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豁免強制檢疫安排屬必要

政府表示,豁免強制檢疫安排有實際必要,以維持社會和經濟運作,並確保市民生活所需不受影響。政府一直關注輸入個案為本港帶來的衞生風險和壓力,並果斷制訂有關應對措施。

對於有評論指豁免強制檢疫安排帶來檢疫漏洞,並指安排下的豁免人士是新一波疫情源頭,政府發表聲明予以澄清,強調屬於誤解。

聲明指,本港迄今從未錄得任何由內地、澳門或台灣到港豁免人士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個案。

根據《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和《外國地區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E章,除獲政務司司長根據相關規例豁免的人士外,所有抵港人士目前須進行14天強制檢疫。

制訂上述兩條規例有助壓縮入境人流,從而減低疫情傳入香港的風險,但為了確保香港各方面能在疫情期間維持正常運作,包括確保物資和食物供應充足、確保政府事務正常運作、符合經濟發展利益的商業活動等考慮,設立豁免檢疫機制實屬必要。豁免人士類別包括跨境貨車司機、機組人員、船員、外國政府領事等必要人員。

聲明指出,本港從3月初以來未有錄得任何內地輸入個案。外國輸入個案方面,由於政府自3月25日起已停止准予非香港居民入境,因此目前大多數輸入個案均為從外國回港的香港居民。

自設立豁免機制以來,衞生署一直嚴格要求豁免人士於留港期間進行14天醫學監察,須佩戴口罩和每天量度體溫兩次,並向衞生署呈報任何不適。此外,有關人士在入境時,均須通過衞生署在口岸進行的體溫監測和健康申報程序。

聲明補充,因應最新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和維護香港穩健的醫療系統的大前提下,已加強對外國到港豁免人士的檢測安排。

現時所有經香港國際機場入境獲豁免檢疫的人士,除須接受上述14天醫學監察外,均須接受病毒檢測。所有機組人員和船員在機場抵港後,須前往衞生署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收集深喉唾液樣本。

由於機組人員是從外國到港的豁免人士中最大群組,因此加強此群組的檢測有助進一步減低病毒在港傳播的機會。衞生署會繼續密切監察各地疫情,並檢視經其他口岸入境人士包括豁免人士的檢疫和病毒檢測的安排。

政府按照各豁免類別的風險程度,已施加額外豁免條件,換班船員方面,要求船公司安排所有貨船和客船船員在登機來港前48小時內,在出發地接受病毒核酸測試,並取得呈陰性的檢測結果後方可安排到港。

如違反上述條件,船員將不獲豁免資格,並會被拒絕入境。船舶代理也須為船員安排自我隔離的住宿,並確保他們不會去公共場所,及為他們提供點對點交通前往船舶。

此外,從內地到港的豁免類別中,其中兩類為數最多的豁免類別(即跨境貨車司機及跨境學童)已設有恆常的核酸檢測安排。

聲明表示,考慮到最新公共衞生風險評估,政府昨日宣布向過去14天內到過七個指明高風險地區即孟加拉、印度、印尼、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南非的到港人士實施條件,包括須持有病毒核酸測試陰性檢測結果及酒店預訂房間的租住證明等,以減低他們為香港帶來的衞生風險。

啟動隔離設施應對新一波疫情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宣布短期內啟動社區隔離設施,鯉魚門度假村和亞洲國際博覽館會作有關用途,而竹篙灣檢疫單位數目則增至3,500個,目標在年底完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公布應對疫情新措施,其中用作檢疫中心的鯉魚門度假村將由醫院管理局接管,讓病情穩定、病徵輕微或沒有病徵的新型肺炎確診病人入住,該處可提供約300個單位。

亞博館亦會改裝為社區隔離設施,提供單位數目仍在研究,但如再有安老院舍受感染而需撤走院友隔離,亞博館亦為考慮選項。

檢疫中心方面,林鄭月娥表示,隨着駿洋邨交還準住戶,有關設施供應變得緊張,竹篙灣800個特建單位可填補空隙,另700單位9月底亦準備就緒。

她說,政府會再斥資在同一土地興建2,000個特建檢疫單位,爭取年底落成,屆時竹篙灣可提供3,500個檢疫中心單位,令本港有能力應付下一浪疫情。

目前,所有經機場入境人士需接受病毒測試,檢測結果呈陰性才可回家進行14日強制檢疫。等候檢測結果期間,這些人士須暫住政府租用的酒店。

林鄭月娥表示,有關措施仍會繼續,而由本月26日起,由高風險地區抵港人士,即使檢測對病毒呈陰性也不能回家隔離,而須先行入住預訂的酒店房間。

她說,政府將向酒店業聯會提供有關酒店名單,入住酒店費用由抵港人士支付。

政府推新一輪防疫措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新一輪防疫措施,包括公務員明日起在家工作,立法強制市民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等。中學文憑試下周三放榜,政府亦要求學校採取措施,盡量減少考生返校領取成績通知。

林鄭月娥今日在防疫措施記者會上表示,公務員明日起在家工作,各政策局和部門只提供緊急和必要服務,大部分櫃枱服務暫停。此項措施暫定維持一周,至7月26日,其間所有政府委員會會議和活動全部取消。

她表示,近六成公務員仍需繼續為社會提供緊急和必要服務,包括絕大部分紀律部隊人員和參與抗疫工作的人員。她指,政府現時在個人保護裝備、口罩、保護衣的物資充足,定必為所有需提供服務的人員提供所需防護措施。

此外,正值暑假休會的行政會議稍後會召開特別會議,以進行立法工作,將強制佩戴口罩的規定延伸至所有室內公共場所。

至於上周三生效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暫時關閉12類處所、餐飲業晚市不准提供堂食服務等,林鄭月娥表示,這些措施當時暫定為期七日,但政府估計數日後疫情沒可能明顯改善,決定將措施延長七日。

中學文憑試下周三放榜,政府要求所有學校採取特別應變措施,盡量讓學生透過網上或電子版領取成績單,輔導工作也須安排透過網上或電話進行。若考生必須回校,校方須讓他們分時段回校。

林鄭月娥又說,大學聯合招生和其他自資院校的招生工作大部分在網上進行,考生不用親身到學校申請學位。

她指,這次疫情所涉本地感染個案不少來自九龍東一帶,當局特別在是黃大仙、慈雲山一帶已加強清洗消毒工作,其他地區也會重點進行深度清潔,食物環境衞生署已公布在轄下公共街市展開有關工作。

為較高風險群組檢測病毒工作展開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過去兩周本地確診個案共411宗,政府大量增加識別曾與確診者接觸的人士為原因之一。政府早前宣布為較高風險群組安排病毒檢測,有關工作已相繼展開。

林鄭月娥今日下午連同多名官員召開記者會,公布防疫新措施。她指,本港出現新一波疫情,過去兩周確診個案519宗,其中411宗屬本地感染個案。至昨日止,本港確診個案1,778宗,死亡個案12宗。

鑑於疫情嚴峻,且未有受控跡象,林鄭月娥今早召開高層會議,討論應變工作。

她說,這一波疫情較棘手,個案涉及多個群組和行業,政府因此大量增加識別確診者的接觸者和曾前往涉及確診個案處所的人士,以期盡早識別未有病徵、但可能受到確診人士感染的市民。

政府早前宣布為社區較高風險的四類群組進行病毒檢測,在安老院群組方面,政府優先處理出現多宗確診個案的九龍東區,已在區內113間安老院為員工收集近4,000個咽拭子樣本,其中近3,000個樣本完成檢測,結果全為陰性。

針對的士司機流動性強,政府在全港四個地點設臨時樣本採集中心,讓的士司機預約採集咽拭子樣本。目前,逾5,000名的士司機已經登記,逾800人已抽取樣本。

至於食肆群組,政府安排透過派發樣本瓶收集員工的深喉唾液樣本,樣本瓶已派發予166間食肆,涉及2,500名員工,取得樣本後即可作病毒檢測。

病毒檢測 有病徵者優先處理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公共化驗室深喉唾液檢測近期承受很大壓力,化驗室會優先處理有病徵人士,以及醫院或私家醫生轉介的樣本。對於並無病徵的市民,醫院管理局呼籲他們暫時不宜到醫院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部分無病徵人士或來自疫廈的樣本檢測需較長時間完成,市民應耐心等候。

她提醒市民應留意電話,並留意樣本正確遞交,包括樣本瓶須扭緊,以防樣本漏出而未能化驗。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表示,不少病人到急症室或普通科門診作深喉唾液測試,在過去一周,前者約1,000人,後者約3,000人。

病人如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燒等,可往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求醫,醫院可為他們安排測試。市民如沒有病徵,則暫時不應到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以免感染。

屯門眼科中心再有職員初步確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屯門眼科中心再有職員初步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該中心明日暫時關閉。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職員會為受影響病人改期,已預約明日手術或門診的病人無須到眼科中心;若有緊急需要,可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或附近急症室求醫。

他指,屯門眼科中心今日再多一名女服務運作助理初步確診,該員工主要負責處理醫療紀錄,本月13日起每日上午有個半小時負責為眼科中心病人量度體溫,當時身穿合適保護裝備。

新界西醫院聯網會繼續密切監察該眼科中心職員的健康狀況,而昨日確診的三名該眼科中心文員正在屯門醫院留醫,情況穩定。

截至今日中午,新界西醫院聯網已為超過170名職員和外判人員安排病毒檢測,其中144人檢測結果呈陰性,另26個樣本正等候化驗結果。

劉家獻說,當局為位於屯門眼科中心一樓的公私營合作計劃洗腎中心病人和職員檢測,包括15名病人和五名職員,結果均呈陰性。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