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點燃生命新希望、讓愛延續 談「癌」座談會

衛生福利部公布國內罹癌人數再攀新高! 平均每5分18秒就有一人罹癌,較前一年加快14秒。

如何在生活中正確落實良好生活習慣以及如何以正確的治療方式及開放的心態面對癌症,提高癌友的生活品質,是目前醫療界最為關切的議題!

週末的午後,邀請您與20年戰勝三癌的奇蹟醫師陳衛華、萬芳醫院癌症轉譯研究室博士顏明德,瞭解癌症輔助治療新趨勢,一同打擊癌症,點燃生命新希望!

【報名須知】

本系列講座採預約報名制,僅開放年滿12歲以上朋友免費參加。

【入場須知】

本系列講座為免費活動,請尊重主辦單位提供的免費資源

※以上講座活動,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規則及內容修改之權利。

如遇因天災或其他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場地不開放,將取消或延期講座,最新訊息請關注主辦單位公告

報名完成表示同意接受主辦單位【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之個資保護聲明

報名網址:https://goo.gl/3MSvjK

報名洽詢電話:02-2698-0770

走過138偏鄉 肝基會挽救2萬人

肝基會與7-ELEVEN合作,把5千家門市變成肝病篩檢站,迄今走過全台138鄉鎮,篩檢逾15.3萬人,發現2萬多人有B、C肝。今年將再到蘭嶼鄉、甲仙鄉、中寮鄉等26個鄉鎮進行肝病篩檢,完成164鄉鎮肝病篩檢的最後一哩路。

羅志祥代言 吸引年輕人

自2014年開始,7-ELEVEN門市成為偏鄉保肝篩檢站,篩檢人數每年增加20%,提早3年達成走完164鄉鎮的肝病篩檢。今年也將持續合作完成50場的篩檢活動,並邀請藝人羅志祥及羅媽媽攜手代言,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肝病防治。

每7人就有1人有B、C肝

根據去年參加7-ELEVEN門市肝病篩檢發現,平均每7人就有1人有B、C肝,每4人就有1人有代謝症候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指出,除了肝病篩檢外,去年開始提供代謝症候群檢查,讓偏鄉民眾接受更全面的篩檢。

推動C肝病毒基因檢測 期望終結國病!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肝病,該會推動的「救救肝苦人」計畫邁入第11年,今年將對C肝病友增加「C肝病毒基因檢測」,希望幫助更多的病友治療肝病、終結國病。

 

胸悶心悸、鬼壓床? 當心是心房顫動恐中風

57歲的張女士4年前突然出現睡眠時心悸、胸悶的狀況,甚至全身不自覺抖動還以為被鬼壓床,直到越來越嚴重前往醫院就診,經由診斷後才發現罹患一種心臟疾病「心房顫動」,在醫師建議下電燒治療,才解決了不舒服的問題。

無症狀 易被忽略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任邱春旺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因為平時無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病患常常到併發症發生時才意識到事態嚴重,但常常是為時已晚。

心房顫動易導致中風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永國指出,目前有許多資訊顯示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而心房顫動而產生的中風,致死率相當高。目前針對心房顫動有藥物控制及電燒治療兩種方法,但藥物治療復發機率高,效果因人而異,若使用藥物治療的成效不佳,便會建議患者接受電燒,復發機率也較低。

心房543 自我檢測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張世霖建議民眾,牢記「心房543」口號,自我檢測心臟的健康,「5」大好發族群: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甲狀腺亢進;「4」大有感症狀: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3」大心跳指標:忽快忽慢、忽大忽小、忽強忽弱。

衛教網站 傳達正確觀念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於7月的第一周,在全台22家醫療院所舉辦講座,希望能讓民眾了解心房顫動及其併發中風的危險性,同時架設「心房顫動衛教網站」,透過此網站提升民眾對心臟健康的警覺性、傳達正確衛教觀念及提供專業的診療資訊,若想尋找心律不整專科醫師所在的醫院,也能從網站獲得資訊。

 

健康快訊/標靶藥物長期控制 血癌也可如慢性病

病情也可靠標靶藥物控制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血癌的一種,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00例白血病的新增病例,因為症狀不明顯,很容易延誤就醫,進而耽誤治療與用藥時機。以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往往只能等待適合的骨髓移植,以求得一線生機,目前隨著醫療與藥物的進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經可以標靶藥物治療,甚至現已進展到第二代標靶藥物,只要透過每天服藥、定期抽血追蹤,可更穩定地維持深度分子學反應,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同慢性病一般地長期控制。

三個月需抽血檢查一次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應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抽血檢查,根據2013年最新歐洲治療建議,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目標,包括完全染色體緩解(CCyR)、主要分子學緩解(MMR)、深度分子學反應 (MR4.5)等,只有依照醫囑服藥、定期檢查是否達成目標,才能真正確保疾病控制穩定,不致惡化。

講座剖析治療趨勢

『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特別邀請到唐季祿、張明志、郭明宗及徐思淳等四位醫師到場分享演說,除了剖析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趨勢與各項數值檢測外,現場更會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疾病大使Mr. 4.5現身影片中,講解各項重要的不同目標。

社團法人髓緣之友協會於7/9(六)下午一點半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辦『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白血病講座,將邀請醫師到場演說,分析目前慢性骨髓白血病的治療方式,民眾可撥打(02)2314-0390轉分機21報名參加。

 

巴金森氏病深層腦部刺激器 放寬終生給付

巴金森氏病患大利多!健保署宣布,7月1日起放寬治療巴金森氏病「深層腦部刺激器」給付,不再限制終身給付一次,大幅減輕病患的經濟負擔,預估每年約有300名患者受惠。

深層腦部刺激器 治療費用昂貴

巴金森氏病是一種慢性的、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健保署去年開始,將醫療特材「深層腦部刺激器」納入健保給付,單側給付23.1萬元,雙側給付46.2萬元,並規定一生只給付一次。

醫界建議取消一生一次限制

但近來醫界反映「深層腦部刺激器」雖可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回到工作崗位,對家庭及社會有莫大助益,但病患每5至7年需要更換電池,建議取消一生一次的限制。

放寬限制 年300名患者受惠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蔡文全表示,經過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後,決定自7月1日起取消一生給付一次的限制,也就是終身皆可給付,預估每年約有300名患者受惠,經統計104年共計申報139組,共計支出約6千多萬元。

擊退過勞肥! 減10%體重、降20%死亡率

台灣已成為過勞之島!據勞保局五年統計(2010~2014年),經核定過勞案件共358例,其中156人因過勞而死,相當於每5天就有1人因為過勞而發病,且每12天就有1人因過勞而死亡。而有研究指出,過重或是肥胖的人,只要減少10%的體重,就可降低所有疾病死亡率20%,可知減重的重要性!

過勞是身體的無形殺手

竹科人工時長、壓力大、不良飲食習慣、睡眠不足及長期缺乏運動等因素,已成為過勞的高風險族群。長期處於過度疲勞狀態,也就是慢性疲勞症侯群,大量腎上腺皮質醇分泌,可能引發潛在疾病加速惡化,成為身體無形的殺手。今年就發生竹科楊姓保全因為長期大夜班,發現身體不舒服、心臟痛,送醫不治,研判為心因性猝死,沒有人希望成為下一個過勞死!

超過6成竹科人健康不及格!

依據竹科員工診所健康檢查報告,超過6成竹科人健康檢查不及格,包括三高、體重過重、肝臟過勞、腸胃病、自律神經系統老化、精神壓力大等,在竹科健檢異常排行榜中,以BMI異常為最嚴重,其次依序為膽固醇、腰圍、尿蛋白及血糖異常,如果有2種病徵同時出現,恐怕會有猝死危機。

精準計算脂肪 提高隱性肥胖檢出率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員工診所啟動竹科減重計畫,與敏盛醫院及長青連鎖藥局體重管理中心,結合健檢、諮詢與減重指導,監測體脂肪、內臟脂肪及身體年齡等指標,並斥資引進300萬高精密骨質密度機與全身體脂肪掃描(GE DEXA),可掃描全身各部位脂肪、全身體精瘦的肌肉和骨頭,精確計算全身脂肪組成成份分析及全身體脂肪率,經過醫師診斷,可提高隱性肥胖檢出率。

減重不只少了體重 還帶來健康

有研究指出,過重或是肥胖的人,只要減少10%的體重,就可降低所有疾病死亡率20%,降低糖尿病相關疾病死亡率30%,或降低肥胖引起相關疾病死亡率40%,另外血壓、血脂及血糖等相關指標皆可獲得改善。

啟動減重比賽 鼓勵想減重者

7月竹科員工診所將舉辦為期三個月的減重比賽,由十位參賽者依照減重指導,利用手機記錄減肥歷程,上傳社群網站分享給其他想減重的人,以協助其它的科技人擊退過勞肥。

 

小時候胖長大也會胖! 暑期親子減重班來了

坊間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其實不然,小時候胖的人,長大後也會胖的機率相對提高,研究指出,42%到63%的肥胖兒童,長大後會成為肥胖成人,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更高達70-80%。為協助學童及家長透過減重,遠離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國民健康署自103年起鼓勵醫院在暑假期間辦理親子減重班,透過趣味性的體重控制活動,提供親子一起甩油顧健康,今年全台計有82家醫院參與規劃了85場體重控制相關活動,7月1日起熱鬧登場。

改變飲食習慣 男童體重降

去年參加活動的一名11歲陳姓同學,BMI高達28,平常喜歡吃炸雞、甜甜圈、薯條等高熱量食物的他,平均一周至少要吃上三次,因此班上同學笑稱他為「胖胖達」,為了擺脫這個稱號,陳同學參加了南部某醫院辦理的暑期親子減重營,在活動過程中接受了營養師的健康飲食建議,改變了飲食習慣,吃高熱量食物的頻率慢慢減少,爸媽也開始增加他的蔬菜及水果的攝取量,半年後男童已養成至少每周三天會與同學一起打球,吃東西也增加了蔬果的攝取,BMI也降到了21。

國小及國中學童3成過重及肥胖

肥胖的健康危害是21世紀全球性公共衛生議題的焦點,尤其對青少年的威脅更是不容小覷!依2014年教育部學生健康資訊系統資料,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率為29.0%(男學童32.8%,女學童24.9%),而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率為28.8%(男學童33.1%,女學童24.2%)。

暑假為發胖假期

在暑假期間由於大多數家長要上班,所以都會在冰箱裏存放飲料、蛋糕及餅乾等高糖、高熱量點心,或是讓孩子外出買東西吃,於是乎一個暑假就不知不覺又胖了一圈,如何教導家長及孩童能認識並選擇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物?家長如何準備點心?如何在炎炎夏日保持運動等等,都需要有專業人員一起來幫忙,國健署瞄準父母心思及孩童同儕壓力,連續3年與全國各醫院合作提供體重管理活動。

全台82家醫院暑假親子減重活動

國民健康署公布21縣市82家醫院辦理85場次暑期親子減重活動資料(查詢網址:http://goo.gl/UsSxwH),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供親子選擇,如由營養師及運動指導員等專業人員,透過輕鬆愉快之分組遊戲競賽、親子DIY健康料理、健康有規律之體操活動,使親子將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融入生活中,學習熱量計算、外食技巧等,只要兒童及青少年有過重或肥胖情形,都可報名參加健康減重課程。

 

茲卡疫情升溫 旅遊返國不適務必就醫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日前公布茲卡病毒最新疫情概況報告指出,中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安奎拉(英國海外領地)出現蟲媒傳播本土疫情;疾病管制署隨即提升安奎拉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建議懷孕婦女暫緩前往,一般旅客則應避免蚊蟲叮咬,離開流行地區後2個月內性行為應使用保險套。

茲卡疫情仍持續 務必提高警覺

截至目前全球至少有61國或屬地持續發生蟲媒傳播茲卡病毒本土病例,疫情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最為嚴峻;疾管署將具流行疫情之56國或屬地,包括亞洲地區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及馬爾地夫等5國旅遊疫情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全球報告具本土疫情且有小頭症或格林-巴利症候群(GBS)病例增加情形國家,為巴西、哥倫比亞、多明尼加、宏都拉斯等13國;依現有證據,對於感染茲卡病毒與GBS、小頭症及其他胎兒腦部嚴重缺陷具因果關係已有強烈科學共識。全球疫情持續地理擴散至其他具病媒蚊國家,雖部分疫情地區病例數有所趨緩,惟整體疫情持續,仍須提高警覺。

孕婦感染 胎兒恐小頭症或致死

茲卡病毒與登革熱同樣透過埃及或白線斑蚊傳播,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一般成人感染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流行地區。民眾如離開流行地區,請依循「2226原則」進行防護措施:女性無論有、無疑似症狀,均應延後2個月懷孕;男性如無出現疑似症狀,2個月內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若出現疑似感染,至少6個月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

若返國有不適 應立即就醫

另提醒民眾於當地務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塗抹衛福部核可防蚊藥劑,及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等;返國入境時如自覺懷疑感染茲卡病毒,應主動聯繫機場發燒篩檢站;返國後兩週內如有不適,應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