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創意流動 促進共融

要了解弱勢社群,最有效的方法莫如易地而處。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推出流動互動展覽車,利用科技讓參觀者化身長者和視障人士,體會其難處,從而體諒,藉此促進社會共融,防止孤立。展覽車去年11月出動,穿梭港九新界逾50個地點,接觸不同階層市民,鼓勵大眾發揮創意,想出更多扶貧防貧的新點子。

瞬間變老體驗退化

登上名為「社創流動」的展覽車,翩翩少年可以體驗瞬間變老。參觀者戴上特製手套後,五指頓失靈活,情況仿似長者關節退化;再戴上模擬青光眼和白內障患者視覺的眼鏡,望向巴士站站牌,眼前即時一片模糊。

這天,展覽車停泊在粉嶺禮賢會中學,中四生廖嘉穎戴上特製手套,嘗試使用筷子,發現困難重重。「我從來沒有想過老了之後會連筷子也拿不穩,手指受到束縛,不能隨意活動,根本夾不到東西。」有了切身體驗,她承諾多關心身邊長者,隨時伸出援手。

手耳並用 欣賞藝術

展覽車還設有「觸感---聽覺」同步系統,以凹凸線條複製畫作,輔以語音描述,讓參觀者了解視障人士如何憑觸覺和聽覺欣賞藝術品。

車上展出由線條拼湊而成的蒙羅麗莎和維港景色特製畫,中四生馮凱燕閉上眼用手觸摸,專心聆聽口述影像。「我以前不了解視障人士,參與這項體驗後才知道,視障人士可藉由他人口述,認識自己觸摸的物件。」

展覽車又展出為有殊教育需要學生而設的體感遊戲,利用擴增實境技術,吸引兒童學習。參觀者試玩之餘,也可了解科技如何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學習。

粉嶺禮賢會中學校長陳俊平認為展覽具啟發作用,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恤弱勢社群,從而主動關心有需要人士。

資助創新 扶貧防貧

創新及科技局效率促進辦公室市務推廣及公共關係經理陳潔萍指,展覽車打破地域限制,可成為不同地區和階層市民的交流平台,啟發創新意念。

「我們相信透過親身接觸和體驗,可加深公眾對社會創新的認識,希望更多人想出創新扶貧的好點子,令更多人受惠。」

政府於2012年宣布成立社創基金,資助不同種類和階段的創新項目,以創新方法扶貧、防貧,並防止社會孤立。

貧窮人口降 扶貧見成效

譚錦球監事長(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召集人兼監事長)、蔡加贊會長(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會長)、蘇長榮主席(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主席)、楊健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何平市長(巴中市人民政府市長)、宋如安副特派員(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田永江副司令員(解放軍駐港部隊副司令員)、各位同事、各位嘉賓:

大家好!

我很高興出席今天酒會,慶祝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成立的大日子。我先衷心恭賀促進會成立,在譚監事長、蔡會長及蘇主席的領導下,促進會必定能凝聚香港各界的力量和智慧,積極推動內地和香港的扶貧工作,為兩地的人民作出貢獻。

促進會由一眾有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及工商企業家成立,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表明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香港各界的作用。我很高興知道促進會在籌備期間已經開展工作,確定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為首個扶貧點,並將會籌集首期一億元人民幣的扶貧資金,按照「聚焦一點、兼顧一面」的原則,從產業、教育、醫療等角度協助南江縣進行精準扶貧工作,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已經確立首階段的工作目標,促進會未來必定能在扶貧工作上大有作為。

國家主席倡議扶貧協作、強調精準扶貧,香港特區政府也一直以此為理念落實香港特區的扶貧工作。由我擔任主席的扶貧委員會,重點提供一個跨界別、跨專業、具廣泛代表性的政策平台,結合民、商、官的力量,探討及處理貧窮問題。而扶貧工作要精準,首先是要了解貧窮情況,識別需要支援的人士,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因此,扶貧委員會在2013年首次制定官方貧窮線,並按年更新。

通過貧窮線分析,我們了解到香港在職貧窮的情況,引導我們設計及推行嶄新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通過現金支援,鼓勵基層家庭自力更生。而計劃也於今年4月1日進一步優化,並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在職住戶受惠。同時,貧窮線分析也協助我們關注長者、少數族裔和殘疾人士等特別需要社群的貧窮情況,以提供合理及可持續的社會福利,讓有需要的人士得到適切援助。

事實上,過去五年間,香港特區政府投放在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大幅增加超過七成。通過各方面的政策介入,香港的貧窮情況也持續改善,由2009年有紀錄以來超過100萬貧窮人口,下降到過去四年均低於100萬水平,反映特區政府在扶貧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但是扶貧工作停不了,特區政府將會繼續投入資源推行扶貧助弱的工作,建設關愛共融的社會。我們也很高興知道促進會在推展內地扶貧工作的同時,也關心香港的基層及弱勢社群,啟動本港支援計劃,以團結各界的力量及愛心,支持本地的扶貧助弱工作。

最後,我祝貴會會務蒸蒸日上,國家和香港在扶貧攻堅戰上取得成功。正如習近平主席常常強調的,我們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謝謝各位。

(以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6月23日出席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成立暨就職酒會致辭全文)

下半年公布政府場地減用塑膠產品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當局會於今年下半年公布在政府場地進一步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產品。

黃錦星今日出席「全民節能2018」運動啟動禮後會見傳媒時說,政府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積極減廢,會於本立法年度展開研究,了解各地規管即棄塑膠產品的方法,探討哪一種適合香港。

談及按樽計劃,黃錦星說,顧問建議善用科技,設置智能回收機方便市民按樽,政府會積極考慮。顧問稍後會向政府提交更具體的建議,政府了解後會諮詢業界。

五天侍產假法案明交立會

增加侍產假的條例草案明日提交予立法會首讀和二讀,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希望議員不作修訂,以便新安排可在年底前生效。

張建宗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提及法定侍產假由三天增至五天,有關修訂醞釀已久,勞工顧問委員會對此也有共識,他期望議員不要提出修訂,以便法案盡快通過,令巿民早日受惠。

張建宗又說,財政預算案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人士額外發放相當於兩個月津貼金額,款項上周五已陸續傳入受助人戶口,涉及的關愛共享計劃差額亦已發放。

青年發展委員會舉行第二次會議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主持青年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委員會通過青年參與計劃大綱,並同意將「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暫名)」恆常化。

  

委員會將定期舉辦青年交流活動,包括到訪學校和地區青年組織,與不同背景的學生和青年交流;又會舉辦聚焦小組討論會,邀請青年和持份者深入探討特定青年發展議題。

委員會明年舉辦青年高峰會,與持份者一起檢視委員會的工作成效,並聽取青年意見。委員會將善用網上平台和社交媒體,加強與青年的交流。

  

委員會同意「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暫名)」恆常化,每年招募一百人,為香港發掘並有系統地培育更多有承擔、有服務社會熱誠的青年人才。計劃提供一系列培訓,增加參加者對香港社會和公共事務的了解,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自信、邏輯思維、領導才能和人際關係等。

參加者有機會參與大型活動和國際會議、國際青年交流、社會服務、青年參與等多元化活動。委員會稍後公布具體活動詳情和招募安排。

  

委員會的專屬網站已啟用,內容涵蓋青年交流、實習、創新創業、生涯規劃、生命教育等不同範疇,以期更有效向青年和持份者宣傳青年發展活動的資訊。

全港運動會選拔下月展開

第七屆全港運動會明年4月28日至6月2日舉行,18區區議會下月起公開選拔運動員,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港運會籌備委員會主席葉永成今日公布活動詳情,指這項大型綜合運動會兩年一度,以18區區議會為參賽單位,鼓勵市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推廣普及體育文化,促進各區溝通,加強社區凝聚力。

本屆設田徑、羽毛球、籃球、五人足球、游泳、乒乓球、網球、排球共八個項目,並首設七人欖球示範項目。各項目決賽現場新增「港運會齊齊玩」,安排體育遊戲供現場觀眾參與,讓他們為地區運動員打氣之餘,也感受運動的樂趣。

每項賽事設冠、亞、季軍獎項,另每個項目均設以地區為單位的全場總冠、亞、季軍和飛躍進步社區獎,而在八個體育項目中累積得分最高的三個地區,將獲頒總冠、亞、季軍。

比賽又設獲得最多金牌的社區、最積極參與社區、最佳進步社區、最佳體育風尚社區、最強打氣團社區、網上我最支持的體育社區、票選我最支持的體育社區等獎項。

各區區議會將陸續選拔運動員,每名運動員只可參加一個地區的選拔,代表居住地區出戰。參加選拔須出示身份證和有效住址證明文件,獲選後會安排受訓,提升技術水平和團隊合作性。

另外,本屆港運會與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合辦「奧夢‧邊種運動我至Fit」,讓市民參與體適能測試,發掘合適的運動項目;並邀請全港中、小學於陸運會期間舉行七分鐘活力跑,讓師生和家長一同享受跑步樂趣。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