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提升政府委員會青年成員比例

為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參政,政府將委任更多年輕人加入各政府委員會,目標是在現屆政府內,提升青年成員整體比率至15%。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率先讓青年通過「委員自薦試行計劃」自薦,成為青年發展、創科、環境等政策委員會成員。

為配合政府作為「促成者」的新角色,中央政策組改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負責政策研究及創新、跨部門協調工作,並協助統籌政府高層選定的跨局政策。

當局將招聘20至30名有志從事政策研究與項目協調工作的青年,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該辦事處,讓他們吸收公共行政經驗,並把年輕人意見帶進政府高層。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以民、商、官三方協作模式推行「青年共享空間計劃」,首批約六萬平方呎樓面,預期明年上半年推出,將以不多於市值三分之一租金租予初創、青年創業家、藝術工作者。

擴基層醫療 設地區康健中心

為應對人口高齡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率先在葵青區試行設立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

地區康健中心由政府出資,按地區需要和特色,以公私營合作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支援長期病患者,減輕專科和醫院服務的壓力。中心擬透過地區網絡向區內機構和醫護人員購買服務,讓市民在社區得到所需護理。

政府會成立基層醫療發展督導委員會,全面檢視現時基層醫療服務的規劃,制定發展藍圖,就發展策略作出建議。

林鄭月娥表示,即使政府投入額外資源,也難以充分應付人口高齡化對公營醫院服務的需要,而且「預防勝於治療」,家居社區照顧更符合長者安享晚年的願望。

此外,政府會為患有不常見疾病的人士提供更多援助,包括按個別情況資助有特殊臨床需要的病人進行特定藥物治療,資助合適病人參與個別藥廠的恩恤用藥計劃。

醫管局會加快檢討關愛基金項目中病人藥費分擔機制,紓緩病人財政壓力。該局會於2018年上半年完成檢討,並提出改善方案。

政府同時承諾,每三年為一周期,按人口增長比例和人口結構變動,逐步遞增給醫管局的經常撥款,讓該局更有效應對人口增長和高齡化衍生的人手和服務需求。醫管局會增設護士診所,以跨專業團隊發揮更大效用。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將常規化,並擴展至全港41間長者地區中心,以「醫社合作」模式,適切支援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和其照顧者。

此外,政府計劃在2018年落實自願醫保計劃,並修訂稅例,提供購買醫保的稅務扣減;又會成立督導委員會,領導研究香港的基因組醫學的發展策略,以充分利用新科技的潛力改善公共衞生政策和臨床結果。

增撥資源 安老助弱

施政報告提出,投放額外資源,加強有特殊需要幼兒的學前康復服務,以及長者社區和家居照顧服務,以期縮短輪候時間至零。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承諾,未來一年,為患自閉症、過度活躍症、有語言和讀寫困難等有特殊需要幼兒,增加學前康復服務名額,由目前3,000個增至7,000個。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則由本年初3,000張增至6,000張,為需要照顧的長者,包括離院病人,提供適切的家居和社區照顧服務。

政府也預留10億元成立基金,資助安老服務單位試用和購置科技產品,以推動樂齡科技,減輕護老者和護理人員的負擔和壓力。

此外,政府檢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後,決定易名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並將計劃擴展至一人住戶,以及全面調高津貼金額,明年4月1日實施。

以一個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住戶為例,如果月入19,000元或以下,住戶總工作時數達每月192小時,可獲津貼將由目前每月2,600元增至3,200元,增幅23%。

施政報告又建議,2018-19年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三億元,推出更多計劃幫助基層兒童;並撥款4.47億元延長「短期食物援助服務」三年至2020-21年。

政府也決定牽頭成立「特殊需要信託」,讓有特殊需要子女在家長離世後,可通過遺產信託獲得適切照顧。

新建議冀加強醫委會專業水平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政府在修訂醫生註冊條例過程中廣納意見,有關醫務委員會組成的建議大致取得各方共識,她期望條例盡快通過。

陳肇始今日結束澳洲訪問行程,在機場與傳媒談及《2017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她表示,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各減一個委任席位,而醫學專科學院則增兩個席位,並以公平、公開方式提名及選出委員;此舉乃政府釋出善意,可加強醫委會專業水平。

此外,修訂條例建議海外醫生的有限度註冊時限由一年改為三年,並改善投訴和研訊機制。陳肇始重申,研訊速度可望加快,以處理積壓個案。

被問到葵盛東邨的倫常命案時,陳肇始深表關注,指醫管局一直盡力跟進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的情況。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報告今年4月發表,提出改善服務建議,政府會逐步落實。

 

陳肇始澳洲出席世衞地區年會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在澳洲出席第68屆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委員會年會,明早返港

年會在布里斯班舉行,37個成員國和地區逾300名代表參與。陳肇始率領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代表團出席,成員包括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和衞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特別預防計劃)陳志偉。 

基層醫療議題須審慎處理

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徐德義表示,局方會審慎考慮,是否需要一個較完整架構來構思和策劃基層醫療服務。

徐德義今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傳媒,指發展基層醫療是行政長官的競選政綱之一,要重點發展,就必須檢視現行架構和服務,作出改善,讓市民在疾病預防、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等獲得更好服務,減低對病房和急症室的需求。

問及施政報告會否關注罕見疾病的病人時,徐德義表示,醫管局處理不同疾病,會按臨床需要、科研報告、藥物發展和效用等,通過既定機制,把藥物引進藥物名單。

他又說,有些新藥剛引入市場時會很昂貴,局方通過關愛基金或撒瑪利亞基金等機構,幫助經濟上有需要人士;若個案涉及的藥物尚未引進香港,則會聯絡海外藥廠,研究引進。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