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血癌病人盼獲重生 捐髓能助他活命

俗稱「血癌」的白血病,需要透過異體移植才能救命,慈濟骨髓資料庫每年配對成功、完成捐贈的造血幹細胞,約有三、四百例。臺中慈濟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高瑞和表示,目前慈濟骨髓資料庫已經建檔的志願捐贈者資料,高達四十二萬筆,但仍會隨著志願捐贈者到達年齡上限,必須刪除而減少。

治療白血病 造血工廠須「打掉重練」

高瑞和主任指出,骨髓是人體負責製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的工廠,如果造血工廠出問題,會導致血液方面的疾病,必須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方式,把發生問題的造血工廠「打掉重練」,才能再次生產出正常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在血液疾病中,除了淋巴瘤與多發性骨髓瘤可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外,俗稱「血癌」的白血病需要透過異體移植來救命。

十萬分之一的希望 期待年輕人捐髓配對建檔

高瑞和主任解釋,雖然兄弟姐妹間配對成功率約四分之一,但全球出生率逐年下降,有些人可能無法從親屬中配對成功,剩下的機會就只有十萬分之一、配對成功率的非親屬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高瑞和呼籲,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造血幹細胞捐贈建檔的行列,讓等待十萬分之一希望的血液疾病病人,有重生機會。

腹痛不見得是腸胃問題 檢查才知胸腔長了「這種瘤」

一名80多歲婦人,幾個月來常常腹痛,起初以為是腸胃問題,四處求診後卻無好轉跡象,直到赴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全身檢查,才發現疑似有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上段管徑明顯擴大情況,緊急轉至醫院臨床打顯影劑檢查後,確診有約6公分大的主動脈瘤,且心臟肥大,所幸經主動脈瘤及心臟瓣膜手術後,已無大礙。

身體藏了不定時炸彈 主動脈瘤過大也會破

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林源富表示,主動脈瘤就像是血管吹氣球,會因像先天性異常、高血壓、血管硬化等血管壁狀況不同,使得主動脈壁異常膨大,這時會促使血管壁變薄,容易破掉。主動脈瘤會發生在主動脈的各處,有如體內裝了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生命危險,加上早期未有任何症狀出現,通常都是因動脈瘤太過膨大,壓迫到周圍組織而產生症狀,民眾更要提高警覺。

抽菸及高血壓者 為主動脈瘤高危險族群

林源富說,臨床上,將主動脈瘤依照其位置分為「胸主動脈瘤」和「腹主動脈瘤」,其中又以腹主動脈較為常見;年紀大、抽菸、高血壓等民眾,都屬於高危險族群,若發現胸口附近出現胸痛、背痛等現象,或有聲音沙啞、咳嗽等問題,甚至長期腹痛、腰痛等,且遲遲查不出原因,恐與主動脈有關,應盡早接受進一步檢查。

定期健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林源富提醒,預防勝於治療,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健檢,因現代生活緊張、壓力大,再加上飲食西化等因素,現代人常常出現腸胃疾病,但若發現持續疼痛且仍未改善時,就應考量是否為心臟、腎等其他器官所引起,應盡快檢查,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影響日常生活。

求子12年屢碰壁 中醫調理數月後她成了「幸孕兒」

一對陳姓夫婦30歲結婚,原以為生孩子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12年來卻在「我想要有個孩子」的期盼中度過,期間求診無數中西醫,檢查結果都是正常,但就是無法懷孕;多次嘗試人工或試管,卻是一次次無情的打擊。最後經朋友介紹,求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張烱宏醫師,持續治療4個月後,終於喜獲麟兒。

不明原因難受孕 快檢查卵巢功能+基礎體溫

張烱宏醫師表示,臨床上常遇到相似的狀況,不孕夫妻接受一定範圍的檢查評估後,仍找不到特定病因,而被歸類為不明原因的不孕。找不到原因,並非代表正常。張烱宏花了兩個多星期研究陳太太12年來的中西醫病歷與基礎體溫,

發現陳太太除了卵巢退化外,還抽絲剝繭發現她的基礎體溫,黃體期並未達36.7度,這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

中醫調理基礎體溫 打造好孕體質

張烱宏醫師診斷陳太太不孕原因為痰濕和寒痹瘀阻所致,除了給予利濕化痰、溫經化瘀中藥外,並於三陰交、豐隆穴針灸,持續治療4個月之後,基礎體溫高溫期超過16天,12年來第一次月經延遲,經驗孕為陽性。此外,懷孕過程持續中醫安胎,於今年6月底產下一個健康的男寶寶。

中西醫合併治療 翻轉不孕人生

不孕症牽涉問題非常複雜,張烱宏醫師表示,藉由現代醫學檢查是否有賀爾蒙或器質問題,再配合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理出不孕原因,針對不孕問題,擬出不孕的中西醫治療策略,如此可翻轉不孕人生。

30歲男心臟衰竭險喪命 整合治療救了他

一名30多歲病人就醫時被診斷心臟衰竭,因病情無法改善,情緒失落憂鬱,後來因為症狀加劇,轉至林口長庚急診就醫,經心臟衰竭照護團隊整合治療,改善病情後出院並規律回診,該患者回到工作崗位上,恢復了自信。

建構「全人照護」團隊 住院率再降5%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表示,心衰竭病患症狀複雜且多重,且常伴隨許多共病,在生活型態上,有許多需要注意與控制的地方,例如飲食、飲水、活動等。

褚柏顯指出,患者在發病初期,通常無法接受自己的病況,很難依照衛教的建議去執行,因此林口長庚藉由跨團隊照護,包含心內外及相關疾病照護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藥師、社工師、出院轉介護理師、安寧共照護理師及他科個管師或衛教師等,建構一個積極的多元照護模式來幫助病患。

調節飲食作息 遵照醫囑持續追蹤 

褚柏顯強調,心臟衰竭病患規律回診治療相當重要,部分病患在治療後,症狀改善非常多,就跟正常人般,病人認為自己完全痊癒,並中斷門診的追蹤治療,但因不再繼續服藥,一陣子過後就因相同症狀,再度入院治療。 褚柏顯主任提醒,心臟衰竭病患應依醫囑按時服藥,並且遵照醫師指示運動、生活作息正常、避免抽菸喝酒、飲食適當勿重鹹,讓心臟衰竭也能跟其他慢性疾病一樣,降低病患本身及家庭照顧者的壓力,並維持生活品質。

心臟衰竭易伴共病 長庚成立心臟衰竭照護模式

高齡人口常面臨心臟衰竭問題,並且伴隨呼吸喘、胸悶、下肢水腫、疲倦等全身性複雜症狀及多重合併症,對病患與照顧家屬都是極大壓力。長庚醫院藉由跨團隊的全人照護模式,讓病患一個月再住院率可由10%降至5%以下,病患自覺生活品質也改善非常多,由於成效顯著,也吸引亞太各國率團觀摩參訪。

淋巴液外滲、全身飄惡臭 「淋巴水腫」讓他比罹癌更苦

「我的小腿至少有300個小洞,連自己都不敢看」,59歲王先生從事室內裝潢業,6年前罹患肺癌,因左鼠蹊部肺癌轉移造成左大腿骨病理性骨折,在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及局部電療後,在3年前左小腿出現淋巴水腫,左小腿皮膚不時流出淋巴液,全身飄散惡臭味道,需帶著水桶隨時備用,走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攤水,必須覆蓋紗布吸取淋巴液。王先生說,淋巴水腫帶來的困擾比罹癌還痛苦,出門會讓人指指點點,睡覺身體要斜躺讓腳放在水桶上,否則床上會濕成一片,小腿像「生菇」(發霉)一樣,過著等死的日子。高雄長庚醫院為王先生左小腿施行超顯微手術後,已經回復正常。

先進超顯微手術 解救淋巴水腫

另一名56歲吳小姐,10年前接受腹腔手術移除子宮,術後約6至7年開始出現淋巴水腫導致左下肢腫脹不適,且半年前有皮膚壞死無法癒合等現象,合併淋巴外溢及感染症狀,所幸接受超顯微手術後,左下肢傷口明顯癒合;另位55歲梁小姐,因罹患肝硬化等待肝臟移植,5年前左小腿出現淋巴水腫,皮膚不時流出淋巴液合併感染,除了提高敗血症風險外,因肝臟移植後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更需控制淋巴外溢所造成的感染,經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後,術後恢復良好。

醫學難題淋巴水腫 台灣年增5000例

在台灣,每年新增約4千至5千例淋巴水腫病患,為能提供淋巴水腫病患更完善的醫療照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歷時四年正式成立淋巴水腫中心,以淋巴水腫病人為中心,整合包括整形外科、麻醉科、放射腫瘤科、婦產科等各專科醫療團隊,其中更成立淋巴水腫特別門診,可望能造福更多淋巴水腫病患。

超顯微手術 高雄長庚完成200例病例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四年前引進微創的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不僅廣泛應用於婦癌術後罹患淋巴水腫、乳癌等,至今年7月也完成200例,且幫助病患涵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等國際醫療病患。

罹患C肝誤信偏方 7旬翁膽固醇竟飆升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現年76歲的楊德雄,10年前罹患糖尿病,每3個月都會定期回診追蹤。平時重視養身、食療的他,2年前,因兩個月內瘦了兩公斤,回診諮詢糖尿病主治醫師,透過抽血合併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罹患C型肝炎,肝指數偏高並合併肝纖維化第三期。楊先生緊張不已,甚至嘗試了各種偏方治療、食療,例如一天吃5顆水煮蛋,或買坊間保肝藥,造成膽固醇上升,但病情卻不見好轉。

自知有C肝好震驚 新型口服藥物來治療

楊德雄指出,當下確知罹患C型肝炎相當震驚,回憶感染原因,懷疑恐是年輕時的醫療環境匱乏,針具消毒不全以致感染。由於過去干擾素治療副作用大,讓他抗拒治療。所幸子女們循循規勸,希望父親能接受正規治療,恰逢去(107)年10月病況符合C肝健保給付標準,開始接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今(108)年4月成功治癒,目前已測不到病毒,肝功能回復正常,讓他備感欣慰。

C肝治療越早越好 降肝硬化、肝癌風險

「C型肝炎是越早治療,越快治療越好。」診治該患者的高醫肝膽胰內科主任黃志富指出,現在C肝治療方式和過去不同,治療時機短,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療效非常好。他鼓勵患者篩檢後自知罹患C肝,就要馬上治療。

黃志富補充,過去很多年齡較大的長者,受限藥物副作用而無法治療,但新式藥物更有效、更無副作用,現今C型肝炎患者治療不再受限年齡,他就曾幫90歲C型肝炎患者治療,最後也順利痊癒。另外,C肝治療好後,後續報告都顯示,未來患者進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都會大幅降低。

治好C肝別輕忽 後續追蹤要做好

「接受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後,我都聽從醫師的建議,並每天定時服用藥物,也沒有任何的不適感。」。楊德雄回想得知罹患C肝時,根本毫無心情打理自己;根治C肝後體力恢復、神采奕奕,兒女都感覺父親容光煥發,精神逐漸好轉。

不過,黃志富提醒,吃藥治療後,只是把源頭治好,但因為之前肝炎衍生的肝纖維化、肝硬化,後續仍要繼續追蹤,建議每3-6個月抽血、超音波檢查,不能掉以輕心。

肋骨折斷了爆痛! 幸好「這項手術」幫上了大忙

熱愛自行車運動的石先生,休假與車友快樂騎乘時,為了閃躲突然衝出的小動物,不慎摔車飛了出去,導致腿部與肋骨骨折、胸部張力性氣胸,經救護車轉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創傷團隊為石先生緊急開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部杜雄醫師表示,胸部外傷致肋骨骨折是外傷急診常見的疾病,常發生在高齡長者身上,像日常生活中的跌倒、車禍或是工地高處跌落的傷者。

長輩跌倒骨折機率高  不敢呼吸恐致肺炎

杜雄指出,肋骨骨折第一個明顯症狀,就是肋骨折斷處疼痛。嚴重的肋骨骨折導致張力性氣胸、大量出血的血胸、因無法做有效呼吸、以致呼吸衰竭的急性連枷胸、心包膜出血填塞壓迫心臟,或肝脾臟破裂出血等,可能會立即危及生命;慢性致死原因,則因疼痛不敢或無法做有效呼吸、咳痰,以致引發肺炎敗血症、或因連枷胸導致呼吸衰竭等。

治療首重止痛  肋骨固定接合術免受疼痛折磨

杜雄說,肋骨骨折的治療,首重止痛。隨著醫療進步,還可以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進一步搶救。如遭遇嚴重的肋骨骨折,像連枷胸、超過6根肋骨骨折、或超過3根嚴重移位,肋骨骨折合併血氣胸等病患,都是目前肋骨固定接合手術的適應症;尤其是連枷胸患者,肋骨固定接合手術是目前認為最佳的治療方式。

杜雄強調,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最大目的,就是減輕病人的疼痛,避免併發症發生、降低死亡率、以及縮短住院日數,有利傷患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重返工作崗位。

太謹「腎」不知該怎麼吃? 一日三餐攻略全在此

十年前,崔女士因為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導致尿毒症,在洗腎治療過程中,最煩惱的事情就是「飲食」。崔女士表示,若是吃進的食物中,磷太高,會造成皮膚癢;鉀太高,心律會不整;如果吃的比較鹹,鈉太高,血壓也會跟著高。崔女士的煩惱,也是所有腎友的共同心聲。

為了讓腎友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科、與營養科團隊,聯手出版一本以蔬食療法為主軸的專書。腎臟內科主任徐邦治表示,希望腎友在飲食上,避免因營養攝取過多或過少產生併發症,也能作為在飲食調養上的參考。

腎友飲食禁忌多 高磷、高鉀都NG

在台灣洗腎人口超過八萬,已是全球之冠,且根據2017年腎病年報指出,尿毒症發生率與盛行率仍持續上升,其中40至64歲透析發生數最多,其次則為75歲,而引起尿毒症則約有三分之一是糖尿病人、五分之一是高血壓患者。

腎臟內科主任徐邦治表示,腎友在飲食上,避免營養攝取過多或過少而產生併發症,像是磷攝取過多導致高血磷症,引發關節炎、皮膚癢、貧血、肌肉及骨頭變形等等。書中的飲食指導,不只適合透析病友,也適合慢性腎臟病患者,在飲食調養的運用。

蔬食療法 助腎友恢復良好生活品質

腦神經外科的林欣榮院長表示,平時就應控制血糖、血壓以及血脂,遠離三高疾病找上門。目前有許多臨床營養研究顯示,若能以植物性飲食,不僅能改善三高問題,也能舒緩體內發炎反應,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有助於改善慢性腎病。

多吃原形食物 減少攝取鈉鉀磷

營養科主任劉詩玉表示,火鍋料、醬料、冰淇淋等,腎友都應盡量避免,建議可以原形食物為主、簡單調味,烹調方式可以經常變換,減少攝取過多鈉、鉀和磷。

全臺第一本蔬食療法專書 吃飽又吃巧

血液透析室專員游純慧說,因為在臨床上,常常遇到病友「不敢吃」或是「不知道怎麼吃」,與營養科合作共同撰寫,包括食譜與照護的書籍,可作為腎友的工具書,也適合護理人員做為衛教書籍。

該書擁有腎臟科團隊超過三十年的臨床、以及營養科團隊的實務經驗,設計63道美味好吃的食譜,包含九大飲食、及三大烹調的關鍵指南等,除了要教導腎友如何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巧,也可提供給一般民眾作為家常料理。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