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推動本地足球長遠發展

郭少明博士(We Like HK主席)、陳清霞會長(We Like HK會長)、陳冬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宋如安副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The Honorary Consul of Iceland for Hong Kong(冰島駐港名譽領事Hulda Thorey Gardarsdottir)、Mr Sutcliffe(香港足球總會行政總裁薛基輔)、明曦公益基金會的領導、劉副主席(北京市足協副主席劉軍)、李總(北控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李永成)、各位嘉賓、各位青年球員:

大家好!今日我很高興出席由We Like HK與北京足球總會、香港足球總會(足總)、冰島足球總會首次聯合主辦的2018年「京港青年 圓夢冰島 足球交流團」授旗儀式。

We Like HK自2016年成立以來,舉辦了不少有意義的活動,為香港發放正能量。我衷心感謝We Like HK的努力。今天的足球交流團更是創舉,也與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足球運動發展的目標一致。

自2008年,我們已為香港足球的長遠發展進行研究,並於2011至12年度起,先後透過鳳凰計劃及五年策略計劃,每年向香港足球總會提供2,000萬元或以上的特別撥款,資助足總逐步重整其架構、成立職業聯賽、改善足球場地、推動青少年、女子及五人足球發展計劃、加強裁判員和教練培訓及體育運動科學支援等,為香港的足球發展作出長遠的規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每年亦透過體育資助計劃為足總提供恆常資助,進行代表隊訓練、體育訓練計劃、學校體育推廣計劃及培訓工作人員,2018至19年度資助額超過1,980萬元。總括而言,特區政府在過去10年支持推動本地足球發展的整體撥款超過三億元。

在硬件方面,位於將軍澳經修復堆填區的足球訓練中心,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啟用。足球訓練中心將提供六個足球場,包括三個天然草和三個仿真草足球場,為香港足球代表隊和足總港超聯賽球隊提供訓練場地之外,亦會開放部分時段供學校及社區人士租用。特區政府亦正推動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其中有十個項目涉及增建或重建足球場,有助本地足球的長遠發展。

不過,要推動香港的足球運動,我們需要社會各界支持。We Like HK這次的「青年足球,中港共融」交流活動,正好提供一個機會讓京港兩隊青少年足球員能夠有機會前往冰島,與當地球員一起接受足球培訓、切磋球技及進行比賽。

冰島僅有30多萬人口,氣候嚴寒,戶外運動僅能在短暫夏季開展,但冰島球員憑藉堅毅務實、無所畏懼的精神創出歷史佳績,成為歷來晉級世界盃決賽圈中人口最少的國家,這實在是活生生的「勵志篇」。

我相信各位球員十分期待這次到冰島集訓的交流機會,希望大家在過程中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爭取機會多與冰島青年球員和教練交流,體驗當地獨特的制度和文化,全情投入足球訓練,提升我們的足球水平。

最後,我祝願這次交流活動圓滿成功,希望各位球員把握這次足球培訓及交流的機會,建立友誼,汲取足球知識及經驗,為未來中港足球的發展努力。多謝大家!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8月6日出席足球發展伙伴計劃授旗儀式致辭全文)

全城動起來

今年暑假,全港運動風氣盛行,體壇賽事一浪接一浪!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比賽上月圓滿結束。第18屆亞洲運動會亦即將於8月18日至9月2日在印尼舉行。行政長官上星期出席了由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為代表團舉行的授旗儀式。香港隊將派出580名運動員參與36個體育項目,連同隊醫、代表團成員、職員等近800人參賽,人數為歷屆之冠,力圖突破上屆6金12銀25銅的佳績,再創高峰。

港隊可謂精英盡出。在派出的580名運動員中,男女運動員各佔約320及260人,不少是新晉的年輕運動員,而參與跳水項目的陳臨只有14歲,是代表團中最年輕的成員。今屆香港隊亦首次參與滑翔傘、滾軸運動、壘球、運動攀登和橋牌五個項目。足球和曲棍球派出運動員最多,分別有40和36;而游泳和手球則各派出32名運動員參賽,陣容強盛。

本港運動員出戰國際賽事,為港爭光,我祝願他們取得亮麗的成績,彰顯香港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讓我與全港市民一同為他們打氣。

本屆政府發展體育不遺餘力,持續投放資源推動體育精英化,包括向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注資60億元,並啟動為期五年的發展計劃,向亞運隊際球類項目的相關體育總會撥款1.3億元,支援他們制定和推行代表隊訓練計劃。目前全港共有460名全職精英運動員,較六年前大幅增加136%。

政府一直鼓勵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市民,包括殘疾人士參與體育活動。政府近年增加投放資源,支持殘疾人士體育發展,2018至19年度的預算開支達7,000萬元,較上年度增加超過50%,當中包括支持殘疾運動員備戰及參與國際和全國大型運動會,以及為他們舉辦本地大型體育活動。

體育不是運動員的專利,除了推動體育精英化,政府亦投放資源推行體育普及化。目前,政府投放於體育發展的經常開支中,最大部份用於推廣普及體育,2017至18年度的經常開支達到約 48億元,佔體育整體開支逾86%。

體育熱潮不斷升溫,政府亦將普及運動的訊息推廣至全港18區。我今日參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的全民運動日2018。康文署今天免費開放全港多項康體設施,包括公眾游泳池,並舉辦免費康體活動,鼓勵市民參與體育運動和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從而建立熱愛體育文化。「日日運動半個鐘,健康快樂人輕鬆」(Stay Active, Healthy & Happy),我希望大家與我一樣,每天恆常運動至少30分鐘,強身健體,也可保持心情愉快。

去年的全民運動日共吸引超過23萬名市民參與,包括逾36,000人次參加免費康體活動,以及近20萬人次享用免費康體設施。

為推廣體育普及化,政府在學校及社區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育計劃及體育活動,包括學校體育推廣計劃、每兩年一度的全港運動會、工商機構運動會,以及先進運動會等。2018至19年,康文署計劃舉辦約38,500項社區康樂活動,供約234萬人參與,預算開支為1.89億元。

與此同時,我明天將會出席「We Like HK 京港青年 園夢冰島 足球交流團2018」的授旗儀式。為提升中港足球水平,北京足球總會、香港足球總會安排中港青年前往在國際足球比賽表現出色的冰島接受訓練及交流。

冰島全國人口只有30多萬,與油尖旺區的居住人口相若,但在世界足球排名頗高。冰島足球國家隊於2016年歷史性闖入歐洲足球錦標賽半準決賽,亦在今年俄羅斯世界盃比賽歷史性首次晉級到世界盃決賽周,成為歷來晉級世界盃決賽周中人口最少的國家,令人眼前一亮。這驕人成績絕非靠幸運得來。冰島是世界足球的傳奇,本港青年能夠到冰島取經,實在是難得的機會。

憑藉特區政府及各界的協作和努力,無論在栽培精英運動員、推動普及體育,以及增建體育基建和社區設施,都能促進體育長足發展。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個更熱愛運動、健康及活力充沛的大都會!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8月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加大力度推動中醫藥發展

仇鴻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王國強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馬建中副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張奇處長(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與補充醫學處處長)、馮玖教授(國際中醫藥香港高峰論壇大會主席)、各位中醫藥界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非常榮幸能出席國際中醫藥香港高峰論壇。首先,讓我感謝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舉辦是次活動,邀請了世界各地,包括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的知名專家學者聚首一堂,共同討論如何「傳承中醫藥文化.創展治療新優勢」。

我還記得去年當選行政長官沒多久,我以候任行政長官的身分跟香港中醫藥界的專家朋友見面,包括馮玖教授,當時就提出能否在香港舉辦一個國際中醫藥論壇,我說當然可以,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國際論壇集中的地方,而中醫藥也是香港一個傳統優勢,所以我非常高興今天能夠親自出席。

中醫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養生樂活的瑰寶。中醫藥一向在病患治療和治未病中擔當重要角色,並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非常值得傳承、發展及推廣。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也提及,需要深化中醫藥改革、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以及中醫藥信息化等多個領域。

特區政府一直積極促進中醫藥在香港的發展。回歸以來,我們不斷推動有關中醫藥的政策法規、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及中醫服務等多方面的發展;同時,我們亦通過鼓勵學術交流、健康講座、推廣和展覽活動等,向大眾推廣中醫藥的悠久文化和各種好處。本屆政府更已經將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作為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我們會落實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的多項建議,包括籌建香港第一所中醫醫院、繼續在醫院管理局轄下七所公立醫院推動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擴展《香港中藥材標準》計劃的研究,以及設立由衞生署管理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等。

為了加大力度,以及更有效地推行配合本地中醫藥業界長遠發展需要的策略和措施,政府已於今年5月在食物及衞生局設立專責發展中醫藥的組別,將致力確立中醫藥在公營醫療系統的定位,並按此規劃香港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以及進一步加強與業界的聯繫。另外,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設立五億元專項基金以支持中醫藥業的發展,包括支持應用研究、中醫專科發展、促進知識互通和跨市場合作等工作,並協助本地中藥商生產及註冊中成藥。我們希望通過以上的工作,在未來充分利用中醫藥優勢,加強中醫藥在香港醫療系統的角色。

要加強中醫藥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及科技,本屆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是有目共睹的,過去一年我們也取得一點成績。我們部署在香港科技園成立的兩個科技創新平台,其中一個就是醫療科技創新平台,這些措施將為本地中醫藥發展提供更大的動力。

作為香港首個大型國際中醫藥活動,這次論壇將為特區政府研究未來中醫藥發展提供新的啟示。我在此祝願論壇圓滿成功,也藉此機會感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直以來對特區政府工作的支持,以及中醫藥界朋友多年來努力不懈,讓我們的中醫藥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最後,我祝福在座各位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以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8月5日在國際中醫藥香港高峰論壇致辭全文)

首間地區康健中心料明年成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預計明年第三季在葵青區設立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促進巿民健康。

陳肇始今日出席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公眾諮詢會後會見傳媒。她說,出席諮詢會的巿民主要關注少數族裔人士使用服務遇到的障礙、中心營運者監管事宜等。陳肇始指,當局會設立成員包括地區人士的管理委員會,監察營運者服務質素。

她說,康健中心提供的預防服務分三個層次,最基本是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其次是及早發現健康問題,讓高危人士接受治療;再進一步是跟進長期病患者的康復情況。這些服務由區內醫護人員和私家醫生等提供。

收費方面,陳肇始指,康健中心第一和第二層預防服務部分免費,至於康復治療服務,政府會提供補貼。

陳肇始表示,政府決心做好基層醫療服務,地區康健中心會與區內其他服務協調,但不能取代醫院管理局或衞生署提供的服務。

醫管局周六起為病人更換血壓藥

衞生署指令回收原料含有雜質的高血壓藥物Valtensin,醫院管理局宣布,本周六起兩星期內,安排獲公立醫院配發有關血壓藥的病人更換藥物。

醫管局8月4日至17日於18間指定公立醫院藥劑部設立換藥專櫃,為正服用上月6日或以前獲發Valtensin的病人更換藥物。選擇換藥者須攜同身份證和原有藥物前往專櫃,無須繳付藥費;於離島診所覆診的病人會獲個別通知換藥安排。

醫管局表示,各公立醫院早前已配合衞生署決定,停止向病人配發Valtensin(80毫克及160毫克)。根據專家評估,繼續服用該藥物對病人並即時風險,倉卒停藥或會令病情惡化,因此建議病人繼續服用藥物直至下次前往公立醫院或門診部覆診,由醫生評估轉換其他藥物的需要。

該局近日從外國採購一定數量藥物,足以為病人更換藥物,病人也可選擇在下次覆診前換藥。

母乳餵哺 生命根基

Happy Breastfeeding Week!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由今日開始至8月7日,世界衞生組織定為國際母乳餵哺周,今年的主題是「母乳餵哺:生命的根基」。為了支持香港媽媽,我上周一連出席了兩個有關母乳餵哺的推廣活動,包括在7月26日由衞生署與愛嬰醫院香港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和醫院管理局合辦的國際母乳哺育周2018,以及在7月29日由香港母乳育嬰協會舉辦的愛家愛母乳慶祝活動。

兩個活動的氣氛都是很開心和溫馨,因為現場有很多精靈活潑、笑意盈盈的BB。我記得有一位未足一歲的小B女,媽媽抱她上台領獎時,她的一雙小小「節瓜手」跟隨台下觀眾拍掌,引來一片笑聲!

餵哺母乳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因為母乳給予嬰兒最天然、最優質的營養,有助BB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在餵哺期間,媽媽與BB親近接觸,建立默契,造就親密的關係。母乳餵哺期越長,好處越多。因此,世衞建議應以全母乳餵哺嬰兒至六個月大,隨後逐漸引進固體食物,並持續餵哺母乳至幼兒兩歲或以上。

母乳餵哺除了給予嬰兒最優質的營養和可增強他們的免疫力外,亦可預防兒童肥胖和日後患上糖尿病或其他非傳染病。

為對抗非傳染病的威脅,政府今年發表《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並列明了須在2025年或之前實現的九項本地目標,當中包括制止糖尿病及肥胖問題上升。推廣和支持母乳餵哺,實有助應對兒童肥胖問題。

媽媽能否持續餵哺母乳,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外,家人以及社會各方的支持亦十分重要。

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和鼓勵母乳餵哺,自2014年,食物及衞生局特別成立了促進母乳餵哺委員會,訂下工作策略,包括加強醫療機構對母乳餵哺的支援、有關宣傳和教育工作及社區的支持,鼓勵在職場實施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政策,以便在職母親返回工作崗位後繼續餵哺母乳。同時,亦鼓勵在公共場所實施母乳餵哺友善場所政策,並設置育嬰設施,讓授乳母親隨時隨地餵哺母乳和擠奶。

香港的母乳餵哺率持續上升,出院時的母乳餵哺率已由1997年的43%大幅提高至2016年的87%;而持續以全母乳餵哺至4個月大嬰兒的比率亦由1997年的6%提高至2016年的31%,實在令我感到鼓舞。

醫護支援

為了讓哺乳媽媽可持續獲得支援和最新資訊,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特別設立了專題網頁,透過文字、視象資訊、熱線電話,為媽媽提供全面的哺乳資料。除了英文外,網頁更備有印度文、印尼文、泰文、尼泊爾文和巴基斯坦文,方便少數族裔媽媽。此外,市民亦可下載衞生署「哺乳Mum咪知多啲」流動應用程式,隨時隨地查閱母乳餵哺的信息。

醫療機構在產前教育、分娩期間,以及產後早期向媽媽提供充分和及時的專業支援,能有效提高餵哺母乳的成效。因此,在醫療機構推行愛嬰醫院運動是其中一項支持母乳餵哺重點工作。自2013年8月醫管局於轄下所有8間設有產房的公立醫院推行「愛嬰醫院」行動,逐步推動成為「愛嬰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瑪麗醫院已分別於2016年5月及2018年1月獲得有關認可成為「愛嬰醫院」。衞生署亦於2016年6月在轄下三間母嬰健康院推行「愛嬰母嬰健康院」認證的先導計劃,包括西營盤母嬰健康院、九龍城母嬰健康院和油麻地母嬰健康院。

獲國際認證為「愛嬰醫院」殊不容易,我在此要感謝醫護人員在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和不辭勞苦,因為他們需經過數年的努力不懈,以顯示院方在推動母乳餵哺的政策、措施及醫護支援方面達到國際水平,才可以獲得這項殊榮。

社區同行

政府一直致力提倡在政府物業和公共場所設置育嬰設施。為提供更多育嬰間設施和哺集乳室,政府會訂定在新商業發展項目(涉及辦公室處所及/或零售商店、食肆等)的賣地條件中加入要求,規定必須提供育嬰間設施和哺集乳室。另外,在新落成的政府處所亦將規定必須增設育嬰間設施和哺集乳室。目前,已有301個政府處所設有育嬰和哺乳室設施。

我們亦積極鼓勵公共交通工具支持母乳餵哺。現時,部分新渡輪航線、港鐵車站及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已設有育嬰間設施。

其實,母乳餵哺友善場所不單對餵哺母乳的母親有好處,企業也從此得益,除了能吸引家庭客源外,亦可因為提升客戶服務而建立正面企業形象,同時吸引更多新的客人。

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是指機構或企業為正在餵哺母乳的僱員提供一個合適、友善的環境,讓她們在工作間擠母乳以繼續餵哺孩子。為此,衞生署特別推出相關的指引,包括《僱主指引---實施「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和《僱員指引---母乳餵哺與工作相容》 ,給公眾及有興趣推行母乳餵哺友善措施的機構參考。

政府部門方面,截至2018年6月,超過75個政策局及部門已經實施有關政策。政府期望這個推動母乳友善職場政策的措施能起示範作用,鼓勵更多私人企業推行同樣政策。

家庭議會更於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增設支持母乳餵哺獎,藉此嘉許635間在工作間提供設施,支持員工以母乳餵哺孩子的僱主。

政策推動

為締造可維護、推廣和支持母乳餵哺的環境,除了需要有系統的策略,亦需要讓家長在不受商業影響的情況下,就餵養嬰兒方式作出知情的決定。就此,我們在去年中推出自願性的《香港配方奶及相關產品和嬰幼兒食品銷售守則》(《香港守則》),透過充分及不偏頗的資料和適當銷售行為,維護母乳餵哺及確保指定產品獲得適當使用,以達致為嬰幼兒提供安全及足夠的營養。衞生署會繼續致力監察《香港守則》的實施情況,確保家長和嬰幼兒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另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最近亦建議修訂《性別歧視條例》,明文禁止基於餵哺母乳的直接和間接歧視,以及將集乳納入餵哺母乳的定義。勞工及福利局亦積極推展延長產假的工作,這有助哺乳媽媽可更安心地持續授乳。

由此可見,政府各部門都一直致力從多方面推廣和支持母乳餵哺的措施,並會繼續與不同界別和組織合作。

最後,我實在要感謝所有支持母乳餵哺的媽媽,你們以無限的愛及毅力將最珍貴的禮物送給BB,為他們的生命立下堅實的根基,讓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切切實實體現「母乳餵哺:生命的根基」﹗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8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