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國際醫療展圓滿閉幕 台灣紡織廠商跨界成亮點

2021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今(10月16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圓滿閉幕,雖國際買主因邊境管制無法來臺,主辦單位外貿協會為協助參展廠商開發國際商機,展覽期間促成17國,共63場次國際視訊採購洽談會,其中包含韓國醫療器材產業協會(KMDIA)首次組成韓國館展出的6家韓商與臺灣15家業者對接,促進國際商貿交流。

台灣製衣業者參展 醫療服飾也能機能、時尚、環保

今年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首次攜手6家臺灣指標製衣業者參展,例如 : 崑洲實業展示於疫情期間推出的品牌Quadrant,以色彩繽紛的各式口罩、防護衣來回應新生活型態之穿著需求、皮耶洛實業則展出旗下品牌paqqo,為兼具安全與舒適的醫護人員專業服飾,另興采實業展出運用高階防水透濕機能布料所開發的隔離衣等,向參觀者展現醫療服飾也可以兼具環保與時尚,為展場中的一大吸睛焦點。

此外,竹科管理局今年帶領8家醫材新創團隊、南科管理局也帶領7家業者參展,展現了臺灣從北部資通訊產業供應鏈,到南部精密機械及金屬材料聚落,所帶動醫療科技廊道的業者實力。

圖片

▲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首次攜手6家台灣指標製衣業者組團參加台灣國際醫療展,向參觀者展現醫療服飾也能兼具環保與時尚

醫療跨產業會議 著重科技、趨勢、新創

展覽期間亦辦理多場精彩活動,包含「智慧醫療及照護論壇」、「鏈結國際、共創美麗–美力新世界國際研討會」、「2021傳染疾病防治下智慧醫療產業策略發展會議」,以及展覽最後一日的醫護人員「不織布創新產品應用發表會」。「智慧醫療及照護論壇」著重Tech(科技)、Trend(趨勢)、Startup(新創)三大醫療議題,加速醫療產業與各領域之間的跨域對話,三場次吸引超過260人現場參與,同步線上直播觸及86,000人次觀看;不織布公會輔導理事長邱正中則表示,期望增進業界交流,讓不織布產業與醫護產業更加蓬勃發展,增加產品競爭力。

為提升臺灣廠商國際曝光度,外貿協會今年於實體展覽期間同步辦理虛擬展至10月21日止,持續延伸商機與效益。截至16日線上攤位的參觀次數達到26,150次,前五大買主國分別為泰國、中國、印度、日本、印尼。醫療展明年將於6月16日至18日舉行,相關報名資訊預計年底公告,展覽相關資訊歡迎至官網查詢:

展覽官網:https://www.medicaltaiwan.com.tw/index.html。

虛擬展:https://virtual.medicaltaiwan.com.tw/zh-tw/index.html

台灣精準醫療生態系成形!  6大類癌友受惠

台灣具備各項全球欽羨的頂尖醫療發展條件,由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羅氏大藥廠協力建構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正式啟動,提供跨癌別的全方位基因檢測、智慧化分析診斷,讓診斷及治療過程更精準,期望達到最佳的預後效果。

合作示範計畫啟動 台灣正式進入臨床應用階段

關於精準醫療生物資料庫如何應用於臨床研究上,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做為癌症研究者表示,過去做研究時必須要對不同的醫院進行醫療資料的蒐集,環境相當辛苦,如今,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建立,加上大藥廠等跨國公司的參與和十一家醫院的共同合作,不僅能讓研究更為順遂,也能改變以往醫院各自為山頭無法很好的合作。

精準醫療生態系成形 造福6大癌症患者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指出,目前「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以及「胰臟癌」六類晚期癌症病患經醫師評估後,可以透過本計畫直接受惠。依基因檢測結果,由醫師及團隊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計畫,提供病患最適合的癌症標靶藥物。

智慧醫療+數據應用 台灣將成精準醫療標竿國家

羅氏大藥廠代理總經理劉寒青表示,智慧醫療與數據應用的技術飛速進步,讓人類的健康照護有了一條全新的發展方向。過去的健康體制將所有人視為一個大整體,以預防、治療、照顧三階段制定健康政策,然而精準醫療的出現,有機會從個人的基因、環境、健康狀態入手,為每一個人量身提供最優化的健康照護方案。這也是羅氏大藥廠致力於在全世界推廣個人精準健康的終極目標。

被蚊子叮會染B肝、熬夜會爆肝? 醫:全錯!

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年約有5,000人因「B型肝炎導致肝癌」而失去性命。不過目前仍有多數人對於B肝存在迷思,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與B肝家人共餐會被傳染」等,許多觀念必須導正,臺大醫院內科醫師蘇東弘也指出,目前台灣約有220萬名B肝帶原者,卻有高達近40萬人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因此務必要定期檢查,且民眾應對B肝有正確認識,若未適當治療,恐導致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壞死,甚至直接發展成肝癌。

B型肝炎是什麼?

當人體感染B型肝炎病毒(HBV)後,所引起的肝臟發炎,也可分為急性或慢性,其傳染途徑主要是血液或體液接觸。HBV是一種DNA病毒,病人可以透過抽血檢驗血清中的HBV DNA,了解HBV是否有活化及病毒量的多寡。

當HBV病毒進入肝臟細胞長存後,其中有40%會形成慢性B型肝炎,蘇東弘表示,台灣從1986年後出生的嬰兒,都納入B肝疫苗的接種計畫,換句話說,目前超過35歲的人並沒有打過疫苗,且大多數人都沒有病徵,不知道自己是原來是「帶原者」,因此定期檢查、追蹤極其重要。

蘇東弘表示,如果有B肝帶原或慢性B肝,卻沒有好好追蹤和治療,其中有40%發展成慢性B型肝炎,肝臟恐有持續發炎、纖維化、壞死情形;15%-20%會發展成肝硬化,而每年有3%-5%的肝硬化進展成肝癌,蘇東弘接著強調,病程有時不一定是等到肝硬化才會變成肝癌,而是可能會突然跳過肝硬化而直接發現罹患肝癌,肝又是無聲的器官,沒有明顯病徵,因此病友不可忽視B肝對身體的威脅。

迷思一: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

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HBV病毒會透過蚊子叮咬而傳染,但蘇東弘指出,印度的研究顯示,蚊子叮咬造成「瘧疾」的感染率,會隨著蚊子族群的消長而出現季節性的變化,不過HBV感染率在同一個觀察期間卻沒有出現類似的變化;但中國的研究指出,HBV發生率在蚊子好發的濕熱地區較高,動物實驗也發現帶有HBV病毒的蚊子也會傳染給兔子,而孟加拉的研究也顯示睡覺用蚊帳的人,HBV感染率低。

目前台灣有40%-50%的HBV新生感染是「母子垂直感染」,其他則是以體液或親密接觸感染為主,而目前全台疫苗和抗體覆蓋率很高,蚊子的傳染風險也下降許多,因此民眾不需要太過驚慌,但前提最好還是要接種過疫苗。

迷思二:和B肝帶原者共餐、活動、共用器具會被傳染?

蘇東弘再度強調,HBV的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和體液接觸,一起吃飯和共事的傳染風險非常低,家人有B肝,可不用特地分食、分菜。研究顯示,在常溫下HBV可在乾掉的血液中存活超過一個禮拜,但這種接觸的風險,對於同住家人來說比較高,因此衛福部建議配偶或是同一屋簷下的家人可以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

迷思三:只要不加班、不熬夜,慢性B肝就不會變肝癌?

蘇東弘醫師指出,民眾常常在說「熬夜會爆肝」,這是錯誤觀念,其實不是真的肝會「爆掉」,雖然維持生活作息可以提升身體整體的健康,但對於肝臟的保護和防止病情發展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目前也沒有研究顯示早睡早起,或多睡可維護肝功能或避免慢性B肝的進展,建議B肝病友要積極回診追蹤,民眾千萬不要帶著迷思來照顧身體,否則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

醫籲家長留意健康紀錄卡 身高矮小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若是身高較矮,年紀又進入青春期,相對治療上會較為困難。」目前正值開學時間,家長須留意學校發下來的身高成績單(健康紀錄卡)!高雄長庚兒童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映樺表示,種種的研究都指出,生長激素缺乏的患者在骨齡年紀較小時,治療效果愈好。學校的兩個學期都會測量身高,所以家長其實可以半年觀察一次,若孩子的身高半年成長速度小於2公分,需進一步就診檢查。

疾病影響導致身高矮小 更該及早重視

黃映樺醫師表示,生長問題的迫切性不僅止於身高,有時可能是受到原疾病的影響導致的身高矮小。先前一位爸爸因為大女兒月經早來前來就診,意外發現家族有SHOX矮小基因缺失,爸爸趕緊也帶6歲的小女兒就診,當時她的身高僅在第一百分位,目前治療1年,緩緩地上升到第三百分位。所幸提早發現與治療,才能盡量降低疾病對身高的影響。

生長激素搭配數位發展 治療更全面

目前關乎導致成人身高矮小的疾病,像是生長激素缺乏、透納氏症、SHOX矮小基因缺失、小胖威利症等,都會搭配皮下注射的生長激素治療,這已是一種常見且高安全性的治療方法,加上衛福部推行醫病共享決策,搭配數位醫療後,醫師與家長都能夠隨時監測孩子是否遵守醫囑,更加了解治療情況,每一次的回診都能討論並調整治療方案。

「睡眠、飲食、運動」 生長重要三元素

黃映樺醫師也提醒,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使用生長激素治療,首要之務是要培養「睡眠、飲食、運動」的好習慣,特別是之前居家防疫期間活動量減少,加上作息不正常、零食吃太多,都可能會影響到生長發育的情況。

另外,若對生長狀況有任何疑問,應先尋求正規小兒內分泌遺傳科醫師。在疫情之下,若有察覺異樣,更應該及早就醫,不錯失黃金治療期。

美研究:孕婦染新冠肺炎 導致併發症風險增

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婦,究竟會造成什麼風險?根據《CNN》報導,最新的兩項研究發現,出現COVID-19症狀的孕婦可能會出現緊急的併發症或其他問題,也讓胎兒處於危險中。

研究一:58%有症狀感染者 導致胎位不正、胎動減少

第一項研究,是源自於美國麻醉學年會上,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有症狀的確診孕婦出現併發症的比例,相較於無症狀的孕婦來得更高,該研究發現,2020年3月至9月在在美國德州的一家醫院,總共100名感染新冠肺炎的產婦,其中有症狀感染者,有58%分娩時出現緊急的併發症,而無症狀感染者,則為46%在生產時引發併發症。

所謂危及嬰兒的併發症,是指胎位不正、胎動減少,有的甚至羊水過少,該研究還發現,這些有症狀感染者,所生的嬰兒可能會缺氧需要給氧治療,並且有可能出生後就被送入加護病房觀察。進行這項研究的醫學生剋里斯汀.萊恩表示,「COVID-19對身體有嚴重的全身影響,尤其是有症狀的患者,這些影響在孕婦身上更大,增加了產婦和胎兒對於氧氣的需求。」

審查這項研究的生殖免疫學家Gil Mor博士表示,這可能與COVID-19引起的慢性炎症有關。「炎症對母親和胎兒的發育都很危險。慢性炎症是母親和胎兒就像一場生存之戰,在每一次戰爭中,他們都付出了代價,需要盡一切努力,來防止慢性發炎的問題。」

研究二:妊娠糖尿病風險更高、嬰兒有呼吸方面的問題

而另一項研究是出自於美國的《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這項研究著眼於COVID-19對懷孕晚期女性的影響。專家在2020年3至9月期間,調查以色列一家醫院,其中2,400多名女性,發現感染COVID-19的女性與未感染的確診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健康差異。

而其中在確診患者當中,有67%沒有症狀,Mayanei Hayeshua醫學中心博士Elior Eliasi發現,有症狀的女性罹患妊娠糖尿病發生率較高,白血球數量較低,並且在分娩過程中出血較多,也造成嬰兒許多呼吸方面的問題。且有症狀患者風險增加近20%,而無症狀風險增加14%。至於會不會導致早產?這項研究目前並沒有發現造成早產的可能性,不過此研究也有所局限,因為只針對某一家醫院的孕婦,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當中,美國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疫苗能夠保護孕婦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而如果接種兩劑疫苗後引發突破性感染,症狀也會相對輕微,鼓勵所有孕婦都應注射疫苗,對於產婦分娩及胎兒的風險都會降低。

癌友假髮需求增! 台灣癌症基金會募假髮製作經費助添自信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07年度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發癌症人數已高達116,131人,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癌。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癌友治療和照護上的專業服務,更長期提供癌友「醫療級假髮」免費借用,針對不方便前來實體服務中心的癌友,也可以選擇透過《愛借髮》癌友假髮租借網站進行借髮,只要在家、不用出門就可以輕鬆挑選到適合的假髮來配戴,增加自信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癌友網上借髮 方便又自在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現在將近有5成的癌友會使用本會首創之《愛借髮》癌友假髮租借網站進行借髮,這項癌友「線上」假髮租借服務於108年12月創立推出,網路的便利性使癌友借髮行為更為方便,也不再受限交通、距離、時間、體力等因素影響,因此「線上」癌友假髮需求非但未受疫情影響,反而更是增加近2成。

假髮有使用年限 醫療級假髮製作費用高

一頂假髮使用年限約為2至3年,需要定期汰舊換新,一頂「醫療級假髮」約需5至8束頭髮,製作經費需要3,500元才能完成製作,且每年需求頂數約1000頂,也因為「線上」假髮租借網站成立關係,假髮需求量增加至1200頂,面對龐大的需求期盼社會各界支持響應2021「一起來.揪捐髮暨募集假髮製作經費計劃」,讓一頂假髮實實在在地成為癌友的貼心幫助。

為癌友籌髮 大家一起捐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為了讓癌友使用到高品質的「醫療級假髮」,每頂假髮皆為真髮製作,同時借出歸還後必須進行消毒清潔,才能提供下一位癌友使用。希望透過計劃的啟動,募集足夠的假髮製作經費,將大眾的愛心捐髮,製作成「醫療級假髮」永續提供癌友免費借用服務。

OHCA是什麼?救得回來嗎?存活關鍵在目擊者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的一場無情大火,奪走46條人命,搶救過程中,新聞快報中不斷更新「OHCA」人數,像是死神譜出人間悲歌序曲,傷者已沒有生命徵象被送往醫院急診,活下去機率堪稱渺茫,前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簡立建說,OHCA重點在於送醫前,現場目擊者或緊急救護員能在第一時間給予處置,幾乎決定了OHCA病人存活的機率,而城中城大火也在在浮現社會上複雜難解的問題,並呼籲政府希望能重視社會弱勢族群的居住安全。

OHCA救活關鍵 在於目擊民眾、緊急救護員

「OHCA」指的是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唸法近似「歐卡」,指患者在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但不代表宣判死亡。

「其實OHCA很廣泛。」簡立建說,假若病人在到院前已經在租屋處上吊自盡一個禮拜了,幾乎是確定死亡,也可以稱為OHCA,假如一位機車騎士在等紅燈的時候突然倒地,被現場目擊者儘速協助送到醫院時,雖沒有生命徵象,卻還有可能被救活,這也是OHCA。因此在國外,更將定義細分為Witness cardiac arrest(有人目擊的心跳停止),則能更清楚判斷患者存活的機率。

簡立建表示,假設公車站有路人突然倒下,判定為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臟停止,在過程中實施傻瓜電擊器(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給予強心劑,或是救護車來之前給予心肺復甦術(CPR);假設旁人袖手旁觀,等到送醫才開始急救,當然是為時已晚,因此在美國極力推行每位民眾都要學會CPR,很多公共場所都必須要配有傻瓜電擊器,救護車上也配有強心劑,可以即時注射。簡立建強調「推動路人CPR,民眾學會相關急救技能」,才是救活OHCA患者的重點。

急救相關技能不只是要學會CPR,簡立建提出一個真實案例,新竹曾發生比特犬咬傷人的大腿動脈,當時造成大失血死亡,如果群眾第一時間能施以急救,先用繩子或布條將比特犬的勃子勒住,昏厥後牙口自然會鬆開,接著再替傷患以壓迫止血法進行止血,才能夠有機會救活患者。簡立建補充,必要提供民眾外傷急救訓練,讓悲歌不再上演。

大火燒出社會底層難解問題 盼政府普查關懷弱勢族群

針對高雄城中城大火,簡立建表示,火場中的傷患已經吸入過多濃煙,或是室內悶燒導致窒息死亡,大量的人被救出來早已呈現OHCA,再怎麼多人力去救也是回天乏術,簡立建語重心長表示,「會租用城中城這種隔間套房的,向來幾乎是社會弱勢,裡面龍蛇雜處、環境複雜、管理困難,要避免悲劇發生,強力取締是釜底抽薪的方式。」

簡立建說,「例如台北市房價很高,一些基層勞工根本無力負擔,他們不一定賺這麼多錢,只能大老遠住在郊區通勤,或是居住在老舊的危樓,但這些基層勞工卻也是維持社會運作的重要人物,政府不能忽視。」

這趟路還很漫長,因為牽涉到老舊大樓重新改建恐讓民眾負擔更高額的費用,以及產權、地權等相關問題,即便順利拆除了,這些無殼蝸牛族該何去何從?在在考驗政府的智慧,簡立建由衷希望能先廣泛檢討建築的防火設計或建材規範,以及房地產漲價的問題,同時這也攸關人民的『心理衛生』,弱勢居民生活不易,容易出現反社會人格,成為惡性循環,務必普查、關懷弱勢民眾,提升居住環境與安全。

活動作品集結成冊 日照中心長輩樂開懷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附設南投縣公立社區長照機構(草療日照中心)是以失智、失能照護為主的在地日照機構。為讓長者享受重陽節氣氛,工作人員精心策劃-自製「精彩生命故事書」~歡慶九九重陽節活動,回顧長者自己在中心活動的作品,欣賞自己與他人的成果,提高場內的互動性和參與性,達到健康老化目的。接著透過手作-自製「精彩生命故事書」,讓長者創作與學習在這過程中,同儕分享創作想法與協助完成作品,使長者覺得受重視、受肯定。

活動點滴收集成冊 收集精采生命故事

北勢里日照中心團隊日照中心舉辦-製作我的「精彩生命故事書」。大家紛紛討論著,選出最受歡迎活動為「美食天地」,「懷舊團體」、「頭腦體操」、「趣味活動」、「音樂律動」等活動,從活動中更了解「自己的潛力」、學習「欣賞自己和他人的長處」、找到「對自我的了解」,參與長者紛紛表示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期待來日照學習體驗,好玩又有意義,精彩的生命故事。透過日照中心工作人員帶領「多元豐富的活動」將點點滴滴收納集成一本故事書,長者皆表示學到「健康!快樂!滿足!」。林奶奶表示「生命有無限可能,日照中心填補了我小時候未能上學的缺憾,在這裡學習,天天開心」。

豐富多元活動 長輩情緒穩定笑容多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附設南投縣公立社區長照機構負責人表示,日照中心豐富多元的活動,有助長者生活品質升級。家屬也回饋,長輩到日照後笑容變多了,情緒比以前穩定,家屬得以喘息,生活品質提升很多。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利用節日推出活動,享受節日氛圍,也有助失智、失能長者穩定情緒、延緩退化,節日活動有懷舊治療因子,有助長者整合生命歷程,手作「精彩生命故事書」過程則有助認知促進與生活功能的重建。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