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捐皮膚外觀看不出 台大醫師率先響應

國人捐贈皮膚風氣低,每年僅不到40人。台大醫院成立「國家型皮膚保存庫」,將加強推廣大體皮膚勸募,預計提升捐贈數至每年300人,該院副院長林明燦及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都率先簽署響應。

大體皮膚是燒傷救命關鍵

去年八仙塵爆造成15死499傷,衛福部耗資2億元購買國外大體皮膚,是成功治療傷患的關鍵因素之一。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表示,大體皮膚在燒傷初期覆蓋於傷口,可穩定病人生命徵象;於燒傷後期覆蓋於傷口,則可減少傷口感染及降低敗血性休克。

皮膚受損嚴重恐死亡

戴浩志主任指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面積約2萬平方公分、厚度約0.5至3毫米,是隔絕身體內部器官和外在環境的天然屏障,具有第一線的保護功能,可以調節體溫,排出多餘的水分、鹽分,也能防止細菌及異物入侵,同時也可防止有害光的輻射,或某些毒性化學物質的滲透;一旦皮膚受損,水分及電解質流失,極有可能造成休克或死亡。

捐皮膚外觀看不出

但國內皮膚捐贈風氣並不高,每年捐贈皮膚個案不超過40例,大體皮膚庫存量更低於5千平方公分,不足以供給臨床治療使用。戴浩志主任強調,捐贈皮膚的標準相對寬鬆,沒有傳染病、皮膚病、褥瘡都適合,醫療人員摘取皮膚時會以摘取有衣服遮蓋的部位,如軀幹、背部及四肢的皮膚為主,衣服外露部位如頭頸部、手背、腳背等則會維持其完整性,摘取厚度僅約0.03至0.05公分,摘取後會以紗布及繃帶包紮,外觀幾乎看不出來。

 

日本腦炎進入高峰期! 南投出現首例

疾病管制署公布南投縣出現該縣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為62歲男性退休人員,日前出現發燒、腹瀉、噁心及食慾不振等症狀,2日後至醫院就醫並收治住院,後因意識不清轉院治療,並由醫院採檢通報,經疾管署實驗室檢驗後,確認感染日本腦炎。

同住家人無症狀

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位調查,該個案平日主要活動地點為住家附近,周邊2公里內並無豬舍或鴿舍,惟個案自述曾於潛伏期間至自然遊憩場所,衛生單位於該場所1至2公里處發現一大片水稻田及一處鴿舍,研判感染源可能為該地附近,目前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前往個案住家及活動地周邊進行環境調查及懸掛誘蚊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附近民眾之衛教宣導。

日本腦炎高峰期 各年齡層均有風險

台灣日本腦炎流行季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6至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統計,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4例確定病例(高雄市2例、台南市及南投縣各1例);2010至2015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33、22、32、16、18及30例;各年齡層均有感染風險,以30到59歲風險為最高。

接種疫苗避免感染

接種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如住家或活動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疫苗;家中如有未完成疫苗接種之適齡嬰幼兒,應儘速帶往當地衛生所或指定醫療機構完成接種,以避免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

使用防蚊藥劑 避免蚊蟲叮咬

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的黃昏與黎明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恐增青少年社會事件

近來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令人心驚,更有少年弒母、竹東少女焚屍命案,家扶基金會根據調查發現,這些犯罪青少年可能都曾經歷創傷事件,而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若沒有及早發現並治療,可能會導致這些青少年未來成為社會問題。

八仙塵爆的受害者小琪生性樂天,相當感謝在意外發生後給她支持的親友,即使腳穿壓力襪,未來還要再經歷植皮手術,她也勇敢面對,但開朗的她在事件發生當下,也是充滿恐懼。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若家長能多加陪伴與支持,便能幫助這些青少年療育心理創傷,看見生命的陽光。

 

咖啡包、奶茶包藏毒? 切勿好奇以身試毒

咖啡包、奶茶包竟藏毒?許多非法製成的藥物,會以精美的外包裝來吸引民眾好奇使用,但濫用藥物所產生的問題不容忽視,甚至會令使用者產生幻覺,攻擊自己或他人,食藥署呼籲大眾,絕對不要以身試毒。

濫用藥物危害健康 衍生社會問題

近來新興濫用藥物衍生的健康危害及社會問題極受重視,依據國內非尿液檢體統計資料顯示,自2011年至2015年,檢出新興濫用藥物「合成卡西酮類物質」案件次數,由4百多件次逐年上升至3萬多件次。「合成卡西酮類物質」常見品項包含Mephedrone、Methylone、MDPV、Ethylone等,俗稱「浴鹽(Bath Salts)」,屬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成癮性,毒性反應類似甲基安非他命及搖頭丸,主要危害之處在於會使濫用者產生幻覺、攻擊性、甚至暴力及自殘行為,進而衍生社會秩序問題。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林滄耀主任,以臨床觀點,就個案診治經驗,說明新興濫用藥物健康危害及對人生的影響。

新興濫用藥物四大危害特點

食藥署亦彙整「新興濫用藥物的四大危害特點」,包括:(1)多種成分混合濫用、(2)個別劑量差異大、(3)健康危害嚴重、(4)包裝外表特會裝。非法製成之新興濫用藥物,大多於地下工廠進行,製造過程多無品質的把關,且易混雜不同的成分,再以精美偽包裝誘騙民眾使用;對比於一般合法藥品須於符合優良製造規範之工廠,經過層層試驗、品質把關,並積極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確保安全性不同。由地下工廠非法合成之濫用藥物,對人體健康危害甚鉅!因此,食藥署鄭重呼籲民眾,絕對要堅定拒絕新興濫用藥物,拒當非法毒品製造的「白老鼠」!漫長暑假來臨,提醒民眾,如有機會前往特定場所,一定要特別留意周遭環境,切莫使用來路不明偽裝的咖啡包、奶茶包等物質,確保自身安全與健康。

 

八仙塵暴一周年 治療經驗彙集成書

為了能夠有效提升職能治療對燒燙傷病人的照護能力,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八仙塵暴意外滿周年之際,出版「燒燙傷身心重建職能治療臨床服務指引」一書,透過出版書籍方式,整合林口長庚復健科職能治療團隊及雙和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團隊,在此事件中替燒燙傷病人所做的照護項目,讓未來所有職能治療師都能以此參考。

職能治療師 協助患者身心復健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指出,去年的八仙塵爆事件對社會影響甚大,但社會也從中學習到不少,所有參與服務的職能治療師也積極參與各項課程,就是為了在臨床上提供病人最好的服務。因為職能治療師對於燒傷病人身心復健的協助,除了可提供副木和壓力治療的專業的評估和建議外,更可以提供病人未來在重回職場的準備與訓練,提供輔具與職務再設計,讓病人重回原來生活。

書籍集結治療知識

「燒燙傷身心重建職能治療臨床服務指引」一書特別由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黃恢濤組長主編,基於對專業的使命感,邀集該院燒燙傷服務團隊投入此書的編寫,在平日業務繁忙的情形下,仍然能準時完成。黃恢濤組長表示,雖然在短時間無法將燒燙傷病人的職能治療服務都收錄在一本書當中,但是以林口長庚復健科職能治療燒燙傷服務團隊的豐富經驗,將本書內容做了最適切的規劃,提綱挈領,簡明扼要,配合上相關實務圖片的呈現,以及雙和醫院職能治療團隊提供的心理職能治療服務內容,對於目前或是以後即將要從事燒燙傷病人治療服務的職能治療師來說絕對相當有幫助。

燒燙傷患者 有獨特醫療需求

張自強理事長指出,希望透過該書豐富的文字與圖片,讓臨床職能治療師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到燒燙傷病人身心復健的重要關鍵技術原則。此外,也可以透過該臨床服務指引的出版與推廣,能讓一般民眾了解針對燒燙傷病人的獨特醫療需求,並依病人燒燙傷程度提供個別的加強式復健,同時更需要接受持續的功能重建訓練,以免日常生活功能因疤痕攣縮或缺乏心理社會的支持而逐漸受限。此外,透過這些豐富的資訊提供,以銜接現有之醫療照護網路,滿足燒燙傷病人出院後之身心功能重建需求。在身心重建的過程中,強調損傷的修復治療、日常生活的訓練,重視心裡社會層面的改善,減少創傷所帶來的心理傷害,重新再融入社會生活,以達到身心平衡的健康生活。

 

青少年暴力事件頻傳 恐與重大創傷有關

近日來青少年社會事件頻傳,甚至有少年弒母、竹東少女焚屍命案,讓人不禁擔憂台灣的下一代到底怎麼了?家扶基金會指出這些行為偏差的青少年,可能都曾經歷過創傷事件而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對此家扶基金會做了全國性的問卷調查,探討青少年曾經歷的創傷事件。

青少年五大創傷事件 創傷事件的定義為事件的發生足以造成個人生命的損失或傷害,並對個人身心靈完整性造成影響,根據調查顯示青少年經歷的創傷事件排名前五項依序為:(1)親身經歷嚴重天災、(2)被父母或師長嚴重處罰、(3)親眼目睹有人嚴重受傷或致死的暴力情境、(4)未經同意被人侵犯私密處、(5)嚴重的車禍或打工時遭遇意外。

心理創傷將會影響一生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青少年遭逢天災或人為的創傷事件,若沒有適切的協助以及他人的陪伴,其心理陰影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甚至影響人格發展,因為心理創傷可能比身體創傷還要痛苦。家扶基金會也呼籲社會大眾,正視青少年創傷議題,同時應有更多研究及預防措施關注校園霸凌及約會暴力。

創傷症候群四大行為 家扶基金會研究發展室專員黃慈忻指出,歐美先進國家從越戰後研究PTSD已30年,同時也發現許多暴力行為背後都與其有關,具有PTSD或創傷壓力的青少年容易有以下四種行為:(1)不顧後果地嘗試高風險行為(嗑藥、酗酒、飆車)、(2)及時行樂、(3)學業與日常活動低成就、(4)做出不好的選擇。 學會傾聽 伴青少年復原 當青少年面對創傷事件時,在一旁的家長或成年人,應以陪伴的方式給予他們適時的協助,成為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從生活層面關切陪伴青少年,試著一起做他們有興趣的事情,同時學會傾聽他們的聲音,不要感到不耐煩或是生氣,鼓勵他們說出心裡的感受,運用這些方法,讓青少年從創傷中復原。

 

早療協會推公益微電影 帶你看見家的力量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已成立20年,推出公益微電影,希望能將遲緩治療的黃金時期從6歲提前到3歲,若發現孩子有學習力不足的徵狀,應盡速尋找專業人員評估。

許多家長認為把小孩交給專業人員,就可以安心,但其實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便是父母,因此治療應以家庭為中心,藉由專業人員從旁協助,讓孩子得到更完善的照護。

早期療育有時效性,只要及早發現症狀並對症下藥,慢飛天使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天空。

 

羅氏「為兒童而走」募款126萬元 助偏鄉弱勢兒童

在國際非洲兒童日這天,羅氏集團位於全球70個國家、141個分公司的員工共同參與了2016年的羅氏「為兒童而走」活動。台灣羅氏大藥廠近百名同仁也於此日在台北市富民生態公園舉行健走,並捐出自五月初募款活動開跑以來募集的126萬多元,其中同仁捐款62萬給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和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分別用於預防愛滋寶寶專案及提供原住民兒童課後教育的方舟教室,羅氏公司提供的64萬多元相對捐款,則會捐至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188個國家中排名第173的世界貧窮國家之一馬拉威。

南迴協會 營運有賴善心人士

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創辦人徐超斌理事長表示:「南迴協會在達仁鄉五間方舟教室提供一百多位兒童免費的課後教育與晚餐,皆為善心人士捐款才得以支持下去,為的是讓原本社經地位較差並多為隔代教養的原住民兒童可以獲得需要的教育資源與照顧,創造不一樣的未來與人生。也感謝羅氏大藥廠的員工不僅出錢也出力,自去年起於暑假舉辦城鄉交流活動,接待方舟教室學童到台北參訪開啟孩子的視野。」

為兒童教育募款

羅氏集團執行長Severin Schwan表示:「羅氏每年舉辦的『為兒童而走』募款活動支持了世界上90個地區的兒童,大部分的捐款都在支持各個國家兒童的教育與師資,以及急需幫助的兒童,羅氏也提撥與員工捐款等金額的相對捐款」。羅氏支持因愛滋猖獗而有79萬愛滋孤兒的馬拉威已有多年歷史,從2003起已幫助馬拉威一萬七千名兒童接受中學教育,也讓100多位學生完成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這在過去該資源缺乏區域是很不容易的。

羅氏藥廠為弱勢盡心力

除了提供員工捐款相同金額的公司相對捐讓同仁愛心加倍外,羅氏大藥廠也再加碼鼓勵同仁參與今年為兒童而走的活動,每一位員工參與健走公司即再捐出三百元到馬拉威,每十位同仁健走就能支持六位學生一年的學費。曾經親自造訪馬拉威的羅氏大藥廠同仁陳美隆也表示:「我們的一份捐款同時造福地球兩端的孩子們,希望我們能為弱勢兒童盡一份心力!」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