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新增18例COVID-19病例 本土16例及境外移入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今增16本土病例 疫調持續進行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6例本土病例(其中14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3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25日至7月28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5例、高雄市2例、桃園市及嘉義市各1例;其中14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7日累計公布14,40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80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8.9%。

今新2例境外移入 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例境外移入中,案15738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7月27日自美國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並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同班機前後兩排旅客共15人,列居家隔離。案15745為本國籍70多歲男性,長期居住柬埔寨,7月9日出現發燒及呼吸困難症狀,當日就醫檢查發現有肺炎情形,7月19日於柬埔寨當地住院治療, 7月28日搭乘國際緊急醫療專機返臺,入境後即收治住院隔離及採檢,並於今日確診;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98,28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981,309例排除),其中15,637例確診,分別為1,262例境外移入,14,32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2例、臺北市295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配合相關防疫措施 減少不必要移動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圖片

圖片

新增20例COVID-19病例 本土18例及境外移入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2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今增18例本土病例 將持續進行疫調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8例本土病例(其中1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4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2日至7月2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8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6例、桃園市3例、高雄市1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6日累計公布14,383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68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8.2%。

今增2例境外移入 匡列相關接觸者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例境外移入中,案15726為本國籍60多歲男性,長期在印尼工作,7月14日出現呼吸喘及嗅味覺異常症狀,7月16日於印尼當地就醫診斷為肺炎,7月17日確診,7月27日搭乘國際緊急醫療專機返臺,入境後即收治住院隔離及採檢,並於今日確診;因個案返臺至後送就醫期間之相關人員均有適當防護,故無匡列接觸者。案15727為本國籍30多歲女性,7月26日自美國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並於今日確診;已匡列專車司機1人,因有適當防護,列自我健康監測,其餘航空器接觸者匡列中。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75,08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958,568例排除),其中15,619例確診,分別為1,260例境外移入,14,30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2例、臺北市295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落實手部衛生 配合防疫措施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第二劑莫德納疫苗開放登記 請儘速上網完成意願登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自昨(27)日14時起開放意願登記,請18歲(含)以上尚未意願登記民眾把握機會,儘速完成登記,保障自身權益。

疫苗者須間隔10-12週 符合第二劑預約接種資格

指揮中心說明,此次開放意願登記,除昨日新增高端疫苗供20歲(含)以上民眾選擇外,亦增加開放第一劑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者,進行第二劑Moderna COVID-19疫苗意願登記。第一到三類對象及孕婦第一劑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者須間隔28天、其他類第一劑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者須間隔10-12週,才符合第二劑預約接種資格。

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尚未開放民眾混打疫苗,針對第一劑接種AstraZeneca疫苗且已間隔10-12週者,可至平臺進行第二劑AZ疫苗之意願登記。

符合預約資格者 記得進行意願登記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請民眾於「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https://1922.gov.tw/)

開放意願登記時,先進行意願登記,後續符合預約資格者才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系統平台會按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登記之意願,提供符合預約資格者進行預約接種,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

圖片

圖片

圖片

外商藥廠總經理離台感言:台灣防疫讓人驚訝!

在台灣任期將近四年,知名跨國疫苗廠台灣總經理Philip Ho即將屆滿離開台灣。Philip Ho來自英國,雖然不會說中文,卻樂意主動與同事互動,而擁有建築系背景的他,時常拿起白板筆,透過圖像解說讓團隊清楚他的思考脈絡。在台灣這段期間,他深受台灣文化影響,除了喜歡吃美食,也因為喜愛騎單車曾參與彰化經典百K競賽,讓他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在台工作期間,他更積極參與公共衛生事務,與衛生福利部成為緊密的夥伴關係。

接軌國際流感疫苗使用趨勢 協助提倡疫苗轉換計畫

談起在台灣推動流感疫苗的相關工作經驗,Philip Ho表示,2019年協助流感疫苗的轉換計畫讓他印象相當深刻,因當時台灣的公費流感疫苗普遍使用三價疫苗,而四價流感疫苗已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流感疫苗組成之優先建議,因相較於三價流感疫苗,四價疫苗多了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因此可以更加提升疫苗的保護力。為了全力協助疫苗轉換計畫,那段期間不斷與疾病管制署來回聯繫,大力提倡疫苗轉換之優勢,並確保疫苗品質安全及供貨穩定,最後在政府及各方共同努力下,台灣的公費流感疫苗終於在2019年4月全面轉換為四價疫苗,為台灣民眾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分秒必爭調度流感疫苗 採新技術劑量加倍

2020年10月台灣流感疫苗開打,但當時因全球COVID-19疫情影響,台灣出現流感疫苗供不應求問題,疾管署緊急向多家疫苗廠爭取追加購買疫苗未果。Philip Ho也回顧當時情況表示,在得知疾管署緊急需求後,便迅速向全球供應鏈反應台灣疫苗需求,並與多國密切往來聯繫,最後終於順利向美國爭取了35萬劑四價流感疫苗,後續也在台進行公費招標採購流程,並透過專案進口,協助解決流感疫苗短缺的燃眉之急。Philip Ho也補充說明,此批專案進口之四價流感疫苗透過重組蛋白技術製造,相較傳統疫苗有更高的抗原濃度。

mRNA為未來疫苗趨勢 知名跨國疫苗廠斥資投入疫苗開發

談到現今COVID-19疫情,讓mRNA技術備受矚目,Philip Ho說明,作為國際疫苗大廠,已宣布從現在到2025年,每年將會投資4億歐元,目標研發出至少6款的mRNA候選疫苗。mRNA技術可望在未來用於多種疾病的預防,滿足過去無法達成的公衛需求。

「世界上能透過疫苗避免的疾病都應達到零死亡!」Philip Ho表示,自己投入在疫苗領域的時間超過三十年,相信這次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能在疫苗幫助下度過難關。雖然台灣最近也面臨新冠病毒肆虐問題,但台灣政府在去年全球疫情嚴峻期間的作為,全世界都為台灣的防疫成績感到非常驚訝。在政府與人民共同的團結與努力之下,相信很快能擺脫疫情。接下來,Philip Ho將帶著在台灣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回到法國總部接任下一個新職位,並從不同崗位及角色與台灣繼續合作,持續為守護人民健康努力。

胸主動脈創傷致死率高 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救一命

胸主動脈創傷是屬於危及生命的急症,又僅次於頭部外傷、第二高的鈍銼性胸部外傷死因。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指出,胸主動脈創傷是重大外傷中的隱形炸彈,必須早期警覺並及時治療,臨床上常見於車禍之後的多重外傷,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顯示,8成胸主動脈創傷病人到院前死亡,僅2成能進到醫院接受診斷及治療。

24歲男車禍胸主動脈創傷 醫即時手術救回一命

一名24歲男性,因騎車時不慎與汽車擦撞,不僅摔落飛離機車兩公尺遠,同時安全帽也脫落,緊急送醫時血壓只有72/42mmHg、心跳每分鐘為145次,且呼吸淺快、頭部及四肢多處鈍挫傷和右大腿變形。吳依璇醫師表示,經檢查發現患者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造成主動脈大量出血,得緊急進行手術,所幸經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後,生命徵象穩定。

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吳依璇醫師說明,過去治療胸主動脈創傷,僅能接受傳統側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置換,但不僅傷口大,術中得注射較大劑量的抗凝血劑,加上多重外商情況下,恐使其他受傷部位嚴重出血,目前已能透過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藉由在患者腹股溝劃開一個小傷口,以特殊導管進入病人股動脈內,在複合式手術室的血管攝影輔助下,以各種導線導引置入支架血管以覆蓋掉主動脈創傷處,挽救病患寶貴性命。

胸主動脈創傷隱形炸彈 騎車開車安全優先 

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具有傷口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已取代傳統側開胸手術,是目前病患的首選方法,且健保也有給付。吳依璇醫師強調,胸主動脈創傷即使能活到進急診室,仍有可能因一個咳嗽就瞬間造成主動脈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預防甚於治療,無論騎車開車都以安全為優先。

皮膚疾病患者打新冠疫苗 皮膚科學會給建議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並升級三級警報後,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大幅提升,但皮膚疾病的病友在使用免疫調節藥物的同時,對於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仍有許多疑問,因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給病友建議如下:

Q1 皮膚疾病患者適合接種疫苗嗎?

對於皮膚疾病患者,除了已知對新冠肺炎疫苗成分有過敏之外,並無其他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禁忌症,目前我國18歲以上民眾,經醫師評估後皆可接受新冠疫苗注射。

Q2 我使用免疫調節治療藥物,使用疫苗的保護力會比較差嗎?

與一般族群相比,接受全身性免疫調節治療的皮膚疾病患者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產生較弱的效果強度與較短的保護期。

Q3 我應該要什麼時候去接種疫苗?

理想情況下,建議在自體免疫或發炎性皮膚疾病穩定時,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建議與您的皮膚科醫師共同討論決定是否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Q4:接種疫苗對我原本的皮膚疾病會有什麼影響?

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少數皮膚疾病患者有疾病發作或惡化的風險,但對皮膚疾病患者而言,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利益,大於其誘發自體免疫或發炎性疾病復發的潛在風險,建議與您的皮膚科醫師共同討論決定是否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Q5:注射疫苗前後,我使用的藥物需要調整嗎?

大部分的皮膚疾病藥物並不影響疫苗的施打,而部分藥物的使用者則須要調整施打疫苗的時間,以產生較好的免疫保護反應,建議與您的皮膚科醫師共同討論,以規劃合適的疫苗接種時間。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 新增高端疫苗,今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將自27日14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請18歲(含)以上尚未意願登記民眾把握機會,儘速完成登記,保障自身權益;另此次開放,將新增接種高端疫苗選項,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

重新開放登記 新增高端疫苗 

指揮中心說明,此次重新開放意願登記,除新增高端疫苗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外,另也可讓民眾再調整有意願接種的疫苗,惟優先處理於7月19日12時前已意願登記者,再接續處理。

請民眾於「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完成意願登記,後續才會收到預約簡訊提醒。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提醒者記得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尚未收到簡訊的民眾,會於後續符合預約資格後,收到簡訊通知,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

降為二級警戒 全國防疫決策

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另表示,今日與各縣市政府召開的「全國防疫會議」,決議如下:

一、國內疫情現況及評估

1.國內疫情持續趨緩,Rt值維持在低點,今(27)日開始全國疫情降為二級警戒,相關社區管制措施將陸續鬆綁,請各地方政府密切注意鬆綁措施之後續效應。另請各地方政府衛政機關持續強化病患收治轉送及醫療照護體系量能之整備,以因應未來可能發生變異株疫情。

2.目前新增本土病例仍以雙北為多,且存有零星感染源待釐清個案及群聚事件,顯示社區存有隱性傳播鏈,請臺北市及新北市政府持續須留意疫情警戒降級後,人流回升及民眾社交活動增加對疫情之影響,及早因應。另目前除雙北外,各縣市疫情均調降為中或低等級,請雙北市持續就疫情防疫作為加強疫調與匡列作業。

二、針對疫調輔助平臺帳號申請,如各地方政府基於疫調需求,可依規定向指揮中心申請;另為利地方政府在遵守個人隱私保護和資安防護前提下,協助疫調作業,指揮中心提醒地方政府,對於下載、存取簡訊實聯制資料,僅限於疫調使用,並須於28天內刪除相關資料;對於資料之調取,使用人員的帳號、調取資料的時間與內容,應有詳實記錄,俾利後續開放使用紀錄之查詢。

三、有關「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及高風險接種人員等專案對象」疫苗施打作業,指揮中心已請各專案對象的業管部會與地方政府相關局處確實聯繫,向地方政府衛生機關說明專案執行內涵,俾確實依權管部會規劃方式落實執行;另請各地方政府間建立橫向聯繫體系,充分合作,讓疫苗接種作業順利進行。

新增17例COVID-19病例 本土16例及境外移入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1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今增16例本土病例 相關疫調持續進行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6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1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4日至7月26日。個案分布以桃園市6例為多,其次為臺北市5例、新北市4例、新竹縣1例;其中11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增1例死亡個案 無相關活動接觸史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8354),為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5月28日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5月29日就醫採檢並收治住院,5月31日確診,7月24日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5日累計公布14,372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664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8.1%。

今新1例境外移入 已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15697),為本國籍10多歲男性,7月25日自美國返臺,持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26日出現發燒症狀,於今日確診;已匡列同班機前後2排旅客共6人,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48,64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932,430例排除),其中15,599例確診,分別為1,258例境外移入,14,2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2例、臺北市295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落實手部衛生 減少不必要移動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