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縮小垃圾桶投入口旨在配合家居垃圾收費政策,減低家居固體垃圾量。
高永文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投入口較大會令部分家居垃圾投進垃圾桶,變相抵銷藉收費減少垃圾的政策目標。
食物環境衞生署會會推行公眾教育,令市民明白垃圾桶只是方便行人棄置小型垃圾,而非棄置家居固體垃圾。
對於此舉會否令市民把垃圾棄於桶旁,高永文指,食環署會加強宣傳教育,並增派人手監察,需要時會執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縮小垃圾桶投入口旨在配合家居垃圾收費政策,減低家居固體垃圾量。
高永文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投入口較大會令部分家居垃圾投進垃圾桶,變相抵銷藉收費減少垃圾的政策目標。
食物環境衞生署會會推行公眾教育,令市民明白垃圾桶只是方便行人棄置小型垃圾,而非棄置家居固體垃圾。
對於此舉會否令市民把垃圾棄於桶旁,高永文指,食環署會加強宣傳教育,並增派人手監察,需要時會執法。
烹飪非小道,廚藝有前途。中華廚藝學院主辦全港青年廚師中餐烹飪比賽,為青年廚師提供觀摩切磋的平台,提升技巧,向為中餐界盛事。青年廚師把日常所學付諸實踐,以別出心裁的菜式參賽,發揮創意,推動本港餐飲業發展。
比賽設有青少年組, 供16至23歲青少年參加。今年11位躋身決賽的選手有在職廚師,也有中華廚藝學院的學員,包括正在修讀「廚藝高級文憑」的劉華盛和修讀「中華廚藝文憑」的羅子逸。兩人自小喜愛烹飪,希望日後投身職業廚師行列,闖出一片新天地。
實踐所學 隨機應變
現實中,男廚師遠比女廚師多。相對學兄劉華盛,羅子逸體力難免稍遜,但她沒有洩氣,轉在技法方面下苦功,信念堅定。「廚房環境既濕且滑,既悶熱又危險,作為女性,要有堅定的決心和熱誠,才能在廚房站得穩腳。」
兩人都是廚藝比賽新手,這次要在賽事規定時限內煮出一道主題菜,比拼創意與手藝,體驗深刻。身任兩人導師的中華廚藝學院教導員梁浩然表示,比賽可讓學員了解同齡廚師的水平,彼此觀摩。決賽以蝦為主題,參賽者須在45分鐘內炮製色、香、味俱全的菜式,事前只有一星期構思,醬汁的搭配、伴碟設計也在評分之列。
其間兩人心情緊張,擬好的菜式一改再改,最終劉華盛決定以「黑松露香草大蝦」參賽,羅子逸則設計了一道「海之果園」。
決賽者除了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菜式,還要親身向專業評審團講解設計意念和烹調手法。
劉華盛選用三種醃料醃製蝦肉,以櫻花蝦蒸蛋伴碟,營造鯉魚在水中暢泳的視覺效果;羅子逸則以奪目的紫色為主調,蝦肉混和酒香和鮮果醬汁來烹調。
累積經驗 啟發思維
比賽首席評判李樹添對兩人評價不俗,認為劉華盛的菜式味道平衡,烹調方面如能放膽一點就更好;羅子逸的菜式賣相很美,擺設和味道也很不錯。結果兩人均獲優異獎,羅子逸更獲專業表現獎。
初試身手,臨場表現未必盡如人意,劉華盛坦言最重要是汲取經驗。「參加這比賽能啟發思維,構思了不同菜式,希望日後當上廚師,可以用得上。」
羅子逸也深感獲益良多,認為可藉此累積經驗,學習控制個人情緒。「過程中縱使手忙腳亂,或是瀟灑完成,每次都學到很多東西。」
中華廚藝學院於2000年成立,致力提升香港中式烹飪水平,提高中廚師的資歷認可及專業地位,並推廣及鞏固香港美食傳統。全港青年廚師中餐烹飪比賽每兩年一度,讓青年廚師交流廚藝,提高技巧,鼓勵他們創作新菜式,推動餐飲業發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活雞供應今日恢復,過程大致順利。早前屯門仁愛街市家禽糞便樣本有禽流感病毒,當局會繼續追查來源。
高永文今日對傳媒說,偵查循兩個方向進行,當局會跟進有關零售點的活雞來源,並作基因分析。
他指出,政府委託顧問公司研究活雞供應政策,工作已完成一半,相信這次事件會在最終報告反映。
他表示,不少市民仍堅持吃從街市購買的活雞,香港難以實行絕對的人雞分隔。但他強調,香港防疫防控措施嚴謹,當局不時檢視機制,作出改善。
高永文又說,食物環境衞生署會逐步減少街上垃圾桶的數量和體積,希望市民能減少廢物,為日後推行家居固體廢物收費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