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孩子疑似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 專家告訴你該做什麼

小志到了3歲還不會開口說話,成天獨自盯著旋轉的玩具,一拿走就哭鬧不已,家長因此著急帶他就醫。早療團隊評估後發現,小志患有自閉類群障礙症,進而將小志轉介給臨床心理師,讓小志接受社交互動的訓練,增加其社交動機,一方面透過遊戲增加小志的社交參與程度,同時也提供家長安撫兒童情緒的方式。

著重大腦心智功能發展 進行心理測驗與治療

成大醫院精神部黃睿謙臨床心理師表示,舉凡神經發展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發展遲緩等)、情緒困擾(憂鬱、焦慮、選擇性緘默症)、特殊疾病的生活適應(兒癌心理適應問題)等的兒童,都是臨床心理師幫助的對象;但在疾病診斷之外,臨床心理師專注於孩子各種大腦心智功能發展變化,以此角度進行心理測驗與治療。

個別化的一對一治療 團體互動不能少

在執行心理衡鑑業務時,臨床心理師會進行多項測驗,像是針對嬰幼兒發展、智力、神經心理、學習測驗等,以及問卷,從測驗標定孩子有哪些大腦心智功能缺損或遲緩的問題,一方面提供診斷資料與證據,更為後續介入和治療建立基準。

黃睿謙臨床心理師說,擅長非藥物介入的臨床心理師,會從注意力、記憶、衝動抑制、計畫能力、彈性、情緒調控、社會認知及人際互動技巧等方面,去提升與訓練孩子的大腦心智功能表現;除個別化的一對一介入,也有以團體進行的心理治療。

臨床心理師介入 守護孩子心理健康

黃睿謙臨床心理師指出,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有心理健康的需求,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並不少,而陪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負荷艱難,家長的自我照顧與心理健康也同樣需要被重視。因此,臨床心理師對兒童心理健康的介入和評估,也會顧及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以在守護孩子的同時,能構築完整的照護網絡。

肢體健康動一動 防疫運動身心紓壓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至今已一年多,國內疫情也提升至第三級,大家仍須遵守防疫相關規範,包含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策略來降低感染風險。此外,為了降低傳染風險,也呼籲大家盡量待在家中減少外出,我們對疫情要注意、要謹慎、但是不要過度緊張。

防疫期間 鼓勵抽空運動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在防疫期間不論是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或是第一線的臨床醫療人員,每天還是要抽出時間運動以維持健康,以可以在自己家裡或工作場域就能完成的較佳。例如:從頭到腳的各個關節的伸展運動,每個關節活動時要慢且角度盡量做大,以達到充分運動放鬆的目的。以下提供兩段OT健康動的影片,每段只要5分鐘,跟著影片動一動,一起來做防疫運動身心紓壓。

防疫運動 看影片學兩健身操

1. OT健康動_簡易拜日式: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師王玉山表示,這套是結合舒緩瑜珈和自我身體察覺的方式,透過肢體動作和呼吸調整,在忙碌之餘抽個5分鐘空檔,集合影片觀看和姿勢的說明,利用簡單空閒和時間做些伸展運動,達到運動紓壓調理身心的效果。

參考網址:https://youtu.be/eFwOwy0RdlQ

2. OT健康動_五行健康操:

結合長庚大學AI中心的技術,運用過去八寶(Babo)AI助理在失智症應用的經驗,製作了一段長輩們熟悉的五行健康操,隨著音樂和口語指導,搭配AI人物的示範,在忙碌之餘抽個5分鐘空檔,達到運動紓壓調理身心的效果。

參考網址:https://youtu.be/fB8dXocmS54

晚上還是睡不好覺? 試看看改善睡眠技巧

睡眠對人們的身心非常重要,仍有許多人經常無法獲得優質的睡眠,白天早起依然困倦。雖然睡眠障礙有不同的類別,治療方向不全然相同,但有些大方向可以幫助你更快進入夢鄉。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提供一些方法有助好眠。

掌握好眠絕竅 讓你一夜好眠

1. 營造舒適的環境:臥房裡的舒適放鬆對於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設計睡眠環境時,著重於提高環境的舒適度,像是舒服的床墊或枕頭、避免光線干擾、安靜環境、合宜溫度等都是營造良好的睡眠品質的關鍵因素。

2. 建立睡眠時間表:規律的睡眠時間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規律的時睡眠會干擾身體的機制。一開始在調整睡眠時可以慢慢調整,建議每晚睡覺時間應避免相差超過兩小時以上,先讓身體慢慢地適應這些變化,有效建立新的睡眠時間表。而最佳午休時間以二十分鐘為佳。

3. 睡前放輕鬆:不良的睡眠習慣經常導致失眠或其它睡眠障礙。不妨可以在睡前先調暗光線、拉筋伸展操、睡前至少三十分鐘不使用電子產品等方式,幫助你更快地進入睡眠的狀態。

4. 避開咖啡因及酒精:攝取咖啡因的飲品能在白天幫助你克服白天的疲倦,但長期攝取可能會影響睡眠。另外,酒精會引起睡意,但是進入身體會影響大腦運作降低睡眠的質量,還包含飽腹入睡、吸菸、睡前劇烈運動等都是影響睡眠的一大障礙。

重拾好眠可以做到 尋求專業醫師幫助 

睡眠障礙是複雜的問題,也許在一個人身上有效,對另一位可能卻無效,不要太擔心,在嘗試新方法過程中都需要一點時間調整才會看見效果,但你可以做的是,持續放輕鬆、修訂之前無效的方法,或者可以制作睡眠的紀錄,觀察自己的睡眠發生哪些變化等。如果經常還有睡眠困難,問題正在嚴重惡化,一定要尋求專業的醫師,幫助你找出睡眠問題,讓你有一天能夠重拾好眠,一覺到天亮。

工作常需輪班或值夜班? 男性誘發睪固酮低下症候群機率高

你也時常需要輪班或長期從事夜班工作嗎?小心應多注意自身健康,尤其男性若處於睡眠狀態不佳時,就可能埋下誘發男性睪固酮低下的危險因子!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指出,臨床上,睪固酮低下症候群或性功能障礙的男性病人較高比例多處於高壓力環境下工作,其中不少人更有非正常上班時段的困擾。

42歲男在高壓環境工作 勃起功能障礙又睪固酮低下

一名42歲張先生,因為解尿不順且勃起功能變差就醫檢查,經檢查確診為攝護腺慢性發炎及輕微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且同時發現有睪固酮低下的問題。謝昆霖醫師表示,進一步詢問下得知,原來張先生因處於高壓環境下工作,加上需輪班,導致長期有睡眠品質不佳問題,所幸經藥物及安排低能量震波治療後,同時衛教改善生活及工作細節,已漸漸恢復生活品質。

長期有頻尿困擾 臨床上多與工作型態有關

此外,臨床上也常見青中年男性甚至女性,出現長期頻尿、急尿、夜尿等現象,經檢查及問診後也發現多為長期工作型態造成的慢性影響。謝昆霖醫師提及,這些症狀也可能來自於不利診斷且容易被忽略的「慢性攝護腺發炎或骨盆腔慢性疼痛症候群」,治療上,除了得先從生活型態改變做起,也需搭配藥物治療,但若為無法緩解者,則建議採以二線物理性治療幫助改善症狀。

輪班工作埋健康隱憂 應有意識注重自健康

若為高壓力、時常需要輪班或是長期從事夜班工作的民眾,平時應注意是否有解尿不順及下腹部會陰處悶痛等問題,或常有頻尿、夜尿、急尿等症狀,則可能是慢性攝護腺發炎或下泌尿道排尿障礙惹禍。謝昆霖醫師強調,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輪班工作型態的確對於勞工帶來不同程度的健康影響,也因此若為相關工作者,都要意識自己工作型態及背後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若有任何症狀,就應盡快治療,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