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7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為15.7%,較6月11.3%高,顯示白紋伊蚊在社區滋生情況略為普遍,加上本月至今錄得16宗本地登革熱確診個案,市民應提高警覺,做好防治措施。
食環署上月開始把監察地區由52個增至57個,其中15個地區的指數高於20%警戒水平,包括油塘、禾輋、將軍澳北、荃灣西、屯門西、九龍灣等。
主要口岸方面,7月指數升至2.7%,6月為2.4%。
食環署已展開第三期全港滅蚊運動,並加強密集式防蚊滅蚊行動,以集中殺滅成蚊,減低傳播登革熱的風險。
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7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為15.7%,較6月11.3%高,顯示白紋伊蚊在社區滋生情況略為普遍,加上本月至今錄得16宗本地登革熱確診個案,市民應提高警覺,做好防治措施。
食環署上月開始把監察地區由52個增至57個,其中15個地區的指數高於20%警戒水平,包括油塘、禾輋、將軍澳北、荃灣西、屯門西、九龍灣等。
主要口岸方面,7月指數升至2.7%,6月為2.4%。
食環署已展開第三期全港滅蚊運動,並加強密集式防蚊滅蚊行動,以集中殺滅成蚊,減低傳播登革熱的風險。
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今日舉行會議,相關決策局和部門匯報防治蚊患工作。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徐德義表示,長洲較多平房,處理蚊患的方法有別於其他地方,明日會派員到島上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
徐德義今日主持會議後會見傳媒時說,目前本港登革熱個案分為兩個群組,其中一個感染源頭為獅子山公園,當局正研究如何更有效配合附近私人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加強滅蚊。
至於另一個感染源頭長洲,島上多為私人平房,較為空曠,露天環境容易積水,滋生蚊子。
徐德義說,局方明天會與區議會、鄉事委員會、民安隊等到島上教育市民家居滅蚊方法。他強調,政府與民間力量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滅蚊。
徐德義又說,市民關注誘蚊產卵器指數,局方正積極研究提高效率,加快公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就日前化驗結果錯誤引致信息混亂和不便致歉,他相信事件源於檢測程序出現問題,防護中心會按機制調查,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根據最新化驗結果,長洲兩宗本地登革熱個案病人的感染源頭相同。
防護中心昨日公布第二宗長洲個案,涉及一名52歲男病人。鑑於其病毒基因序列與上周二公布涉及一名84歲女病人的首宗長洲個案高度相近,防護中心再行化驗,結果顯示該男病人對登革熱病毒血清一型呈陽性反應,而非昨日所指的血清三型。
對於化驗結果錯誤引致信息混亂和不便,防護中心就此致歉,並表示會調查事件,避免同類實驗室事故再次發生。
至於上周六公布的四宗本地登革熱個案,一宗個案病毒基因序列與早前八宗相同,另一宗未能為病毒基因排序,其餘兩宗基因序列結果有待確定。
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徐德義今日下午召開跨部門會議,就昨日新確診一宗登革熱個案及黃大仙、長洲滅蚊工作,聽取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醫院管理局最新匯報及風險評估。
徐德義表示,政府會繼續保持高度警覺,應對登革熱的傳播風險,對昨日新增個案非常關注。衞生防護中心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食環署已按機制加強相關地區防蚊滅蚊工作,並搜集白紋伊蚊樣本化驗,協助尋找登革熱個案的感染源頭。
衞生防護中心與食環署周四上午11時在長洲市政大廈一樓舉行健康講座,講解健康建議。市民亦可透過衞生署登革熱專頁,了解本地個案的資料和地理分布圖。
此外,醫管局啟動「e-登革熱」監察及通報系統,實時檢視疑似個案及向衞生防護中心通報,並加強轄下七個醫院聯網的化驗服務,提供一星期七日登革熱快速測試,協助醫院作臨床診斷。
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明日再次舉行特別會議,讓各決策局和部門匯報管轄範疇內防治蚊患進度。
市民發現蚊患應致電1823,亦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及旅遊健康服務登革熱專頁、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以及食環署防治蚊子滋生指南。
足球運動千變萬化,除了對賽,也可以自創花式動作,以身體控球,挑戰高難度。有花式足球愛好者與中、小學合作,開辦收費低廉甚至免費的訓練班,讓低收入家庭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感受足球樂趣,也鼓勵年輕人不要輕言放棄,培養堅毅精神。
挑戰難度 倍感自豪
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三年級學生劉美嘉半年前在學校參加花式足球訓練班。她身手靈活,控球技術絕不遜色。
「最難的動作是把球放在頸背做平板支撐的動作,然後還要起來正面控球。幾經努力,在考試時,我也只能做到一至兩次。」
劉美嘉說,在訓練班結識很多新朋友,一同學習,互相勉勵。每次苦練有成,做出高難度動作,滿足感油然而生。
同校的三年級學生陳晉昇則說,在訓練班學會不少花式足球動作,閒時公開表演,贏得眾人欣賞,令他感到自豪。
「花式足球很有趣,很特別,不只用腳踢,還可以做一些花式動作,例如踩球後,再用雙腳夾球,做完後會有成功感。」
持之以恆 成功可期
香港花式足球學校教練趙汶軒每星期都到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以遊戲形式教授花式足球技巧。
「小學生的肌肉協調能力未必很好,訓練班主要教導學生協調動作,例如左右腳踩球、交叉腳踩球。」
趙汶軒說,只要努力練習便可做出成績。他五年前自學花式足球,照着網上短片依樣畫葫蘆,憑毅力苦練,習得一身好本領,可以開班授徒。
「花式足球起步難,進步也很難,可能會遇到樽頸位,但只要繼續練習,總會做到想做的動作;我希望宣揚這種不輕言放棄的信念。」
開辦學校 加強推廣
香港花式足球學校去年成立,推廣這項新興運動。發起人陳兆邦期望更多學生參與,遂與中、小學合作,開辦約十班訓練班。
「我希望學員從中培養堅毅精神。花式足球一定要練習,而經過長時間訓練後,終於成功的那一刻會得到很大滿足感。」
訓練班收費低廉甚至免費,目的是讓低收入家庭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都可以參加。
「花式足球是新興運動,我們希望體質不適合參與主流運動的學生也可以透過花式足球,享受運動樂趣。」
不限場地 隨時練習
花式足球不受場地限制,運動員運用身體各部分控球,隨時也可以練習。花式足球的動作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上半身動作,利用頭、肩膀、身體控球;第二類主要用腳做跨圈、控球的動作;第三類是坐着做挑球和控球的動作;第四類是包含舞蹈成分的動作,以音樂、舞蹈和足球互相配合,做出難度動作。
香港花式足球運動員施寶盛是學校的總教練。他認為學習花式足球最大的難關是練習基本功,要長時間控球,不讓它掉落地面,殊不容易。
「我的平衡力較差。最初接觸花式足球時,一度以為一定要有絕佳平衡力和天分才能做得好,後來發現,只要勤加練習,也不是如想像般困難。我是從失敗中學習的,逐步從細節改善身體肌肉協調。」
回顧教學生涯,他曾經因為學生輕言放棄而感到氣餒,但當看到有學生經歷多次失敗仍勇於嘗試,最終成功完成動作,便深感欣慰。他期望藉推廣花式足球,鼓勵人們從失敗中學習,逐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