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節制飲食 古今同論

中國古代,養生家亦十分重視適量飲食,在節制飲食方面有許多精論和具體方法。“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腹部脹滿堵塞,下為腹瀉,久為腸澼(痢疾)”。此後,歷代在節制飲食方面,總結出許多寶貴經驗,概括以下幾點:

暴飲暴食

一次食量過大,使胃的負擔驟然加重,於是引起胃痛、嘔吐、腹脹、噯氣等症狀,嚴重者導致急性胃炎、腸炎、胰腺炎、胃穿孔等。一日暴、十日寒,給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難以彌補的,也就是現代科學主張的“少量多餐制”。

大饑勿飽食,大渴勿過飲。人在大饑大渴之時,最易一次吃得過飽或飲水太多,從而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應以這些節食訓誨或以此勸導孩子緩緩進食,漸漸飲水,就可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飲食不可勉強

出現厭食的原因,一是生理性的厭食;二是病理性厭食;種種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厭食。不論哪種情況,只要沒有食欲,就不應當“努力加餐飯”。積極的辦法應當是:調整飲食制度,加強體力活動,參加娛樂活動,保持精神愉快,創造輕鬆的進食環境,烹製色香味形俱能誘人食欲的飯菜等等。關於勉強進食的危害,梁代陶弘景《養生延命錄》曾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總之還是傷脾胃,而脾胃被中醫視為人體健康長壽的“後天之本”。所以注意節食,保護脾胃,實在是健康長壽的關鍵環節。

 

進食要定時定量

吃飯要定時定量,並且不要過量。這對維持胃腸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規律性是十分重要的。”這種飲食適可而止、常處不饑不飽狀態的節食理論,與現代科學所主張的觀點非常一致。

 

胖人更應縮食

肥胖者必須通過削減主食來加強元氣(臟腑功能),這樣才可避免由肥胖而帶來的一系列胃腸道和心血管疾患,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節制飲食的問題,早已引起全世界的極大重視。義大利學者考納婁,於1958年所著《延身健身的可靠秘法》中提出“節食延壽”說。他自己嚴格遵守節食原則,每天只吃固體食物360克,喝液體飲料400克,結果他活到100多歲,而在83歲高齡時,據說還能騎馬、爬山和寫作。美國科學家謝爾登,從1928年開辦“健身學校”達40年之久,通過節食調節生活制度,使數萬名各種病弱患者恢復健康。蘇聯皮茨赫拉烏裏教授,在他1975年所著《高加索人的長壽》一書中,為百歲老人制定的飲食原則是:食量適度。

縱觀古今中外養生家的經驗,都十分強調節食對健康長壽的作用。所以在飲食養生方面,第一是要全面攝食,使營養平衡,第二是要饑飽得中,保持腸胃的正常功能。在這一前提之下,因人制宜地確定合理飲食制度。這便是古代養生家節食觀給予我們的啟示,也被現代科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壽良方。

 

資料提供由: 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合作中心

hno1-signoff

 

 

WHO 世衛公佈甲型H1N1調查結果

mag3-21首次公佈甲型H1N1流感病毒初步調查結果

世衛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後,5月11日首次公佈關於該流感病毒的初步研究結論。

結論內容的摘要:

  • 致目前疫情的是一種以前在人或動物身上從未發現過的新病毒。

    科學家預計,人體對這種病毒的免疫力很低或者根本沒有,或者只有老年人具有一定免疫力。

  • 甲型H1N1病毒似乎比季節性流感病毒傳染性更強。

    季節性流感病毒的續發率一般在5%到15%之間,而這種新病毒的續發率為22%至 33%。

  • 身體健康的人在感染H1N1病毒後患病症狀一般較輕,而患有某種慢性病的人在感染H1N1病毒後容易發病較重甚至死亡。

    資料顯示,其他國家出現的病例(包括死亡病例)多原先已患有某種慢性病,這一點引起了醫學研究人員的特別關注。

  • 在當前疫情最嚴重的墨西哥和美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的年齡層低於季節性流感。年輕患者病情嚴重或者死亡是此次疫情暴發初期的一個顯著特點。

  • 目前疫情仍處於暴發初期。一些科學家判斷,只有病毒更進一步傳播擴散,全面臨床表現才會變得明顯。除了病毒內在的變異之外,其他因素也可能以完全未知的方式影響疫情的嚴重性。

    科學家們擔心,隨著甲型H1N1流感病毒向南半球傳播,這種病毒會與南半球冬季的季節性流感病毒結合,從而發生某種變化。

  • 特別情況:在部分H5N1型禽流感病毒已經紮根國家中,無法預料,一旦發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H5N1病毒會如何回應。(目前H5N1病毒是一種動物流感病毒,一般不太容易傳播到人,即便有人感染,也只在極罕見情況下才從一個人直接傳播到另一個人。)

 

alt

 

毛霉菌威脅免疫力弱病患者

(香港)因麵包霉菌(學名毛霉菌)個案再增一宗,令死亡個案累積至3宗。

據紀錄,一名48歲血癌男患者證實於2008年11月,曾一度入住瑪麗醫院,再於12月底因大便出血入住聯合醫院外科病房,並接受內窺鏡及輸血治療等,其間病人大量出血,延至今年元旦逝世。

會受影響人士
霉菌屬毛霉真菌一種,毛霉真菌主要影響接受骨髓移植和免疫力低的病人。

毛霉菌
由毛霉菌(mucor)引起的疾病,主要菌種為絲生毛霉菌 (M.corymbifer)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組織壞死。多繼發於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病,病程急性;症狀嚴重者可以致死。

外國藥廠新的毛霉菌感染特效藥

NOXAFIL R是一種抗真菌抗生素,能抗某些真菌感染的病因。
Noxafil是用來防止真菌感染的人的免疫系統薄弱造成的化療或幹細胞移植。

綜合報導

流感季節 香港和亞洲

具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流感可能會導致嚴重胸部並發症。典型流感(禽流感)症狀包括發燒(可達到到104 ° F / 40 ℃ ) ,全身酸痛,頭痛,疲倦和咳嗽。一些患者也有喉嚨痛及流鼻水。

“流感是一種常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和疫苗的旅客往往是70至90的有效預防流感健康成年人中 ”法赫米艾哈邁德博士說,醫務主任-香港,台灣,韓國,國際SOS救援中心援助服務。

“所有的國際旅客每年應接種疫苗,以減少發展中國家的機會流感旅行。流感病毒往往會改變每年,所以2008的疫苗可能無法有效地打擊今年的型病毒。該疫苗株是每年更新一次反映這些變化之間的循環流感病毒”博士法赫米說。

北半球(歐洲,北美,幾乎所有的亞洲,南美洲部分地區)約佔90 %的世界人口的經驗,流感一般從11月至3月;而南半球通常是4月至9月。在亞洲某些地區,暴露存在的一年。

“患流感後幾天,大多數人會感覺好了些,但疲倦和咳嗽可以持續兩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流感更可危及中、老年人的生命和患有慢性疾病(特別是呼吸道和心臟有問題)人士。問題是由於抗生素已對現流感病毒沒有直接效力”博士法赫米說。

對雞蛋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士應在接受流感疫苗前請教醫生,因為許多準備疫苗的過程中,是涉及雞蛋的。可要求醫生處方一些替代的治療流感的抗病毒藥物。

接受預防疫苗注射非常重要:

-超過50歲人士。
-慢性疾病人士的肺或心血管系統,包括哮喘。
-需要定期醫療人士或一年內曾接受慢性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腎功能不全, hemoglobinopathy或免疫抑制(包括所造成的免疫抑制藥物)人士。

雖然孕婦的整個妊娠期內接受預防疫苗注射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大多數醫療服務機構通常避免為孕婦注射預防疫苗。

資料提供: 國際SOS救援中心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