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共享計劃星期五起接受申請,政府今日宣布,增設更多投遞箱,方便市民提交申請。
除早前公布的31個地點,約200個房屋委員會轄下屋邨辦事處、14個民政事務總署民政諮詢中心會增設投遞箱。
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也會為收取200份或以上申請表格的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區議會議員辦事處和非政府機構按需要作出特別安排。
為方便沒有開立本地銀行帳戶的申請人,政府正積極研究增設領取現金支票的地點,詳情稍後公布。
關愛共享計劃星期五起接受申請,政府今日宣布,增設更多投遞箱,方便市民提交申請。
除早前公布的31個地點,約200個房屋委員會轄下屋邨辦事處、14個民政事務總署民政諮詢中心會增設投遞箱。
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也會為收取200份或以上申請表格的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區議會議員辦事處和非政府機構按需要作出特別安排。
為方便沒有開立本地銀行帳戶的申請人,政府正積極研究增設領取現金支票的地點,詳情稍後公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政府預留五億元撥款,供醫院管理局推行即時措施紓緩人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有關款項除了有助醫管局應對冬季流感高峰期,也為夏季流感高峰期未雨綢繆。
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公布政府應對季節性流感措施時指,醫管局早前投放5億2,000萬元應對冬季流感高峰期,醫生和護士團體與她會面時,就有關款項用途提出一些意見。
她表示,大家最關注是醫護人手問題,希望推出短期措施紓緩,包括增添人手應付文書工作,調配更多人員在夜更當值,以及更換物資、儀器等,醫管局會就此作檢視。
她指,醫管局除應付目前的流感情況,還要為夏季流感高峰期、來年人手安排等作準備,政府剛宣布的五億元額外撥款,可讓醫管局安心應對問題。
就農曆新年期間門診安排,陳肇始表示,局方已與醫學團體、中醫團體和六大慈善團體聯繫,呼籲他們在新年長假期期間提供門診服務,包括中醫診所,服務有需要市民,紓緩公立醫院急症室處理非緊急個案的擠迫情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政府已預留五億元撥款,供醫院管理局推行各項即時措施,以紓緩人手問題,應付所需。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傳媒說,醫管局會加快招聘兼職醫生和護士的程序;更好地使用特別酬金計劃增加人手;為各聯網管理層提供額外資源;減省前線人員的非治療工作,例如撰寫報告和處理文件,以便專注照顧病人。
為了讓醫管局更順暢地執行措施,並讓前線人員感受當局的關注,林鄭月娥表示,該筆五億元一次性撥款已經預留,醫管局如有需要,可隨時向食物及衞生局要求發放。
林鄭月娥並感謝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緊守崗位,在重大工作壓力之下,仍然悉心照顧病人。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全面檢討體育資助計劃,以進一步促進香港體育發展,諮詢期至下月28日止,歡迎公眾意見。
該署表示,檢討範國包括體育總會和其他體育團體申請資助撥款的資格和原則、撥款方式和資助安排、吸引和挽留更多人才在體育界提供服務、優化監管系統,以及提升良好企業管治和運作模式等。
公眾意見可郵寄至沙田排頭街1至3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部2樓體育資助辦事處,信封面註明體育資助計劃檢討;也可傳真至2681 2099,或通過
此外,署方正收集所有受資助體育總會及體育團體意見,並已聘用顧問機構探討海外地區資助體育團體的原則、模式和機制。
康文署預計,整個檢討會在2019至2020年完成。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今日為醫護人員舉辦簡介會,介紹新制定的培訓資源,以提高他們對性小眾的認識和敏感度。局長聶德權致辭時說,期望這套培訓資源成為各醫護部門、學院和機構職前或在職訓練的恆常部分,使醫護人員能為性小眾提供更適切服務。
培訓資源第一部分包括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基本概念,性小眾關注事宜、所需服務等通用內容;第二部分包括醫護人員服務性小眾時或會遇到的情境、應對技巧,以及處理複雜個案時尋求資料和意見的途徑等。
聶德權表示,政府一直致力促進不同性傾向和跨性別人士的平等機會,以期在社會建立共融、互相尊重、不歧視的文化和價值觀,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為特定範疇人員提供按行業需要的培訓資源,提高他們對性小眾的認識和敏感度。
他指,除編制培訓資源,該局也推出不同措施幫助性小眾,其中獲政府資助、東華三院營運的24小時支援電話熱線「同‧一線」去年1月成立以來,已為逾2,400人提供服務。此外,目前已有逾300間機構採納《消除性傾向歧視僱傭實務守則》。
約80名醫護專業團體代表出席簡介會。醫護專業團體可致電2810 3205或通過
前言
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為籌備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會)進行的公眾參與活動當中,普遍要求發展一個中央兒童數據資料庫。委員會成立後,亦同意發展中央兒童數據資料庫為委員會的優先工作範疇之一。
在理念上,發展中央兒童數據資料庫可有效地將各決策局/部門管理的數據整合,以便制定有關兒童事宜的政策方向、策略、建議、優次和改善措施。
何謂中央兒童數據資料庫
中央兒童個人資料庫
所謂中央兒童數據資料庫,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簡單的想法是一個單一資料庫,包含所有18歲以下人士的資料。香港現時約有100萬名18歲以下人士。
今天,在政府不同部門存有兒童各種不同的相關資料,如入境事務處有出世紙及兒童身份證的資料;教育局及學校有學童的資料;學生資助處有申領不同資助的學童家庭資料;社會福利署的不同服務單位有不同受助家庭及兒童的資料;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有兒童的健康相關資料…...不少人都會有一個想法:如果我們將這些資料庫整合,便能更容易掌握兒童各方面的資料。至於是否可以或是要怎樣整合,這是一個需要研究探討的問題。
我可以舉兩個例子,讓大家意識到要建立有關資料庫的挑戰。第一個是本港的例子,另一個是外國的例子。
政府在2008年3月發表的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中,建議開發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系統)。擬設的系統目標是透過一個平台,讓不同的醫護提供者(如公立及私家醫院和診所)在取得當事人的同意後,可上載和查閱其電子健康紀錄作醫護用途。
這個系統可算是以個人層面整合了散布於不同醫護提供者的健康紀錄資料庫。翌年,政府決定進行有關系統發展及相關立法工作,花了五年時間,於2014年4月提交《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條例草案》予立法會。立法會用了一年多時間審議條例草案,結果於2015年7月通過條例草案。系統的第一階段於2016年3月開始啟用。換言之,由決定推行至啟動用了七年時間。
另一例子是英國的中央兒童資料庫(ContactPoint)。英國於2003年宣布成立兒童資料庫,計劃用超過二億英鎊,整合超過1,000多萬名英國18歲以下兒童的資料,目標是2008年底全面啟用。可惜有關決定一直都有爭議,核心問題是私穩保障,以及擔心每一個兒童及其家庭會受到官方監視。結果,在2010年英國大選,保守黨獲勝後,將整個由工黨政府推動的計劃取消。這個兒童資料庫「未成年已夭折」。
上述只是兩個例子。不同性質的中央資料庫,或不同國家的兒童資料庫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參考,這亦是日後要推行的研究工作之一。
兒童統計資料庫
當然,所謂中央兒童數據資料庫,可以是一個有關兒童的統計資料彙編。現有相似的例子,有政府統計處每年出版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過去青年事務委員會1 歷年出版的《香港青年統計資料概覽》,以及香港小童群益會曾出版的《兒童發展指標》。
結語
現時,不同政府決策局/部門,包括教育局、衞生署、社會福利署等,會因應各自的政策、服務範疇及運作需要而收集與兒童相關的數據。但由於各決策局/部門現時所儲存的數據並沒有統一的格式,亦非全面數碼化,而收集資料的目的亦各不相同,這些數據不能在未經整合下完全互通。
由於政府從日常運作所收集的資料,無論在數量和範疇方面均具規模,故此要考慮整合,單單是檢視現時政府各決策局/部門就有關兒童數據搜集的情況,已需用上不少時間和人力。
鑑於研究的規模和複雜性,我們預期在招標聘任研究顧問程序後,研究可於2019年第三季開展,估計將需時約18個月完成。往後的具體工作需參考研究的結果及建議。
1 青年事務委員會已於2018年升格為青年發展委員會。
(以上是勞工及褔利局局長羅致光 1月2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