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加強推廣 提高流感疫苗接種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衞生防護中心會加強推廣,提高公眾接種流感疫苗的意識,位於葵青區的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也會鼓勵巿民到區內網絡醫生注射疫苗。

陳肇始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政府每年均加強推廣和擴大疫苗資助計劃受惠群組。當局最近兩年也推行到校注射流感疫苗服務,進一步提高學童的疫苗接種率。

談及施政報告提出,預期於現屆政府任內成立六個地區康健中心,並在其餘11區設立地區康健站,陳肇始說,在成立地區康健站方面,當局會利用現行機制作出評估,盡快在地區進行諮詢,並與區內提供健康服務的非政府組織或機構聯絡,向他們介紹設立地區康健站目的和一般服務。

加強社區照顧 體現居家養老

前言

過往每當發表施政報告,都另編印一份施政綱領。我在立法會或與記者會面時,都會呼籲大家除了看施政報告外,亦要看施政綱領,因為後者才有更詳盡的施政措施。由於去年的施政報告有超過六萬字,故特首在立法會宣讀時,只是讀出了一個重點版。不過,其副作用便是很多人包括立法會議員都沒有另找時間閱讀施政報告,就如一位議員在年初的一個立法會會議上指責政府,沒有在2018年施政報告交代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對沖」的最終方案,而他只是「聽傳聞」知道有此方案。也許他忙碌到連施政報告中有他關心的部分都沒有時間閱讀,以為坊間的只是傳聞。

今年,特首轉了方法,在施政報告中只聚焦最重要的部分,其他施政措施都列在一份圖文並茂的施政報告附篇,除增加可讀性,更在各個政策範疇摘要分享當中的理念和面臨挑戰。由於施政報告變得聚焦,很自然又有批評表示,當中沒有這樣、沒有那樣,例如有批評指沒有交代安老服務的未來發展,我只可以呼籲大家看看施政報告附篇。

不過,即使是施政報告附篇亦未能夠包羅來年的所有政府工作,否則又會厚得令人讀不下去。就如我於10月13日的網誌中已經提及:將於10月16日公布的施政報告,由於篇幅所限不能盡列所有未來一年勞工及福利局的工作,所以先藉網誌談論來年勞福局在婦女事務的工作。當日的網誌實際上是暗示施政報告沒有婦女事務的專章,但不代表勞福局沒有做這方面的工作。可惜有傳媒誤解,竟報道施政報告會有很多有關婦女事務的表述,引起不少誤會,我只能在此致歉,不能在施政報告公布前說得太明白。

 

來年的安老服務發展

在2017年中公布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全文達80頁的文本已詳細列出未來安老服務發展的短、中及長期發展綱領,當然不會在每年的施政報告中都再重提一次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安老事務委員會亦會定時檢視有關方案的進展。

就數字方面,2018年施政報告已列出在2019至20年度改善的多項安老服務,當中主要包括:

  • 在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下增加2,000個服務名額(約增加近三成名額);
  • 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增加1,000張服務券(約增加17%);
  • 推行新計劃,在符合資格的私營及自負盈虧安老院成立長者日間護理單位;及
  • 在未來五年,每年增加1,000個甲一級私營安老院買位(共增加近六成)。

 

在2019至20年度財政預算案,再列出以下項目:

  • 在未來兩年增加超過500個安老宿位;
  • 在未來兩年增加300個資助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及
  • 建議撥款200億元,用作購買營辦福利服務的處所,當中包括增設15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的目標。若以每間中心名額為60個計,新增名額便有900個,加上上述未來兩年的300個新增名額,預計會較現時新增超過三分之一的名額。

 

在今次施政報告列出:

  • 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下增加1,000張服務券至總數8,000張(約增加14%);及
  • 在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下增加3,000個服務名額 (增加近三倍)。

 

綜合上述資料,反映政府在這兩年間,重點在增加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體現以居家養老為主的政策原則。

資助安老院興建需時,在未來兩年新增的500個安老宿位,其實都是在再前一屆政府及更早之前已經啟動。今年4月,我們提交予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中,已交代於2019至20年度,我們會啟動興建18間安老院,是香港有史以來啟動興建安老院最多的一年,亦超過2012至13到2016至17五個年度的總和。而據更新的資料顯示,安老院數目為19間,總共提供3,355個宿位。雖是如此,由於人口高齡化,安老院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個興建速度亦只能稍為追上一部分現時的服務短缺,而且這些興建項目最快都要待四、五年後才能完成及提供服務。

後語

來年更詳細的資料要待2020至21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公布時,才會有進一步的交代。不過,可以預計下一年度的安老服務開支仍會以雙位百分比的數字增加,就如2019至20年度的安老服務預算,已較上屆政府於2016至17年度的安老服務開支增加了45%。

大家知道,要增加安老服務以滿足新增的服務需求及減低現時的服務短缺面對兩大難題:一是地方,二是人手。下回分解有關人手不足的問題。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月27日在網誌發表文章

醫護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增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流感高峰期將至,當局會加強向醫護人員推廣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她相信今年醫護人員的疫苗接種率會較往年高。

陳肇始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醫護人員整體流感疫苗接種率過去數年一直上升,由數年前不足20%,上升至去年近40%。

她說,醫院管理局轄下公立醫院每年均舉辦推廣計劃和活動,令醫護人員明白接種流感疫苗對他們和病人皆有益處,更可提高整個社會的免疫力。

她又說,各公立醫院會增加疫苗注射站,也會安排醫護人員到病房為其他醫護人員注射疫苗,方便忙碌的醫護人員。

此外,醫管局最新一季《風險通報》公布有公立醫院進行胃部切除手術時出錯,病人其後死亡。陳肇始表示,按醫管局的醫療事故通報機制,一旦發生事故,該局會先作內部通報,再聯絡相關人員和病人調查事件細節。如巿民欲就公布個案索取更多資料,可向醫管局查詢。

政府致力提高流感疫苗覆蓋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到訪觀塘社區健康中心,視察政府防疫注射計劃的推行情況。她表示,過往鼓勵市民接種流感疫苗的措施漸見成效,今年施政報告再推出新措施,致力提高學童接種率。

陳肇始今日連同衞生署、醫管局等高層人員到該健康中心接種冬季流感疫苗。她會見傳媒時說,政府一直鼓勵市民盡早接種流感疫苗,並致力提高整體流感疫苗覆蓋率,加強疾病預防。

她說,過去幾年的措施漸見成效,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在今季轉為恆常項目,涵蓋更多小學。

此外,政府會以先導形式,將到校外展服務擴至幼稚園和幼兒中心。目前,432間小學、711間幼稚園和幼兒中心已報名參加,佔全港總數65%以上。

當局又會在21間學校試用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以研究該疫苗的接受程度和可行性。

新一季各項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已陸續展開,其中疫苗資助計劃率先於10月9日展開,資助合資格群組接種疫苗。政府防疫注射計劃、院舍防疫注射計劃則於昨日展開,為指定人士提供免費疫苗接種。

陳肇始表示,衞生防護中心一直大力推動各界接種流感疫苗,位於葵涌的首間地區康健中心也加入推廣行列,教育巿民。

推新款垃圾桶 防野生動物滋擾

為減少野豬和猴子等野生動物翻倒垃圾桶覓食造成滋擾,漁農自然護理署推出三款新式垃圾桶和廢屑箱,7月起放置在八個地區逾40個地點進行試驗,以收集數據,評估成效。

其中一款新設計的大型垃圾桶設有固定圍欄,以防被野豬推倒。圍欄設有滾軸,開口也較小,防止野豬爬進垃圾桶內覓食。

另一款大型垃圾桶為免受猴子滋擾而設,腳踏式設計和緊閉的上蓋令猴子難以直接打開垃圾桶取得食物,同時方便市民以腳踏開啟垃圾桶蓋。

第三款是較小型的路邊廢屑箱,採用腳踏式開關,可防止野生動物直接從廢屑箱開口取得垃圾;兩側和後方加設槽位,可固定於燈柱或圍欄,免被野生動物推倒。

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陳寶琳表示,鑑於近年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如野豬和猴子經常翻倒垃圾桶覓食,對環境衞生造成滋擾。漁護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環境保護署合作展開顧問研究,委託理工大學改良現有垃圾桶和廢屑箱設計,以期改善情況。

她說,當局會研究承辦商收集的數據,評估成效,有需要時作出改善。

外展疫苗接種計劃轉為恆常項目

多謝主席。各位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在行政長官2019年施政報告中醫療衞生方面,我們在未來一年會繼續聚焦工作和投放資源在以下六個政策範疇。我重申我們主要集中於新措施,所以一些現已進行的措施,不會特別在此涵蓋。

(一)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我們正按2017及2018年施政報告的建議,在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

​經過過去一年的努力,首個位於葵青的康健中心已於今年9月開始正式營運。同時,我們已於其餘17區預留合適用地以設立康健中心,其中七區的選址已獲得區議會支持。於本屆政府任期內,我們會加快在全港各區成立康健中心,並就選址諮詢區議會,預期可在另外六個地區成立康健中心。

​至於本屆政府未及設立康健中心的11個地區,我們建議在未來三年撥款約六億元,透過資助非政府組織在各區設立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提供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等重點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預早為長遠建立一個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系打好基礎。

(二)加強疾病防控

疫苗接種計劃

​接種流感疫苗是有效預防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方法之一,亦可減低因流感而入院留醫的機會和死亡的風險。因此,政府一直鼓勵市民盡早接種疫苗。

​2019至20季度的疫苗資助計劃及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分別於10月9日及23日展開,分階段為合資格人士提供資助或免費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由今個季度起,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已轉為恆常項目,以涵蓋更多小學,並會以先導形式將學校外展疫苗接種計劃擴展至幼稚園和幼兒中心,當中部分學校將試用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

​由2019至20學年起,政府會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此外,我們已展開籌備工作,為懷孕婦女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

防控病毒性肝炎

​政府於2018年7月成立了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就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整體政策、具體策略和資源運用向政府提供意見,並訂立行動計劃。督導委員會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國際間做法和本地實際情況,在2020年訂立行動計劃,藉以減輕病毒性肝炎對公共衞生帶來的負擔。

(三)發展中醫藥

​正如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政府已將中醫藥納入本港醫療系統,並會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包括於將軍澳興建首間中醫醫院,推動中醫藥發展,並提供一系列有政府資助的門診和住院服務;及在18間地區層面的中醫診所提供有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

​此外,政府已於今年6月啟動五億元中醫藥發展基金,透過不同資助項目以提升業界整體水平和培養中醫藥人才。業界對基金項目的反應非常熱烈。首批資助項目可於今年第四季批出。

​政府亦正積極籌備於將軍澳未來中醫醫院旁邊成立一所由衞生署管理的永久中藥檢測中心,目標於2024年落成啟用。

(四)強化醫療服務

香港癌症策略

​我們已於今年7月推出《香港癌症策略》,涵蓋由癌症預防、篩查、診斷、治療、科技及支援、研究和監測等工作的方向、策略及預期成果。政府將建立網上資源中心,提供與癌症相關的健康資訊。醫院管理局亦計劃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以及過渡性護理等方面提升服務質素。為提升癌症康復者的生活質素,醫管局發展有系統的復康及支援護理計劃,以確保癌症康復者得到適時的支援和護理。

支援不常見疾病患者


​政府一直十分關注不常見疾病患者的需要,為了加強對不常見疾病患者的支援,除了持續擴闊藥物資助的範圍外,我們計劃逐步推出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包括研究就個別不同的不常見疾病建立資料庫,以輔助臨床診斷和治療,並提升公眾對不常見疾病的認知。我們亦會透過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加強支援不常見疾病及癌症病人的藥物治療,以及檢視人手配套和投放資源協助照顧患者的需要,並促進相關的科研發展和臨床研究。

基因組醫學

​政府將於2020年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以推行香港基因組計劃。通過基因組測序及建立基因組數據庫有助提高不常見疾病的確診率,並推動癌症及其他遺傳性疾病的研究。

改善晚期照顧服務

​為讓晚期病人就他們自身的治療及護理安排有更多選擇,我們剛於9月展開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立法建議的公眾諮詢,在12月諮詢期完結後參考公眾提出的意見制訂未來路向。

智慧醫院和大數據應用


​在應用創新科技方面,醫管局將會繼續推行智慧醫院措施,例如研究採用流動及物聯網技術為實時數據基礎的智慧病房、加強統籌醫院服務及病人分流的病人服務協調中心等,令病人接受服務的流程更為方便順暢。

​此外,醫管局繼續提升其數據實驗室,以期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大數據分析平台,支援更多與醫護有關的研究項目。

精神健康服務

​在精神健康方面,醫管局會通過試行讓專職醫療人員及兒科醫生協助處理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個案,以加快處理個案。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現正研究強化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的途徑和方法。我們亦計劃展開一個持續的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希望增加公眾的認識和關注,長遠達致建立一個精神健康友善社會的目標。

(五)確保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

醫療人手規劃


​因應公營醫生人手嚴重不足情況,政府現正採取多管齊下的方針,以助紓緩這情況。除了增加本地培訓醫生的名額外,政府亦正探討在不影響本地醫生接受專科培訓機會的大前提下,為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專科培訓。

自願醫保計劃

​自願醫保計劃於今年4月起全面推行。截至9月底,認可產品的數目已增加至55款,共提供超過200款方案讓消費者選擇。

(六)完善公共衞生規管

規管私營醫療機構


​《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草案》已於去年11月獲立法會通過。我們會按機構類型及其風險程度分階段落實規管制度。

護士專科發展

​在護士專科發展方面,經過業界的討論及諮詢後,香港護士管理局計劃在2020年初就護士專科發展推出自願註冊計劃,為最終建立護士專科法定註冊制度奠定基礎。

​主席,食物及衞生局會繼續努力推行各項有關醫療衞生的政策和措施,亦會細心聆聽議員及市民對有關政策和措施的意見。多謝主席。

(以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021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行政長官2019年施政報告有關衞生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全文)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