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捐血者確診 醫院安排輸血者檢測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捐血人士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他捐出的紅血球已輸予瑪嘉烈醫院一名病人,醫院會聯絡該名病人並安排病毒檢測,至於未使用的血漿則已回收。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昨日接獲通知後追查記錄,證實該名捐血人士本月9日在慈雲山中心流動捐血隊捐血。他現於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留醫,情況穩定。由於其家人也確診,相信個案與捐血過程無關。

她指出,參考外國經驗,通過捐血或輸血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很低。

庾慧玲又說,因應疫情,公眾減少外出,紅十字會收集的血液量大幅下跌,但不少病人仍然需要接受輸血治療。

她呼籲市民捐血,指捐血站已全面清潔和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公眾可放心。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113人確診 聚會群組再添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113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八宗屬輸入個案,42宗與其他確診個案有關,63宗未知感染源頭。

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在有關連的個案中,27名患者因與家人或朋友聚會而受感染。

旺角雅蘭中心稻香聚會群組再多三人確診,另有三人7月13日在同一地方聚餐後染病,防護中心不排除環境因素導致感染。屯門中央廣場富臨酒家聚會群組和旺角維景酒店海港酒家群組分別增添一名確診者。

荷里活廣場百老滙多一名員工確診,懷疑是在工作地點感染;另有一名患者報稱7月10日曾到該處購物,暫未知是否關連個案。

另外,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E8外科病房多一人確診;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感染群組亦添兩名患者。

源頭不明個案方面,其中一名患者在大圍隆亨邨救世軍隆亨長者之家任職清潔工,該機構一名廚師也在大型檢測中被驗出初步確診。

該機構有55名長者入住,全職和兼職員工合共34人。張竹君表示,兩名患者在同一場所更衣、如廁等,屬密切接觸者,但他們不需直接接觸長者。防護中心會為那些長者安排病毒檢測。

其他患者包括房屋署一名高級技術主任;三名分別在土瓜灣學之園幼稚園、保良局金銀業貿易場張凝文學校、聖嘉勒女書院任教的教師;中環石板街酒店廚師;東涌諾富特東薈城酒店職員;聖保祿醫院護士;銅鑼灣視安眼科中心職員等。

另一方面,防護中心檢測在慈雲山中心收集的深喉唾液樣本後,發現數宗確診個案,患者涉及食肆、髮型屋、街市的員工和顧客。

初步確診個案則包括警務處一名駐守財富調查組的女警長、一名曾接受大型檢測的的士司機。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確診孕婦分娩 料嬰兒染病風險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伊利沙伯醫院一名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孕婦今早緊急分娩,醫院管理局表示,會為嬰兒安排病毒測試,但相信受感染機會不高。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該名孕婦懷孕近35周,在負壓病房分娩。由於嬰兒未足月,呼吸有少許困難,需要插喉協助呼吸,目前與母親在不同病房接受隔離。

庾慧玲說,外國文獻顯示,嬰兒有機會從母體感染病毒,但醫管局研判情況後,相信嬰兒受感染風險不高。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行會通過室內公眾地方強制戴口罩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行政會議通過在室內公眾地方、公共交通總站和轉乘處均須一直佩戴口罩,有關規定明日生效,為期14日,至8月5日止。

陳肇始今日會見傳媒時說,近期不少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涉及不佩戴口罩的活動,帶來風險相當高,當局須採取更嚴厲防疫措施。

行政長官今早召開特別行政會議,同意修訂第599I章《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當局會刊憲並指明,除在公共交通工具、港鐵站外,任何人進入和身處所有室內公眾地方、公共交通總站和轉乘處時亦須一直佩戴口罩。

陳肇始指,新增規定乃針對室內空氣相對有欠流通,人多擠迫,遇上有人不戴口罩難以避開。戶外地方暫不強制佩戴口罩,她表示乃經整體風險考慮,倘對跑步、遠足等實行強制,會有一定難度。

她說,對於不佩戴口罩或佩戴不正確情況,執法人員會作出勸諭,對方如仍堅拒即屬違法。自強制於交通工具佩戴口罩規例實施以來,執法人員曾作22次勸告,並發出一張傳票。

至於需要提交病毒檢測陰性證明才可登機到港的高風險地區名單,會加入美國和哈薩克斯坦。凡抵港前14日內曾到有關地區的人士,必須提供飛機預定起飛時間72小時內取得的核酸檢測結果,並出示在香港酒店預訂抵港當日起計最少14日房間的中文或英文確認書,才可登機。措施7月29日生效,直至另行通知。

早前,需要出示有關證明才可登機到港的高風險地區為孟加拉、印度、印尼、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南非。

此外,涉及公共衞生緊急規例有效期予以延長。其中,香港法例第599C章《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延長至9月7日。至於第599D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披露資料)規例》、第599E章 《外國地區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G章《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有效期則延長至12月31日。

陳肇始強調,此舉只是延長有關法律規架的有效期,當局會因應疫情,配合張弛有度的整體策略作出調節。

她又說,香港疫情處於最嚴峻時刻,市民應盡量留在家中,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減少在外用膳。在此關鍵時刻,除了政府防疫抗疫工作外,全體市民應同心抗疫,保持自律、忍耐,配合佩戴口罩等強制措施,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

被問到會否考慮「禁足令」,陳肇始表示,確診數字如無下降趨勢,當局或須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但會考慮市民日常所需、外國實施相關情況等。

現病徵或已作檢測者不應外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如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症狀,或已提交深喉唾液樣本作檢測,應盡量留在家中,以防確診前在社區傳播病毒。

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最近一些確診患者在出現病徵或接受病毒檢測後,仍然繼續四處遊玩。防護中心人員在個案確診後,追蹤患者行蹤時發現他們到過不同地方,有很多密切接觸者,可能已把病毒傳染他人。

她呼籲市民為自己和身邊人的健康着想,在等候檢測結果或仍有病徵時留在家中,不要外出。

她指出,即使家庭聚會也有傳播風險,尤其長者抵抗力弱,市民應減少與他們接觸,以免他們染病。

另外,防護中心更改為接受檢疫人士進行病毒檢測的安排,由他們入住檢疫中心的第12日提交深喉唾液樣本提前到第十日。張竹君解釋,此舉是為了盡快得知受檢疫人士的檢測結果,避免他們離開檢疫中心後才得知確診,增加社區傳播的風險。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曾到北區醫院覆診病人初步確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初步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患者曾到北區醫院物理治療部覆診。院方獲悉該名病人有家屬亦受感染,相信這宗個案與院內感染無關。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北區醫院昨日接獲該名物理治療部門診病人通知,院方檢視紀錄後,發現該名病人本月15日下午曾到物理治療部覆診,逗留約1.5小時,全程有佩戴口罩。

她說,基於當時其他病人和職員均有佩戴口罩和合適個人防護裝備,北區醫院評估後,無人被列作密切接觸者。

她又說,北區醫院物理治療部今日暫停服務以進行清洗,100多名病人需更改覆診期。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