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中藥調劑人才缺 專家籲應立法解決

許多人有服用中藥調理身體的習慣,中藥需求量大,但中藥調劑人力不足,衛福部決意推動「中藥師法」來解決此一難題。對此,中醫師公會與臨床中醫師皆表示肯定。

西醫有藥師,中醫為何沒有? 中醫師公會指出,中藥調劑人力短缺,近年來僅有0.48%之藥師有意願投入中藥調劑行列。根據資料,只有181名藥師於中醫醫療院所執業,即使放寬執業條件,也無法解決現階段的人力需求。中醫師柯富揚表示,藥師人力恐怕無法因應未來的中藥量需求,應透過立法方式來制定「中藥師法」,並建置高等教育中藥學系、中藥師考試制度,解決此問題。

學術、實務皆忽略人才培育 柯富揚中醫師更直指問題關鍵所在,從「教學端」開始就沒有一套中藥師的專法,導致台灣難以建立起中藥學系,無專業人才;現行的藥師法更以西藥為本位,犧牲中藥,因此,不論是學術面或實務面都忽略中藥調劑人才的培養,才會讓現在中醫醫療產生人力短缺的問題。

縱使有意願投身於中醫調劑工作者,也可能陷入所學不足的窘境,在學時,僅以比通識課程還少的9學分就想要涵蓋千年中藥學理論,稍嫌不完整。除學術層面問題外,也欠缺實務訓練。因為台灣未有中藥師法之法源,目前藥學多以西醫為主,現行藥學教育也不見中藥實習訓練。

中藥、西藥應採雙軌制 柯富揚醫師主張,解決源頭問題,推動且執行中藥師法,才能解決中藥調劑人才短缺問題。中藥、西藥分屬不同專業,本應由不同領域之人負責藥事服務,如中國、韓國,均採行中、西藥藥事服務分離制度,此制度已蔚為趨勢,因此中醫師全國聯合會呼籲,應循「教、考、訓、用」原則,設立專法才是根本。

 

妙齡業務重度憂鬱 投醫無門一度輕生

鏡頭前,外形亮麗的林小姐,用笑容面對大家,曾是電子大廠一線業務的她,卻因一波波的工作壓力,讓她罹患重度憂鬱與躁鬱,換了七個精神科醫師,病情都未見改善…。

國內景氣燈號持續第四個藍燈,顯示景器低迷,再加上許多資訊大廠與產業的無薪假,中高齡與年輕族群,都面臨不同的生活重擔,身心科診所院長黃偉俐醫師表示,尋求醫師心靈諮商不代表真的病情嚴重,反而是解決之道。

身心科賴虹均醫師也建議,容易緊張、擔心的人,隨外在壓力感到焦慮而得到情感性疾患的機會很高,民眾除了培養自身興趣紓壓外,也勿諱疾求醫,早期治療,從心出發!

 

過敏、乾眼症易混淆! 新技術一照就知

秋冬交替之際溫差大、時晴時雨,眼睛出現紅癢、乾澀、有異物感、不自主流淚,甚至刺痛、畏光等症狀時,民眾常自行推斷是季節交替的過敏,殊不知可能是乾眼症而延誤了治療時機,亞東醫院副院長暨眼科部主任張淑雯建議及早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乾眼症已是第五大眼疾

據統計,50歲以上,每6人有1人有乾眼症,65歲以上增加至每3人就有1人,是眼科常見疾病;國外統計高達8成6的乾眼症患者,都有瞼板腺功能障礙,也就是脂質層的油脂分泌不正常,導致淚水快速揮發而罹患乾眼症。

然而隨著科技發達,年輕3C族、中年的患者也逐年增加。 張淑雯表示,有患者點了好幾年的人工淚液,眼睛始終乾澀未改善,透過乾眼脂液檢查儀的「瞼板腺體照相」最新技術檢查才發現瞼板腺阻塞,進一步接受熱脈動儀治療後乾眼症狀好轉,省去每小時都點人工淚液的麻煩。

推出「瞼板腺體照相」新功能

張淑雯表示,過去診斷乾眼症,是利用淚液試紙測試、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只能檢查淚水分泌是否正常,無法準確診斷瞼板腺的脂質分泌是否正常;所幸拜醫療科技進步,乾眼脂液檢查儀推出「瞼板腺體照相」新功能,有別於僅具單一光源,只能分析眼睛中央的瞼板腺;如今,透過動態三光源的技術,以機器兩側打燈,加上手持光源裝置,將眼睛中央、左側、右側的瞼板腺同時成像清楚、無死角,透過超高解析度的影像,只需五分鐘就可幫助醫師診斷瞼板腺體是否有退化、萎縮的情形。 若確診為瞼板腺功能障礙,過去最簡單的點人工淚液治療方式僅是治標不治本,目前則是可使用熱脈動儀治療,透過結膜內側加熱、眼瞼外層加壓按摩,直接從眼睛內部疏通瞼板腺,讓脂質正常排出。

亞東醫院於日前舉辦「乾眼大作戰」系列活動,提供「乾眼脂液檢查儀」檢查與醫師衛教講座,張淑雯觀察到現場除了50歲以上的年長者,也有不少年輕3C族特別來現場請教醫師與檢查,顯示受乾眼症狀所擾的族群擴大,「乾眼脂液檢查儀」已於亞東醫院開始啟用,醫師呼籲關心眼睛健康,或眼睛不適且尚未就醫的民眾儘早檢測。

 

壓力大吃藥無效 「自然療法」由生活開始

遠見雜誌於2015年「台灣人生活壓力大調查」中,針對一般民眾和精神專業人員個別發出問卷,結果將近一半民眾的壓力程度都在中高度以上,精神專業人員甚至給國人壓力指數打出7.3的高分;九成五更認為,台灣人的壓力指標在中高程度以上,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台灣的精神病床從1995年的8,794張病床, 2013年快速增加,成長了約 140%。

呼應近年心身科門診病患人數增加的趨勢。 目前國內外處理精神問題,主要都是藥物療法,但是,根據若干研究,已經證實抗憂鬱藥物等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引發衝動,增加自殺死亡的風險,特別是從大樓跳樓自殺這種較為衝動的自殺行為。事實上,除了藥物療法之外,仍有多元的替代療法。

精神科專業醫師鄭光男指出,近代發展出從自然取法的「功能性醫學」,不管是「腦部」或是「身體」的疾病,身心失衡都有可能造成情緒的失控。如負面情緒憤怒、焦慮、害怕、憂慮等;生理失調如工作過度、失眠、熬夜、營養不良;或是身體不適如手術、疼痛、疾病感染、過敏等;以及人際關係或環境的重大變故,如:失業、結婚或離婚等。鄭光南醫師表示,心理精神疾病的療治除了解決壓力來源外,也可以利用均衡的自然食物,包括深海魚、大蒜、南瓜、核桃、綠色蔬菜等,並補充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檸檬等,及B5、B6及鋅等,都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此外,也可以採取漸進式肌肉放鬆及運動療法,根據最近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和幾乎不運動的女性比較,運動量較大的婦女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少了20%。

 

血庫拉警報 急需民眾熱血

捐血中心裡,一位熱血青年,正大方挽起袖子,準備捐血,四十出頭的王中益,到現在累積已捐出25萬C.C.,很難想像當年的他一度因身體不適而無法捐血。

其實,身旁為他抽血的護理師,正是他的老婆高雅琪,每兩周就來捐血中心報到的他,這份熱誠感動了女方,捐血同時也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緣。王中益更自覺捐血愈捐愈健康。

農曆年前後,血庫容易拉警報,目前AB型血液庫存量嚴重不足,其他血型的存量也在臨界邊緣,民眾應勇於挽起袖子,捐出自身愛心。

肉毒桿菌使用量創新高 施打風險不得不慎

根據食藥署最新統計,國內核准的肉毒桿菌素使用量頻創新高,近七年來,從一開始的四萬多瓶,一口氣爆增到16萬6千多瓶,市場需求明顯增加。 注射肉毒桿菌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必須由醫師評估和執行,如果施打不當,很容易造成肌肉的失能症狀,例如眼皮下垂,頸部呼吸困難現象等等,不可不當心,近年來卻有了新發現。 歲末年終修臉潮,不少愛美女性會去打肉毒桿菌瘦瘦臉,除了選擇合格醫師執行外,施打前更可以請醫生將原裝藥品當場拆封,以確保用藥安全。

 

奇蹟!中醫扭轉病情 癌末婦出國美夢成真

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發生率高居國人女性癌症首位。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近2000名死亡,許多婦女承受乳癌之苦。

一項研究指出,,在癌友心中最渴望實現的願望,前三名是,親眼看到兒女成家立業、恢復正常生活和出國旅遊,這些原本只是人生中極為卑微的願望,但對癌友來說卻是遙不可及。

台北一名70歲女士,兩年前經確診為乳癌,隨著癌細胞的轉移,接著又陸續出現骨癌、肺癌與腎臟癌,甚至多次出現胸水等末期症狀。除了身心備受煎熬外,標靶藥所帶來的毒副作用,也使她身體日漸虛弱,平日只能或躺或坐,甚至連說話都使不上力。

今年7月,這位女士在接受西醫治療之餘,開始嘗試尋求中醫來緩解癌症帶來的痛苦。於是前往求診中醫癌症專科醫師葉金隆,患者吐露出自己罹癌後的最大願望,就是能夠飛往英國,探視在當地工作讀書的女兒,希望葉醫師能儘力幫她達成。 為了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葉金隆醫師特別為她擬訂了一個以6個月為期限的治療計畫,目標是到明年元旦,就能出國和女兒相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不到2個月,就在今年9月下旬,這位女士進展迅速,體力恢復良好,病情也處於持續穩定當中。目前人已飛抵英國,圓了出國探親之夢。 患者在旅途中致電葉金隆醫師,表示一切平安,她表示,知道癌症可以選擇中醫治療的民眾並不多,大部分的癌症患者目前仍以接受西醫治療為主,幾乎都會碰到再也無法承受任何治療的絕境,甚至絕望地任由癌細胞對自己進行無情的攻擊。

這位幸運的女士表示,其實只要遵循葉醫師的癌症治療三部曲,癌友也可以像她一樣,為自己創造奇蹟。

一、保持生命力:強化正常細胞生命力、維持五臟六腑生理功能。

二、穩定病情:讓癌細胞不再增殖、腫瘤不再變大。

三、反轉病勢:使癌細胞不斷減少、腫瘤不斷縮小。

葉醫師強調,要徹底治癒癌症,並非短期可以速成。當初創立這個療法的宗旨,一則是要為癌友守護生命力,把人留住,二則是要提高癌友的生存品質,讓癌友在還未治瘉前也能活得快樂幸福,甚至出國旅遊。臨床證明,治療癌症若盲目追求一步登天,常常會以失敗告終。不如回歸實際,恪遵上述療法,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反而更有機會水到渠成。同時,葉金隆醫師建議,癌症患者除了遵守醫囑,堅持治療外,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和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國際學術論文免費下載 專業充電對抗登革熱

今年登熱疫情嚴重,案例已經超過兩萬,中央與地方齊力加強防疫工作,希望能夠盡快讓疫情受到有效的控制,國際學術論文平台Elsevier(愛思唯爾)為協助國內登革熱疫情控制及病患治療,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於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網站(www.globalmednews.tw)刊登最新登革熱國際學術論文,供醫護人員和一般民眾免費下載。

感染症權威、臺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對Elsevier 的作法表示認同。他認為,只有部分學校和醫院得以瀏覽這些電子期刊的全文,一般中小型醫院和診所瀏覽的期刊有限,若有機會讓更多醫療人員或防疫人員免費瀏覽最新期刊論文,對於提升防疫效果將有助益。Elsevier公司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和科學產品與服務的出版商,每年發行2500本以上的期刊和33,000以上的新書,以及一系列電子資料庫。 Elsevier有鑑於國內登革熱疫情嚴重,希望能善盡企業責任,特別於全球醫藥新知網站製作登革熱專頁,委請專家學者,協助挑選有助於臨床診治的最新登革熱學術論文,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提供登革熱學術論文免費下載,作為專業醫療人員對於登革熱診斷,治療,防治的參考,以利共同對抗登革熱,並有效控制疫情。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