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公園運動3奇招 吳鳳邀您中秋假期來運動

報導中秋連假來了,為提醒民眾連假期間避免過度攝取熱量,鼓勵民眾走出戶外,發揮公園情境運動的巧思。由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網紅藝人吳鳳與專業運動指導員何家驊等共同示範「扶手式」、「椅子式」、「步道式」等公園運動3式,國民健康署也呼籲全民善用免費運動資源,期許全國公園綠地能就近成為全民的健身房,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多加利用。

公園運動3奇招,「樹」立健康新典範

面對中秋應景美食,民眾又愛又恨,想吃卻又擔心增加體重。國民健康署建議,可多利用居家附近的公園運動,並推出公園運動3招式,透過簡單又輕鬆的方式,來活動身體,遠離肥胖。

一、 扶手式:雙手握穩公園內的扶手或利用樹幹,進行伏木(牆)挺身的動作,強化手臂、胸部、腹部及小腿肌力。

二、 椅子式:坐在公園的座椅或石凳上,進行單腳抬腿伸膝動作,訓練腹部及下肢肌力。

三、 步道式:全家人可以一起在公園步道上健走,不但可以鍛鍊心肺能力與下肢肌力、肌耐力,還可以維繫親情並互相激勵,運動效果更好!

圖片

全國公園綠地 全民的免費健身房

想運動不用跑太遠、也不必花大錢!我國運動風潮蓬勃發展,想運動不用上健身房,全國公園綠地密度極高,幾乎每走幾步路就有一處,故選擇到公園運動,方便又省錢!此外在公園做運動還有3大好處:

一、 省錢:公園運動完全免費,若以上健身房的花費計算,每年可以省下好幾萬元。

二、 防疫:公園運動空氣流通,也容易維持1公尺以上社交距離,防疫效果好。

三、 減壓:公園面積大、視野寬闊,走出戶外到公園運動,減壓又舒暢。公園是民眾運動的好去處,鼓勵民眾都能善用社區資源!

防疫新生活,戶外運動 不忽略個人衛生健康

公園運動好處多,但國民健康署及體育署也叮嚀,雖然目前國內疫情趨緩,已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許多防疫相關的管制措施也都逐漸放寬,但仍請大家仍需遵守保持社交距離並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並配合各場所的防疫作業。運動後返家,記得先洗手,運動過程中要記得與人維持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盡量選擇人潮較少的地方,提醒如果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避免外出。近日早晚氣溫變化大,呼籲民眾運動時可攜帶運動毛巾,運動後可披上薄外套,避免著涼。

吃綠色蔬菜不傷腎 食藥署:腎功能不良注意鉀攝取量

坊間謠言深綠色蔬菜傷腎,會造成腎功能不良,這是真的嗎?食藥署指出,適量食用深綠色蔬菜並不會造成腎功能不良,惟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由於體內的鉀無法有效排除體外,因此需要透過限制飲食中的鉀攝取,來降低腎臟的負擔,以及避免高血鉀造成的併發症。

健康人吃綠色蔬菜不傷腎 腎功能有異患者要注意鉀

健康人適量吃綠色蔬菜不傷腎,不過食藥署表示,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因此腎功能不全患者要控制飲食中鉀的攝取。此外,慢性腎臟病者需注意蛋白質、磷和鉀量之攝取量,對於高鈣、高鎂、高鉀之綠色蔬菜須謹慎勿過量。

另外,食藥署建議,民眾勿過量攝取富含草酸鹽的食物,以預防腎結石。草酸鹽天然存在於許多綠色蔬菜中,草酸鹽含量最高的是深綠色多葉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藍、甜菜、秋葵、菠菜等。

至於預防腎結石的方法,食藥署提醒,導致腎結石的主因,是因為平日飲水量不夠,因此有腎結石患者,更應注意水份攝取,避免結石問題產生,如有腎臟相關疾病時,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天天5蔬果 國健署蔬果三大選購原則

國健署提醒民眾養成「3蔬2果」的健康飲食型態,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並選用在地當季、顏色豐富的原態蔬菜及水果,例如我國4-5月份盛產的茄子、大番茄、胡瓜、絲瓜、大蒜、蘆筍、空心菜、莧菜等蔬菜,香蕉、鳳梨、楊桃、芒果、蓮霧、枇杷、西瓜等水果,都是當令食材的健康首選,能獲取多元營養素。

順應時節選購在地當季的低碳好食材是愛護地球的基本原則之一,為增進健康飲食型態及攝取均衡營養,請掌握「在地蔬果新鮮購」選當季在地、挑色彩多樣、吃原態水果的三大選購原則:

1. 選當季在地:在產季種植蔬菜可以大幅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量,並避免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而國內香蕉、鳳梨、柳橙、橘子、西瓜、木瓜等水果供應相當充足,可搭配不同季節選食。產地距離愈遠,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愈高,長程運輸同時也提高食材被添加防腐劑的風險。採購時選擇國產蔬果,有助於減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衝擊。

2.挑色彩多樣:通常蔬菜的顏色越深綠或深黃,含有的維生素A、C 及礦物質鐵、鈣也越多,建議多樣性選擇不同顏色的蔬果,均衡攝取多元營養素。

3.吃原態水果:建議民眾應直接食用原態的水果,保留完整的營養,例如蘋果、水梨、蕃茄、桃子、李子等水果時,應盡量洗乾淨連果皮一起吃,可以攝取到更多的膳食纖維,也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若喝果汁(經過濾)容易纖維量攝取不足,而降低了促進腸道蠕動的價值,可能造成便秘。

參考資料:

1聽說深綠色蔬菜傷腎,會造成腎功能不良,這是真的嗎?

2健康五蔬果

中秋燃放炮竹、煙火要注意安全! 內政部消防署「五要、五不」

中秋燃放炮竹、煙火要注意安全!中秋節賞月吃月餅,不少大人小孩會施放煙火、炮竹玩樂,除了要遵守各地方政府規範,於安全的地點施放,也要注意安全事項,開心過中秋。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網站,提供施放前「五要」,施放時「五不」建議。

施放前「五要」:

1要重安全環保少施放:使用爆竹音效(如附檔)來替代真正鞭炮的燃放,如此既能兼顧環保與安全,又能維持喜慶熱鬧的氣氛。

2要有合格標示再施放:購買時應確認產品具有使用說明、廠商資料、主要成分、認可標示

3要依使用說明來施放:如

-選擇30米直徑面上空周邊沒有高樓、電桿及任何障礙物燃放

-固定好發射管,將火箭套入發射管內進行點燃,人即離開10米外觀賞

-不可對人、動物或任何物品發射

-不可用手拿燃放

4要選適當地點才施放:不可在易燃物附近(如:加氣站、油槽、石油煉製廠、加油站、各縣市明定禁止燃放爆竹煙火的地區等)燃放。

5要有大人陪兒童施放

施放時「五不」:

1不可朝人、車、建築物、易燃物丟擲或發射。

2不可串接、堆疊或同時大量燃放。

3不可將頭靠近煙火出口處點火或觀望。

4不可讓兒童施放飛行類、升空類及摔炮類產品。

5不可遺留火源。

參考資料:

內政部消防署網站

慢性病患者 月餅健康聰明吃

中秋一到,象徵「團圓」的各式月餅紛紛出爐。金黃誘人的月餅,從皮到餡,所含的高油、高糖及高熱量,常令一些慢性病友怯步。國健署曾邀請北市聯醫與營養師全國聯合會,一同對於市售月餅進行營養成分彙整,將各式月餅熱量、糖份與油脂的熱量比估算,讓慢性病人選購月餅時多一些瞭解,快來看看月餅熱量大車拼。

月餅熱量大車拼 小心油脂和含糖量

傳統月餅分成廣(港)式、蘇式和台式,油脂及糖的含量均很高,養生健康月餅則略有調整,特色如下:

(一) 蘇式月餅:特色是一層油皮、一層水麵疊製成雪白多層次外皮,典型的餡料為椒鹽、棗泥、豆沙,外皮沾上芝麻,含油量最高,平均佔月餅重量的50%。

(二) 廣式月餅:種類多,外皮是油脂、雞蛋和麵粉製作成的黃色軟皮,月餅餡則多為經油炒製的餡料,並常見包入黃澄澄的蛋黃。廣式月餅油脂含量約佔月餅重量的20~35%,體積、重量愈小者,油脂比例也愈低;一個50公克左右的小月餅,約含有15公克的油脂,直徑7公分,約130公克的中型月餅,則約有30公克的油脂,已經超過一般人一天烹調用油的1/2。

(三) 台式月餅:最典型的作法是綠豆椪,雪白多層次外皮與蘇式月餅相似,內餡則為奶油或豬油等炒製的白(綠)豆沙及肉餡,油脂量約為月餅的15~25%。

(四) 減脂的養生健康月餅:許多商家開發了創意健康月餅,減脂的作法如:降低月餅皮的油脂用量、月餅餡加入水果乾等低脂低熱量的材料,可以將油脂含量降低到20%以下。

慢性病友如何健康吃月餅? 國健署給建議

慢性病友如能多注意吃的份量,一樣可以快樂吃月餅過中秋。飲食原則如下:

一、以低脂、低糖、低熱量為首選:可以從食物標示上確認,或者詢問店家是否用健康油(沙拉油、橄欖油等)、是否為低糖的產品。

二、減量及分享:一個月餅數人分享吃,不容易過量,也可少量多樣品嚐更多口味。

三、正餐替換:市售1個蛋黃酥就有230-280大卡熱量,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或接近走路一萬步消耗的熱量。吃了月餅,就需在午晚餐飯麵主食減半並搭配低油烹調之菜色來替換了。

四、搭配富含纖維的時令水果:如柚子,以增加飽足感和補充水果富含的維生素、植化素等,加上以熱泡茶、無糖茶解膩,也可以悠閒的、慢慢的品嚐切成薄片的月餅,以防無意中吃過量。

參考資料:聰明吃月餅 健康過中秋-月餅熱量大PK, 蘇式月餅熱量高

 

中秋烤肉用的「攜帶式卡式爐」安全嗎? 標準局幾點提醒

中秋露營烤肉,有人會使用卡式爐,你用的產品安全嗎?為瞭解市售「攜帶式卡式爐」商品之安全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在109年5月間購買10件「攜帶式卡式爐」進行「品質項目」及「標示查核」檢測。檢測結果發現,有2件網購商品(項次7、9)評定不符合,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提醒消費者網購應施檢驗商品時,應注意銷售網頁是否主動揭示商品檢驗標識或提供商品檢驗證書。

未符合標準卡式爐 四點風險

標準局表示,前揭2件評定不符合商品皆未經該局檢驗合格,除標示查核不符合外,其品質檢測計有爐體可裝入備用瓦斯罐、無防止湯盤與爐架顛倒安裝之裝置、卡式爐開關未關閉時仍可安裝瓦斯罐、燃燒廢氣之一氧化碳濃度超過0.14%及壓力感知安全裝置未能作動等項目不符合,該不符合項目可能之使用風險說明如下:

一、爐體可裝入備用瓦斯罐時,在使用狀態下可能造成備用瓦斯罐溫度急遽升高,而致罐體爆炸風險。

二、湯盤與爐架顛倒安裝時,在鍋具置於卡式爐上烹飪之狀態下,可能造成瓦斯燃燒不完全或熄火。

三、燃燒廢氣之一氧化碳濃度超過國家標準規定時,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四、壓力感知安全裝置未能作動時,安全裝置無法使受熱瓦斯罐退罐或切斷瓦斯,而可能造成瓦斯罐爆炸風險。

網購攜帶式卡式爐 這些要注意

標準檢驗局呼籲,為確保網購商品之消費者權益,網路賣家於網路販售應施檢驗商品時,應於銷售網頁主動揭示商品檢驗標識或提供商品檢驗證書。消費者於網購平臺上購買到不符合商品時,亦應儘速與網路賣家或網購平臺聯繫,以保障自身權益。標準檢驗局將持續與網購平臺合作,針對不安全及涉違規商品進行宣導及下架,以維護網路商品交易安全性。

標準檢驗局指出,卡式爐已列屬應施檢驗商品範圍,應完成檢驗程序後,始得運出廠場或輸入,對於市場上流通之商品,該局每年度均訂有市場檢查計畫,倘發現該類商品不合格者,即派員追蹤調查不合格原因,並作成訪談紀錄後依相關法規處理,以雙重把關機制維護消費者權益。

綠豆燕麥月餅 高纖低脂過中秋

中秋節將至,不少人會選擇吃月餅來慶祝團圓的佳節,在中秋節前夕,花蓮慈濟醫院在蔬福食堂料理小學堂上,營養師范綱傑與廚師余春櫻聯手示範以綠豆、燕麥等等高纖、低脂食材,教大家製作健康美味的綠豆燕麥月餅,在慶祝佳節時也可以吃得輕鬆、安全、無負擔。

月餅熱量高 營養師推高纖、低脂月餅 營養師范綱傑表示,以一顆50克的月餅來比較,市售的廣式蛋黃月餅熱量就高達257大卡;綠豆椪熱量也要203大卡,含糖量高達39克,常常一不注意就攝取過多的熱量及糖分,所以跟團隊一起設計了高纖、低脂的綠豆燕麥月餅,熱量不僅只有93大卡,糖分減少到5.3克,還多了1.6克的膳食纖維,讓民眾在吃應景的月餅時也可以吃得很健康。 將綠豆仁泡水五小時後蒸熟,並加入椰棗過篩,再加入蔓越莓乾揉勻,就是綠豆椪的內餡了。餅皮則是將蒸熟的地瓜過篩,再加入即溶燕麥、低脂鮮乳搓揉成團後,包入綠豆餡壓膜成型再送入150度的烤箱烘烤3至6分鐘,美味的綠豆燕麥月餅就完成了。 范綱傑營養師指出,綠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以及鉀離子,可助於利尿、維持神經與肌肉正常運作;使用燕麥、地瓜取代傳統餅皮的精緻糯米粉、再來米粉、麵粉等來製作,不僅增加膳食纖維也減少熱量;並以椰棗取代糖,低脂鮮乳取代水,少油少糖外,其中鮮奶富含鈣質,且吸收率高,建議長者除了飲用外,也可藉由鮮乳入菜來補充鈣質。 但營養師范綱傑也提醒,因為綠豆及地瓜中的鉀離子含量高,患有腎臟病的病友不宜過量食用,建議一次最多食用半顆月餅,避免攝取過多鉀離子引起心律不整,若是腎臟病友體內的鉀離子偏高,應減少食用含鉀量高的綠豆及地瓜。 糖友吃月餅適量一天一顆 減少白飯等碳水量 另外,糖尿病的病友則是可以「分切淺嚐」,范綱傑營養師建議,糖尿病友一天以一顆月餅為上限,最好是分切淺嘗,一次不宜超過半顆,同時「用飯換月餅」的概念減少攝取白飯、南瓜、地瓜、馬鈴薯等五穀根莖類;或是食用專為糖尿病患設計的無糖月餅,用代糖取代一般的糖,降低月餅的總糖量。用食物交換的技巧,酌量攝取,才不會破壞過節興緻。

【新冠肺炎報導】雙鋼印口罩有3種樣式! 無雙鋼印合法口罩售至年底

雙鋼印口罩有3種樣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自今(2020)年9月24日起國產平面式醫療口罩本體須標示雙鋼印之位置並無規定,目前實名制通路銷售的口罩雙鋼印皆位於口罩下方,但樣式以佩戴後「MD在右臉、Made In Taiwan在左臉」與「Made In Taiwan MD在左臉下方」及「MD在下方正中間、Made In Taiwan在左臉下方」等3種,另現階段雙鋼印口罩僅供實名制1.0通路銷售,目前中央撥配地方衛生局、中央機構、公務機關之醫療口罩皆無雙印標示,但醫療防護效果與雙鋼印口罩相同,請民眾安心使用。 雙鋼印口罩有3種樣式 可至食藥署網站查詢

指揮中心指出,衛福部公告平面式醫療之雙鋼印皆應在口罩本體上,距離邊緣1.5公分內,且字高不得小於0.4公分。因此雙鋼印標示位置只要符合該規定即可,目前實名制通路銷售的3種雙鋼印標示樣式,均符合規定,有關各廠牌醫用口罩雙鋼印標示位置,可至食藥署網站查詢。 無雙鋼印合法口罩 販售至年底 指揮中心表示,中央目前配發地方衛生局、醫院、中央機關的醫療口罩,皆是委由中華郵政直接配送,都是過去徴用的國產無雙鋼印口罩,醫療防護效果與雙鋼印口罩相同,請民眾安心使用。未來如雙剛印口罩徵用數量充足,配發的口罩也會是雙鋼印口罩。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今年9月23日前,國內合法生產之平面式醫用口罩,可持續販售至同年12月24日。這些醫用平面口罩即使沒有雙鋼印,政府也都會透過查廠及後市場監測,確保口罩的品質,國人都可放心購買。

【新冠肺炎報導】新增1例法國境外移入 一例廈門檢出自台入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50多歲法國籍男性製造業技師(案514),來台目的為工作。另外,疫情指揮中心也接獲中國官方通報檢出1名自我國入境廈門之COVID-19(武漢肺炎)陽性無症狀個案。

境外移入1例 法國籍製造業技師

指揮中心表示,案514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迄今無疑似症狀,於今(2020)年9月11日入境後,直接前往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居家檢疫期滿後至9月26日於飯店進行自主健康管理,9月28日由公司安排自費檢驗,於今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中。(其Ct值33.5,IgM及IgG抗體皆陽性) 指揮中心指出,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接觸者共4人,分別為飯店工作人員1人,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公司接觸者、專車司機共3人,因皆有佩戴口罩,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廈門檢出自台入境陽性無症狀個案 啟動疫調並追蹤匡列接觸者

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接獲中國官方通報檢出1名自我國入境廈門之COVID-19(武漢肺炎)陽性無症狀個案。 指揮中心接獲通報後,隨即啟動調查,經查該名個案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長期於廈門經商,曾於今(2020)年1月返台,6月前往廈門工作。個案今年8月19日與妻子一同返台,9月21日一同前往廈門,並於9月21日至28日間多次採驗PCR及血清抗體。其中個案9月22日採驗血清抗體之結果為IgM、IgG皆陰性,但血清總抗體為陽性(與個案6月14日於廈門當地採驗血清抗體結果相同);9月21日、22日、24日及26日採驗PCR,僅26日檢出陽性;27日、28日採驗結果尚未取得。 指揮中心指出,經疫調顯示,個案與案妻8月19日入境台灣至居家檢疫期滿均無症狀,在台期間皆無法定傳染病通報及採檢紀錄,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接觸者共33人,4人為個案在台就醫之接觸者,3人為旅館工作人員,因有適當防護措施,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但因其中1名就醫接觸者有頭痛症狀,將安排採檢,17人為自台出境至廈門之同班機前後兩排旅客,截至目前未再入境台灣;另9人為同班機機組人員,皆有適當防護措施,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將持續調查個案在台期間是否有其他活動軌跡,以匡列可能之接觸者。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