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三男女管理無牌旅館罪成

兩名女子及一名男子管理無牌旅館,違反《旅館業條例》,今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罰款8,000至12,000元。

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牌照事務處人員今年1月和2月喬裝客人,以日租形式租住旺角上海街和灣仔灣仔道兩所旅館。根據牌照處的紀錄,有關旅館未獲發牌。

該署強調,經營或管理無牌旅館均屬刑事罪行,最高可被處罰20萬和監禁兩年。

市民可致電2881 7498舉報。

三項關愛基金援助建議獲通過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日主持扶貧委員會第二屆任期內第七次會議,通過三項關愛基金援助項目建議,並繼續討論退休保障議題。

會上通過額外撥款2,200萬元予「向普通學校撥款以安排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試驗項目、於9月第四度推出「為租住私人樓宇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住戶提供津貼」項目; 以及通過2016年第三度推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項目的具體細節。

另外,委員討論退休保障諮詢文件的框架和內容,認為諮詢文件應同時提出「全民」和「非全民」兩大政策方案,主體內容以周永新團隊建議的「老年金」方案作為分析「全民」方案的藍本,而「非全民」方案的藍本則會在參考團隊報告內兩個「非全民」方案後,提出一個具體實例作比較;並須處理「錢從何來」的問題。

諮詢文件須闡明政府對退休保障未來發展的立場,政府對「全民」方案有保留,但認同現行制度有強化空間,社會應集中討論如何鞏固現行制度。

委員又聽取特別需要社群專責小組跟進殘疾人士就業情況的報告和創效企業「要有光」代表介紹「光房」計劃。

全民運動日8月2日舉行

全民運動日2015」8月2日舉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當日免費開放轄下多項收費康體設施,並在18區指定體育館舉辦免費康樂體育活動,市民本星期日可預訂設施。

今年全民運動日以健體強身為主題,康文署邀請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設計八式「全民健體操」,讓市民鍛鍊不同部位的肌肉和關節。示範短片會上載至專題網頁
 

署方今年首次在九龍公園拱廊、香港公園體育館、大埔海濱公園、文化中心和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設置立體照相布景板,均以運動為題,供市民拍照留念。
  
免費開放的康樂設施包括室內、戶外康樂設施、公眾游泳池和水上活動中心艇隻。每人只限預訂一節免費康樂設施,不論類別。

市民如欲預訂,可於星期日上午9時起在「康體通」訂場櫃枱辦理,先到先得。公眾游泳池則無須預約,但額滿即止。

當日的康體活動包括健康講座、運動示範、健體閣、殘疾人士、親子體育和體育同樂活動,市民可前往各分區康樂事務辦事處或區內指定場地報名。

社會保障額外津貼周五發放

社會福利署宣布,公共福利金計劃受惠人和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一筆過額外津貼和援助金本周五發放,約120萬人受惠。

社署表示,有關安排是財政司司長於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公布的紓緩措施。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月26日通過撥款55億4,300萬元實施措施,署方隨即展開所需準備工作,包括調整其電腦系統。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受惠人會獲發額外兩個月津貼;綜援受助人獲發的一筆過額外援助金,相等於其領取的兩個月標準金額。

查詢可電2343 2255,或與所屬社會保障辦事處聯絡。

六人吃鮮金針後疑食物中毒

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兩男四女進食購自東涌一街市的鮮金針後感不適。

該六人7月17日在家用進食鮮金針後,陸續出現包括嘔吐、噁心、腹痛、腹瀉和暈眩。

四人曾求醫並須入院治療,現已出院。

中心提醒市民烹煮鮮金針前必須用清水浸透,並徹底煮熟。

減鹽減糖 健康為上

香港是亞洲美食之都,餐館到處可見,但美食易得,港人攝取鹽糖的分量也越來越多。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成人每天不應攝取多於一茶匙鹽和50克糖,但港人鹽攝取量超標一倍,糖攝取量則達53克。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廣健康飲食,希望鹽糖攝取量能符合世衞標準。

天然香料 減少調味 

為了健康,是否一定要犧牲口福?中華廚藝學院高級教導員陸煒有三十年烹調中菜經驗,他認為調味料有時可為菜餚錦上添花,但改用水果和天然香料,一樣別有風味。他向學生示範少鹽少糖烹調之道,以南瓜、馬蹄、面包糠和去皮五花腩等材料,炮製清燉獅子頭。

「南瓜、馬蹄和甘筍等全都帶有甜味,是天然的糖,所以無需再放糖,鹽也可以少放三分之一。」至於醋和檸檬,可帶出食物鮮味和鹹味,蒸魚只要加點檸檬,就可少用鹽和豉油。

陸煒是北方人,愛吃味道較濃的食物。為了健康,他最近改變飲食習慣,在家烹調時少用鹽糖,也盡量不沾醬油。「豆瓣醬用鹽、辣椒和面粉發酵,本身會散發鹹味,鹽分相當重,只是我們吃時沒察覺。」

鹽糖太多 危害健康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指,鹽糖攝取過量,不單增加高血壓、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導致肥胖和蛀牙。本港逾三成55歲人士有高血壓;65歲以上人士更逾四成有此問題。另外,根據衞生署統計,18至64歲成年人中,近四成超重或肥胖,反映港人健康已響起警號。

加強宣傳 全民參與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廣健康飲食,希望到2025年,每人每日食鹽量降至七克,長遠則降至世衞建議的五克以下。為了提高市民減少鹽糖的意識,食物安全中心與教育局早前合辦「減鹽減糖及營養標籤短片創作比賽」,結果上月公布,

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奪得公開組亞軍。

獲獎短片講述一名小胖子減肥不得其法,後經同學指點,學會細閱營養標籤,小心選擇食物,配合適量運動,終於減肥成功。

六年級生廖雪兒說,參與拍攝短片後,明白何謂健康飲食,會勸家人煮食少放鹽糖。小六學生陳建壹也有同感,表示日後會減少外出吃飯。帶領學生參賽的教師楊滿德指出,短片以歌曲和舞蹈帶出健康飲食的信息,小孩子易記易明。

良好習慣 自小培養

校長劉愛民曾參加教育局的課程,知道兒童肥胖問題嚴重,因此按衞生署指引,嚴格挑選學生午膳飯盒的供應商和餐單,炸雞和鹹蛋等食物一律禁止,叉燒和香腸則只限每周最多兩次。學生課餘時有機會擔任健康大使,認識食物金字塔,並嘗試自編餐單。「希望他們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要以為食物可口就無需節制。」

政府今年3月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就降低市民鹽和糖攝取量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提建議。隨後,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推出全城減鹽減糖宣傳活動,鼓勵各界參與,加強市民注意健康飲食。有關市民攝入鹽糖情況、市面食物鹽糖含量,以至市民的飲食態度和行為,當局已展開研究,預計2016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