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抗疫物資包加入退燒藥血氧儀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明日起抗疫物資包會加入止痛退燒藥和血氧儀,為染疫者提供更周全保障。另醫院管理局下周再啟動六間指定診所,診治病徵輕微、正等候入院的人士。

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明日起抗疫物資包會加入含撲熱息痛成分的止痛退燒藥,減緩染疫人士的輕微症狀。物資包也將加入血氧儀,供家有染疫者的人士檢查自己的心律和血氧量。

陳肇始說,考慮到長者在新冠疫情下屬較高危人士,當局稍後會通過安老院舍、暫託中心和醫院管理局指定診所向長者派發有關器材。

醫管局一直為社區提供一系列醫療支援,醫療查詢支援熱線183 6115設110條線,截至本月11日共處理25,000宗查詢,醫管局計劃本月增加熱線至200條線。

為落實分層治療,醫管局會盡早識別較高風險人士,包括長者、小童、孕婦和免疫力受抑制者,優先為他們提供支援和治療。

「護訊鈴」護士團隊會每天檢視確診者名單,主動接觸長者等高風險病人,評估其健康狀况,提供相關資訊和支援,並按需要建議病人到指定診所就醫。

此外,醫管局正籌備推出隔離護理監察系統,向確診人士發出附有連結的手機短信,若確診人士出現嚴重病徵,可透過連結登入平台報告,系統會提供健康建議和相關資訊。

醫管局並準備再啟動多六間指定診所,屆時為輕症者提供服務的指定診所將增至23間。

日近六萬人獲發抗疫物資包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過去三周連同廉政公署向居家檢疫或隔離人士派發抗疫物資包,現時平均每日接近六萬人獲發物資包。民政事務總署將會增加熱線服務,加大對居家人士的支援。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自上月21日起,資科辦和廉政公署人員向超過20萬個家庭、46萬人派發物資包。

物資包內有口罩、快速抗原測試包、探熱器、確診人士居家隔離手冊。當局最近在物資包加入中成藥和政府抗疫團隊的心意卡,向確診人士表達慰問。

薛永恒指,上月下旬起確診數字急增,物資包派送需求同時上升,令派遞工作滯後,他希望仍未收到物資包的市民諒解。當局近日已加強派遞能力,上月28日至本月2日平均每日向一萬人派發物資包,而本月9日起平均每日可向五萬多、六萬人派發物資包。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表示,民政事務總署上月初推出居安抗疫24小時熱線1833 019,熱線已由初時100條線增至現時280條線,熱線中心由原本兩個增至三個。

陳積志指,熱線中心每日有540名人員當值,他們來自民政事務總署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分三班24小時值勤,每日處理超過一萬多宗查詢。

由於確診人士大幅增加,熱線服務需求大增,民政事務總署計劃進一步增加熱線服務,包括設立第四個熱線中心、加強接線功能、增加熱線至多達550條線。

陳積志續說,局方另一重要工作是動員地區組織,發動義工向市民派發抗疫物資,包括由中央贈送的物資。

他說,以快速抗原測試包為例,由18區民政事務處直接派給市民的超過330萬,而經義工派發的也超過370萬。

他指出,疫情下,弱勢社群需要關注,局方已特別安排義工將抗疫物資送予長者、獨居人士、劏房戶、基層家庭和少數族群。

粉嶺隔離設施採用電子登記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今日到粉嶺馬適路視察和接收第四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項目由發展商借出土地興建,提供約350個房間和約1,000張應急隔離床位。

到達後,李家超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承建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主席舉行交接座談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陪同出席。

李家超聽取承建商中建集團和特區政府工作人員講解設施的設備及其運作。

為確保入住人士到達設施後能盡快進入房間,保安局引入電子自助登記服務,李家超讚賞特遣隊以人性化管理,善用科技提升管理效率。

李家超感謝中央支援香港建設社區隔離設施,在不到兩星期交付四個項目,共提供約8,900張應急隔離床位。

就網上流傳一張聲稱為社區隔離設施洗手間天花板倒塌的相片,李家超指該相片屬虛假信息,他嚴厲譴責散播虛假信息的行為,指這種破壞行為是全社會抗疫的公敵,執法部門必依法追究。

六屋邨發現992初陽個案

政府表示,在屯門、深水埗、青衣、觀塘、何文田、黃大仙的強制檢測行動共發現992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屯門友愛邨愛智樓、深水埗幸福邨福月樓、青衣長亨邨亨麗樓、觀塘安達邨俊達樓、何文田愛民邨敦民樓、黃大仙東頭(二)邨安東樓劃為受限區域,分別約1,720、1,304、1,760、1,440、1,400、455人接受檢測。

行動中分別錄得295、215、43、134、223、82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另有135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當局並派員到訪受限區域的住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周一起快測申報文件須一日內上載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27,647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經核酸檢測和快速抗原測試驗出陽性的個案分別為15,789宗和11,858宗。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下周一起,經快速測試平台登記陽性結果的人士須於24小時內上載測試結果照片和身分證明文件。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在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完成初步申報的人士須經手機短信的連結上載證明文件,以便當局作出流行病學跟進,盡快為較高風險患者提供適切支援。

因應系統推出後市民使用的情況,下周一起當局發出的手機短信連結只會在24小時內有效,相關人士若未能在24小時內上載證明文件,便不能再通過系統成功申報和下載由防護中心根據法例發出的隔離令或檢疫令。

至於在本月7日至13日零時零分發出的短信連結則會於下周一零時零分失效。

由於上述申報系統已啟用,政府宣布,為在污水檢測呈陽性地區居住或工作的人士呈報快速測試陽性結果而專設的熱線2280 4772明日中午起停止運作。

若市民使用申報系統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6 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和電話號碼,防護中心會與他們聯絡,完成申報程序。

鑑於屯門友愛邨愛義樓愛樂樓、屯門翠寧花園第1座、黃大仙東頭(二)邨偉東樓和竹園南邨雅園樓、何文田愛民邨信民樓、觀塘安達邨賢達樓排放的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結果,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有關大廈劃為受限區域,居民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南區、東區、屯門和葵青部分屋苑的污水樣本也對病毒呈陽性,而且病毒量相對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明日起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明日起會於葵涌運動場硬地足球場重開流動採樣站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全面推廣疫苗接種 盡力保護老幼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致力全面推廣接種疫苗,未來仍要急起直追,特別是保護長者和兒童。

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政府一直不遺餘力推動接種疫苗工作,包括由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率領部門執行接種計劃、確保疫苗充足並可供選擇、為市民提供便利措施和誘因,以及推出「疫苗通行證」。她認為,有關措施具有成效,但仍不足夠。

她指,接種計劃自去年2月展開,一段時間內成績不錯。但自第四波疫情結束,本港有七八個月清零,加上部分報道令市民對接種有所猶豫,以致接種率比內地、新加坡,以至歐美地方低,尤以長者為然。

林鄭月娥提到,特區政府盡力做到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的期望,即達致「床等人」,以救治患重症的新冠病人;但在預防方面,香港向來是「針等人」。

她說,本港新冠疫苗供應充足,接種網絡和配套全面,過去一年呼籲並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但這方面仍要急起直追,尤其是保護老幼。

長者接種疫苗方面,根據最新數字,70歲或以上未接種首劑疫苗人士有30萬人。兒童方面,因展開接種時間較慢,目前接種率為50%,3歲至11歲兒童約26萬人未接種疫苗。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闡述未來工作時表示,因應疫情發展和市民需求,政府工作重點之一是增加疫苗接種量。

他說,鑑於過去兩個多月市民接種疫苗意欲急升,疫苗接種中心已增至27間,流動接種站則由兩個增至四個,方便長者、兒童接種疫苗。

政府並會加快院舍外展接種工作,以期本月18日前全港一千多間院舍均獲安排外展疫苗接種隊伍,為所有適合接種疫苗的院友接種最少一劑疫苗。

截至昨日,全港1,096間公營和私營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中,超過970間院舍接近四萬名院友均獲外展隊伍或到診的註冊醫生協助,或已獲安排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接種率為52%。

未來一個多星期,政府會為餘下約130間院舍適合接種疫苗的院友完成接種最少首劑疫苗。

兒童接種疫苗方面,政府會繼續加強與學校聯繫,提供多元化、便利的疫苗接種途徑,加快提升兒童接種兩劑疫苗的比率。

聶德權表示,當局致力提高兒童接種率,以期一個月後增至九成,這有賴學校、家長、老師、學生通力配合。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