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亞洲人常見低血鉀癱瘓 致病基因被揪出

由三軍總醫院院長林石化教授所率領的宋志建主治醫師等研究團隊,在「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的臨床醫學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們針對這類型病人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了新的調控基因-長鍊非編碼RNA(CTD-2378E21.1),而這個重大發現已被國際知名醫學期刊(Neurology)接受並於今年三月份刊登。

血鉀過低 恐造成肌肉癱瘓、呼吸麻痺衰竭

一般人很難想像血中鉀離子過低將會造成肌肉癱瘓,甚至是腦中風或肌肉病變,實際上鉀離子在體內負責許多生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為肌肉收縮的調控,當處於低血鉀時便會產生心律不整與肌肉癱瘓,也可能造成呼吸麻痺衰竭。

亞洲地區常見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

然而低血鉀原因很複雜,一般來說可分為兩種,常見原因為鉀離子從腸胃道或腎臟流失,而另外一種原因為鉀離子不正常從血液跑到細胞內,包含藥物、家族性週期性癱瘓與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在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中,又包含甲狀腺亢進週期性癱瘓與偶發性週期性癱瘓兩種。家族性週期性癱瘓在西方國家中比較常見,目前研究已知跟鈣、鈉離子通道突變有關,然而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較常見在亞洲地區,其致病機轉並不清楚。

三總臨床新發現 揪出致病機轉

林石化院長帶領三軍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研究團隊以及中央研究院合作,臨床上針對127位甲狀腺亢進週期性癱瘓與54位偶發性週期性癱瘓病人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研究團隊發現,在接下來的基因分析中發現一個新的調控基因長鍊非編碼RNA(CTD-2378E21.1),經過細胞功能性分析發現此基因可以負責調控肌肉細胞內鉀離子通道的表現。這些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都擁有相同的致病感受基因,而這個新發現基因可能會影響肌肉細胞內鉀離子通道的改變,進而影響細胞膜電位造成肌肉癱瘓。

及早診斷治療 避免產生併發症

低血鉀性癱瘓雖然原因很多,但是假若能早期診斷出原因,對於病患能得到較好的治療,以免產生許多併發症,尤其是這些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治療通常上也不能過多補充鉀離子,以免產生恢復性高血鉀而導致心律不整等生命危險,而此重大發現也對未來的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咳嗽咳不停 可透過中藥材調理舒緩

有不少患者在感冒後,儘管症狀已減輕不少,但依舊咳不停;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中西醫師吳佳玟指出,以中醫而言,最近的感冒屬於春必病溫,也就是溫病的範疇,可透過中藥材幫助舒緩症狀。

咳嗽咳到胸悶 恐是熱伏鬱在肺部導致

像是出現咳不停的現象,導致口咽乾燥、咽痛,甚至出現胸悶等現象,就是因暖冬造成熱伏鬱在肺部造成的表現;吳佳玟說,這時就可採以麻杏甘石湯、普濟消毒飲、小陷胸湯等中藥材幫助舒緩症狀,要注意,萬一不理會咳嗽問題,恐怕只會使症狀持續加劇,咳上好幾個星期。

咳嗽不能吃橘子 熱咳應拒絕溫熱性的食物

中西醫師吳佳玟進一步說明,若為外感後期的咳嗽,可補充包括百合、木耳、麥門冬、川貝母等食材及藥材滋陰潤肺;若為氣喘兒,則可適量服用西洋參,幫助補養肺氣,降低感冒引起的氣喘問題;另外只要是咳嗽都要避免吃橘子,若是熱咳則要避免食用烤、炸、辣、蒜頭、羊肉、麻油及各種補品等溫熱性的食物,以免使咳嗽加重。

做好衛生防護 杜絕流感找上門

包括兒童、老人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因此平時出入公共場所時,應做好衛生防護,才能有效預防飛沫傳染疾病;吳佳玟提醒,平時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配合運動且有正常的作息,才能幫助提升免疫力,對抗流感找上門。

婚前修修臉 醫師教妳判斷微整形真偽藥!

在百貨公司擔任櫃姐的Cindy,即將步入禮堂,卻因為工作繁忙累到淚溝都跑出來了!經過朋友的介紹到醫美診所施打玻尿酸於淚溝、蘋果肌,在玻尿酸的立即填補效果下,臉型變得更立體,加上尖翹的下巴,搭配禮服顯得相得益彰!

開業醫美診所院長陳政穎醫師指出,醫學美容療程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容貌改變,尤其微整形是步調繁忙的現代人保養的新選擇,以肉毒桿菌素最常使用,具有改善抬頭紋、皺眉紋、魚尾紋的效果;其次為玻尿酸,可以立即填補皮膚組織的不足,主要用於改善下巴、蘋果肌的立體度,以及凹陷的淚溝、法令紋、臉頰、額頭紋等。

陳政穎提醒,施打肉毒桿菌素術後四小時避免用力按摩治療部位,以及日後盡量避免過度使用該部位肌肉,以延長肌肉變小或放鬆的時間;若施打玻尿酸,治療完二周內避免大力按壓治療部位以免玻尿酸位移,避免經常過熱的環境例如烤箱、蒸氣三溫暖等,以減少玻尿酸代謝,亦可多使用玻尿酸保溼精華液及面膜,增加皮膚的保水度,延長玻尿酸在皮膚內的期限。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許多走私肉毒桿菌素或山寨玻尿酸,陳政穎強調,原廠藥品為維持品質穩定與確保對人體的安全性,在研發、生產、品管及運送儲存等各環節都花費巨大心力,成本自然高出許多;相較而言山寨品價格較低廉,但是沒有嚴謹的品質控管,產品本身的成分、效果、維持時間以及安全性也無法令人放心,若將山寨品打到人體,輕則無效,重則過敏、組織發炎潰爛,不可不慎!

目前在台灣的原廠藥品都會有防偽標識,例如肉毒桿菌素一定會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封緘以及許可字號,玻尿酸依品牌不同,可檢查外盒的完整性、標示衛福部許可字號及產品本身的無菌封膜包裝。陳政穎說若有疑慮,可要求產品現場拆封,以肉毒桿菌素為例,可以在消費者面前現場拆封完整紙盒包裝、在消費者面前現場稀釋肉毒桿菌素、稀釋完畢後放置於消費者眼前,直到施打完畢。醫師補充,網路資訊豐富,消費者現在只要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連上藥品官方網站(www.allergan-legal.com/),能夠即時確認藥品真偽,保障自身權益避免醫療糾紛。

白內障年輕化 39歲工程師視茫茫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指出,過去白內障好發於50歲以上,而70歲以上更高達9成患有白內障。白內障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老化」,因為眼睛內的水晶體由可溶性蛋白變性轉變成不可溶性蛋白而形成混濁,導致視力模糊,但目前年輕型早發型白內障的案例,發生率有增加的情形。 白內障不再是老人病 35歲從事美髮美容業的王小姐,10年前近視500度,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治療後,整體視力表現穩定。去年(104)底,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今年初來奇美醫學中心就診,確診為「年輕型早發型白內障」。從事研發的39歲林姓工程師,去年開始覺得自己出現老花症狀,近視度數也暴增600度,趕緊前往奇美醫學中心就診,確診為「年輕型早發型白內障」。柳景豑表示,在近期的臨床病人中發現,白內障已不再是專屬老年人的疾病。 高度近視者 罹患早發型白內障機率高 而臨床上,高度近視的病人(度數超過600度以上)有較高的比例會發生早發型白內障,因此高度近視者若發生短期間內度數增加200-300度時,應盡速就醫,因為這很可能是白內障發生的初期表現。 白內障手術效果好 恢復時間短 以該名林姓工程師來說,從小就近視,大學時近視度數就達1000度,甚至因早發型白內障一度影響工作,幸好經過手術治療後,視力獲得明顯改善。柳景豑表示,對造成視力障礙的白內障,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還是手術,而透過專業解說,以及個人的生活及工作需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晶體。現今全世界的主流白內障手術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恢復時間較短。 適當補充抗氧化物 降低罹病風險 當白內障發生時,病人開始會出現視力模糊,有時亦會有複視、夜間眩光增加、色覺改變、物體顏色偏黃或偏暗或白天時在陽光下視力惡化…等等情形。亦有少數患者會出現看近時視力突然變好,但這其實只是白內障在加重的過程中,發生近視度數增加的結果。最終,還是會因白內障惡化而造成視力受損的情況。研究報告指出,血液中抗氧化維生素的濃度升高,可降低白內障發生或惡化的風險,因此可多吃富含維生素A、C、E,以及葉黃素、礦物質鋅…等食物。

止痛藥傷身上癮 經痛就醫找病灶才實在

經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生活與工作,但聽說吃止痛藥,不僅上癮了會傷身體,還可能會讓經血排不順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建議,就醫了解最實際。

郭醫師說明,經痛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跟續發性經痛,其中又以續發性的經痛最常見,前者是指在婦產科醫師檢查後,子宮卵巢並沒有發現任何病灶,後者則是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原發性經痛在發作時,吃止痛藥的效果會蠻有效的,但是續發性的經痛呢,可能吃止痛藥會愈吃愈沒有效,而且會愈吃愈重…。

兩者雖然都可以透過止痛藥,做一個減緩疼痛的效果,但止痛藥並非萬能,治本之道還是應尋找婦產科醫師來查明真正的病灶,防患未然。

半夜狂聽到蚊子聲 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1名40多歲男性,平時很少病痛,身體還算健壯,但近來夜晚躺在床上時,卻不時聽到蚊子聲,但又找不到蚊子,就連出國出差,蚊聲還是如影隨形,甚至嚴重出現胸悶、氣促症狀,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恐是多年吸菸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使得氣道狹窄,為讓氣流通過,才會因阻礙而出現如蚊子般的雜音。

四十歲以上成人 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危險群

隨著吸菸人口以及空汙的增加,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四年後,慢性阻塞性肺病會成為全球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尤其又以40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高危險族群;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陳炯睿指出,即使在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排名十大死因的第七位,其中研究指出,有將近六分之一的中度以上患者都不知道已罹患此疾病。

即時戒菸改善 有效降低引發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

陳炯睿進一步說明,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初期,因僅有慢性咳嗽等症狀,常常被患者忽略,因此當出現慢性咳嗽時,就可檢測是否有早期氣道阻塞,若能透過即時戒菸改善,就能避免引發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上,以中重度的患者肺功能來說,一秒中用力吐氣的體積大約在1000cc至1500cc間,若患者持續吸菸,每年喪失的肺功能最多可達150cc。若持續下去,超過兩三年後,不僅洗澡就連走路都會很喘;陳炯睿提醒,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除了體質緣故,最主要的後天因素就是環境,因此若能及早發現,透過戒菸,雖不能讓肺功能恢復正常,但的確能有效降低功能喪失的風險。

不可輕忽身上腫瘤  當心脂肪瘤變惡性瘤

1名20歲女性,半年前發現右大腿內側出現硬塊,就醫檢查被認定是脂肪瘤,經切除治療後已無大礙,因此並沒有再回診檢查,沒想到半年來原本切除的患部又出現硬塊,不但有逐漸變大趨勢,還出現疼痛感,經切片檢查後確診是惡性血管內皮細胞瘤(malignant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誤會是脂肪瘤 錯過治療期

醫師確診患者沒有遠端轉移之後,透過大範圍軟組織切除以及局部大腿外側皮瓣重建,術後三天已能順利下床;安南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施秉庚指出,臨床上有不少個案,都是因為民眾誤以為身上的腫瘤為脂肪瘤,沒有多加留意,才會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

脂肪瘤大於7.5公分 小心演變惡性脂肪瘤

根據研究顯示,當脂肪瘤大小大於7.5公分,演變成惡性脂肪瘤的機率也會提高;施秉庚說,雖過去在身上發現腫瘤或硬塊確診為癌症的病例較不常見,但近幾年年齡層的確有逐漸下滑的趨勢,臨床上也曾有患者左腋下出現不規則腫瘤,切片後確診是微囊腫性附件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經過大範圍軟組織切除等,十天後已順利出院。

諮詢專業醫師 早發現早治療

治療上,除了考量切除腫瘤或硬塊是否能切除乾淨外,也應考慮切除後如何進行完整的重建;施秉庚呼籲,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建議最好接受專業醫師的諮詢,透過完整檢查,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

心兒砰砰「好緊張」! 心房顫動誤當恐慌症

一整天心臟砰砰跳!一名女性病患,日前突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不管如何深呼吸、調息都無法擺脫莫名的緊張感,一開始直覺自己得了恐慌症,求助身心科醫師,沒想到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心房顫動發作,心跳亂了拍子、一路狂跳,如果不幸引發血栓入腦,甚至可能腦中風倒下。 收治病人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卓翰表示,問診後發現,女子不但本身有甲狀腺機能亢進,還有家族病史,媽媽也有類似困擾,完全符合心房顫動的兩大地雷。 心房纖維顫動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除了本身有高血壓、心衰竭、瓣膜性心臟病等慢性病史者,以及65歲以上老人族群,屬於高危險群之外,還有不少人在首次發作之前根本毫無症狀,或是年紀輕輕,直呼不敢相信。 李卓翰強調,女子還算幸運的,過去有不少人突發缺血性腦中風,回頭一找原因,才赫然發現,元凶就是心房顫動發作、心臟打出血栓流入大腦,成為常見病因之一。 李卓翰說,心房顫動可區分兩類,如果第一次發怍後、症狀仍持續超過一年以上,屬於慢性心房顫動,通常就難以再把心跳調回正常頻率、規律「跳不回來了」,只能靠藥物拉住心跳速度不要超過正常心跳太多,以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為治療目標。 至於,陣發性心房顫動則可用藥物治療,維持正常心跳,即休息時每分鐘不超過80下、運動時不超過110至120下,避免心跳跳針跳過界。 李卓翰指出,傳統治療藥物有較多禁忌,除了本身也易引發心律不整之外,跟其他飲食、藥物的交互作用也較多,像與抗生素、抗黴菌藥物或葡萄柚合併使用時,恐造成毒性更強或藥效不夠,但新一代抗心律不整藥物Dronedarone相對副作用小、交互作用也少,更是目前證實可以降低因心血管事件住院或死亡率達2成4的藥物。但非所有心律不整患者皆可用,須經醫師診斷並評估病患臨床狀況,方能處方使用。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