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中風為失能首因 積極復健可恢復自理功能

中風目前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三名,而且是造成國人失能的首因,許多病患在急性醫療後,出現失能狀況,對家庭、社會照顧帶來沉重負擔。因此,衛生福利部於民國102年正式規劃急性後期的醫療照護模式(PAC),在復健黃金期給予積極的整合照護,減少後續就醫的負擔。成大醫院103年已下轉超過20名急性中風病患,經過復健治療後,患者多恢復自理功能,已返家重拾正常生活。

52歲的謝小姐,因突發右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而送院急診,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住院一周後雖然右側仍無力,但意識清楚,可以站立但無法單獨行走,吃飯、如廁、沐浴都需他人輔助。由於符合急性中風後期照護試辦計畫的收案條件,成功轉至合作醫院接受復健,住院8天後,日常功能多能完全自理。另一位51歲的曾先生,到院治療也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日常生活無法自理,同樣也接受後續復健照護,住院21天後,恢復基本自理功能。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蘇慧真表示,中風最讓人擔憂的是,出院後的照護問題,像是出院後短時間內,因反覆併發症而進出醫院,患者失去生活自理功能,也成為家庭、社會、醫療體系的照護負擔。透過急性後期之醫療照護模式,患者可在復健黃金期內,接受積極的整合照護,減輕後續再住院的醫療費用,也可強化急性醫療的資源配置。

包括輕至中重度功能障礙的中風患者,且有積極復健潛能和家庭支持系統者,可轉介到成大團隊的承作醫院,接受3到6周的復健照護,內容包括物理、職能、語言治療等,若病情需要,最長可展延到12周。目前成大醫院團隊的承作醫院,包含衛福部台南醫院、台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郭綜合醫院、仁村醫院、永和醫院及安南醫院等。

兒童節打擊齲齒 千所牙醫免掛號費

兒童節即將來臨,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宣布,3月30日至4月6日期間,12歲以下兒童,憑健保卡至全國1500多家牙醫院所看牙,可享免掛號費,希望喚醒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視。

根據調查顯示,國內有4成的父母,未定期帶孩子至診所看牙齒,近4成5不清楚小孩刷牙情況。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口衛主委黃茂栓指出,台灣12歲以下的齲齒指數為2.5顆,推測可能是導致兒童齲齒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黃茂栓強調,現代社會忙碌,許多忙於家計的父母,將孩子的教養交給祖父母或是其他照顧者分擔,因而忽略口腔清潔的重要性,加上祖父母較寵愛孩童,養成兒童嗜吃零食習慣,或捨不得兒童對刷牙的抗拒等,造成口腔保健黑洞。

為喚醒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視,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衛生福利部,協助國人維護口腔健康,3月30日至4月6日期間,12歲以下兒童至全國牙醫院所看牙,免收掛號費。 全國兒童親善院所資訊可上www.cda.org.tw查詢,前往參與院所前,請先電確認與預約,以節省等候時間。

降低醫療訴訟 從關懷開始做起

醫療糾紛是民眾與醫護共同夢靨,為了從更多管道解決醫療糾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從去年起就曾舉辦研討會,分享北、中、南成功調解經驗,讓全台各地仿效推廣。今年更從醫療糾紛關懷著手,推動讓醫療院所在醫療糾紛事件發生初始,就先對民眾進行關懷,向病人、家屬說明溝通,提供協助及關懷服務。

民眾對醫療品質日趨重視,也使相關醫療糾紛增加,為建立醫病溝通管道,先行關懷民眾需求,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日前於台大醫院第七講堂及全國視訊連線會場舉辦「醫療安全暨品質研討系列《72》醫療糾紛關懷模式機制之經驗與成果分享」研討會,吸引1400多名醫事人員參與,共同關心醫療糾紛關懷議題。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立法委員致詞時表示,醫療糾紛關懷機制的建立雖然仍在啟萌階段,但衛生福利部自前年起已在臺北區、中區及南區等醫療區域輔導醫院成立關懷小組,因地制宜發展不同醫療糾紛關懷模式,為讓這些經驗成果提供更多醫事人員參考,特別邀請臺北、臺中、嘉義衛生局代表分享目前醫糾關懷推動成效。

此次研討會各項主題同時邀請醫界、學術界具有實務經驗的陳夢熊醫師、林義龍醫師、台北大學鄭逸哲教授與中臺科技大學葉德豐副教授等擔任與談,透過政府機關、醫界、學界共同發表評論,讓與會人士獲得更多經驗交流。

蘇清泉認為,推展醫療糾紛關懷服務,的確有助於消弭爭議,增加醫療糾紛解決途徑。但這需要全體醫事人員的理解配合,更需要政府主管機關的支持協助,才能獲得具體效果。希望透過此次會議的舉行,進一步結合各縣市醫師公會與各縣市衛生主管機關,協助社區醫療體系建立醫療糾紛關懷機制,讓民眾與醫護人員充分溝通,減少爭議。

 

膀胱過動症導致尿失禁 她包尿布上班

一名在餐飲業工作的沈姓女子,有膀胱過動症的困擾,不但會有尿急、頻尿、夜尿的問題,甚至出現尿失禁,為了避免工作時出現尷尬的場面,她只好包尿布上班;其實,目前中西醫對於膀胱過動症都有很好的療效,有此病況時千萬別諱疾忌醫!

台灣婦女出現較私密處的疾患時,往往羞於啟齒,因而會有隱忍現象!根據一項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台灣女性因罹患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達14.8%,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然而華人膀胱過動症患者就診率僅三成,且有近兩成患者使用紙尿褲、衛生棉避免出糗。

膀胱過動症除了西醫可治療外,中醫也能治療此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指出,膀胱過動症治療常用柴胡疏肝湯、加味消遙散、甘麥大棗湯、炙甘草湯、酸棗仁、白芍,這些藥物都是疏肝及養血柔肝的作用,目的是在調節人體氣機,讓氣的疏泄正常,以疏解緊張焦躁的情緒,情緒能放鬆,進而能解除膀胱急迫尿急的症狀。

此外,廖麗蘭主任並建議,膀胱過動症患者可以選用緩解情緒的食材,如玫瑰花、浮小麥、合歡皮、紅棗等,配合內關、血海、太衝穴位的按摩,可疏緩緊張的情緒;且應避免刺激性飲食如咖啡、茶、酒精或柑橘類,平時也應多做加強骨盆底功能的凱格爾運動,並養成良好的排尿及生活作息習慣,就可以改善膀胱過動症。

家庭醫師駐診金山 守護偏鄉居民健康

日前世界家庭醫師組織會議在台灣盛大舉辦,呼籲落實家庭醫師制度,才可改善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的不足。但是你知道嗎?台灣有一群醫師默默守護著偏遠地區的民眾,把居民當作自己的家人來照顧,為偏鄉地區民眾的健康把關。

駐站於新北市金山區衛生所的潘恆嘉醫師今年即將屆滿第九年;他表示,曾有高血壓且長期在衛生所看病的游阿嬤,不慎跌倒後骨折,被送到醫院治療。沒想到住院期間發生胃出血,情況不穩定,被送至加護病房。由於抵抗力弱,又染上肺炎,幾乎陷入昏迷,甚至需要插管治療。但因阿嬤從未表示病危時是否要急救的意願,家屬們爭執是否要急救插管還是留一口氣回家,最後決定讓阿嬤留一口氣回家,減少急救時的痛苦。

潘恆嘉醫師說,游阿嬤回到家後,家人替阿嬤撤除點滴及抗生素,陪伴著阿嬤。或許是這樣的親情感動了阿嬤,在沒有氧氣面罩及點滴的情形下,阿嬤呼吸越來越平穩,幾個小時過去了,家屬反而焦躁起來,一派主張應叫救護車將阿嬤送回醫院,而另一派背負著可能被罵不孝的罪名,卻又不忍阿嬤到醫院受急救的苦痛,最後還是一死。兩難之下,決定打電話給衛生所,拜託平日最了解阿嬤的醫護人員來家中看看阿嬤,給大家建議。

潘醫師到達時,考量阿嬤年事已高及家屬可接受的方式,先暫時用氧氣鼻管及口服抗生素(經原留置的鼻胃管),不附加治療痛苦,且仍有繼續治療。一天兩天過去了,阿嬤狀況更趨穩定,經由醫師評估,阿嬤已脫離危險期,並建議回到醫院再全部評估身體狀況,這段期間,阿嬤眼睛已經可以張開,雖然虛弱,確實可以看到情況變好,總算後來還能認出家屬,作簡單的自我意見表達。

因偏遠地區之故,再加上臥床病人要出遠門不方便,多數病人都是兩三個月才回醫院一趟拿藥,平常有狀況都拜託衛生所醫護同仁協助。潘恆嘉指出,游阿嬤在家屬的照顧下,已可自行進食,還可起身坐一陣子,意識清楚。家屬們把握住和阿嬤相處的時間,好好陪伴她、照顧她,終於有一天,阿嬤突然喘了起來,家屬達成不急救壓胸電擊插管,但還是送往醫院治療,這一次,或許是阿嬤已經了無牽掛了,隔天阿嬤平靜地往生了。

潘恆嘉醫師說,家屬除了感謝這些年醫師的協助外,還發揮愛心把買給阿嬤的氣墊床、輪椅等捐給衛生所,讓有需要的人能拿去使用,讓愛延續下去。

 

入夜低溫下探10度 730萬三高患者留意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根據氣象局預測,今天入夜至明天清晨氣溫最低,北部、沿海空曠地區低溫下探10度,中南部約11至14度。醫師提醒,全台約730萬名三高疾病患者,應留意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務必做好保暖工作;若有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好盡快就醫,以免心臟病、中風發作。

據統計,全台20歲以上的民眾,將近4成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約730萬人。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尤其三高患者、年長族群,要特別注意。

春季天氣多變、氣溫驟降,王宗道強調,若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症狀,或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盡速就醫。

王宗道提醒三高患者,應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小於140/90mmHg、糖化血色素小於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00mg/dl,除了遵守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及飲食控制外,應天天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才能遠離急性發作的威脅。

 

治療乳癌不怕沒錢 急難救助金開始申請

為鼓勵切除乳房的乳癌病友積極接受乳房重建,及減輕自費使用HER2標靶藥物者的經濟負擔,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宣布,今年共提供400萬元急難救助補助,預估可補助95名癌友。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乳癌近年持續蟬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將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但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只要早期診斷及適當治療,治癒率其實相當高。

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表示,即日起接受乳癌病友申請乳房重建、HER2陽性但未有淋巴轉移標靶自費用藥急難救助,2項補助申請都有家戶所得限制,家戶平均每人每月所得需低於5萬元,預計補助95名癌友。

乳房重建補助總額共20名,每人5萬元,一年有2次申請時段,分別是3月1日至4月30日、8月1日至9月30日,今年也接受病友提出術前申請,協助病友安心面對治療。

HER2陽性但未有淋巴轉移標靶自費用藥申請對象,為目前正在進行標靶治療療程,或標靶治療療程完成後一年之內的病友,今年補助75名,經審查後合乎補助標準者,每人補助4萬元。中低收入戶病友可隨時提出申請,一般身分病友則下半年8月到9月受理申請。

 

退休人口將大增 遠距照護服務需求大

根據經建會統計,至2020年,全台灣50歲以上的熟年及65歲以上的銀髮人口,將超過912萬人,占總人口比率高達4成。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指出,以國內目前平均退休年齡61歲估算,目前約有330萬退休人口,未來20年內,退休人口數將呈現2倍以上的增幅,達770萬。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熟齡族群不僅教育水準高、經濟能力佳,就連科技接受程度也高,對於身體健康、獨立生活以及生活品質更為重視,台灣應善用當前的資通訊軟硬體技術,解決熟齡族的需求,引領熟齡商機。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黃美涓則認為,國內醫院開始推動「遠距照護」服務,部分大型醫院遠的遠距照護中心,已結合電子病歷、遠距照護資訊網路、遠距生理監測系統,由院內的專業醫療團隊監控各項生理數據,此服務提供每日監測健康指數,有利於熟齡者減少慢性病復發或嚴重併發症,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黃美涓指出,據統計,目前國內熟齡者在死亡前,平均要受照顧7、8年,未來可能愈來愈長,應要有活得好、老得慢、病得輕的養生概念,讓自然老化轉換為活躍老化,例如長庚養生村運用科技建置生活醫療雲、樂齡智慧屋,以互動科技協助銀髮族養生。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強調,熟齡產業應重新賦予更寬廣定義,包括提供熟齡者所需的食品、衣著、住宅、行動、休閒育樂、醫療保健、安養、信託、投資理財、購買保險等,增強熟齡者生活便利性、自主性相關產品,以及服務全數納入,熟齡商機絕對可期。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