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浸大獲批營運中醫醫院

食物及衞生局公布,位於將軍澳的中醫醫院營運服務契約批予香港浸會大學。

食衞局表示,中醫醫院營運服務第一階段投標資格預審程序和第二階段招標工作先後於2019年9月和去年9月展開,標書評審工作已按招標文件列明的挑選標準和評分準則完成,浸大學最終獲選為承辦機構。

浸大必須成立擔保有限公司即營運機構,以管理、營運和保養中醫醫院,營運機構則須按法例要求,就營運中醫醫院申領相關牌照。

郵輪納表列處所 以便復辦公海遊

政府修訂兩條預防及控制疾病相關規例,以調整獲豁免的群組聚集範圍,並提供法律框架,以便在復辦郵輪「公海遊」時實施相關防控感染措施。有關修訂今日刊憲,周四生效。

政府昨日公布調整《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下獲豁免的群組聚集範圍。相關法例修訂今日獲行政會議通過。

此外,政府上月公布,郵輪「公海遊」在郵輪公司嚴格採取一系列衞生防疫措施下,最快可於7月底復航。為此,政府修改《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把郵輪納入為表列處所,以容許政府就郵輪的營運模式,包括相關感染控制措施施行限制或規定。

港澳就通關安排展開商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港已正式與澳門就如何實施港澳通行展開商討,當局會設配額,要求相關人士接種疫苗、接受病毒檢測,並會就安排設熔斷機制。

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港澳通行安排須包括數項元素,由於涉及多項檢查,現時本港口岸難以應付大量旅客抵港,或未能像以往使用e-道般簡易過關。當局一定會就此設立配額,並由少量配額逐漸增加。

她說,疫苗接種和病毒檢測均屬必要,一般而言,相關人士在離境、抵港或抵澳時須接受病毒檢測。

有關安排並設有熔斷機制,香港或澳門一旦出現新型肺炎個案,便可按機制暫停通關。

香港與內地往來方面,林鄭月娥指,若非廣州5月下旬出現新型肺炎個案,「來港易」計劃本已推出,讓省內非香港居民得以免檢疫來港。當局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待廣東省情況穩定,該計劃便會推行。

就恢復香港和內地人員免檢疫或減低檢疫要求通行事宜,她會盡快向中央政府提交特區政府的建議安排。

已接種疫苗人士抵港檢疫要求放寛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宣布,除曾逗留極高或甚高風險的A1和A2組指明地區的人士外,已完成接種疫苗者如取得血清抗體測試陽性結果,抵港後強制檢疫期可縮短至七日。首階段安排本月30日落實,適用於香港居民。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新措施乃按照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連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的建議作出,分兩階段落實,但不包括自內地和澳門入境人士。

按照新安排,抵港當日或之前14日只曾逗留B組指明地區、C組指明地區或台灣的人士,若已完成接種疫苗並持接種疫苗紀錄,而有關人士抵港「檢測待行」的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並持有三個月內獲認可的血清抗體測試陽性結果證明,其強制檢疫期可縮短至在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七日。

這些人士在檢疫期間須接受兩次核酸檢測,其後七日自行監察,並須於抵港第12日、第16日和第19日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正跟進落實上述安排的具體細節,包括血清測試認可檢測機構名單,以及於機場為抵港人士提供相關血清抗體測試服務安排。

首階段安排6月30日落實。在機場設有為抵港人士提供相關血清抗體測試的服務前,有關人士可於離港前到獲認可的本地醫務化驗機構自費進行指定血清抗體測試,測試的陽性結果證明三個月內有效。由6月30日起,有關人士如於回港時持有效證明,其強制檢疫期可按上述安排縮短至七日。

第二階段安排則適用於自外地抵港、同樣符合上述三項條件的非香港居民。政府擬在機場為抵港人士提供自費血清抗體測試服務,按上述安排縮短持血清抗體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的強制檢疫期至七日,並放寬相關非香港居民來港,實施細節稍後公布。

林鄭月娥表示,第二階段安排期望於7月內實施。當局會安排合資格醫護人員在機場協助抵港人士抽血,而由於血清化驗需時較長,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抵港人士可先到預訂的檢疫酒店,一般第二日會有血清測試結果。

輸入個案增三宗 均涉變異病毒株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三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三名女患者由英國和印尼抵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表示,患者均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

林文健說,當局觀察到越來越多輸入個案與變異病毒株有關。

本月8日至21日期間,本港累計新增27宗確診個案,全屬輸入個案,17名患者帶有變異病毒株,其中帶N501Y和L452R變異病毒株的個案分別有八宗和九宗,而涉及L452R病毒株的個案有增加趨勢。

林文健續指,變異病毒株正在全球擴散,市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政府放寬多類處所社交距離措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宣布放寬多類處所的社交距離措施,有關群組聚集和佩戴口罩的要求則繼續維持。新一輪措施周四至下月7日期間生效。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餐飲業務處所續採A、B、C、D四類運作模式,A、B類運作模式不變,C類處所顧客人數上限調高至通常座位數目的75%。

她說,為鼓勵更多餐飲業務處所採用D類模式運作,若處所所有員工已完成接種疫苗,即已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顧客數目上限可上調至100%,每桌人數可放寬至最多12人,而宴會人數上限則放寬至180人。

目前顧客須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才可光顧D類餐飲處所。陳肇始指,考慮到部分人士或不適合接種,顧客接種疫苗的要求會由全數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放寬至每桌人數或宴會人數的三分之二。

另外,在員工和顧客接種疫苗要求不變的情況下,酒吧或酒館、夜店或夜總會每桌人數上限提高至四人,派對房間和卡拉OK場所每個房間或每桌人數上限提高至八人。然而,如員工已完成接種疫苗,每桌或每個房間的人數上限、顧客總數和開放時間均可再放寬。

公眾和私人泳池人數上限上調至可容納人數一半。如員工和訪客均已接種疫苗,個別泳池的可容納人數上限可進一步放寬。

現場表演方面,若表演者已接種第一劑疫苗並遵守在表演時盡量佩戴口罩等防疫規定,可在餐飲業務處所等地方現場表演。兩個主題樂園內的表演者如已完成接種,在戶外表演時可不佩戴口罩。

至於健身中心,若訓練小組房間內所有成員已完成接種,且彼此保持足夠距離,便可不佩戴口罩做運動。

放寬的各項措施同時適用於展覽場地、酒店和私人會所內的相關設施。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