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媽媽請您也保重 特別要保護雙眼!

不少媽媽整天忙著做菜、奔波,張羅家中大小事,常忽略生活中許多潛藏因子會誘發白內障。眼科醫師林宏洲表示,在媽媽生活當中,像戶外陽光紫外線、煮菜時瓦斯爐冒出的火光等,都可能傷害眼睛,增加白內障風險,因此建議媽媽出門時最好戴茶色太陽眼鏡,也要避免注視火光。

依據不同需求 慎選人工水晶體

林宏洲醫師指出,若沒有刻意閃避上述風險因子,長時間下來,水晶體就會變混濁,形成白內障,而治療白內障多以「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為主,目前人工水晶體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

舉例來說,媽媽若喜歡四處遊玩、到戶外走走,或需要四處奔波,眼睛很容易接觸紫外線,此時較適合「全視線原理的非球面變色人工水晶體」,若同時有近視、遠視,則可以考慮選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人工水晶體會變色 有效阻隔紫外線和藍光傷害

林宏洲醫師分析,戶外陽光紫外線不只讓白內障惡化,也可能傷害黃斑部,而「全視線原理的非球面變色人工水晶體」會隨外在光線變化而改變顏色。在戶外,人工水晶體變成黃色,可過濾多數紫外線和藍光,當民眾進入室內,人工水晶體變透明,看東西更清楚,且夜間視力較不受影響,媽媽即使晚上出門買東西,眼睛還是「亮晶晶」。

白內障拖太久 手術難度會上升

目前白內障手術多為微創手術,傷口很小。林宏洲醫師提醒,當白內障已影響視力、生活,就要考慮接受治療、置換人工水晶體,拖越久、白內障越熟,水晶體會變硬,且也會膨脹,導致眼睛的排水管容易受擠壓,引起眼壓高或青光眼,手術風險也會大為增加。

即使動白內障手術 眼睛還是要記得防曬!

另外,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後,一星期內建議戴護目鏡,防止外傷或風沙傷害眼睛。一星期後,平常出門在外,還是要記得戴太陽眼鏡,為眼睛防曬,避免紫外線傷害眼睛其他部位。患者手術前若能接受角膜弧度儀、超音波生物測量儀等專業評估,治療就會更精準,手術風險也會明顯降低。

▲林宏洲醫師與國外醫師於研討會合影

正確認識荷爾蒙 成功留住青春歲月

從預防保健減緩荷爾蒙流失

「荷爾蒙」是維持女性青春和生殖能力的重要激素,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因此許多女性年過25歲就大量補充雌激素食物,但婦科門診發現近兩年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增加3、4成,原因多半與過量攝取雌激素有關,建議有荷爾蒙失調的女性,應先接受完整的醫療評估和檢查,再由營養師、藥師或醫師提供合適的治療方式和食補建議。

不當攝取富含雌性激素的食品 增加癌症的風險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未滿35歲的年輕女性,原則上不需要特別補充荷爾蒙或雌激素,不當攝取蜂王乳、花粉、山藥、大豆異黃酮素、胎盤素等富含雌性激素成分的食品,長期服用造成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增加癌症的風險,也會導致卵巢功能早衰,甚至會影響孕激素,提高不孕的機率。但35歲後因內分泌的關係,雌激素分泌量明顯下滑,肌膚老化,且於40歲以後出現更年期症候群、性功能衰退、骨質疏鬆症等機能老化症狀。

什麼是薯蕷皂素Diosgenin(DHEA)?

薯蕷皂素Diosgenin(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 ),是人體內自然的荷爾蒙,也是含量最豐富的荷爾蒙固醇,最終可轉化形成雄性激素及雌激素;國際眾多臨床研究證實,薯蕷皂素Diosgenin(DHEA),對卵巢功能下降或卵巢功能不良的婦女,可以提高懷孕成功的機率。另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包括熱潮紅、盜汗、失眠、焦慮症、情緒障礙和肌膚粗糙等症狀,並可預防及改善骨質疏鬆症。

減肥影響荷爾蒙 當心提早衰老

趙順榮藥師提醒,許多年輕女性為了保持身材而拼命減肥,減到體內脂肪不夠,脂肪組織無法讓雄性素轉變成女性荷爾蒙,造成男性荷爾蒙堆積,結果就是出現月經失調、長青春痘、皮膚粗糙、毛髮濃密及聲音低沉等男性化特徵,得不償失,甚至比停經後症狀更嚴重。經醫師建議補充DHEA 4 個月後,除了情緒變穩定、臉上痘痘也消失了。

從預防醫學觀點,看薯蕷皂素Diosgenin(DHEA) 在臨床上的輔助應用:

(1)緩解中年後容易發作之憂鬱症(改善睡眠品質)。

(2)對卵巢功能下降患者有助孕的效果。

(3)改善情緒、提升性慾及性滿意度。

(4)緩解女性更年期症候群。

(5)緩解男性更年期與身心症候群。

(6)延緩老化,使肌膚更美麗。

(7)預防及改善骨質疏鬆症。

補充薯蕷皂素Diosgenin(DHEA)安全嗎?

趙藥師表示,目前的所有臨床研究證據顯示,體內DHEA 濃度較低時,若補充DHEA能改善卵巢功能,有助孕的效果。以及更年期症候群對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不彰時,可以考慮使用或併用DHEA。

補充的DHEA在人體內自然轉化為男性荷爾蒙及女性荷爾蒙,供給身體所需。經過轉化作用後才發揮療效,並非為直接的刺激作用,所以臨床依據顯示補充DHEA是安全的,但謹記「並非所有植物性荷爾蒙皆安全有效,臨床驗證與否是唯一的保障」。

自1993年起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即把DHEA 當作保健食品而非藥品。相異的品牌可能有不同的「純度」,甚而影響「效果」之顯著性。所以,並非所有DHEA 都安全有效,建議可選擇有「正式臨床驗證依據的產品」,或經FDA審核通過並簽證的製造廠,或有美國專業參考書PDR(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登載的薯蕷皂素Diosgenin(DHEA)產品,較符合安全規範的選擇。同時,諮詢專業醫師,達到預防保健的實質意義。

預防或減緩荷爾蒙流失有方法

趙順榮藥師建議,平常預防或減緩雌激素快速流失的方法,包括:放鬆心情,避免負荷過大壓力;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因其所含的丙烯醯胺(Acrylamide)及多環香族碳氫化合物(PAH)等致癌物質,會導致體內荷爾蒙濃度失衡;應落實「均衡飲食」,天天新鮮蔬菜、水果提升抗氧化能力;多喝水,平日養成適度「規律運動」,不要惡意減肥,以免製造雌激素的原料如DHEA缺乏;飲食保健也不要聽信坊間偏方,若還不需高劑量雌激素藥物做治療的女性,除了可在專業醫師和藥師的建議下攝取適量含雌激素食物或保健食品,也可攝取DHEA補充品,當作日常保養為健康加分。

幫助中風、失智復健 家人扮演重要角色

中風、失智患者,通常需要長久復健治療,但過程枯燥乏味,經常無法持久,讓病患沒有動機,而錯失黃金復健期;護理師表示,家人在中風、失智復健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夠提升治療意願,能夠自理生活,達到良好生活品質。

缺乏復健動機 易關節攣縮變形

亞東醫院護理師王思雯指出,根據臨床觀察發現,長期臥床的中風患者,因缺乏復健動機,以及復健過程枯燥無聊等,導致有極高比例發生關節攣縮變形,建議家人多與患者互動,提升復健的意願。

家人多與病患互動 復健過程變有趣

王思雯護理師設計「多功能復健袖套」,可套入健肢,將填充玩具用魔鬼氈黏著在袖套上,患者可用患肢把玩具撕扯下來,也可將魔鬼氈標註在不同高度位置,達到患肢關節屈曲伸展、增加肌力的訓練,達到關節屈伸的最大程度,同時能夠訓練認知功能,增加與家人互動機會。

失智症患者玩拼圖 生心理都做復健

另外,失智症患者照顧方面;王思雯護理師提醒,多數大多著重在生理上,較缺少心靈及活動安排,建議家人玩拼圖遊戲,提升病患身體活動及感官刺激,同時增加家庭互動的樂趣,非常適合長者復健使用。

尿不乾淨? 陰莖縮水恐為香菸害的

今年77歲的陳先生近5年來感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尤其是排尿不順,總覺得尿不乾淨。雖然10年前就發現血壓偏高但控制得很穩定,體能也還不錯。到泌尿科治療後,排尿有改善、餘尿也沒了,但陰莖卻比起5年前縮小很多,難道是傳說中的「老倒縮」嗎?

血管彈性變差、出現粥狀硬化甚至阻塞

郭綜合醫院泌尿科副院長梁景堯表示,近幾年的國人10大死因,除了癌症穩居第一位之外,榜內有5項都和血管健康有重要的關聯,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疾病等,和所謂的代謝症候群也有部份交集。血管最內層稱為「內皮細胞」,當內皮細胞變得不健康,就容易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結果血管彈性變差、出現粥狀硬化甚至阻塞。

而我們如何能及早知道血管健康程度呢?對於男性而言,最早出現的老化症狀,往往就是性功能減退。陰莖是一個血流量變化很大的器官,平時需求不大,但若要維持足以性交的硬度,就需要很大的血流量。陰莖動脈平均只有1mm寬,比冠狀動脈、頸動脈等重要血管細多了,若血管開始硬化,有勃起硬度會變差,甚至完全無法勃起。長久缺血的結果,組織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更會逐漸凋零,被纖維組織取代而縮小。

香菸是勃起功能的最大殺手

梁景堯副院長表示,要維持血管的彈性,重拾健康生活,首先要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包括規律的作息、足夠且高品質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還有最重要的是遠離菸害。香菸能直接造成血管收縮、組織含氧量下降,是勃起功能障礙的最大殺手。自己吸的一手菸、別人呼出來的二手菸,以及居家生活環境中黏附無所不在的三手菸都一樣有害,我們要離得越遠越好。

除了從生活做起,醫師也有多種方案能協助維持血管功能,包括藥物如 PDE5 抑制劑,長期服用能促進血管舒張同時改善排尿。另外非侵入性的方案如「低能量震波治療儀」藉著震動的能量刺激微血管再生;「負壓助勃器」則利用吸引的方式使血液重新在海綿體中流動,用復健的方式改善血流。防勝於治療,及早注意血管的健康,維持年輕的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才能讓我們活得久而且活得快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