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心臟支架知多少? 心肌梗塞的救命恩人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排名第二,其中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之一)更是奪命主要元兇。

冠狀動脈疾病 心臟病奪命元兇

冠狀動脈是輸送養分與氧氣給心臟的重要角色,心臟表面共有三條冠狀動脈圍繞,若是任何一條因為發生粥樣硬化(血管內堆積脂肪等異物),使血管失去彈性、管壁內部變厚變硬,血管就可能因為變窄而發生阻塞。一旦血管受阻,心臟便會缺氧、缺血而引發不適症狀,當心臟肌肉因此損傷時,就稱為心肌梗塞。

「胸悶、胸痛」 小心是心臟警訊

土城長庚醫院李信赋醫師表示,容易發生冠狀動脈堵塞的人,通常有三高的問題,或是有長期的抽菸習慣。而大部分心肌梗塞的患者在平時不會有任何的異狀,但如果剛好狹窄的部位發生阻塞,就會出現「胸悶、胸痛」的狀況,若是出現「胸悶、胸痛」並且喘不過氣,就該馬上送醫治療。

心導管手術 放置支架救命

早期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是使用藥物將血栓打到堵塞處,溶解堵塞的堆積物,但對嚴重堆積的病患效果不好。拜科技進步所賜,心導管技術從二十年前問世後,治療心肌梗塞就有了更好更多的選擇。現今的心導管功能眾多,可以使用「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將狹小的血管撐開,讓血流通過,甚至置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加以治療心肌梗塞的病患。

塗藥支架搭配抗凝血劑 防止患者再次心肌梗塞

心臟支架目前共有三大類,從1995年裸金屬支架、2003年塗藥支架,到2013年引進第一代可吸收支架(可吸收生物血管膜架系統)。裸金屬支架半年內的再堵塞率較高,而塗藥的支架則是需要搭配抗血栓藥物,減低晚期再堵塞的風險。而可吸收的心臟支架,則是使用後能夠被人體吸收,較不易發生支架內的血栓,但目前可吸收的支架礙於技術,還沒有比前面裸金屬或是塗藥支架更牢固的材質出現。現在的主流還是塗藥支架,李信赋醫師說,搭配抗凝血劑的使用,塗藥支架的臨床數據還是在三者中表現突出。

控制三高 降低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

李信赋醫師也特別叮嚀,如果有三高一定要好好地控制,改善像是抽菸、作息不正常或是飲食重口味這樣的生活習慣,並且規律的運動,保持良好體態。如此一來,心肌梗塞才不會找上門!

6旬翁不菸不酒 定期健檢揪出網球大肝腫瘤

晚期肝癌現曙光!今年68歲的林先生,平日不菸不酒,患有高血壓和B型肝炎病史,7年前一次定期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腹部異常,進一步就醫竟發現6公分、大如網球的肝臟腫瘤,隨即手術切除,但沒想到後續5年多,又經歷3次復發,確診為無法手術的晚期肝癌。幸好林先生不放棄,樂觀治療,聽從醫師建議接受免疫組合療法,迄今約2年,仍可四處趴趴走!

南台灣肝癌盛行多與C肝相關 「C肝村」高雄梓官尤需專業照護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僅次於肺癌,108年造成7,881人死亡,平均每小時就有一人被肝癌奪走寶貴的生命。

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表示,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男性為女性2倍。特別的是,國健署曾經公布各縣市肝癌發生人數的統計,結果高雄市以1640人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新北市1550、台中市1236人、台南市1141人,顯示肝癌對南台灣民眾的健康威脅之鉅。

另從原因來看,造成台灣人肝癌盛行的原因,9成與B型肝炎、C型肝炎相關,其他包括肥胖、代謝症候群、酗酒、以及食用含黃麴毒素的發霉穀物及其製品等,也是危險因子。研究進一步分析台灣肝癌地圖,發現造成南台灣肝癌流行,可能與C肝、脂肪肝有關,而距離義大癌治療醫院車程約20分鐘車程的高雄市梓官區,恰巧也是全台前5大「C肝村」之一,更需專業的照護。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 往往已是晚期肝癌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曾政豪主任表示,在過去,晚期肝癌的治療武器選擇少,主要以化療和標靶為主,但兩者都有易產生抗藥性和副作用大的情況,幸好,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晚期肝癌治療逐漸露出曙光。

突破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瓶頸 免疫組合「2好1少」受期待

義大癌治療醫院癌症醫療副院長饒坤銘進一步表示,晚期肝癌在過去的治療面臨5大困境:(一)8-9成肝癌病友合併肝硬化,肝功能不佳,影響用藥的選擇;(二)容易產生手足症候群和皮疹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三)反應率相較於乳癌或肺癌超過一半有效,明顯較低;(四)易產生抗藥性,半年就失效的病人約有一半,整體存活期僅1年左右;(五)部分藥物沒有健保,對許多肝癌病友和家庭是一大負擔。

然而,隨著免疫組合療法的興起,目前國際有許多臨床試驗,包括搭配化療、傳統小分子標靶、抗血管新生標靶,或是免疫治療藥物雙組合等正在進行。根據國際的研究顯示,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不僅能提升腫瘤反應率達近3成,且近9成病友保持6個月疾病不惡化,近1年生活品質不惡化,副作用也沒有1+1大於2的情況。此「2好1少」(治療成效好、生活品質好、副作用少)的成果,受到國際矚目,國內也已核准此免疫組合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不過健保尚未給付。

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 奠定晚期肝癌治療的基礎

饒坤銘副院長表示,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合的獨特之處,在於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以讓腫瘤附近的血流正常化,幫助藥物進入腫瘤,正常發揮作用。另外,抗血管新生標靶本身也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可強化免疫治療的效果,並且活化腫瘤附近的免疫細胞,增強辨識癌細胞的能力,進而撲殺癌細胞。

饒坤銘副院長進一步說明,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就像棒球場上的先發投手,奠定了肝癌治療的基礎,有助於後面的藥物發揮效果,讓晚期肝癌的整體存活時間延長,使得晚期肝癌整體存活超過兩年,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真心守護肝癌病友 義大癌治療醫院團隊總動員

近年隨著免疫治療與各種組合治療的出現,晚期肝癌治療逐漸有了新的突破,義大醫療體系也集結一般外科、肝膽內科、血液腫瘤科、病理部、影像醫學部、放射腫瘤部、營養師及個案管理師等各專科成立肝膽胰癌多專科醫療團隊,提供最新、最好且最完整的醫療照護,呼籲肝癌病友,特別是晚期肝癌患者,不要放棄希望,保持樂觀的心情,積極與醫師溝通和討論,尋找個人最佳治療對策。

怕疫情復健治療不敢醫院? 最新智慧科技在家就能做

今年初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對上醫院有了警戒心,怕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能不上醫院,就盡量不到醫院。然而,就醫對受傷的病人卻是不得不的,如有關膝關節的治療;對此,成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團隊與智能醫療集團合作,針對膝蓋的智慧復健套組進行研究計畫,在患者無法回診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了解復健的進度。

別於傳統支架 智慧復健具2特點

成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蘇維仁醫師指出,膝蓋智慧復健套組有2個傳統支架所沒有的特色:

一、膝蓋智慧復健套組的膝關節支架上裝有感測器,可以測量病人每天膝蓋的活動次數、活動角度、持續時間等,提供患者客觀的數據,讓病人了解自己復健進步的程度。

二、這些數據可藉由手機上傳雲端資料庫,手機APP裡也內建有復健的進度與課程,患者要完成一個階段的復健後,才可以再進入下一個復健的階段;這種「破關式」的復健課程可以給患者復健的動力,而上傳資料也可讓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評估患者復健狀況,並且視情況加強復健程度或是請患者踩剎車。

在家復健時可追蹤進度 省去來回奔波時間

此外,運動醫學科許凱嵐醫師指出,從智慧復健套組,可以即時看到患者術後復健的成果,不需像以前要2、3個星期才追蹤1次,等回診才發現復健進度落後差了一大截。

而在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的運動醫學科團隊官法全醫師也提及,雲林地區大眾運輸較不方便,這樣的一個智慧型支架可以省去不少患者看病的時間及成本。

紐約州疫情嚴峻 州長下令禁餐廳內用,業者哀號

紐約州長庫默(andrew Cuomo)上週五宣布(11日),由於紐約住院率日益增加,自週一起(14日),室內餐廳的營運將於停止營運,但仍然允許外送、外賣和戶外用餐。他說,如果紐約市以外的地區超過五天不穩定,感染率和住院率不斷攀升沒有改善,其他區域的室內用餐容量限制標準將從50%降至25%。

紐約疫情預期嚴重 週一起停止室內用餐

根據外媒報導,紐約市的疫情情況比南加利福尼亞洲和其他地方的情況嚴重得多,紐約自十二月初以來,有鑑於感染人數快速攀升,美國疾病預防中心(CDC)先前對此發佈了室內用餐警告聲明。紐約州長庫默(andrew Cuomo)為了延緩疫情的傳播速度,減少醫院住院的負荷,上週五(11日)記者會宣布,自本週一起(14日)室內餐廳將於停止營運至少兩週,但允許餐館提供外送、外賣和戶外用餐服務。

國會提供救援資金 救濟餐飲業者損失

不過這一個消息傳出後不久,對原本已蒙受損失的餐廳老闆和經營者來說,無疑又是一個重大的衝擊。餐飲業者Gatanas向 CBSN透露,「我很傷心,因為這項措施我請一半的員工離開了。」而紐約州長庫默在記者會表示,目前採取已經延長了對商業驅逐的禁令,並要求國會將對餐館和酒吧的救濟納入援助法案當中,督促立法議員儘快通過救濟的資金。但此項政策仍遭受廣大的批評,即使希望擴大戶外用餐彌補些許損失,但損失的收入難以被估計,當地人民認為會扼殺許多小企業的經濟。

醫療系統不堪負荷 減輕紐約住院率

根據NBC報導,「如果我們不減緩傳播速度,我們將來到紅色的危險區域,醫院系統將不堪負荷,屆時你沒有任何選擇,這意味著企業、學校和飯店在特定區域內將無限期的關閉,那才是最壞的情況。」紐約州長庫默在記者會上說道,他知道很多人疲累了,但在新冠疫情沒有緩解之前,他們都不能鬆懈,希望都能夠度過疫情。現在有疫苗了,必須戰勝它,完成這一場戰役,現在的目標是在能夠努力的範圍之內,盡可能去保護每一個生命,這是他們能做的,希望所有人們都堅持下去。

參考資料:

2-Week Pause On Indoor Dining In New York City Begins Monday As State Monitors COVID Hospitalizations

NYC Indoor Dining Shutters Monday; Winter Advisory Issued to Curbside Restaurants

東北季風挾帶境外空污 快做好自我防護

依行政院環保署12月14日空氣品質監測資料,東北季風南下挾帶境外污染物,影響臺灣空氣品質,南部擴散條件不佳,雲嘉南、高屏達紅色警示(對所有族群不健康),中部、金門及馬祖為「橘色提醒」(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做好防範,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建議以室內活動為主。

預防空汙危害 3防護措施

為降低空污對身體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airtw.epa.gov.tw/),國民健康署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提供民眾以下自我保護策略:

一、 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口罩應儘可能與臉部密合)。

二、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三、 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寒流急凍! 國健署提供禦寒保健8要點

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週日(13日)東北季風增強、下週一至下週三(14日至16日)各地天氣轉冷,強度已接近大陸冷氣團。國民健康署提醒冬天為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每年寒流奪走國人性命之新聞也時有所聞。當氣溫降低或溫度驟降時,血管內的平滑肌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如果是三高病患(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機會。

三高患者做好保暖 胸悶等異狀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血壓監測、定期回診、避免菸酒和飲食控制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舌頭等中風徵兆,保命要訣就是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禦寒8要點 健康免煩惱

國民健康署提供禦寒保健8要點,不僅是長者及有三高等慢性病者要特別注意,另外有抽菸、酗酒、肥胖、缺乏運動,以及本身或家人曾有心臟病、中風等高危險族群,都要做好預防保健措施,才能遠離猝死威脅:

1.要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

2.要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

3.要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者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者,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

4.不大吃大喝及不過多情緒起伏;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

5.不宜泡湯或泡澡: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

6.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

7.要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

8.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

掌上型快篩檢測儀 創造無距離醫療服務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國外依舊嚴峻,位在高雄國際機場及高雄港旁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肩負起機場與港口防疫的重任,其與科技業者合作開發攜帶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讓原先設置在醫院檢驗室內的大型儀器也能在家使用,體積僅有15公分的儀器,耗費5分鐘即能完成檢驗報告,且即時傳輸至醫院,讓醫療人員及早掌握疫情,並打造無距離的居家醫療服務網。

掌上型快篩檢測儀 光譜晶片應用廣

小港醫院醫務秘書、胸腔內科醫師陳煌麒表示,這項科技是運用光譜技術機,將原先設置於醫療院所的一般大型檢驗儀器(約3公尺),設計成僅只有15公分多功能微型光譜,縮小檢測儀器設備體積100倍以上,其檢驗時間僅僅5分鐘;目前可檢驗的項目分成兩大項,其一是尿液檢查,包括尿蛋白、潛血、亞硝酸、白血球、酸鹼值、尿糖、酮體、膽赤紅、尿膽素原、尿液微量蛋白、肌酸酐等。

科技營造無距離 快速、安全且避免失誤

陳煌麒醫師指出,這項科技的特色在於省成本、空間和病人抽血量,且能快速檢驗後,將資料立即傳輸至雲端。對於防疫採檢具有快速、安全及避免採檢失誤的優點,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是COVID-19抗體篩檢快、省、準的掌上型檢測儀。

5P醫學時代 盼達遠距居家個人化照護

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未來是5G時代,將要邁向5P醫學時代(預防性、預測性、參與性、精準化和個人化),期待將醫療院所的醫療服務能在家完成,並藉由遠距傳輸的方式,讓在醫院內的醫師們能立即判讀及治療,實現「More Home than Hospital」,達到遠距居家個人化的照護。

孩子成績差、疑似過動 當心是過敏惹的禍!

一名國二女生從小就飽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媽媽帶她四處求診,最後找到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洪志興的門診,媽媽說女兒國二前從來都沒考過100分,成績一直不甚理想,經醫師建議接受減敏療法,大概一個月症狀就好轉許多,國三後成績變好,甚至考到100分!讓媽媽驚嘆不已。洪志興醫師表示,其實嚴重的鼻過敏不僅會影響上課,甚至會影響社交、睡眠,還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每兩個兒童就有一人過敏 影響學業、工作

台灣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個過敏性鼻炎,尤其好發於兒童(備註1),因基因及環境污染的影響,一半以上的兒童都有過敏。洪志興醫師說,因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等症狀,孩子常常會覺得不舒服,雖然不致命,卻影響甚遠,除了影響工作、學習之外,有些人無法安然入睡,造成長期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白天常打瞌睡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過敏原九成為塵螨 演變氣喘風險高四倍

因台灣氣候潮溼悶熱,非常適合黴菌及塵螨生長,根據研究指出,過敏兒當中有九成都是因為塵螨引起(備註2),少數為特定食物,如堅果、帶殼海鮮等。洪志興醫師指出,2、30年前環境汙染大概是現在的六分之一,塵螨再與各種汙染源結合,更容易引發過敏,過敏性鼻炎患者演化至氣喘的風險遠高過正常人3至4倍(備註3)。

減敏療法改變體質 舌下錠速效、安全

治療過敏的方式多以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類固醇為主,藥物會隨嚴重程度調整,但多半是治標不治本,僅能緩解症狀;目前台灣引入舌下減敏療法,不同於以往的皮下減敏療法為針劑的,容易讓孩童害怕,現改善為口服錠,含在舌下一分鐘速溶,接受度大幅提升(備註4)。洪志興醫師解釋,減敏療法是以含有微量塵蟎的過敏原萃取液,慢慢使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產生耐受性,從根本改善鼻過敏。

他也提到,傳統的皮下注射可能造成昏倒、氣喘、腫、休克等過敏性反應,現舌下錠劑型安全、副作用低,大概使用1、2個月症狀就會改善,平均6個月達到最佳療效,之後再使用1年作為加強。

過敏找專科醫師診斷 學會網站可查詢

門診中也曾遇過小朋友因鼻塞無法平躺入睡,長了許多鵝口瘡、常生病、身材瘦小,連帶影響父母睡眠,經由減敏療法之後大幅改善,睡得好,身體自然也健康,父母不再被阿嬤念,家庭氣氛和樂融融。洪志興醫師提醒,疑似過敏一定要找專科醫師診斷,學會網站上都有醫師名單可以查詢,若在初期就將症狀控制好,還可以避免影響課業及生活;若嘗試過許多藥物都無效,也可以考慮減敏療法,還能改善家庭感情。

備註:

1. Chang, Yt, et al. “Preval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in Taiwan: A National Study 2000 to 2007.” Acta Dermato Venereologica, vol. 90, no. 6, 2010, pp. 589–594., doi:10.2340/00015555-0963.

2. Yong S-B, Wu C-C, Tzeng Y-C, Hung W-C, Yang KD. Different profiles of allergen sensitization in different ages and geographic areas in Changhua, Taiw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3;46(4):295-301. doi:10.1016/j.jmii.2012.07.002.

3. Shaaban, Rafea, et al. “Rhinitis and Onset of Asthma: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Lancet, vol. 372, no. 9643, 2008, pp. 1049–1057., doi:10.1016/s0140-6736(08)61446-4.

4. Taiwan Acarizax 12 SQ-HDM Oral Lyophilisate PI Sep-2019

TWN2168608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