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確保醫護人員適時參考病人報告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醫院管理局會徹底調查聯合醫院醫生未有閱讀病人的檢查報告,致令病人延誤就診一事。局方會研究如何改善系統。

 

高永文今日會見傳媒時說,確保醫護人員適時參閱病人報告十分重要,因報告反映的情況或會影響病情。他會向醫管局了解事件。

 

他說,在病人眾多的情況下,若病人化驗報告有不正常之處,系統必須令醫護人員知道和跟進。

賑災基金撥款助風災災民

政府接納賑災基金諮詢委員的建議,從基金撥款318萬8千元予安澤國際救援協會(中國),賑濟斯里蘭卡及孟加拉風災災民。

 

撥款當中,118萬8千元賑濟斯里蘭卡災民,200萬元賑濟孟加拉災民。

 

機構完成賑災計劃後須向委員會呈交評估報告和經審核帳目,確保撥款用於賑災。

香港內地加強中藥檢測合作

香港與內地簽署中藥檢測和標準研究合作安排,鞏固雙方在中藥科研領域的交流合作。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港澳台辦公室主任袁林今日在北京簽訂安排。

 

陳漢儀表示,雙方在制定中藥材品質和安全標準方面會更緊密合作,加強技術交流,推進兩地中醫藥發展。

 

雙方會舉行專家會議、研討會和培訓等活動等,加強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品質與安全標準、中藥品質與安全檢測和風險控制等範疇的交流。

 

行政長官在2015施政報告內公布籌劃中藥檢測中心,專責中藥檢測科研,為中藥安全、品質和檢測方法建立參考標準;推廣《香港中藥材標準》和中藥檢測參考標準,使其成為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推動本港中藥業邁向國際。

 

政府對墟市建議態度開放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一團體擬於6月至10月在深水埗九江街舉辦墟市,建議獲深水埗區議會支持。食物環境衞生署已發出發牌條件通知書,申請人核實條件後會獲發牌照。

 

高永文今日在立法會書面回覆議員提問,指政府對設立墟市的建議持開放態度,認為應由地區主導。只要建議不影響食物安全和環境衞生,也不阻塞公眾通道,倡議者如物色到合適場地,並取得社區和區議會支持,政府會提供協助。

 

食物及衞生局去年3月為18區區議會主席舉行簡報會,又於不同場合介紹政策立場,邀請有意者在地區物色墟市地點。

 

政府去年11月收到數個團體的建議,食衞局已去信相關區議會主席,希望他們在區議會討論並跟進建議。

 

除九江街墟市建議外,離島區議會亦成立工作小組推動墟市,該小組已於4月舉行首次會議。

 

局方會繼續與相關區議會接觸,跟進墟市建議。

 

嬰幼兒食物營養標籤新規定生效

政府今日實施新規定,規管較大嬰幼兒配方產品和預先包裝嬰幼兒食物營養標籤。

 

按照新規定,適合年滿六個月但未滿三歲嬰幼兒配方產品的營養標籤均須標示能量值,和25種營養素含量。

 

適合三歲以下嬰幼兒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標籤,則須標示能量值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四種營養素的含量,以及維他命A和D的含量。

 

新規例保障食用該等產品的嬰幼兒的健康,協助家長作出有依據的食物選擇,並鼓勵食物製造商提供符合營養準則的嬰幼兒配方產品和食品。

 

特殊醫用嬰幼兒配方產品須使用特定標籤,包裝細小的產品則可獲豁免營養標籤規定。

 

違例最高可判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詳情可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或電食物及環境衞生署熱線2868 0000查詢。

 

全港運動會選拔即將展開

第六屆全港運動會明年4月23日至5月28日舉行,18區區議會本月起公開甄選運動員,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港運會籌備委員會主席湯徫掄今日表示,這項大型綜合運動會兩年一度,以18區區議會為參賽單位,讓地區業餘運動員交流切磋,發揮潛能,並鼓勵市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提高水平。運動會也可促進各區的溝通和友誼,鞏固社區凝聚力。

 

本屆設田徑、羽毛球、籃球、五人足球、游泳、乒乓球、網球、排球共八個項目。規程和賽制與上屆相若,每項賽事為參賽運動員或隊伍設冠、亞、季軍,另每個項目均設以地區為單位的「全場總冠、亞、季軍」及「飛躍進步社區」獎,而在八個項目中累積得分最高的三個地區獲頒總冠、亞、季軍。

 

比賽又設「獲得最多金牌的社區」、「最積極參與社區」、「最佳進步社區」、「最佳體育風尚社區」、「最強打氣團社區」、「網上我最支持的體育社區」及「票選我最支持的體育社區」等獎項。

 

各區區議會陸續甄選運動員,每名運動員只可參加一個地區的選拔,代表居住地區出戰。參加選拔須出示身份證和有效住址證明文件,獲選後會安排受訓,提升技術水平和團隊合作性。

 

港運會有連串宣傳和全民參與活動,包括6月至10月舉行的精英運動員示範和交流活動。上屆廣受歡迎的「全城躍動活力跑」明年1月初再辦,並增活動名額。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