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結膜鬆弛像「果凍」 美魔女靠這招恢復電眼

不只皮膚,結膜也會老化、鬆弛!現年55歲的蔡小姐事業有成、保養得宜,是人人稱羨的美魔女。近年來,卻飽受眼睛乾澀所擾,眼球常出現紅血絲,眼角甚至出現果凍般薄膜,電人雙眼瞬間無神,就醫確診為結膜鬆弛,點眼藥水及結膜電燒手術仍不見好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角膜暨眼整形科主任江鈞綺,為她進行「結膜拉皮手術」,總算還她明亮大眼。

淚液堆疊下眼瞼緣 雙眼無神好苦惱

江鈞綺指出,結膜是覆蓋於上、下眼瞼內層,以及眼球鞏膜表面的一層透明薄膜,而下眼瞼內側穹窿處,則是儲存淚液的地方,隨著長期眨眼、磨擦結膜,年紀漸長結膜下方的膠原組織流失,原本平整的結膜,變得鬆弛、堆疊於下眼瞼緣,眼睛外觀出現透明「果凍」狀物體。

江鈞綺解釋,這些皺褶組織,會使得淚水無法均勻分布眼睛表面,鬆弛的結膜堆積在下眼瞼,佔據淚水容積,會感到乾澀;眨眼時,眼皮與鬆弛結膜摩擦,也容易造成角結膜受傷,產生刺痛異物感,甚至充血發炎。

「結膜拉皮手術」 回復眼睛緊緻平滑

江鈞綺說明,「結膜拉皮手術」是將鬆弛結膜復位,並以胎盤萃取的羊膜組織,作為眼睛表面重建的敷料,恢復眼睛緊緻平滑的表層,透過羊膜上豐富的生長因子和膠原組織,具抗發炎及抑制血管新生作用,有效預防結膜鬆弛復發,術後患者的外觀也大幅改善,眼白與黑眼珠明亮度大增,不再混濁。

江鈞綺提醒,結膜鬆弛的症狀與乾眼症、結膜炎相似,若發現下眼瞼緣出現透明狀組織,合併乾眼、眨眼時出現異物感、經常淚眼汪汪、反覆充血等情形未改善,應盡速就醫檢查,確認是否有結膜鬆弛情形,評估後經適當治療才能得到理想的恢復效果。

二十年來一路相伴 助翻轉「罕見」人生

二指鋼琴家陳彥廷,出生後被確診為威廉斯氏症,因出生時腦部缺氧,發展遲緩,表達能力微弱。母親施佳雯說道,「如果已經發生,一直去研究為什麼,那你永遠就會走不出來。」彥廷一家加入罕病基金會,在基金會提供的各項病友服務與醫療等資源下,發掘了彥廷的音樂潛能,找到情緒表達方式,和展現自信的人生舞台。

家有罕病兒 絕望低谷中找到扶持力量

職場得意的朱聯飛與余佩琪,沒想過會有個天使症候群的寶貝軒誼來到身邊。天使症候群又稱為「快樂玩偶」,軒誼經常性過度發笑、肢體不自主抽搐,因嚴重語言與心智發展遲緩,長大仍無法生活自主,余佩琪曾感到絕望,甚至得了憂鬱症。幸而在基金會協助下,加入「罕爸合唱團」,找到情緒宣洩管道,籌組天使症候群聯誼會,定期舉辦病友聯誼聚會。

全台1萬6000家庭 萬分之一的罕見人生 

在台灣,有超過16,000個罕病家庭,其中有七成以上無法治癒。罕見疾病種類繁多,病友需求差異大,病友照顧的經驗交流不可或缺。

罕見疾病基金會林炫沛董事長表示,自1999年創立以來,服務超過250種病類,從爭取罕病法、以及全民健保保障病友就醫權益外,支持病友團體育成、推動二代新生兒篩檢,呼籲大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重要性。

以互助圈凝結病友 抒發罕病家庭心聲

林炫沛提及,這段期間所育成的病友團體,已完成98個互助圈,協助辦理超過300多場的聯誼活動,還成立天籟合唱班與心靈繪畫班,讓病家找到心靈抒發窗口、遺傳諮詢生育關懷與到宅服務等提供病友全方位的協助。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協助下,罕病基金會邁入20個年頭,讓罕見疾病不再是不幸與絕望的代名詞。

生生不息 愛不罕見 音樂與紀錄片讓愛擴散

繼今年6月份舉辦的「罕見二十 暖心音樂會」,讓社會大眾聽見罕病的生命之歌外,罕病基金會推出「翻轉罕見人生」6支紀錄短片,包括二指鋼琴家陳彥廷與微笑天使聯誼會的朱聯飛兩個故事等,見證6個罕病家庭如何翻轉他們的罕見人生。

絕地綠光 走訪罕病20年歷史軌跡 

20周年之際,基金會出版「絕地綠光」一書,從罕病病友及家屬、以及愛心志工、老師、企業等不同捐助人角度,細看20年台灣罕病環境的轉變;並舉辦「生生不息 愛不罕見」互動式特展。

展覽內容豐富多元,包含「罕病科普區」、「罕見時光走廊區」、「罕病生活體驗區」、「罕見電影院」、「罕見繪畫班藝廊」、「罕見舞台區」、「愛與希望寫作區」、「VR體驗區」、及「罕見文創街」共九個展區,用趣味簡單的方式,認識罕見疾病、近距離接觸罕病病友、體驗罕病病友的生活。

該展覽即日起至30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邀請社會大眾共同見證罕病二十年的轉變與感動。

台灣好媳婦+醫美名醫 老花近視眼困擾這樣解決!

「台灣好媳婦」李佩甄及醫美名醫王祚軒夫妻兩人學生時期就有近視,最近因為用眼需求提升,更是倍感困擾。友人推薦下,諮詢眼科後決定接受飛秒老花近視雷射手術,現在兩人都很滿意術後成果。

李佩甄眼鏡太重壓出「山根痕」 王祚軒高度近視執業很困擾

李佩甄及王祚軒夫婦兩人學生時期至今備受近視所苦,近期李佩甄就讀EMBA,頻頻抬頭看黑板、低頭大量閱讀,遠近交錯長時間用眼,視線常會焦點模糊、頭痛、眼鏡壓得鼻樑不適。王祚軒則因職業需求,要操作精密醫療設備,用眼需求更嚴苛,原本就有高度近視,近年還加上老花,工作、生活大受影響。

夫妻倆選擇飛秒老花近視雷射 一舉擺脫困擾

夫妻倆在友人推薦下,到眼科診所進行專業諮詢後,一同決定選擇飛秒老花近視雷射,一舉改善靈魂之窗的困擾。王祚軒表示,術後隔天起床,一睜眼就能看清生活全貌,感覺非常好,現在每天眼睛炯炯有神,再小的字也看得清楚!李佩甄也表示,治療後,她重新找回閱讀的樂趣,洗完臉不用到處找眼鏡,山根也不再因承受眼鏡重量而有壓痕。

眼科診所院長陳威霖醫師說明,老花近視雷射是將兩眼度數調整為一眼接近無度數,另一眼保留些許度數,透過人體大腦視覺中心「融像」自動調節功能,讓患者的遠中近視力都清楚。

溫和製作角膜瓣 老花、近視、遠視、散光一次解決

陳威霖醫師表示,新型飛秒雷射以溫和方式製作高品質角膜瓣,提升術後視力品質,之前做過近視雷射者,經詳細檢查條件若符合,也可再做飛秒老花近視雷射針對老花眼矯正。此外,現在的飛秒雷射能將老花、近視、遠視、散光一併矯正,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可減少眩光問題,提升夜間視力,深受藝人、運動員等各行業民眾認可。

慎選診所 手術更有保障

雖然雷射手術治療優點多,但民眾在任何治療前,都須接受專業醫護人員的諮詢及完整檢查,選擇信譽優良的醫療診所,手術才更有保障。他提醒,已經做過近視雷射矯正的民眾,也需持續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與生活作息,每半年一次定期檢查眼睛,避免眼睛相關疾病的發生。

屈公病疫情發燒 返國若有這些症狀宜警覺

國人返國後如果出現發燒、頭痛、出疹、關節痛等症狀,需特別當心。疾病管制署表示,部分國家屈公病疫情持續,國內亦仍有境外移入病例出現,提醒民眾出國前務必蒐集相關防疫資訊;至流行地區期間,應加強防蚊措施,避免遭蚊蟲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

境外移入以緬甸居多 返國有症狀需提高警覺

疾病管制署統計,國內上週新增6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均來自緬甸,顯示當地屈公病疫情仍持續,其中包括一起群聚感染事件,個案為北部20多歲及50多歲本國籍女性,發病前均曾在緬甸仰光參加同一個宗教活動,均於9月6日在緬甸發病,以關節痛、骨頭痛為主,曾於當地就醫,10月18日返國入境時主動至機場檢疫站通報,經檢驗確診感染屈公病,2人目前均已過可傳染期。

國際疫情資料顯示,鄰近我國之泰國屈公病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近期病例以中部及南部為多。印度今年截至9月累計逾4萬例疑似病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疫情下降,惟每週仍持續有新增病例。另巴西及衣索比亞疫情下降,分別報告近15萬例及5萬例,疾管署已將緬甸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泰國、印度及馬爾地夫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疾管署統計近一個月國內新增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共13例,感染國家以緬甸為主(11例);今(2019)年截至10月21日累計81例境外移入病例,自緬甸移入59例(佔73%)最多、其次為泰國12例、馬爾地夫5例、印尼2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各1例。本國籍個案出國目的以旅遊21例為最多、其次為商務10例、志工活動7例等。

發燒、頭痛、出疹、關節痛 疑似症狀儘速就醫

返國後若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痛、出疹、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醫師診治,如醫療院所遇到疑似症狀患者,務必加強詢問TOCC (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情形)並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疾管署特別提醒,民眾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要確實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有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品,並依照標籤說明使用。

不良口腔毛病多 這兩種人須特別當心

每天早晚要刷牙齒,對一般人來說很平常,但對身心障礙者而言,要維護口腔健康與清潔,實在不容易。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近9成身心障礙者有口腔清潔、牙齦照護等相問題,齲齒就是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之一。雙和醫院牙科部黃茂栓主任表示,老年人與身心障礙者因缺乏自行執行口腔清潔能力或無法確實執行口腔清潔保健,罹患齲齒、牙周病、缺牙的機率,往往遠高於一般人。

身心障礙、年長者齲齒率高 恐增加罹病風險

黃茂栓指出,不良口腔會增加罹患上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甚至是糖尿病及心臟病等疾病,且長期咀嚼能力不佳,可能會造成肌肉功能退化,影響日後口腔功能與自身生活品質等。這也顯示了牙醫預防醫學的概念,以及介入措施的手段及運用,對於病患口腔衛生是重要且必要。

雙和醫院潔牙比賽 盼注重保健預防口腔疾病

雙和醫院結合民間力量,與新北市牙醫師公會、台北市南華扶輪社,辦理「特殊需求者機構潔牙觀摩活動」,召集雙北市及桃園地區的庇護工場、康復之家、護理之家、日間照護等機構共16支隊伍參賽。

雙和醫院張丞圭醫療副院長表示,藉活動宣導大眾重視對口腔衛生與健康的認知,並達到良好口腔保健行為之成效;未來更期望能以預防口腔疾病為導向,進而去提升特殊需求者的生活品質與社會價值。 攜帶式牙科儀器 到宅服務特殊需求患者 對於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問題,黃茂栓主任說,雙和醫院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也有到宅醫療服務的模式,讓牙醫師利用攜帶式的牙科儀器,離開診間到病患家中服務,也是針對特殊需求者所開發出的方案。

目前提供牙周病緊急處理、牙結石清除、牙周暨齲齒控制基本處置、塗氟、簡單性拔牙及單面蛀牙填補等服務、促使牙科診療服務能更機動性的滿足需要,在多方努力下,達成世界衛生組織主張的就醫平等,造福更多有特殊需求的人們。

友信全台校園巡迴影展 揭開無語良師背後的故事

解剖課是醫學、護理院所重要課程,但鮮少人關注到無語良師身後的故事。友信醫療集團自2018年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與14所醫療相關大專院校合作舉辦「友你為伴 信福影展活動」,希望透過大體老師身後的故事,讓觀看電影的學生們,了解死亡與身後的面貌,以關懷生命的理念助人。影展於21日來到耕莘護校,本片導演陳志漢、以及促成拍攝本片的輔仁大學王嘉銓老師都出席,與300位學生與談交流,透過行動力及大體老師的生命紀實,倡導生命教育的重要。

無語良師貢獻醫身 延續愛的力量

在華人傳統社會,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觀念,認為人死後遺體得保全完整,所以奉獻身體提供給醫療相關單位,作為研究學習之用的「大體老師」的崇聖更是意義非凡,但在解剖課中,鮮少人知悉大體老師與家屬的牽連與互動。

長期致力推廣生命教育的友信醫療集團深信,青年學子將是改變未來的重要角色,於2018年起開始進行「友你為伴 信福影展」校園巡迴活動,總計巡迴由北到南14所醫護相關院校,如中國醫大、康寧大學等院所,期待能補起無語良師身後的拼圖,得知其背後意涵、尊重與珍惜生命價值,同時在學子進入職場前更瞭解生、死相關議題。

友信影展全台校園巡迴 補起無語良師身後的拼圖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電影紀錄片導演陳志漢曾分享「當初完成這部片時,其實也不是想推廣大體捐贈,單純想瞭解大體老師,沒想到拍完後收到許多師生的回饋,因為這部片補足了他們,大體老師身後家屬的故事那塊拼圖。」

而促成本部片的重大推手,輔仁大學王嘉銓老師表示,學生透過影片了解大體老師身後的故事,對生命的價值產生更加崇敬和尊重的心態,並對自己生活的態度產生極大的反思。大部分觀賞影片的學生也表示,看完這部影片,除了讓他們對大體老師有更深層的理解外,同時也為大體老師個人、家人願意放下一切包袱,毫無保留奉獻回饋社會的偉大精神深深撼動。

耕莘護校的張同學也分享,她會選讀護理科系,是因為當年面對母親的死亡卻無能為力,因此期許自己成為醫護從業人員,有一天能夠實質的幫助別人,就像大體老師一樣,儘管老師已經離世,但還是將自己的遺體捐出,將大愛不留餘力的展現出來,真正的生命其實可以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留存。

不僅止於呼吸 愛讓生命持續燃燒

友信集團表示,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實與社會倫理及道德觀有極深的關聯,目前亞洲推行最成功的國家仍以日本為首,日人透過媒體及從底紮根的教育方式,讓國民認知大體捐贈其實是靈魂昇華的象徵、最美好離開人世的態度,也是讓生命再度發光的選擇。基於國情及文化的不同,台灣人民雖然對於生命教育仍有許多強化空間,但友信仍希望透過「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影片的宣導為起點,逐步規劃且擴及台灣民眾,把愛的關懷延伸,讓生命持續燃燒,進而影響世界。

超過一甲子的友信 用心關懷台灣

今年友信醫療集團邁入65年,除了持續致力本業發展,友信也以「Caring、Changing、Inspiring」為軸,將「We care about life」的信念傳播全台,今年除了舉辦全台友信巡迴影展外,也與創世基金會合作,認購千箱的單親媽媽水餃,幫助其自力生活,同時也將環保議題帶入社區,推動環保講座,從關懷弱勢、環境保護、深耕社區三大面向,讓關懷不斷延續,帶動整個社會正向且溫暖的力量。

新一代電波拉皮 改善鬆弛效能更優化

永保青春,是人類原始的渴望,也因此抗老相關商品的熱度總是居高不下,尤其醫美產業蓬勃發展,在眾多療程當中,電波拉皮一直是很多人改善肌膚鬆弛的選擇,搭配基礎的日常保養,讓肌膚有機會由外而內的層層緊緻。

經典療程 非侵入式緊膚科技

電波拉皮會受現代人青睞的原因,最主要是避開了整形手術的風險與修復期;醫美診所陳諭正醫師表示,電波拉皮是透過非侵入式的方式,運用 678 萬赫茲電磁波在皮膚形成的電阻作用產生熱能,穿透深度到達SMAS筋膜層,在目標區進行立體容積式地加熱,由於溫度在攝氏 45~60 度時會讓膠原纖維立即受熱刺激收縮,誘導製造新的膠原蛋白,可讓老化鬆弛的肌膚在治療後,感受到緊實平順,且能使臉部減少紋路及達到臉型雕塑的效果。

智慧優化 舒適安全有效率

陳諭正醫師指出,電波拉皮技術也不斷地改良與精進,新一代的機型擁有獨家的智慧能量優化技術,擊發前會先偵測該部位肌膚狀況,自動校準輸出能量,給予每一吋肌膚極佳能量,不但做到全方位的客製治療,同時加強安全性。而改良後的環迴震動綜合模式,搭配間斷性冷媒脈衝技術,讓治療過程溫和舒適,4.0的智慧探頭接觸範圍變大、覆蓋更全面,有助於縮短療程時間,這三大效能的優化,讓療程舒適安全且更有效率。

認明原廠包裝 追求美麗不冒風險

電波拉皮療程擁有不錯的改善效果,術後恢復期短,也因此難免在坊間會出現一些降低成本的方式來削價競爭;比如採用來路不明的機器或探頭,或讓未受過原廠培訓、經驗不足的人員操作,這些狀況將導致治療效果不如預期,也可能產生燙傷、甚至交叉感染等風險。

因此,陳諭正醫師提醒,在選擇療程時要多花一點時間,確認診所採用的是通過認證的原廠機器,而一般原廠探頭都會有防偽雷射標籤,在施打前可要求確認探頭完整包裝,保障自己的療程安全。

陳諭正醫師表示,電波拉皮在發展了近二十年後是相當安全的療程,治療效果仰賴醫師的手法與治療經驗,定期選擇原廠機器、專業醫師的幫助,將有機會不著痕跡地變漂亮,美得自然還能越顯年輕感。

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 提前自今年11月1日實施

國內流感疫情下降,惟鑑於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延後開打,入秋後社區仍持續有流感病毒活動及群聚等因素考量,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委員共同討論,建議提早實施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因此疾病管制署宣布,自11月1日起將「有發燒症狀之類流感患者,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增列至公費藥劑使用條件。

流感疫情呈下降 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流感疫情呈下降趨勢,上週(10月13至10月19日)類流感門急診總就診共70,258人次,較前一週略降2%,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低於流行閾值;上週共計14起流感群聚。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佔82.8%。

疾管署表示,有類流感症狀民眾於全國4千多家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醫療機構就醫時,經醫師判斷症狀及病史符合公費用藥劑使用條件者,得開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與是否接受流感快篩無關。另由於目前流感抗病毒藥劑未列入健保給付項目,公費用藥治療之時機及必要性仍由醫師依病患狀況及臨床專業決定。

落實勤洗手、戴口罩  有類流感症狀就近就醫

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勿輕忽流感嚴重性,應落實勤洗手及注意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待痊癒後再上學,以免病毒於同儕間傳播造成疫情發生。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