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複合式隆乳新趨勢 著重自然減少副作用

每當炎炎夏日來到,在美麗的海邊與沙灘上,穿著火辣的泳衣拍下美美的網美照留下紀念,是許多女性朋友們的夢想。許多人為了擁有傲人上圍,擺脫小胸部的煩惱,試過了健身、食補、中藥、針灸等各種方法後,最終還是整形外科的協助下完成隆乳的夢想。

台中知名整形外科醫師何格彰表示,隆乳主要分為植入物隆乳及自體脂肪隆乳,各有其優缺點,近幾年來「複合式隆乳」的新觀念已逐漸發展成熟,將兩項原本不同的手術結合,融合植入物隆乳及自體脂肪隆乳的優點,藉此讓罩杯升級外胸部更加柔軟,較能避免碗公奶的外觀。

新型材質義乳 提供更多選擇

從過去到現在,鹽水袋義乳使用率已逐年減少,矽膠義乳早已成為主流,傳統的材質表面分為光滑面及粗糙面(或稱絨毛面),光滑面的義乳發生莢膜攣縮的比例較高,且需長期按摩以避免莢膜攣縮,絨毛面則有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之風險,近年來發展出一種新的奈米表面材質,在減少莢膜攣縮及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風險方面,均有其優勢。

植入物結合自體脂肪 增加軟組織厚度

複合式隆乳的方式主要是結合植入物隆乳和自體脂肪隆乳,目的是讓隆乳後的外觀可以更自然,並減少副作用。何格彰醫師解釋,在過去兩種隆乳方式二分法的情況底下,為了擁有較大的胸部尺寸,單純選用植入物隆乳,可能必須選用超過負荷的過大尺寸義乳,造成不自然的外觀,而單純選用自體脂肪隆乳,則可能填入大量的自體脂肪,反而造成脂肪的吸收及鈣化等副作用,有了複合式隆乳的關念,可以選擇尺寸適中的植入物,外層的軟組織可再增加自體脂肪移植,讓皮膚軟組織增厚,不僅罩杯升級,柔軟度和自然度也更提升。

隆乳是一項有風險的整形美容手術,建議民眾尋求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的協助,手術前務必做好審慎的評估及充分的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隆乳方式。

疫情維持二級警戒 條件再鬆綁:上山下海免戴口罩

國內疫情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宣布,自今(2021)年10月5日至10月18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並調整相關規定,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措施。

部分娛樂場所開放、戶外免戴口罩

一、符合主管機關防疫管理規定得開放,請遵循相關規範或指引: 1.電子遊戲場所、資訊休閒場所、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自助式KTV及電話亭式KTV)、桌遊、麻將休閒館營業場所。 2.宗教祭祀: (1)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 (2)宗教祭祀場所入座,不限梅花座。 3.餐飲: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進行敬酒(茶)等社交互動;放寬桌菜、自助式餐廳取菜方式。 4.超商:茶葉蛋、關東煮等熟食不限由工作人員服務方式販售。 5.電視主播製播新聞如能與其他工作人員均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得於正式拍攝時不戴口罩。 二、10月5日起,開放以下情形者,得於戶外免戴口罩: 1.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無須戴口罩,惟應隨身攜帶口罩,並應與他人均保持社交距離。 2.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無須戴口罩,惟應隨身攜帶口罩,並應與他人均保持社交距離。 3.上述情形如有人潮聚集或與他人共同工作、活動等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之場合,仍應戴口罩。 4.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辦理。 三、仍須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 指揮中心提醒,除上述例外情形外,外出仍應全程佩戴口罩、實聯制、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仍應執行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集會活動人數上限亦維持原有規定。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圖片

宗教活動、國家公園有條件鬆綁

內政部表示,自10月5日起,將適度調整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防疫管制,開放全程搭乘車輛的進香團及餐會型活動,但繞境、遊行、徒步進香活動等仍不開放;另外國家公園部分,單日往返登山承載量恢復正常,山屋住宿量由原數量1/3調整至1/2。

指揮中心表示,考量目前疫情日漸穩定,宗教活動及集會部分,取消須梅花座及固定座位的限制,另在符合宗教場所空間容留人數規定的室內外活動也將適度鬆綁,開放可辦理餐會類型活動,但仍須依「餐飲業防疫指引」做好防疫措施。

指揮中心說明,宗教團體提供住宿時,除同住家人外,每室可居住人數由1人放寬至最多4人。另外,開放得辦理全程搭乘車輛的進香團類型活動,進入寺廟時仍須遵守室內外容留人數規定;至於繞境、遊行或徒步進香活動,因風險較高,待疫情更進一步穩定後再行開放。

圖片

指揮中心表示,殯葬設施方面,維持開放公祭,各地方殯儀館管理單位依場所空間容留人數,訂定設施人數管制總量,並按各廳室大小公告容留人數上限,室內至少以每人2.25平方公尺計算,如於室外開放空間辦理者,容留人數以每人1平方公尺計算。骨灰(骸)存放設施部分亦依場所容留人數訂定管制總量。

圖片

指揮中心表示,國家公園部分,對於在指定營地搭營的多日登山路線以及單日往返登山路線,將恢復至原有承載量進行人流總量管制;另考量山屋通鋪密閉以及無法設置床位隔板等特性,將調整山屋住宿量由原數量1/3調整至1/2。相關防疫管制措施將視指揮中心最新防疫指引,宣導維持社交距離及佩戴口罩等防疫作為,若於通風良好且無人潮聚集之戶外場所,在能與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之情形下,暫免佩戴口罩。另配合各國家公園環境特性,採因地制宜方式滾動檢討。

圖片

指揮中心說明,團體召開會議部分,同步放寬場所容留人數為室內至少每人2.25平方公尺、室外每人1平方公尺,也提醒團體應依「公眾集會因應指引」做好相關防疫措施。

圖片

指揮中心表示,如能澈底落實管理且遵守娛樂場所防疫指引,里民或社區活動中心亦開放使用卡拉OK設備,但各地方政府可視疫情決定是否開放。指揮中心強調,雖然疫情漸緩,防疫千萬不能鬆懈,務必遵守指揮中心及各部會發布之防疫指引,並落實實聯制,維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維護自身及民眾的安全,齊心防疫。

圖片

圖片

失能照顧負擔大! 「居家復能」服務加速恢復

58歲的江先生,自去年開始洗腎,上樓梯時不慎跌倒送至急診,診斷為創傷性腦出血及顱骨骨折。住院期間因久臥於床,薦骨有一處壓瘡,身體的肌力明顯下降且有肌肉萎縮的情況;出院後,因無法維持坐姿平衡,導致日常活動均需要太太協助,造成太太照顧上的壓力,也導致江先生無法自行到院復健治療,故尋求復健部幫忙,希望能透過居家復能,讓家屬可協助轉位至自家車,搭乘自家車出門,進而可以順利銜接到院門診復健。

因應高齡化社會 長照2.0油然而生

伴隨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及照顧服務需求多元化,為因應失能、失智人口增加所衍生之長照需求,政府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之長照服務體系,便強化長照2.0,以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長照問題。

長照2.0的體系中的居家復能服務強調,在失能者有限的「內在能力」下,協助失能者把「功能性能力」最大化,並應用到失能者認為重要的生活事物上。

專業訓練曾失能者自主性 降低照顧負擔

在根深蒂固的「生病需要他人照顧、無法自立」的觀念下,執行起來相對較為困難,因此奇美醫學中心復建部物理治療師透過專業的訓練、針對失能者的生活環境、促使失能者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激發失能者的自主性及自信心,也透過環境改造和輔具的使用等,讓失能者重新回到自主的生活的能力,也減輕照顧者負擔及降低照護支出與成本。

居家復能服務符合資格可申請 早期復能介入提高生活品質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亮圻提醒,透過早期復能介入,針對失能的地方做練習,藉由學習適當的技巧後,以達到最佳功能狀態執行日常活動,讓現有的能力做整合,也提升生活品質及降低照顧者負擔。

而居家復能服務申請管道可分為住院個案以及非住院個案兩種申請管道,若個案符合長照2.0身分資格,住院期間個案可以透過出院準備服務時的個管師協助申請,非住院期間可以自行撥打長照專線1966洽詢。

求職碰壁焦慮倍增 6招自救方法舒壓

一名24歲男性去年畢業後,待業3個月找到工作,但薪資低又非自己興趣專長,想換工作時卻遇到疫情爆發,公司放無薪假,他頓時經濟壓力大增,投了近百份履歷多石沉大海,導致焦慮失眠,待疫情趨緩後求助醫師,被診斷為焦慮症,持續於門診治療。

家人長時間相處衝突頻率增加 也是焦慮來源

另一名33歲男性原為上班族,一直懷抱創業夢,今年農曆年後離職與友人創業開餐飲店,不料5月時疫情嚴峻,收入大減,擔憂店要面臨倒閉,常做噩夢,也害怕自己染疫,情緒緊繃,與合夥友人經常爭執,白天易怒、焦躁不安,夜間失眠,就醫診斷為焦慮症。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不少青壯年工作、經濟受衝擊,收入銳減影響生活。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施姸安表示,近來求診的20至40歲族群增加3成,多是因職場問題困擾而焦慮失眠。他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不知如何規畫未來,家人長時間待在家,容易放大相處問題,爭執衝突頻率增加,也擔心染疫,以上種種都造成壓力而引起焦慮。

診斷焦慮症3項標準

施姸安說,焦慮症有三項診斷標準:1.對於很多事件過度焦慮和擔憂且難以控制此種情緒,持續超過六個月,其中有症狀天數比無症狀天數多。2.焦慮跟擔憂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三項: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容易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礙。3.焦慮、擔憂情緒或相關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當心焦慮症已經上身。

施姸安指出,當發現對於求職轉職有焦慮不安時,可嘗試用6方法自救,倘已影響日常生活,最好盡早就醫,除了藥物幫助緩解症狀,藉由專業的心理治療協談,可增加對自我的掌握,了解自己專項,提升適應能力,積極找尋到自我方向。 1.適度放下擔憂,轉移注意力:養成運動習慣,維持生活作息規律。 2.找朋友聊聊:尋求親友支援管道,了解其他人的工作情況,其產業狀況,增加機會。 3.提升自己競爭力:進修、證照、政府補助項目,或是因應疫情興起的各類線上課程,都是增強自己能力的方式。 4.善用網路資源,了解就業管道:各種徵才網站及政府徵才資訊、線上的職業性向評估。 5.多給自己耐心:允許錯誤或失敗的機會,多方嘗試,幫助了解自己想要的工作,允許自己有一段時間摸索找尋自我定位。 6.培養正向思考:對自己有信心,建立方向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喚醒心靈潛在力量 用「禪柔運動」學會對自己溫柔

禪柔運動是一種結合瑜伽、太極拳、游泳、舞蹈等動作的運動,到底有多神奇?可舒緩肌肉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協調性和平衡度,以及改善關節靈活度,不僅如此,花蓮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簡婕表示,「禪柔運動不只是照顧身體、維持身材,更能全方位療癒身、心、靈。」而國際天后級歌手瑪丹娜、Lady Gaga,韓國明星孫藝珍,也都是禪柔運動的愛好者。

普羅大眾、孕婦、尿失禁患者都能做

禪柔運動創立者是羅馬尼亞籍的舞蹈家Juliu Horvath,因為跳舞受傷,造成阿基里斯腱斷裂,因而創辦這項運動,Juliu認為「傷於動作,始於動作」,也就是需要從「動作」來治療,因此結合了瑜珈、舞蹈、游泳等動作,且重視脊椎多面向的活動,因此又稱之為「脊椎螺旋運動」,強調全身流暢性,不僅溫和、容易簡單,就連孕婦都可嘗試,只要有一張椅子及瑜珈墊,就可完成一套禪柔運動。

簡婕表示,禪柔讓運動變得「觸手可及」,因此沒有很大的限制,幾乎是人人都可以嘗試,例如身體緊繃僵硬、或者沒有運動習慣,想要開始運動卻擔心會受傷的人,都很適合,因為一般的運動、重訓動作都是單一的,但禪柔運動可以練習多面向的活動,幫助身體更協調、更流暢。簡婕補充,孕婦也很適合,可以舒緩懷孕帶來的腰痠與背部疼痛,也可以幫助尿失禁患者訓練骨盆底肌。

圖片

不只是維持身材 更能學會「對自己溫柔」

禪柔運動不只是提升身體的能力,更能把「心靈」照顧好。簡婕說明,「禪」的意思是,「觀照回自己身上」,「柔」則是「流暢的動作」,也可以說是「對自己溫柔」。現代人工作、課業壓力大,時常讓筋膜緊繃不舒服,在禪柔運動的設計中,可透過增加動態神經的滑動,幫助訓練筋膜,達到身體的放鬆自在。

簡婕表示,禪柔運動會幫助身體關節找到空間,大多數人平常較少活動關節導致僵硬,它可以幫助關節更流暢,且做動作過程中,可以找到身體的力量並維持脊椎中軸的位置,簡婕接著表示,禪柔運動最大特色在於,活動脊椎時,可以幫助脊椎做到不同面向的活動,例如,旋轉、前彎、後仰與側彎等,這也是日常活動都會做到的動作,例如彎腰或轉身撿拾、拿取物品,一不小心就會扭到或閃到腰,而透過禪柔運動幫助脊椎進行多面向活動,喚醒身體能力,日常起居不用擔心造成傷害。

學會自我覺察 並幫助喚醒內在力量

至於「心」,簡婕分享,「禪柔」一詞顧名思義,強調的不是動作外型,而是要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並學會「自我覺察」,每個人會細膩覺察到身體疲累與極限程度,透過做禪柔運動的時候可以放鬆,讓身體不要接受這麼多挑戰,禪柔運動的設計裡面也有很多呼吸的方法,透過「呼吸」過程,也會讓心情放鬆,也能訓練到心肺系統。

簡婕說明,禪柔運動也很強調脈輪和能量系統,可以歸納在「靈」。動作要專注在脈輪系統,透過身體的能量來做出動作,不是用肌肉蠻力一邊做動作,需要一點時間學會運用身體「內在的力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脈輪和能量系統,可以夠過禪柔運動啟發這些能量,讓身體更加自如輕鬆。

禪柔運動、瑜伽、皮拉提斯的差異

簡婕表示,瑜伽強調伸展、動作會停,屬於偏向「靜態」的運動,但禪柔運動是「動態」的;皮拉提斯則是強調核心中軸的「控制」,禪柔則是強調「流暢」。簡婕接著說明,「平常在醫院內,我們會帶病人做一起做皮拉提斯和禪柔,因為每個患者的狀態不一樣,需要練習不同的方式,而每種運動都有特色,「建議學會用禪柔的方式,來做瑜珈或皮拉提斯,尤其瑜珈有高難度的拉筋,禪柔運動的伸展與流暢,可以幫助瑜珈做得更好」。

簡婕 物理治療師

花蓮慈濟醫院醫學中心

慈濟大學社會推廣中心講師

專業證照

國際脊椎螺旋運動指導員(GYROKINESIS®Certified Instructor)

國際Balanced Body皮拉提斯墊上運動指導員培訓認證

Redcord® Neurac1®Neurac 2®國際認證

丹麥Smertevidenskab疼痛治療師認證

勞動部職場健康促進物理治療師

英國Kinetic Control認證第一階段動作治療師

國際佛德氏淋巴引流學院徒手淋巴引流第一階段

後疫情時代防疫也要防鬱?! 「1925」專業關懷救一命 

51歲阿秀(化名)與先生自營餐館,育有三名子女。受到疫情影響,餐館營運不堪負荷最後走向倒閉。阿秀與先生面臨龐大經濟壓力而造成多次爭吵,阿秀面臨經濟和婚姻上的雙重壓力,多次有輕生意念及自我傷害行為。

人生重大轉變 專業關懷諮詢解危機

奇美醫學中心關懷諮詢小站關懷員經由急診室通報阿秀堅持離院且情緒仍顯低落,關懷員在急診室時先安撫阿秀情緒,也提供阿秀辦理疫情紓困的相關資訊、說明精神醫療對阿秀穩定情緒的幫助,並順利與阿秀約定下次由關懷員陪同回診。

回到社區的阿秀,由奇美醫學中心關懷諮詢小站關懷員前往其住家,先讓阿秀和家屬認識憂鬱情緒及需要定期回診精神科的重要性,另外也衛教家屬如何警覺到阿秀的危機狀態,並教育家屬如何妥當處理以消除危機。

網路訊息大量放送 影響心理問題廣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指出,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增加了民眾對於心理健康上的影響,例如:對於疾病死亡的恐懼、孤獨感、社經壓力、家庭暴力增加等,而很多民眾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和醫院,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但隨著疫情逐步趨緩,恐慌與期待是面對「後疫情時代」會出現的心理矛盾,心理健康與自殺問題也可能同時產生惡化。

劉佩琪醫師呼籲,病毒影響的不只是生理,藉著網路訊息的大量放送,心理層次的散播比實際病毒散播的更廣,心理受影響的人數遠遠超過被病毒感染的實際人數,也期盼能同時提供正確的心理衛生資訊予民眾。

更多友善溫暖 幫助迷惘生命

奇美醫學中心關懷諮詢小站督導郭芳君提醒,助人者的角色不分醫護、社工及一般民眾,當周遭的人心情不好或是發現有因為憂鬱情形導致產生負面想法的親友時,應即時關心並視情況轉介衛政單位或撥打「1925」安心專線,救助更多迷惘無助的生命!

失智症照顧從醫院走入社區  整合照護助滿足不同需求

近年失智人口持續攀升,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即有1位有失智症,且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台南市立醫院日前也舉辦為期一週的「失智共照週」,希望透過門診衛教活動與認知小遊戲,讓民眾更認識失智症,提供失智症患者與照顧者整合性的治療照護方案。

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 滿足不同階段照護需求

台南市立醫院107年成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近幾年期盼照護資源的觸角能伸入社區端,落實早期介入與延緩失能。串聯長照A級整合服務中心轉介、行動醫院健康篩檢活動、公司行號公共識能;提供醫療、照顧端協助、照護策略與資源。

長照課蔡育真課長表示,透過失智共照中心整合服務,關心照顧者知能,有效減輕照顧者壓力與負擔,並導入日本「長照生態系統」論,以當地設施和醫院為中心,政府、公民和許多其他利益相關者相互支持,融合各行業的服務,如科技的導入、社區據點服務、協會相關家屬課程資訊,滿足不同階段的照護需要。

跨專業照護 落實在地老化

蔡育真課長強調,目前照護趨勢以在地老化為目標,建構串聯居家與社區資源,透過失智共照中心的服務讓失智症家庭都能就近找得到適合資源,以跨專業照護整合前進,落實在地老化。

設立社區關懷據點 愛心布標避免走失

此外,為幫助走失迷路之失智者順利返家,今年社會局推出「愛心布標」給具行動力之失智者免費申請,家屬可將愛心布標縫在失智者常穿的衣服、背包、帽子,以利警察或路人辨識及協助,有需要的民眾可以至台南市立醫院失智共照中心或台南市各失智社區關懷據點申請。

婦人騎車突中風自撞 醫院接力手術救一命

創傷性主動脈斷裂在臨床上雖非常罕見,但死亡率卻高居鈍性創傷疾病死亡率的第二名,尤其因為高速減速所造成的傷害,使病患常合併腦出血及各種臟器出血情況。安南醫院陳偉華副院長提及,根據文獻報告指出,有高達八成患者在事故現場當場死亡,即使倖存到醫院救治的患者也高達46%可能會在治療過程中死亡。

婦女重度外傷 醫療團隊搶時間緊急安排手術

一名54歲女性日前因頭痛外出購買成藥,途中卻不慎騎機車自撞電線桿,緊急送至急診搶救,但在急診時,發現患者有流鼻血及多處擦挫傷,醫師也在血氧濃度不穩定時使用超音波快速篩查,發現患者右側氣胸及左側肋膜腔內異物,且胸部X光顯示上縱膈腔變寬以及左下肺野浸潤,因擔憂可能急性胸主動脈創傷,緊急安排檢查,確診為第三級創傷性主動脈弓斷裂以及左側外傷性橫膈膜破裂合併臟器移位,且有顏面骨骨折,屬於重度外傷等級。

患者合併顏面部骨折 術後顏面重建恢復良好

經急診緊急處置並啟動創傷小組介入,考量以救命為第一優先,不僅同日安排主動脈支架修補手術,隔天也緊急安排橫膈膜修補手術,所幸患者手術順利完成,不過術中也發現患者有右側腦部中風,後續持續接受復健治療療程;此外,因患者同時合併顏面部骨折傷勢,待生命徵象相對穩定及顏面較消腫後,也進行顏面重建,術後患者咬合跟張口都正常,且傷口也恢復良好,未有感染或併發症情形。

有慢性患者應定期追蹤 避免憾事發生

事實上,以傳統治療主動脈斷裂手術方式為側開胸開刀修補,或直接更換段人工血管,但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恐高達三成,更有可能發生下肢偏癱,因此安南醫院開始採用主動脈支架來搶救類似病患,目前已成功搶救7位這類的患者。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