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消毒用品你用對了嗎? 這樣做清潔打折扣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不斷蔓延,防疫勤洗手、戴口罩早已成為大家的日常,但在環境清潔與消毒中,仍不可忽視其危險性。

常見消毒產品 用對時機、正確保存很重要

輔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說明,常見的消毒產品,如酒精、漂白水、乾洗手、次氯酸水等,主要分成包括酒精與含氯水溶液兩大類。而使用這些消毒產品時,應特別注意使用的時機、位置與保存方式,才能正確殺菌,同時兼顧使用化學藥劑的安全性。

酒精、乾洗手 這樣做效果打折扣

酒精與乾洗手類型的消毒用品,使用起來方便、穩定性也較佳,但是,當雙手有髒污或傷口,沾到血液、體液時,其殺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頻繁使用酒精亦會破壞皮膚的角質層,使油脂流失、容易造成皮膚乾裂。

因此,許書華建議,平時應優先選擇濕洗手或以濕紙巾擦拭乾淨,無法濕洗手時,再以酒精或乾洗手液輔助消毒。此外,酒精屬易燃物,應盡量遠離火源,避免大範圍、高濃度的噴灑,像是廚房等環境,若有一點火光,就可能造成爆炸,使用上要更為小心。

含氯消毒液 不可直接用在皮膚

漂白水及次氯酸水等含氯消毒液,則僅限於環境消毒,不可直接使用於皮膚上,由於含氯消毒液具有的刺激性,可能導致膚、黏膜、呼吸道刺激,更甚者,還會有灼傷的危險。許書華特別強調,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戴塑膠手套,並以布類沾濕擦拭為主、不要直接噴灑,以免吸入造成呼吸道傷害。

正確保存、避免過度囤積 防疫措施要做好

「不當的保存,囤再多都是沒用的,因為效果會打折。」許書華提醒,消毒用品應置於不透光、陰涼的環境,避免日曬高溫空氣接觸,尤其含氯消毒液穩定性較差、不易保存,所以,還是切勿囤積過多,需要時再購買即可。

最重要的,勤洗手、正確穿脫戴口罩,是消毒用品無法取代的重要防疫措施。除此之外,平日身上可以多配備分裝的小罐酒精或次氯酸水,以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進出密閉的高風險區域時,隨時進行簡單的消毒作業。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眼睛霧霧只是眼睛累? 你是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嗎?

眼睛霧霧只是眼睛累?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陳賢立醫師表示,青光眼初期可能沒有症狀,可能只是以腸胃不適、偏頭痛的症狀表現,往往被忽視,提醒有眼壓較高、超過四十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短期內視力無原因惡化等高危險族群者,要特別小心青光眼。

青光眼是什麼? 侵犯視神經無法逆轉之眼疾

陳賢立指出,青光眼是用來描述一群眼睛疾病的統稱,其共同特徵為視神經無法承受本身的眼內壓力(眼壓升高或正常範圍),而造成不同程度之傷害,導致對應之視野喪失與視力減退以失明。

青光眼有何症狀? 初期不明顯往往被忽視

陳賢立提到,臨床上青光眼分為兩種:一種「隅角開放型青光眼(慢性)」,在初期沒有病徵,往往等到視力缺損,視野逐漸模糊,如同隧道的視覺時,部分視力已經受損喪失,最終會失明;一種是「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急性)」,疾病突發緊急,眼壓急速升高時,病人可伴隨頭痛、噁心、眼睛劇痛、視力模糊,往往在數小時就會造成視神經損害而永久失明,或是睡夢中一夕之間睡掉了視力。

眼壓為何異常升高? 眼球內房水致眼壓升高

陳賢立解說,眼球內存在一種流動的液體稱之為「房水」。正常的眼壓是藉由平衡房水的分泌與排出來維持眼壓穩定。如果房水分泌過多或是排水受阻,造成過多的房水在眼球內蓄積,就會導致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產生不可逆的細胞傷害,造成青光眼。

誰是高風險族群? 先自我檢查有否符合一項

陳賢立提醒,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齡在四十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病史、夜間視力變差、夜間看燈光會出現虹暈現象、短期內視力無原因惡化、偏頭痛及血壓偏低者、三高族群、新陳代謝疾病族群、近視度數超過六百度以上、遠視合併白內障患者、常用類固醇或精神科用藥者、一年沒有進行眼科檢查者,建議可以就近接受進一步的眼睛檢查。如果是青光眼的患者則要依照醫囑用藥治療,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的檢查。

吃不下、腹脹、腸胃罷工! 柔術選手Gordon Ryan因胃輕癱退賽

胃也會癱瘓?無道服柔術NO-GI史上最佳的選手Gordon Ryan表示,自己身體狀況不佳,曾連續五天幾乎無法吃下任何一樣東西,同時腹脹、噁心、嘔吐、腹痛、虛弱,連帶體重減輕。被發現罹患「胃輕癱」,三年間求診各大專科都無法根治,發病次數日益頻繁,嚴重影響選手生涯,只能放棄,宣布無限期終止任何賽事。

胃無法正常排空影響進食 五成為糖尿病患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指出,胃輕癱(gastroparesis)是一種因為胃排空受到影響,而嚴重影響進食的疾病。疾病的成因和連結胃部的自主神經失調有關,然而有一半的人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在能夠找到具體成因的人當中,約一半來自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其他像是風濕免疫問題、化療影響神經等都有可能發生。

運動員轉換量級易失控 厭食症可能同時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運動員本身就會因為身心問題導致飲食失調,例如常常需要轉換量級瘋狂減重,最後引發自己都無法控制的食慾變化(食慾急速減退、吃東西有罪惡感、一下暴飲暴食又一下只吃很少的熱量),也可能會因為症狀相似而和胃輕癱等較結構性的疾病混淆,而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過去也曾經有厭食症同時和胃輕癱同時發生的例子。

血糖不穩、腸胃阻塞 嚴重恐致敗血症

胃輕癱如果發生,嚴重可能導致血糖不穩、腸胃阻塞、腸胃中的細菌過度繁殖造成感染引發敗血症,因此若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向腸胃科就診。運動員長期的飲食失調相關問題導致營養失衡,產生「運動相對能量不足」,會影響肌肉合成、造成心肺功能減退,也會導致骨密度變差,更容易引起疲勞性骨折等,也需要隊醫、防護訓練端各種專業人士、營養師與心理師的多方介入。

反覆增重減重 恐為胃輕癱誘因

新北市格鬥體能協會專項教練林柏瑜教練表示,有部分柔術界人士認為Gordan早年大多在76公斤的輕量級作賽,不減重的小型比賽也僅僅升量至84公斤的中量級。但是,競技後期為了追尋NO-GI賽事的生涯最高榮譽ADCC錦標賽, Gordon 在2017年開始突破88公斤,甚至99公斤,尋求更高的肌肉量。被圈內人士認為其反覆的增減重量與脫離自然體重極有可能是這次病症的誘因。

在追尋運動表現與成績的過程中,運動員往往會超出極限的去挑戰自我,這也容易造成長久性的潛在傷害,不論在生理或心理上。因此,穩定的成長需要的是選手的自我監督,與專業團隊的協助,讓運動生涯能更長遠。

老年人退化 如何發現與處理吞嚥問題?

失智症長者記憶力、認知功能、行動能力都逐漸退步,吃東西需要家人餵、食物常常含在嘴巴裡,且容易嗆咳,因發燒被帶來醫院急診,診斷為肺炎,因而放置鼻胃管,住院接受肺炎治療。

吞嚥困難 生活品質下降 甚至威脅生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慧娟說,像這樣的病人,在醫院時常可見,病人可能在肺炎治療完成後返家,自行移除鼻胃管,又回到之前的進食方式,然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體力持續衰退,且依然容易嗆到,再次產生吸入性肺炎而入院、臥床,體力更是下降,吞嚥能力持續惡化,陷入無限惡性循環。

許多疾病與問題,例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頭部外傷、阿茲海默氏症、頭頸癌、不正確的姿勢、老化造成的視野、牙口、味覺、舌頭臉頰咽部肌肉力量的退化,都可能引起吞嚥障礙。

吞嚥是用來獲得生命所需之能量,也是人生的重要樂趣。吞嚥能力惡化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威脅生命。

反覆性的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都是吞嚥障礙徵兆

陳慧娟指出,常嗆咳、吃東西時間變長或覺得費力、容易累、流口水、舌頭動作不靈活、食物殘留在進食通道中、吞嚥食物時常需吞多次才能吞下、反覆性的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這些都是吞嚥障礙的可能症狀。像是失智症患者,若是觀察到食物殘留在口中或是漏出來,可能是口腔部吞嚥困難;常常嗆到並吞嚥延遲,則可能是咽部吞嚥困難;不願意進食,有可能是認知功能缺損、憂鬱、其他心理因素或咀嚼容易累所導致。

盡早發現 規劃吞嚥治療與訓練計畫

並不是只有運動功能可以做復健訓練,觀察到這些症狀,盡早發現吞嚥困難,經過專業評估,確認吞嚥障礙原因,就可以根據每個病人情況規劃個別化的吞嚥治療與訓練計畫,不同原因的吞嚥問題,需要不同的介入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有完整團隊,包含:復健科、牙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精神科、腸胃科、語言治療、營養科、護理科,合力處理各方面問題,可能需要處理牙齒牙周問題、確認假牙、鼓勵吞口水、依患者狀況調整進食姿勢、提供適合的食物質地、進行嘴唇與舌頭運動、咀嚼運動、口腔按摩、使用適合的餐具、教導病人和照顧者有效的咳嗽、正確口腔清潔、適宜吞嚥技巧,藉此達到安全攝取足夠水分與營養,就可以阻止這個惡性循環,提高病人生活品質。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