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社交距離措施延七日至下周二

鑑於疫情持續惡化,政府今日就香港法例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下的指示刊憲,周三起延續現行社交距離措施七日至下周二。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最近短時間內出現多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是重要警號,提醒社會大眾在防疫抗疫方面不能鬆懈。

延續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餐飲處所內顧客數目在任何時間最多為處所通常座位數目的一半,最多四人同坐一桌;除特定處所外,餐廳每天下午6時起至翌日早上4時59分不准堂食,只可供應外賣;酒吧必須關閉。

遊戲機中心、健身中心、遊樂場所、美容院、夜總會、卡拉OK場所、按摩院等12類處所則須繼續關閉。

至於食物及衞生局局長7月13日根據香港法例第599G章和第599I章發出的指示繼續生效至7月28日,在公眾地方禁止進行超過四人的群組聚集,任何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身處港鐵已付車費區域時須一直佩戴口罩。

新增73個案 多宗與食肆有關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73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七宗為輸入個案,39宗與其他確診個案有關。

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多宗確診個案跟食肆有關。7月11日到屯門中央廣場富臨酒家參加生日聚會的人之中,再多兩人確診,也有同日到該酒家的客人染病。防護中心已要求酒家徹底清洗,並安排員工接受檢測。

此外,最少六名於不同日子前往旺角維景酒店海港酒家用餐的人士確診。張竹君表示,由於擔心酒家出現環境污染或有員工染病,已要求酒家大清洗,並安排員工接受測試。

葵芳潮庭聚會群組再多三人染病,另有部分個案與慈雲山中心點、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有關。屯門眼科中心和乒乓球群組分別再多一人確診。

至於27宗源頭不明個案,患者包括銅鑼灣善心醫務中心私家醫生陳計明,他早前曾為一名確診病人診症,也曾到北角木星街嘉頤護老中心診治病人,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該長者中心院友情況。

另一名確診者是東華三院賽馬會健怡之家照顧員,她上周五被派往早前出現確診個案的賽馬會朗逸居工作。由於她剛到朗逸居便接受檢測,之後發現確診,防護中心會調查她的感染源頭。

其他患者包括彩雲邨大快活洗碗員工;慈雲山中心食肆、尖沙咀酒吧顧客和深水埗麻雀館員工等。

另一方面,醫院管理局表示,東區醫院一名上周接受盲腸炎手術的病人,其家屬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院方安排該名病人進行病毒檢測,初步結果呈陽性,已將病人轉往隔離病房。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表示,醫護人員接觸該名病人時均穿上合適防護裝備,同房十名病人已列為密切接觸者。

庾慧玲又說,醫管局已為屯門眼科中心170名職員和外判員工進行測試,全部結果呈陰性,中心未來個多星期會維持有限度服務。同一大樓的洗腎中心職員和病人的檢測結果也屬陰性。

她說,因應疫情,醫管局正考慮進一步減少非緊急服務,並探討安排部分員工在家工作,減低病毒傳播風險。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物管前線員工獲安排病毒檢測

民政事務總署與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合作,推出物業管理前線員工2019冠狀病毒病社區檢測計劃,為前線物管員工安排一次性免費病毒檢測服務。

民政總署表示,疫情於本月初變得嚴峻,為加強防疫抗疫工作,政府決定為較高風險群組進行病毒檢測,以保障公眾健康。

計劃今日開始,對象為約十萬名在私人住宅、商業、工業和綜合用途大廈工作的前線物管員工,以及六萬多名在各政府部門、房屋委員會和房屋協會轄下建築物工作的前線物管員工。員工參與計劃與否屬自願性質。

檢測承辦商會派員到有關物業,向員工派發樣本瓶收集深喉唾液樣本,並於隨後一兩日收回樣本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個案會即時轉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跟進。

檢測費用全數由防疫抗疫基金資助。

計劃會優先為在九龍東的住宅、商業大廈、商場和有關設施工作的前線物管員工進行病毒檢測。檢測承辦商上周五已到油塘派發樣本瓶,今日收集樣本作檢測。

查詢可致電2186 6101。

兩檢測結果對調 防護中心致歉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誤將兩名人士的2019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對調。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已聯絡兩名受影響人士解釋情況並致歉。

黃加慶說,化驗服務處上周六檢測一名47歲女士的樣本,結果應為陰性,但該處人員輸入資料時,誤將結果輸入為陽性。醫院管理局接獲該病人的陽性檢測結果報告後,今日下午1時安排該名女士入住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隔離病房,同一病格尚有另一名確診病人。

防護中心今日傍晚發現出錯後,即時聯絡醫院。院方晚上8時將病人移離隔離病房。

黃加慶表示,該名女士雖與一名確診病人同住隔離病房七小時,但負壓病房空氣流轉佳,相信受感染風險不高。她現時被界定為該同房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當局會安排她入住檢疫中心,而她兩名同住家屬的檢疫令則已解除。

至於測試結果原為陽性的34歲女病人,由於其丈夫昨日確診,她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防護中心昨日聯絡她,發現她有染病症狀,安排她入住北大嶼山醫院,今晚轉送瑪嘉烈醫院。

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顧問醫生(微生物學)曾艾壯表示,初步調查發現,檢測過程並無出錯,但由於兩份檢測報告號碼相似,實驗室人員輸入資料時出錯。

他說,近日實驗室要應付大量檢測,由每日2,000個增至高達9,000個,同事加班工作,感到十分疲倦。他強調,疲勞不是犯錯藉口,日後會加強查核所有陽性結果的報告,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黃加慶也指,因應疫情爆發,實驗室檢測量激增,工作量可說是不勝負荷,員工休息時間不足,防護中心會就事件再作全面調查。

善用科技享豐收

漁農自然護理署積極為本地農業引入現代化生產方法,協助業界發展和提升競爭力。

署方近期向業界介紹兩項用於水耕的技術,分別為可轉換光譜植物生長燈和納米氣泡技術,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生長速度。

兩項技術均由創新科技署成立的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研發,目前正在漁護署和蔬菜統營處合作設立的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試行。

 

促進生長增加收成

光譜燈可隨植物生長階段改變光譜,配合植物所需,提高生長率。

漁護署農業主任陳兆麟說,試驗結果顯示,紅橡葉生菜和紅珊瑚生菜的生長率可提高20%至30%,綠橡葉生菜和綠牛油生菜的生長率更提高至少50%。

納米氣泡技術則可增強水耕種植系統的水中溶氧量,輔助種子發芽和提高水耕菜的生長速度。

試驗結果顯示,不同蔬菜品種的種子發芽率可提升3%至36%,蔬菜的生長速度也顯著提高。

 

成本業界獲益

有水耕種植公司在荃灣一棟工業大廈開設種植場,面積約900平方呎,採用上述兩項技術生產水耕蔬菜。

該公司的行政總裁樂梓健說:「使用納米氣泡技術種植的蔬菜重量增加20%至30%,效果明顯。」

他又指,NAMI設計的納米氣泡系統較從日本進口的同類器材便宜得多,他慶幸通過漁護署和菜統處認識NAMI。

 

推動水耕 持續發展

漁護署期望,兩項技術能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

陳兆麟說:「這兩項科技若應用在水耕蔬菜栽培,可加快蔬菜生產,使農民有理想收成,市場也會有更多優質蔬菜供應,消費者可以有更多選擇。」

他補充說,水耕栽培場地選址甚具彈性,栽培床架又可多層式向上裝置,增加產量。配合環控技術,一年四季皆可在室內栽培,生產穩定。

「署方會繼續推動水耕栽培技術應用的研發,使本地蔬菜生產模式多元化,從而提升業界的競爭力,向現代化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萬眾一心 全力抗疫

近日,本港短期內出現多宗確診個案,當中不少是源頭不明,第三波疫情可謂來勢洶洶。

萬眾一心 全力抗疫

政府處理疫情始終堅持嚴陣以待、迅速應變和公開透明。為應對第三波疫情,政府於上周宣布新一輪防疫措施,包括收緊限聚人數及社交距離和加強邊境防疫措施,並制訂新規例,對乘跨境交通工具到港旅客實行嚴格要求。此外,政府會為特定高風險群組1 提供免費病毒檢測。

我明白,禁止食肆晚間供應堂食的措施,令一些市民感到不便,但實施此措施的目的,在於減少人群聚集,從而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盡早切斷傳播鏈,繼而盡快控制疫情。我呼籲全港市民配合和忍耐,以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同心抗疫。

設置檢疫設施是政府控制疫情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上周一到竹篙灣視察剛完工的新增檢疫中心。該中心提供800個單位,並預期本周投入服務。至於在竹篙灣預留作旅遊發展之用地興建的檢疫設施,初步估計可於9月底前提供額外700個單位。

為協助受疫情及防疫措施重創及影響的企業和人士,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政府在考慮疫情的發展、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和議員的意見及實際經營環境後,亦透過由我主持的防疫抗疫基金督導委員會,批出九個額外項目。

上星期三,我連同三位局長出席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聆聽議員對防疫抗疫工作、健康碼,以及支援企業和市民措施的意見。議員都關心到新實施的防疫措施的成效,以及對不同行業的影響。

政府會繼續留意疫情的持續發展,以及企業和市民的需要,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善用防疫抗疫基金下的應急款項,以優化和推出適當的措施。

堅定不移 維護國安

國安法方面,西方政客繼續通過各種方式頻頻插手,干涉中國內政。美國當局上星期將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簽署成為美國法律,並以總統行政命令推出一連串措施,特區政府就此發出嚴正聲明,表示堅決反對、極度反感和強烈不滿。

美國政府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對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粗暴干預。特區政府會全面配合中央政府將採取的反制措施,不容美方的霸權主義得逞。

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下享有單獨關稅區的獨特地位,是根據國家《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並獲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組織認可,而非個別國家施予或可以撤銷。

美國出於自身的政治考量,以人權、民主和自治為藉口,違反國際法推出措施,目的是藉香港問題製造事端,打擊中國;令人氣憤的是美國不斷破壞香港特區和中央在「一國兩制」下的關係,並以「支持港人」的政治口號來美化其行為,做法虛偽。此舉亦勢必損害中美和港美之間的關係和共同利益,為美國企業和人民帶來極大損害。

美國以維護國家安全來合理化法案和行政命令的措施,但卻把中央為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視為削弱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這明顯是雙重標準,是我們絕不能接受的。

事實上,香港美國商會清楚指出,美國取消香港特區的特殊貿易地位會損害1,300家美國駐港企業的利益,而香港更是美國出口的強大市場,美國長期享有龐大的貿易順差。

立法會:荊棘滿途 迎難而上

第六屆立法會的四年會期於上周五結束。本屆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行政立法關係。行政長官上任初期,特意很頻密地出席立法會大會,每個月都親自出席,以及用短問短答的方式,直接回應議員的質詢和提問,加強良性互動、有效溝通。

然而,近兩年以來,立法會的討論,即使涉及民生和經濟議題,明顯傾向政治化,秩序問題也越見嚴重,令行政長官難以在立法會與議員進行理性的溝通和討論。去年10月,立法會的紛亂情況,令行政長官不能在立法會完成宣讀2019年施政報告的演辭,可謂史無前例。

非建制派議員不斷以政治手段凌駕市民福祉,令特區政府在推進立法和申請撥款的工作舉步維艱。立法會的拉布情況持續,嚴重影響議事效率。立法會內務委員會運作更因非建制派議員的刻意阻撓及拉布手段而完全停擺近七個月,嚴重影響立法會制定法律的重要職能。

立法會應該是透過理性溝通而尋求最大共識的地方。但近年,有議員長期政治掛帥,不惜代價癱瘓立法會的正常運作,罔顧經濟以至社會民生發展。

儘管行政立法關係荊棘滿途、風雨飄搖,在建制派議員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同事的迎難而上、努力不懈下,我們仍然在立法和爭取資源上取得一定成效。

在立法工作方面,特區政府於第六屆立法會共提交了89項條例草案,共78項獲得立法會通過,其中幾個重要例子包括:

  • 《國歌條例草案》讓特區履行憲制責任,體現「一國兩制」的精神。
  • 《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以實施「一地兩檢」安排,為香港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 兩項《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分別將男性僱員的法定侍產假由三天增至五天,以及把十個星期的法定產假增加至14個星期。

在財務委員會方面,今年開會多達200多小時,審議了87個撥款項目(批准了85個項目),涉及承擔額超過4,400億元。

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9月6日舉行,提名期由昨日(7月18日)開始至7月31日。政府會一如既往,確保選舉在公平、公開、誠實及有序的環境下進行。

1 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護養院員工、食肆員工、的士司機和物業管理員工。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7月1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