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減鹽減糖 健康為上

香港是亞洲美食之都,餐館到處可見,但美食易得,港人攝取鹽糖的分量也越來越多。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成人每天不應攝取多於一茶匙鹽和50克糖,但港人鹽攝取量超標一倍,糖攝取量則達53克。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廣健康飲食,希望鹽糖攝取量能符合世衞標準。

 

天然香料 減少調味 

為了健康,是否一定要犧牲口福?中華廚藝學院高級教導員陸煒有三十年烹調中菜經驗,他認為調味料有時可為菜餚錦上添花,但改用水果和天然香料,一樣別有風味。他向學生示範少鹽少糖烹調之道,以南瓜、馬蹄、面包糠和去皮五花腩等材料,炮製清燉獅子頭。

 

「南瓜、馬蹄和甘筍等全都帶有甜味,是天然的糖,所以無需再放糖,鹽也可以少放三分之一。」至於醋和檸檬,可帶出食物鮮味和鹹味,蒸魚只要加點檸檬,就可少用鹽和豉油。

 

陸煒是北方人,愛吃味道較濃的食物。為了健康,他最近改變飲食習慣,在家烹調時少用鹽糖,也盡量不沾醬油。「豆瓣醬用鹽、辣椒和面粉發酵,本身會散發鹹味,鹽分相當重,只是我們吃時沒察覺。」

 

鹽糖太多 危害健康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指,鹽糖攝取過量,不單增加高血壓、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導致肥胖和蛀牙。本港逾三成55歲人士有高血壓;65歲以上人士更逾四成有此問題。另外,根據衞生署統計,18至64歲成年人中,近四成超重或肥胖,反映港人健康已響起警號。

 

加強宣傳 全民參與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廣健康飲食,希望到2025年,每人每日食鹽量降至七克,長遠則降至世衞建議的五克以下。為了提高市民減少鹽糖的意識,食物安全中心與教育局早前合辦「減鹽減糖及營養標籤短片創作比賽」,結果上月公布,

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奪得公開組亞軍。

 

獲獎短片講述一名小胖子減肥不得其法,後經同學指點,學會細閱營養標籤,小心選擇食物,配合適量運動,終於減肥成功。

 

六年級生廖雪兒說,參與拍攝短片後,明白何謂健康飲食,會勸家人煮食少放鹽糖。小六學生陳建壹也有同感,表示日後會減少外出吃飯。帶領學生參賽的教師楊滿德指出,短片以歌曲和舞蹈帶出健康飲食的信息,小孩子易記易明。

 

良好習慣 自小培養

校長劉愛民曾參加教育局的課程,知道兒童肥胖問題嚴重,因此按衞生署指引,嚴格挑選學生午膳飯盒的供應商和餐單,炸雞和鹹蛋等食物一律禁止,叉燒和香腸則只限每周最多兩次。學生課餘時有機會擔任健康大使,認識食物金字塔,並嘗試自編餐單。「希望他們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要以為食物可口就無需節制。」

 

政府今年3月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就降低市民鹽和糖攝取量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提建議。隨後,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推出全城減鹽減糖宣傳活動,鼓勵各界參與,加強市民注意健康飲食。有關市民攝入鹽糖情況、市面食物鹽糖含量,以至市民的飲食態度和行為,當局已展開研究,預計2016年完成。 

兩周後或撤韓國紅色外遊警示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韓國連續13日沒有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增病例,如當地未來兩周再沒新增病例,香港或撤銷向韓國發出的紅色外遊警示。

 

高永文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表示會繼續密切關注和監察韓國的疫情發展,若情況持續穩定,會向保安局建議撤銷韓國紅色外遊警示。

 

他又指,昨日中午至今早8時,本地沒有接獲中東呼吸綜合症的懷疑個案。

九啟晴居民驗血結果正常

政府今日公布受公共屋邨食水含鉛事件影響首批居民的驗血結果,九名家中食水含鉛量超標的啟晴邨居民,血液含鉛量全部正常,沒有明顯健康風險。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在記者會上表示,醫管局陸續為800多名受影響居民驗血,稍後或會驗到有人血鉛水平偏高。

 

高永文今日召開了跨部門會議,與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的專家討論健康風險評估和跟進工作。專家參考了本地醫學界和外國衞生組織,包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有關文獻和研究,釐訂人體血鉛水平的參考數值和醫護部門的應對措施。

 

如血鉛水平略高至偏高,表示有潛在健康風險,需作健康評估和跟進。衞生署會評估有關人士從何處攝取鉛,醫管局也會安排健康評估和跟進,監察他們的血鉛水平至正常為止。

 

如血鉛水平嚴重偏高,表示有中毒風險,需要作臨床診斷和跟進。衞生署也會評估有關人士從何處攝取鉛,醫管局則會安排臨床診斷,需要時或會進行排毒治療。

 

一同出席記者會的威爾斯醫院中毒治療中心顧問醫生王紹明表示,根據美國疾控中心和兒科學會採納的參考值,每100毫升血液含少於五微克鉛屬正常水平。

 

他指,美國有統計發現,2.5%一至五歲兒童血鉛水平超出有關標準,但不代表他們會出現病徵或中毒。香港中文大學2012年一項調查也發現2,000名11至21歲兒童和青少年中,有2.4%血鉛水平高於標準,市民無需過分擔心。

 

高永文也表示,充分理解居民憂慮含鉛食水對健康的影響,當局會繼續密切留意房屋署和水務署的食水樣本化驗結果,以及醫管局的驗血結果,因應最新情況和需要作出配合。

抽血檢驗應在醫護環境進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重申,抽取血液樣本檢驗的流程嚴謹,應在醫護環境進行,以確保結果準確。

 

高永文今日會見傳媒,再次談到可否派員上門為食水含鉛屋邨的住戶抽血化驗。他強調,為兒童抽取樣本驗血,需由具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進行,房屋署已宣布安排交通工具,接載居民到醫院檢查。

 

對於可否擴大檢驗範圍,他指至今已有近700位市民預約驗血,公立醫院的檢驗系統程序嚴謹,並需處理眾多樣本,因此存有限制,希望大家明白。

 

高永文指出,雖然長期吸入鉛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如食水含鉛量在世界衞生組織訂立的標準以下,理論上應沒有問題。

 

談及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的情況,他表示,當地至今已11日沒有發現新確診病例,如在兩個潛伏期周期即28日內也沒有新增病例,又沒有其他相關因素,可能會建議保安局撤銷紅色外遊警示。

47歲女子疑染登革熱

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登革熱懷疑個案,47歲女病人7月10日出現病徵,在瑪嘉烈醫院治療,7月15日出院。

 

她對登革熱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體呈陽性反應,但對登革熱病毒抗原和基因測試呈陰性反應,故暫列為懷疑個案。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於大嶼山蓮池寺居住和工作,曾於該寺附近被蚊叮,潛伏期內沒有離港外遊。

 

中心呼籲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應時刻注意環境衞生,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

 

中心表示,在等候化驗確診時,正與食物環境衞生署緊密合作,評估和防止可能出現的擴散。

青年廣場慶祝成立五周年

青年廣場成立五周年,今日在Y劇場舉行慶祝派對,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致辭時表示,青年廣場為青年發展活動提供基地,多年來成功凝聚多家為青年發展服務的機構,成為全港重要的青年活動平台。

 

曾德成說,青年發展是民政事務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建設青年廣場標誌政府對於青年的看法,從過去作為一個問題,改變為看成是未來的希望;將青年工作的重心,由挽救問題青年,轉為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

 

青年廣場於2010年正式啟用,多元化的設施包括Y綜藝館、Y劇場、多用途場地及設有148間客房的Y旅舍等。

 

過去五年來,青年廣場舉辦及協辦了超過5,000個活動,服務超過100人;而Y旅舍則接待逾50,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

 

為慶祝五周年,青年廣場已訂立一套全新、全方位的宣傳概念,以「沸青型地」為主題,舉辦一連串活動,包括國際義工服務、文化和藝術交流和環保之旅等。

 

有關五周年慶祝活動和「沸青型地」活動詳情,可瀏覽網站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