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大腸癌篩查計劃擴至50至75歲

衞生署公布,8月6日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將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恆常化,資助範圍由61至70歲逐步擴展至50至75歲,預計受惠人數由約82萬人倍增至255萬人。

計劃分三階段,首階段下星期一開始,年齡介乎61至75歲,即1942至1957年出生的香港居民可參加。第二階段惠及56至75歲人士,第三階段擴展至50至75歲人士。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衞生署2016年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運作暢順,有助及早識別未有病徵的患者或高危人士,讓他們盡快接受治療,長遠能減少醫療服務和社會經濟負擔。

他說,資助範圍擴展至50至75歲是參照國際建議,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會定期審視最新證據和建議,以確定哪些因素或人群需要接受篩查。

合資格人士需先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曾患大腸癌、有大腸癌症狀、兩名或以上直系親屬有大腸癌病史等高風險因素的人士則未能受惠。

參加者先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測試結果呈陽性,會被轉介到參加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大腸鏡檢查,找出大便帶隱血原因。

政府未來五年撥款9.4億元,每次診症定額資助280元,大腸鏡檢查7,800元,如需切除瘜肉,則資助8,500元。

截至3月27日,68,774名合資格人士參加計劃,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交回樣本中約13%結果呈陽性。接受大腸鏡檢查後,4,966名參加者所切除瘜肉的化驗結果為大腸腺瘤。

捐血救人 刻不容緩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正式開展本年度巡迴在特區政府各個部門募集血液。兩星期前,政府總部一連兩天舉行捐血活動,我連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和多個政策局的局長到場,以示政府對捐血活動的全力支持。

血液沒有代用品,儲存期亦有限,需要市民持續捐血才可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足夠血液進行臨床輸血治療服務,而一包全血已可救治三個或以上病人。因此,我鼓勵同事積極響應,恆常捐血救人。在2018至19年度,公務員編制預計會增加6,700個職位,我期望這些「新血」可加入捐血者行列。

政總捐血日合共有278位同事熱心參與,成功捐贈204包血液,打破了過往政總捐血日的紀錄。政府各部門支持捐血行動責無旁貸,多年來已有超過150個政府單位安排同事捐血。2017年,各部門共舉辦77次流動捐血活動,為血庫貢獻近4,000包血液。今年上半年,截至7月中,政府部門已舉辦了55次捐血活動,成功收集到超過3,000包血液。未來數月,流動捐血活動將繼續於各部門巡迴舉行。同時,醫院管理局同事亦大力支持及響應捐血活動,在今年首7個月,成功收集到接近1,000包血液,相信今年必定能再創出新的佳績。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恆常捐血者均來自紀律部隊,他們不單工作時嚴守紀律,放諸捐血亦然。本港捐血紀錄保持者李錦強先生是退休警務人員,至今已捐血超過630次;而不少任職消防、救護、海關等同事,亦十分熱心,定期捐血。當然,文職同事的支持亦是不可或缺。

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用血需求將持續上升。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是本港唯一收集及提供血液予全港醫院的機構。根據中心資料,2017年全港共有近16萬(159,863)位熱心捐血人士,當中恆常捐血者超過12萬(126,237)人,而約六成收集到的血液來自16至40歲的人口。

隨着社會發展,出生率下降,16至25歲初次捐血人數自2011年開始下跌,由逾35,000人跌至去年只有20,000人左右。我呼籲各位年輕人,加入捐血者行列,共同建構關愛互助的社會。

另外,在2017年全港參與捐血和成功捐血人次較2016年均下跌了約5%。過去兩年,每年皆有近四萬人因血紅素不足而需暫緩捐血。

為了鼓勵更多市民捐血,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推出網上預約捐血服務,捐血人士只需完成簡單登記,便可提早預約捐血日期、時間及捐血站。市民透過「HK Blood」手機應用程式,亦可輕鬆翻查捐血紀錄、預約捐血、搜尋各捐血站及流動捐血隊位置,獲取更多相關資訊。中心亦鼓勵市民於外遊前捐血,因為不少旅遊地點都有潛在傳染病風險,回港後可能需暫緩捐血。

捐血救人,有賴社會各界人士和團體同心協力,推動更多市民參與捐血,血庫存量需要及時得到補充,才能夠繼續維持穩定的血液供應,確保病人得到適切的臨床輸血治療。

政府各部門會與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繼續通力合作,在政府各部門舉行捐血活動,部分場地亦會開放予公眾。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亦於全港多區設有捐血服務提供,包括九個捐血中心,兩間校園捐血中心,四個流動捐血服務站和一架流動捐血車,我呼籲市民一同積極參與。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7月2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推動創意產業 培育年輕人才

鄭漢怡主席(香港動漫電玩節2018主席)、劉偉傑主席(凌速博覽有限公司主席)、黃玉郎會長(香港動漫畫聯會會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晨!

我今天好高興能夠為香港動漫電玩節揭開序幕。不經不覺這項盛事已踏入第20個年頭。每年暑假到這個時候,香港動漫電玩節都成為不少大朋友、小朋友期待的指定節目。大會各式各樣、多姿多采的環節都深受大眾歡迎。

大家可能有印象,動漫展最初是香港書展其中一部分。由於反應非常熱烈,主辦單位於1999年開始獨立舉辦第一屆香港漫畫節,隨後更加入動畫元素,展覽於2006年改名為香港動漫節。近年,由於電玩大行其道,大會亦與時並進,在展覽中加插電玩主題並將展覽改名為今天的動漫電玩節,務求令每一位入場的動漫電玩迷都可以滿載而歸。

動漫電玩是香港創意產業重要一環。一直以來,本地漫畫陪伴了幾代香港人,我小時候都很喜歡看《老夫子》漫畫。後來有不少漫畫人物亦成為動畫電影和電視劇主角,更加豐富了本地創意作品,部分作品更揚威海外,進軍國際市場。近年,不少熱衷電玩遊戲和動漫Cosplay等活動的年輕朋友,更加將喜好轉為自己的事業,投身成為電競選手或參與動漫電玩相關工作,成為行業新血,使產業不斷蓬勃發展。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和培育青年人才。我們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業界發展,當中不少資助項目都是由漫畫界和動漫界的朋友提出。政府今年向創意智優計劃再度注資十億元,與業界一起攜手推動發展多元化創意產業。

最後,我衷心感謝主辦單位和動漫電玩業界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他們的熱情和貢獻,為香港創做了20年歷久不衰的展覽。

從今早會場「墟冚」的情況來看,今屆香港動漫電玩節將會是另一次成功。我希望無論是本地抑或國際參展商、市民大眾、或專程來到香港參觀展覽的外地遊客,都能夠好好享受這五天目不暇給的活動。

多謝各位,祝大家身體健康!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27日出席香港動漫電玩節2018開幕典禮致辭全文)

內地問題疫苗從沒供港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本港兒童使用的疫苗供應穩定,當局會繼續監察情況,內地問題疫苗從沒供港。

陳肇始今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傳媒指,所有供應香港的疫苗均需註冊,衞生署確認本港沒有向涉事內地公司訂購疫苗。

她又說,衞生署給予本港兒童的疫苗供應穩定,而市面供應也暫無問題。

國際母乳哺育周慶祝活動舉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主持國際母乳哺育周慶祝活動,表示政府會繼續與不同界別和組織合作,從多方面推廣和支持母乳餵哺的措施。

全球超過170個國家每年8月首個星期慶祝國際母乳哺育周,今年活動主題為「母乳餵哺:生命的根基」。本港活動由衞生署與愛嬰醫院香港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醫院管理局合辦,旨在喚起社會各界關注並支持母乳餵哺

陳肇始表示,母乳給予嬰兒最天然和優質的營養,有助寶寶健康成長與發展。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應以全母乳餵哺嬰兒至六個月大,隨後逐漸引進固體食物,並持續餵哺母乳至幼兒兩歲或以上。

她指,香港的母乳餵哺率持續上升,出院時的母乳餵哺率由1997年的43%大幅增至2016年的87%。同期,持續以全母乳餵哺至四個月大的嬰兒比率,由6%提高至31%,令人鼓舞。

食衞局2014年成立促進母乳餵哺委員會,製訂策略,由衞生署與不同界別合作推行。目前,301個政府處所設有育嬰和哺乳室設施;部分新渡輪航線、港鐵車站、機場客運大樓亦有育嬰間設施。

政府計劃在若干賣地條件中加入必須提供育嬰間設施和哺集乳室的要求,並規定一些新落成的政府處所必須增設這些設施。

市民可下載衞生署「哺乳Mum咪知多啲」流動應用程式,查閱進一步信息。

陳肇始視察西環衞生黑點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到訪中西區,參觀康復設施和視察環境衞生黑點。

陳肇始首先到訪戴麟趾康復中心,參觀該中心和醫院管理局合辦的「卓越之友」會所和診所,與職員交流,了解他們提供的服務。

「卓越之友」是本港首個獲得國際會所註冊、提供世界級復康服務予精神病患者的會所,服務包括培訓、就業、社交和健康活動。

她表示,政府重視市民精神健康,局方去年成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就精神健康政策提供意見,並跟進和監察《精神健康檢討報告》建議的落實情況。

陳肇始接着到西環視察環境衞生黑點,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員向她介紹多項改善環境衞生的措施,包括在垃圾黑點安裝網絡攝錄機。

她表示,18區區議會環境及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向她提出多項加強環境清潔的意見和建議,政府也致力改善環境衞生,過去一年投放的資源由38億元增至43億元。她希望市民積極配合,保持環境衞生。

陳肇始又與區議員會面,聆聽他們對區內醫療服務和環境衞生的意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