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台德合作為蔬菜安全把關  24小時無毒蔬菜上市

台灣當今的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政府忙於四處救火,卻感覺治絲益棼,拿不出根本解決之道,讓台灣消費者實在食不安心。

蔬菜農藥殘留問題時常登上新聞版面,多年吵得沸沸湯湯,許多政府核可的食安認證標章在一次次農藥殘留事件後一一破功。消費者大嘆不知可相信甚麼?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表示,台灣使用的農藥量非常高,為亞洲之冠,尤其是台灣慣性農法習於使用農藥雞尾酒,讓國人農藥暴露更為多樣化,常常一把青菜可以找出12種農藥。

而市售蔬菜最大問題有三:其一是標準檢驗流程約4-6天,蔬菜保存期限短,根本緩不濟急來不及檢驗。其二是相關單位推動有機蔬菜認證。但有機蔬菜認證並非上架前檢驗,是上架後抽驗,所以發現問題時,消費者早已將蔬菜吃下肚。問題三是一般蔬菜使用快篩檢驗農藥,儀器靈敏度低、報告誤差率高。而且抽驗比例低,2000公噸抽檢200件,也就是10公噸只檢測1把菜,消費者想問,到底要如何才安心吃到新鮮安全的蔬菜?

醫師江守山針對這三個問題與德國檢驗公司合作,開發出市面上唯一逐批通過檢驗的蔬菜商品:檢驗時間僅24小時;上架前即完成檢驗,並有完整檢驗報告。經具有國際認證之檢驗公司依照標準檢驗流程進行檢測,非快篩。 江守山醫師表示,身為腎臟科醫師及無毒魚舖創辦人的他,對於目前食品安全的脫序現象感觸良多。希望能夠藉由本次與德國檢驗公司合作所開發出經逐批高規格檢驗的蔬菜,向國人信心喊話,只要用心經營,一樣能讓消費者吃到安全無污染的青菜。

愛喝咖啡茶飲 色素沉澱白牙掰掰

夏天到來,喝杯冷飲透心涼,小心喝多了,就得跟白牙說掰掰!據統計,台灣人一年共喝掉約21億杯咖啡、10億多杯手搖飲料。牙醫師指出,飲料色素含量高,喝完飲料沒有及時清潔,容易造成牙齒色素沉澱,想要美白牙齒可要多費一番功夫。

美容牙科兼任主治醫師謝錚婷表示,咖啡、茶飲及碳酸飲料等,色素含量偏高,容易加速牙齒色素沉澱,形成黃板牙,常喝含糖飲料則會慢慢侵蝕琺瑯質,長期下來,牙齒逐漸變黃,更容易蛀牙。

根據最新調查發現,國內超過9成民眾有美白牙齒需求,其中3成5曾經使用過牙齒美白產品。謝錚婷指出,市面上有許多牙齒美白產品,如美白貼片、美白牙托、冷光美白、噴砂美白等,建議選擇經過衛生福利部認可的美白成分及濃度,並搭配安全的使用方式。

謝錚婷舉例,居家牙齒美白護理產品要注意成分、牙托式美白以及認可標示,目前常見美白成分如過碳酸醯胺(CP),成分溫和、不刺激,且經過美國食品藥物安全局認可。她提醒民眾,不要盲目追求雪白牙齒,牙齒美白其實並沒有標準值,每個人牙齒的原色及健康狀況都不盡相同。

謝錚婷, 台大醫院牙體復形美容牙科兼任主治醫師

 

消基會: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恐有副作用

子宮頸癌疫苗該不該打?消基會指出,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只提供女性6成保護力,仍有可能罹患子宮頸癌,若已感染HPV6、11、16、18型則完全無效。且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會出現副作用,如發燒、作嘔、暈眩,定期接受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副教授張玨指出,施打子宮頸癌疫苗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防護力,更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防治局統計, 2006年推行接種施打子宮頸癌疫苗至今,共有8000人出現不良反應,其中2名青少女分別發生多發性神經炎及胰臟炎,另外10人死亡。

英國數據顯示,共1340人出現如紅疹、腫脹、疼痛、過敏反應,以及發燒、作嘔、暈眩或肌肉無力及麻痺等副作用,其中4名出現痙攣、1人突發抽搐、1人發生癲癇、1人出現「貝爾氏麻痺」症狀、1人半邊身體癱瘓、2人感覺遲鈍、1人雙腿癱瘓、20人視力模糊、1名患有厭食症。

日本統計發現,截至2012年12月底,共342萬人接種子宮頸癌疫苗,1926人發生副作用,其中嚴重者為100人,1人死亡。

消基會建議,政府應全面進行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調查,並於包裝加註「疫苗可能引起休克,因而釀成意外和創傷」等的適切警語,呼籲民眾定期接受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張玨, 消基會衛生保健委員會委員、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感謝白衣天使 斗六成大醫慶護師節

根據全聯會調查,103年全台有平均4成的醫院,陷入護理人力招募的困境,可能進一步影響病患照護品質和權益。

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斗六成大醫院配合「護理師:改變的動力─高效能照護和高效益成本」主題,安排系列活動,希望讓更多民眾了解關於安寧病房、器官捐贈等資訊,並宣導戒菸和癌症篩檢的重要性,更透過機會感謝平時辛勞的護理師們。

護理部主任周惠千表示,護理師平時工作相當辛苦且忙碌,也因為有他們致力於護理工作,才能讓患者快速恢復健康。迎接護師節到來,斗六成大醫院將表揚績優護理師、照顧服務員和相關行政人員。

為了讓民眾能一同歡慶護師節,醫院將於4月29日舉辦「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團體衛教暨闖關活動,教導安寧病人飲食注意事項、穴道按摩等保健知識,同時宣導癌症篩檢與戒菸,透過活動也體現出護理師主動走入社區關懷民眾的服務理念。

全台面臨醫療人力招募困境,為了避免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斗六成大醫院每月核發護理師獎金,並積極改善住宿環境,新建立的職務宿舍將於今年6月完工;此外,醫院也成立社團,希望能透過活動增加護理師的凝聚力。為了持續提供良好的服務,目前護理部已規劃在職教育課程和總院專業訓練,導入台南總院資訊系統,縮短同仁交班時間;而改善急救車點班、麻醉藥品裝置、請領流程、儀器設備保養等,也是今年的重點任務。 周惠千說,成大台南總院和斗六分院各級主管和護理部同仁,持續合作並辛勤耕耘,希望未來斗六分院能提供雲林地區居民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期待在斗六成大醫院的專業護理和細心照顧之下,讓雲林民眾感受到醫院的用心。

 

子宮頸癌篩檢新趨勢 HPV DNA檢測準確度高

只要有性行為,就應做HPV DNA檢測!

根據國內外臨床研究發現,25至29歲女性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風險,較中年婦女高。醫師強調,性行為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主要途徑,而持續感染恐造成子宮頸癌,建議性生活活躍的女性及產後婦女,盡快接受HPV DNA檢測。

根據美國大型臨床試驗顯示,境內4萬7000名女性中,有近3成的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病例發生於25至29歲,比40歲以上婦女發生率還高。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張志隆指出,根據國內臨床研究也顯示,25至29 歲女性的子宮頸原位癌發生率近年急速上升,推測與年輕女性性生活較活躍有關。

然而,目前政府僅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國內子宮頸抹片檢查單年篩檢率不到4成,而每年持續做抹片者更是低於1成,原因包括工作忙碌、保守、害怕內診,且抹片檢查容易出現偽陰性的問題。 張志隆表示,抹片檢查是由子宮頸細胞變化,判斷是否有癌前病變或早期子宮頸癌,但7成子宮頸癌是由HPV 16及18高風險型導致,從感染到演變成癌症至少需要5到10年,潛伏期內無法藉由抹片檢查得知是否感染HPV,唯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HPV DNA檢測。

禾馨醫療系統院長林思宏也說,女性感染HPV通常無任何症狀,只有進行HPV DNA檢測,才能確認是否感染高風險型HPV;若確認感染應評估是否需要陰道鏡檢查。透過醫師詳細的解說,建立女性對子宮頸癌及其篩檢正確認知,同時協助心理層面管理,可降低女性心理負擔。 林思宏強調,只要有過性行為,就可能存有感染HPV風險,應接受HPV DNA檢測,而產後婦女因子宮頸外翻,增加感染HPV的機會,尤其生育多胎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較高,應盡快接受HPV DNA檢測。 美國、加拿大已於去年核准特定的HPV DNA檢測,作為子宮頸癌第一線篩檢工具,是近年子宮頸癌篩檢新趨勢,國內今年1月也通過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林思宏強調,HPV DNA檢測準確度高,只要篩檢結果正常,每隔3年再做即可,不需每年檢查,更適合保守的國內女性。

 

帛琉童險失明 台灣醫療小組助摘瘤

來自帛琉八歲女孩Caylin Max,從外表看來身形較同齡女孩嬌小,於三年前被確診患有「顱咽管瘤」,旋即前往菲律賓治療,當地醫師曾嘗試以手術摘除腫瘤,但均未成功。隨著腫瘤越長越大,已逐漸壓迫到Caylin的視神經,使得Caylin的視力幾乎接近全盲。

新光醫院神經外科蔡明達主任表示,顱咽管瘤是屬於一種生長緩慢的良性上皮細胞瘤,多是因細胞異常分化所造成的腫瘤,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皆有可能罹患。

又由於顱咽管瘤好發於頭顱底,經由壓迫或侵犯鄰近組織(如視神經、腦下垂體、下視丘及第三腦室)造成病人視力、內分泌、血液電解質的障礙,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意識,導致病人陷入昏迷的狀態。 這樣的狀況,不但阻隔了Caylin與其他孩子的互動,更影響了日常生活。因Caylin的父母無力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遂求助中華民國大使館,而收治病例的新光醫院也決定主動認養Caylin在台灣的醫療與相關費用。

蔡明達醫師指出,為了搶救小女孩,新光醫院組成跨科系小組,包含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小兒科、小兒眼科、小兒內分泌科、腫瘤治療科、病理科、放射診斷科及放射治療科來制訂治療計畫。為了留住Caylin的視力,決定針對腫瘤的部分進行放射線治療,抑制腫瘤生長,再由神經外科團隊完成腫瘤的部分切除手術。目前手術恢復情況良好,也無須配戴原本的厚重眼鏡,回復孩子天真無憂的生活。

 

護理人力調查 每5人1人離職

今天是國際護師節。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公布,國內護理人力現況調查,平均每5名護理人員就有1名離職,平均薪資約4萬元,比2年前倒退1500元,護病比更是嚴重,醫學中心大夜班護理人員 ,1人要照顧16名病人。

根據103年醫療機構護理人力現況調查顯示,護理人員離職率平均15.8%,其中應屆畢業生離職率高達21.3%,更有7成以上的醫院招募表示新人有困難。護理人員平均薪資40306元,比2年前平均41878元下降,高達9成6護理人員的on call時間不計入工資。

護病比部分,醫學中心護病比白班:7.9;小夜班:11.9 ;大夜班:16;區域醫院護病比白班:9.7;小夜班:13.4 ;大夜班:17.2。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盧孳艷指出,衛福部宣稱護理人員給付已增加且各大醫院也已加薪,事實上,各醫院巧立薪資明目、壓榨護理人員,薪資名目多達20至30項。

盧孳艷舉例,固定給付項目有執照費、簽約金、工作津貼、職務津貼、教育補助、特殊津貼等;非固定給付項目有支援津貼、績效獎金、包班獎金、夜班費、臨時加班費、假日加班費、積借休結清代金。最低本薪1萬3000多元起跳,平均本薪為實領薪資的63.79%,也就是說護理人員薪資中夜班費、值班費或績效獎金比率過高,護理人員嚴重過勞。

 

口腔癌盛行 專業團隊進駐斗六

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發生口腔癌而死亡的比率,高居十大癌症的第五名。其中,雲林地區的口腔癌盛行率更在全國各縣市中名列前茅,為省去患者長途跋涉的就醫之路,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特別成立口腔癌醫療團隊,服務在地鄉親。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周鼎茂表示,吃檳榔、喝酒和抽菸都會提高口腔癌的罹患率,建議民眾戒除相關壞習慣。

口腔癌在其他國家屬於罕見的惡性腫瘤,但台灣因風土民情的關係,許多人年輕時就有嚼食檳榔、抽菸和喝酒習慣,長期下來易造成口腔黏膜病變、癌化。周鼎茂指出,檳榔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讓局部組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使致癌物質發揮作用,逐漸轉化為口腔癌。因檳榔中的檳榔素、檳榔鹼、酚類化合物等物質,有高度刺激性;檳榔的配料「荖花」,含有酚類化合物、黃樟素,會產生致癌物質,易導致基因突變和不良反應。

此外,抽香菸、雪茄、菸草和喝酒都有罹患口腔癌的機會。長期抽菸會因菸草刺激,使口腔上皮逐漸變性,導致癌化;而嚼檳榔加上菸葉,會加速檳榔生物鹼的亞硝酸胺化過程,增加罹患口腔癌機率。許多研究顯示,喝酒與口腔癌具有相關性,有75%~80%的口腔癌患者有喝酒習慣,因酒精可藉由直接刺激和造成某些營養缺失,造成口腔黏膜細胞癌化,尤其喝烈酒的影響更大。

口腔癌的治療上,主要以手術為主,搭配化療、放射治療。手術時,會先執行廣泛性腫瘤切除,再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局部或顯微皮瓣轉移手術,重建傷口,手術時間較長,醫師所需的技術難度較高。然而,過去雲林的口腔癌患者缺乏鄰近可治療的醫療院所,因此,成大醫院台南總院特別將口腔治療團隊派至斗六分院服務,提供全面性的治療,造福鄉親。 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