放射性同位素鐳223 安全性高副作用低

臺大醫院核子醫學科顏若芳主任說明,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又稱鐳223,是利用擬似鈣離子的放射線α粒子,攻擊骨質代謝增加如骨轉移的區域,殺滅轉移性攝護腺癌細胞並影響骨骼中的腫瘤生長環境,達到標靶治療的效果。除了可以申請健保給付外,治療當天注射後即可直接回家,不用住輻射隔離病房、能繼續日常生活與社交活動。

良好醫病溝通破除迷思恐懼 安心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顏若芳醫師強調,α粒子放射線藥品,在運輸、儲存、施打、銷毀等輻射安全流程,是核醫科所負責的重要任務,每一個環節都會由核醫科來嚴格把關。病友則應與醫師維持良好溝通,於治療前多認識同位素,避免迷思、恐懼,並謹記每次治療後如廁將手洗乾淨、多沖幾次馬桶,就可安心兼顧療效與安全性,提升生活品質。

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想懷孕? 醫籲治療後「越快越好」

一名42歲婦女,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大如壘球,月經常血崩,且腫瘤指數破表,曾流產兩次,醫師直言懷孕挑戰非常高。考量患者年紀,醫師先取卵做胚胎冰凍,再給予「類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nRH促進劑)治療5個月,子宮相對縮小,趕緊植入3胚胎,所幸順利懷孕成功,自然產下1名男嬰。診治該案例、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尤星策呼籲,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後還是可懷孕,但要趁早。

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生育年齡 嚴重導致不孕症

尤星策醫師表示,當子宮內膜組織長在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若長在卵巢稱「巧克力囊腫」,在侵犯到子宮肌肉層則稱「子宮肌腺症」。雖是一種良性的疾病,表現卻像惡性「到處跑」,有時跑到肺臟,病人甚至會咳血。

為何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會不孕?醫師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發炎反應,發炎在卵巢會破壞卵巢組織,影響排卵、卵子庫存量;在輸卵管干擾精子卵子移動;在子宮則影響著床,都是造成不孕的因素,並且高達1/3不孕婦女都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圖片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尤星策

子宮內膜異位症想懷孕? 怎麼治療?

想懷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尤星策醫師指出,主要考量年齡,如果是年輕患者,開刀確實有幫助,但若是「巧克力囊腫」手術,有可能傷害卵巢,影響後續生育功能,建議術後盡快懷孕;至於高齡超過38歲,卵子品質、數量下降,醫師強調,除非嚴重沾黏造成輸卵管水腫或是評估卵巢的庫存量還不錯,不然建議不要開刀,直接人工生殖治療。

除手術外,「子宮內膜異位症」還有藥物治療,包含止痛藥、避孕藥、雄性素、黃體素和GnRH促進劑等。醫師表示,除止痛藥「只治標不治本」外,所有藥物都是降低雌激素,避免雌激素刺激異位的子宮內膜增生。醫師會視病人嚴重度、需求做選擇,大部分有每天口服,也有長效針劑型。

類性腺激素釋放素 可直接針對子宮內膜病灶施打

尤星策醫師說明,「GnRH促進劑」是每月施打的長效針劑,不用每天服藥,對病人相對方便,對於嚴重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很有幫助。

尤醫師進一步解釋,GnRH促進劑可從腦下垂體抑制排卵,進而抑制雌激素分泌,且可直接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灶處作用,所以藥效不錯。針對經痛、經血過多,施打第一劑後一個月內,就有助於改善。「若是病情嚴重想懷孕的患者,施打後1-2兩個月有改善,就可以快準備懷孕了。」

不過,醫師提醒,GnRH促進劑不要連續使用超過半年,以免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 醫籲想懷孕要快

尤星策醫師鼓勵,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還是可以懷孕,不過此慢性疾病會逐漸破壞骨盆腔環境,加上卵子品質、數量隨年齡下降,如果有巧克力囊腫,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評估治療後,建議盡快懷孕,短時間不懷孕,也可先凍卵。

胃血管闖進肺! 婦人咳血十年竟是罕病「游離肺」

六旬的黃女士,咳血、喘的症狀長達十年,一直被當作支氣管擴張症治療,一次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左下肺葉三公分黑影,追蹤近兩年又長到一倍大,同時咳血次數增加、肺部也反覆發炎感染,轉而到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外科詢問第二意見。經電腦斷層動脈血管攝影,驚見左下肺與橫膈膜中間,存在一條異常血管,確並非單純支氣管擴張症,而是罕見的「游離肺」。

肺內游離肺成人發生居多 咳血、喘都是症狀

中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柯志霖表示,游離肺是先天肺部發育異常疾病,分為「肺外游離肺」及「肺內游離肺」。肺外游離肺通常發生新生兒,因症狀明顯易被診斷,肺內游離肺則發生在成人居多,病人近八成是肺臟除了肺動脈供應血液,還多出一條胸主動脈分支的血管,由於主動脈血壓血流大,以致肺臟積血,進而產生咳血、喘、肺部反覆發炎等症狀。

胸腔微創手術 出血少、恢復快

柯志霖醫師採單孔式胸腔內視鏡微創手術,替黃女士切除左下肺葉,縫合左胃動脈血管,處理胸腔多處沾黏,手術歷經四小時完成,手術傷口直徑約4公分,出血少、恢復快,切除病灶後不再有咳血症狀。

咳血病因多 一般無須過度擔心

柯志霖醫師指出,游離肺國際案例近十年頂多一百例,像黃女士這樣的特殊案例更是很難找到第二例,他在外科醫學月會發表黃女士的罕見案例,在場醫師都嘖嘖稱奇。最後,他也強調,引起咳血病因很多,通常是咳嗽太用力,口腔或咽喉的黏膜破裂而出血,一般人不需要特別擔心。

一生氣就「心肝嗶啵跳」? 當心是「心律不整」所致

40多歲黃太太是家庭主婦,從半年前開始,常感到胸悶不舒服,一生氣就覺得「心肝嗶啵跳」,看遍各科也找不出原因,輾轉至心臟內科檢查,經過24小時心電圖檢查,確定是「心室早期收縮」,也就是心律不整引起,經心導管射頻燒灼術治療目前已痊癒。

心律不整種類多 心室早期收縮易出現心跳搶拍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莊再庚表示,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心室早期收縮」就是屬於心臟的心室裡有不正常的放電點,有時會覺得心臟過快而感到心悸,有時又因為不正常的心跳先搶拍,因此打出來的血液量比正常來得少,會有心跳空虛感,傳統治療大多以服藥控制為主,但如「心室早期收縮」發作頻率高達10,000次/日以上,或心跳頻率超過全天總心跳的1/10,合併出現胸悶、心悸等臨床症狀,則建議使用「3D立體定位熱射頻燒灼術」治療。

3D熱射頻燒灼術 傷口小、恢復期快

因黃太太全天心室早期收縮已超過1/10,因此為她使用「3D立體定位熱射頻燒灼術」,先以3D立體圖建構出病人的心臟腔室,準確找出導致心律不整的放電點,將不正常的放電點燒掉,且電燒手術傷口小恢復期快,手術第二天就能出院,且在術後三個月內回診確認無礙,此後再也不須用藥治療。

病徵不明顯難發現 心臟出現異狀快就醫

莊再庚醫師提醒,心室早期收縮的病人最常反應自己的心跳有時跳很快,有時卻突然漏半拍,有些人則是會有胸悶、心悸、暈眩等症狀,由於病徵不明顯也因此常常容易被忽視,但長時間的心室早期收縮可能會造成心臟衰竭,再嚴重可能會猝死,因此若是有相關症狀,還是盡早就醫治療,以免發生憾事。

8原因最易產生疝氣! 下腹凸一包應立刻就醫

一名現年65歲林姓男子,三年前曾經因為左側疝氣接受手術,而近半年來發現左側下腹又鼓起一包,因為自己按壓可以成功推回去,所以也不太在意。直到在出力活動的時候,下腹沉重,疼痛難耐,才再次就醫檢查,確認是俗稱墜腸的疝氣又再復發;經醫師進行微創疝氣修補手術後,隔天就可以出院,三天內疼痛便顯著改善,而回家後可正常活動,兩個月後就可以負重運動。

腹股溝疝氣 8原因都可能產生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外科許家榮醫師表示,腹股溝疝氣是外科相當常見的疾病,後天性的疝氣可能會因為人體老化、懷孕、腹水、咳嗽、便秘、過度用力、吸菸、肥胖等等原因,造成腹內壓力上升而導致腹股溝肌肉或筋膜退化,接著腹腔內器官或組織進而被擠壓出來。

此外,疝氣不會自癒,雖然可自行將腹內器官推回腹腔內,但久站、彎腰或咳嗽等用力時,就可能又跑出來,因此仍建議手術治療。

接受傳統手術復發者 微創修補手術助降低復發機會

許家榮醫師指出,微創疝氣修補手術是以腹腔鏡方式來修補腹股溝退化之處,加強腹壁強度,降低復發的機會;對於接受過傳統疝氣手術後復發的患者,更是適合接受微創手術。而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不但傷口小、疼痛感少、復原也較快。而在術後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維持規律之生活作息,減少便秘或感冒的發生,加速傷口修復,也減少復發機率。

腹股溝出現凸塊快就醫 置之不理恐危及性命

許家榮醫師提醒,疝氣若不處理,如果腸子等器官卡在腹壁外,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可能會引起腸阻塞、器官壞死、腹膜炎,危及生命。因此,當發現腹股溝(肚子連著大腿的區塊)凸出腫塊,平躺時會縮回去,就可能是疝氣,建議應至外科、泌尿科就醫,盡早處理,盡早脫離疝氣困擾。

「造口手術」恐懼不敢面對? 海線有專業護理師可供諮詢

隨著飲食習慣改變,臨床上,罹患大腸直腸癌、膀胱癌的個案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為讓患者與家屬能獲得連續性與完善的照護,童綜合醫院派員黃慧婷護理師參加國際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證照訓練課程,並獲取國際專業照護知識與技能,也是海線地區目前有取得認證的傷造口及失禁護理師,可望能幫助更多造口患者維持最好的生活品質。

造口手術造成外觀改變 多數病患不願接受

過去在治療上,部分病患因病情需要,被告知需進行造口手術時,通常會產生恐懼,不僅擔心不會照護,也不願意外觀改變,甚至無法接受排泄物從腹部排出等情況,因而排斥造口手術。黃慧婷造口師表示,許多造口護理患者遇到困難時,都不知該向誰諮詢,因此這時就需要醫療團隊介入給予衛教與指導。

術前由造口護理師先評估 以不影響生活為原則

童綜合醫院於107年成立造口治療室,並持續由專業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提供服務,衛教服務量已達2000人次。黃慧婷造口師指出,在進行術前造口定位時,就會在醫師開人工肛門前,由造口護理師事先評估病人的站坐臥姿等生活習慣,以不影響生活為原則,在適合的開刀位置畫上記號,以方便醫師手術時參考,避免造成後續生活不便及耗材開銷。

妥善處理與照顧 造口患者仍可正常生活

其次,為減少患者因裝置造口袋時不敢隨意出門,現在也提供多樣性的造口用品,可依照患者體型與位置提供專屬的用品選擇,不僅更服貼身體,藉由衣服遮蔽後,也不容易被發現,較不影響日常生活。黃慧婷造口師強調,為讓造口患者維持最好的生活品質,造口病人自住院開始一直到出院後,也將持續接受後續追蹤,只要藉由妥善的處理與照顧,患者生活仍可與一般人無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