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一兼二顧! 自體脂肪補臉趨之若鶩

自體脂肪抽出回填的醫美技術,已經行之有年,已然成為一種成熟且安全可靠的醫美項目,它的應用範圍極廣,像自體脂肪豐頰、補法令紋、眼窩、蘋果肌、夫妻宮、額頭等等。除了有手術傷口小、恢復期短的優點之外,抽出多餘的脂肪減少贅肉,還可以填補在需要更加豐滿的部位,可以說是達到一兼二顧的效果;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對於自體脂肪補臉整形趨之若鶩。

開業醫美診所醫師王子杰表示,自體脂肪補脂除了應用在胸部隆乳以外,另一大宗就屬臉部,臉部可以運用補脂的部位相當的多,過去許多的整形醫師對於臉部手術的概念,都是「凹哪裡補哪裡,凸哪裡削哪裡」,但往往這樣「單點」施作的概念,無法讓臉部形成一個自然平順的輪廓,反而因為單點施作讓臉部失去應有的比例,破壞臉部原有的協調感。

有多年臉部補脂經驗的王子杰醫師指出,臉部補脂手術應該以全觀角度去做施作,臉部是「立體」的且有「角度」的,每調整一個部位,就應該去觀察這個部位對於整個臉部產生的影響;目前以臉部填充而言,填充物的兩大宗為自體脂肪和玻尿酸。

王子杰醫師進一步指出,玻尿酸因為價格高,以容量計費,較適合做臉部單點的微調,無法做全觀的臉部線條雕塑;而自體脂肪以一個手術套裝計價,可以一次抽出大量脂肪,萃取純化後保存,手術時以多層次堆疊的方式完整運用在整個臉部,不遺漏每個角度和面向,而手術剩下的脂肪,在日後若有需要,仍然可以再做第二次或三次填充使用。

王子杰醫師表示,許多人其實並不了解自己臉部的問題出在哪裡,很多臉部問題的解決方式,並非是單一區域的調整,而是必須就全臉的比例,做出完整的規劃佈局後,再做出相對應的處置,當然選擇經驗豐富、技術純熟的醫師施術,並在術前做好溝通與協調也是非常重要的。

醫美停看聽! 量身打造專屬自己的整形手術

醫美時尚4月號 2015/04/26 愛美是人的天性,隨著現今醫學技術及美容的進步,坊間醫美診所林立、療程療瑯滿目,在追求美貌同時,除了講求獨一無二、自我風格的取向外,安全性更是首要考量之一,蛻變美麗之前,妳對療程的內容了解多少?又該如何選擇專屬自身條件的手術?本期《醫美時尚》網羅市面上受歡迎並廣為討論的幾種醫美療程,採訪專業醫師和我們一同探討其安全性,提供最詳盡且客觀的參考指南!

一、眼部整形 眼睛是人與人接觸的第一關鍵點,水汪汪大眼、嬌媚神情自然成為電眼美女的必要條件,但是在進行雙眼皮手術前,許多人常困惑自己究竟適合切割式或是縫合式手術?雙眼皮寬度應該多寬才符合個人比例?讓眼睛立體的開眼頭又該搭配著雙眼皮手術進行嗎?其實各有判別方法,關於眼部整形的大小疑問,我們做出以下歸類: Part 1:雙眼皮手術 Q. 如何知道自己適合切割式或縫合式雙眼皮手術? ★ 簡易判別:使用棉花棒輕壓眼皮後,若雙眼皮線尚可維持幾分鐘,這種情況最適宜採用縫合式。 1、切割式 (此圖文字表格於上方,但勿一起使用) 2、縫合式 (此圖文字表格於上方,但勿一起使用) Q.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雙眼皮寬度? 鄭孝威醫師表示,模特兒、藝人因工作性質關係,除了經常需要畫較濃眼妝外,為保在螢幕、鏡頭上的明顯度,選擇較寬的雙眼皮摺痕可提升雙眼明顯度。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適合較寬的雙眼皮,上妝的濃淡習慣、喜好標準、眼睛長度大小、眼睛形狀、眉骨的高低、整體臉型也都是考量條件之一。 眼部 黃金比例 從雙眼皮縫線到睫毛線的距離,理想寬度介於0.7~1.0公分之間,一般設計雙眼皮線寬度應不超過眉毛下緣至眼睛邊緣距離的1/3。 Part 2:開眼頭手術 東方人因為顏面組織及骨架結構的關係,眼眶較平面,許多人內眼角常會被一片皮瓣蓋住,稱之為內眥,俗稱「蒙古摺」。蒙古摺明顯會讓兩眼之間距離變寬,也使眼睛被遮住一部分,造成眼睛長度變短。開眼頭手術可將雙眼皮延伸到內側,使摺痕變得較開放,同時增加眼睛寬度。 Q. 如何判別我需不需要做開眼頭手術? 眼睛以1:1的比例最適當,兩眼之間的距離應小於眼睛的長度,若兩眼之間距離太寬可選擇開眼頭手術增加眼睛長度,並縮短兩眼間距離,使眼睛更加有神。 二、鼻部整形 一個完美的鼻子除了具備好看鼻形外,與臉部其他五官的搭配、和諧度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適當比例才能彰顯出它的迷人之處。若以性別區分,男性喜好剛毅俏挺的鼻子,鼻唇角角度可小一些,而女性則希望秀挺小巧的鼻子,因此鼻唇角角度可大一些。 Q. 隆鼻要越高越好? 陳翰儒醫師表示,隆鼻的高度應視個人需求而定,若身為藝人、公眾人物、模特兒等此種身分,因工作性質有上電視、鏡頭的需求,為講求視覺比例,就會適合做出較高的山根,若為一般民眾,建議做出自然的角度即可。 1、微整形 玻尿酸因挺度維持考量,多以大分子、中分子為主,不使用小分子玻尿酸。部分醫師為了讓山根到鼻頭的角度順暢,看起來不會有斷層,會施打玻尿酸在鼻頭,讓鼻頭較挺,但用量不宜過多,避免鼻頭變大;而晶亮瓷一般不打在鼻頭,會有血管栓塞的風險,晶亮瓷也能運用在拉長鼻小柱,施打鼻小柱會讓鼻頭在視覺上看起來較挺。 ★ 可用材質:玻尿酸、晶亮瓷 2、整形手術 以手術方式可分為兩段式隆鼻(韓式隆鼻)、三段式隆鼻(也可稱為結構式隆鼻)選擇兩段式或三段式隆鼻手術方式多以鼻頭有關,若鼻頭先天性條件較好,想改變的弧度不多可選擇兩段式;朝天鼻、鷹勾鼻、鼻頭較大或塌扁者,改變鼻頭部分較多則建議選擇三段式。 ★ 可用材質:矽膠、卡麥拉、全自體軟骨(耳軟骨、肋軟骨) 鼻子 黃金比例 ① 山根起點(山根最低點處):以不超過雙眼皮摺線為基準。 ② 鼻子v.s.唇部:由側面看,鼻唇角呈95度。要注意如果角度太大容易變成朝天鼻。 ③ 鼻子v.s.額頭:鼻額角(鼻樑與額頭的交角)的理想角度約135度。山根太高會讓山根與額頭變一直線,看起來不自然。 醫師小提醒: 進行隆鼻手術前,一定要與醫師充分溝通、諮詢,可先注射玻尿酸或晶亮瓷,以微整形方式塑造出想要的鼻形,待日後進行手術時能以這樣的比例去做,確保術後效果與預期有所落差。 三、下巴整形 Q. 哪些人適合做下巴整形手術? 徵兆①下巴太短 徵兆②下巴後縮 徵兆③鈍下巴或圓下巴 徵兆④下巴與下唇距離過近 導致原因:先天性遺傳、骨骼、咬合不正 隆下巴方式可先區分為整型及微整型兩大類: 1、微整形 利用針頭將填充物注射到下巴,藉由填充物體積塑形、拉長下巴長度。 ★ 可用材質:玻尿酸、晶亮瓷 (此圖文字表格於上方,但勿一起使用) 2、整形手術--下巴延長術、植入假體 ►Choose 1 下巴延長術:將下頦骨在頦神經孔下方做水平弧狀骨切開,然後再向前後移動切開後的下頦,並進行固定。 (此圖文字表格於上方,但勿一起使用) ►Choose 2 假體植入墊下巴:如果下巴內縮的情況較嚴重,單用注射型方式能改善的效果並不明顯,這時可選擇假體植入,將假體模型直接放置於患者下巴部位。 ★ 可用材質:矽膠、卡麥拉、人工骨 (此圖文字表格於上方,但勿一起使用) 黃金比例 以正面測量,下巴的長度約佔鼻緣至下巴距離的2/3為適當;若由側面衡量,由鼻尖、上唇凸出點到下巴最高點應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才不會有下巴後縮的現象。 企劃撰文/Candy.圖片提供/達志影像.本文感謝鄭孝威醫師、陳翰儒醫師諮詢指導

林鳳營站設無障礙電梯 造福長者

臺南市六甲區衛生所指出,創造大臺南成為高齡友善城市,為市府的重要政策,從100年起,市府和各區衛生所共同合作,研議相關議題。其中,臺南六甲區的65歲以上人口比例約16%,人口老化比例較高,但區內的百年火車站「林鳳營車站」卻連月臺升降梯都沒有,對年長者來說相對不便。

在各方有力人士奔走下,老車站將設立無障礙電梯,創造更友善的環境。 65歲以上人口超過一成的六甲區,老年人口較高,但因為林鳳營火車站屬於小站,因此沒有升降梯,僅有一座約三層樓高的天橋。六甲區區長蔡秀琴更曾在臉書發文指出,自己走過這段天橋都感到非常吃力,更何況是區內的阿公、阿嬤,因此無障礙電梯的裝設,成為當務之急。

從101年開始,六甲區針對高齡友善城市政策,共召開三次共識會,提出40項議題。其中,每年都會提出在林鳳營車站裝設無障礙電梯,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得以實現。經過蔡秀琴、公所和各方人士的奔走下,無障礙電梯將在年底動工,並將進行美化改造,重現火車站的百年風華,讓在地居民和到訪遊客,都能感受到更舒適的空間。 臺南市府持續朝向高齡友善城市的目標努力,100年開始由市府主導、衛生局規劃,各區都召開過共識會,並結合區公所等單位,一同合作。因此,在第六屆健康城市獎中,臺南市更一舉榮獲七項高齡城市的殊榮。

 

鳥來嬤倡導器捐 籲遺愛人間

彰化基督教醫院和台灣諾華公司於4月17日共同舉辦「世界關懷日暨彰基器官捐贈宣導」活動,飾演鄉土劇「鳥來嬤」一角的藝人吳敏特別抱病出席,擔任器官捐贈親善大使。此外,衛生福利部實施器官移植分配新制後,全台首位接受器捐患者黃威程也現身說法,黃太太更親自於活動中簽下器捐同意書,呼籲大家能一同獻出大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於103年10月1日實施,當月13日便有第一例肝臟衰竭的器官捐贈家屬接受移植,手術由彰基副院長陳堯俐負責。接受捐贈的黃威程表示,30年前自己罹患C肝延後治療,最後演變為肝硬化、肝癌,需要換肝,幸運的在器官移植分配新制施行後,成為全國第一位器官贈者。彰基行政副院長周賢彰透露,目前許多病患正等待器官移植機會,希望社會上的男女老幼都能加入器捐行列,給予患者重生的機會。

活動親善大使吳敏近日雙腳關節疼痛,但仍忍痛坐輪椅出席,她透露,自己30年前就知道器捐訊息,本身的觀念就是,人走後便是一具肉體,火化後成為骨灰,不如把有用的器官遺愛人間,不要再有死後留全屍的舊思維。此外,她也特別照顧好自己的器官,希望過世後,能將健全的器官與有緣人分享,幫助他人延續生命。

為鼓勵器官捐贈,根據衛福部「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指出,若待移植者的配偶或三親等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可使器官捐贈者的待移植親屬的排序大幅往前,提高獲得器官分配的機會。三等血親如父、母、(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外)孫子女、伯叔、姑姑、舅父、姨媽、姪男女、外甥子女等,曾捐贈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或小腸等,便符合排序往前資格。

透過中醫調整體質 順利迎接好孕到來

一名31歲男性和28歲太太結婚將近兩年,卻遲遲仍未懷孕,面對親友關心常常感到不小壓力,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這位先生的精蟲活動僅12%,且有精蟲不液化等問題,太太因月經不規則,檢查後發現為排卵異常的多囊性卵巢,經建議接受人工受孕,但治療過程卻常常感到身體不適,因此決定求助中醫治療。

以傳統中醫而言,這位先生因長期在高溫火爐環境下工作,且常常喝冰飲,促使身體寒熱交錯,精蟲品質不佳,加上太太原本經期不正常,屬於氣血不足兼夾寒痺,才會導致無法受孕;中醫師張炯宏表示,透過服用中藥和針灸治療,總算讓這對夫妻順利自然受孕,產下健康寶寶。

造成不孕的因素很多,在台灣,不孕症比例高達10至15%,也就是每7至10對夫妻就有一對面臨生育困擾;張炯宏說,預防男性不孕的關鍵,除了避免長期在高溫、有毒物質環境下工作,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培養適度的運動習慣,飲食上包括刺激性食物、菸酒都有可能影響精蟲品質,應盡量避免。

若是長達一年未懷孕,或是超過35歲以上半年都未懷孕,建議夫妻兩人都應盡快就醫檢查;張炯宏提醒,不孕的問題並非單方面造成,男女雙方都有可能有相當比例,及早接受檢查治療,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就能有效幫助提升受孕機會。

張炯宏, 台南市醫院中醫科醫師

 

提倡長者健促班 活躍老化預防跌倒

78歲的陳爺爺某天洗完澡後,因地板濕滑而不小心跌倒,造成髖骨骨折,開刀後傷口復原緩慢,讓他不敢下床、食慾變差,身體逐漸變差,3個月後在家中逝世。

長者跌倒大多非單一原因,而且多數可以預防,為了提倡長者健康保健,南區衛生所特別於5月起辦理長者健促班,希望能達到「活躍老化,健康不老」的目的。

根據衛福部102年死因統計年報顯示,65歲以上長者的十大死因,第九名是事故傷害,跌倒更是65歲以上長者第二常見的事故傷害原因。對於長者而言,跌倒非同小可,跌倒造成的生理傷害,輕微的可能是軟組織損傷,如擦傷、挫傷;嚴重可能是骨折、頭部創傷等,甚至危及生命。

長者跌倒後,可能因恐懼造成焦慮、憂鬱、無助或社會隔離等心理層面問題;而害怕跌倒,也會限制身體活動,讓身體功能逐漸衰退,罹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也將隨之升高。像陳爺爺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跌倒受傷,對身體造成傷害,進而影響生活。

南區衛生所5月起特別在金華里關懷據點辦理長者健促班,舉辦多場和長者健康議題相關的講座,並安排長者跳健康操等課程,希望能協助長者實現健康生活。歡迎長者踴躍報名,詳情請電洽南區衛生所林小姐,電話06-2618578轉257。

 

乳癌篩檢率偏低 台北市婦女發生率亞洲居冠

在台灣,乳癌目前是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根據統計,台北市是所有縣市中最高者;甚至是全亞洲城市第一名。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分析,原因與都會型婦女較少運動、較多外食、較晚生育或未婚、較大工作壓力有關;如何防治乳癌是非常值得大家關心的重要議題。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人數年年飆升,發生率以都會區較高。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發生統計,民國101年每十萬女性有66位罹患乳癌,而台北市又是所有縣市中最高者,每十萬女性高達77位,堪稱是全亞洲城市第一名;張金堅董事長表示,台灣乳癌篩檢率僅有38%,比起韓國58.9%和美國的80.4%明顯偏低,但乳癌若早期發現,可降低三成的死亡率。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市一年有1500個新發生乳癌案例,加上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顯示乳癌是非常需要大家關注的議題。所有的癌症都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差很多;乳癌患者若零期發現就開刀治療,五年存活率超過97%。

柯文哲指出,政府有提供乳癌免費篩檢,但篩檢率不高;所以,將要求市聯醫婦產科醫師都接受乳癌篩檢訓練,讓婦女做子宮頸癌抹片時,又可以做乳癌篩檢,能提高婦女篩檢方便性。

預防乳癌方面,張金堅建議,要多運動、多曬太陽、均衡飲食、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太晚生第一胎、少熬夜、多蔬果、少油、少鹽、少糖;此外,近來大家人手一機,研究也發現,女性夜間接觸太多藍光,易干擾褪黑激素分泌,容易誘發乳癌,千萬別抱著3C產品入睡。

 

熱心民眾團體捐血救人 舉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

為了感謝長期以來踴躍捐血的民眾,台北捐血中心舉辦103年捐血績優表揚大會,其中捐血績優100次以上,就有1705人,且分離術捐血績優100次以上有2,224人;台北捐血中心指出,尤其除了個人的優異捐血成績外,透過學校和相關機關、企業等的動員力量,讓捐血的成效加倍。

捐血績優表揚大會上,更舉辦內政部公益大使團及帕索舞學院表演等,讓更多人一起響應捐血活動,感謝熱心奉獻的捐血朋友;台北捐血中心說,像是有對結婚30多年的夫妻,從民國82年開始就一起去捐血,到目前已累積173次,不但把捐血當作約會,捐血救人也成為夫妻彼此間的共同目標。

其中最年輕的捐血人李啟鴻,17遂有了第一次捐血經驗,感受到救人的喜悅,後來嘗試每次需要1.5至2小時的分離術捐血,儘管面臨大學考試壓力,仍不忘抽空愛心捐血,一路走來,如今38歲就以分離術捐血1300次,創下全台最年輕的紀錄。

另外,台北科技大學也連續3年蟬連台北捐血中心大專院校捐血成績第1名,獲頒教育部獎狀,更推動學生一起響應熱心公益的觀念,可望持續在校園傳承下去;台北捐血中心提醒,儘管有許多熱心人士響應捐血,但目前血液庫存量僅5天,仍需更多民眾一起響應協助。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